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庞,你太不够意思了,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告诉我。”

    “结婚嘛,人人都有,算不上什么大事。”庞跃龙笑了笑,说道,“再说了,你当时在学校里读书,我怕打扰你。”

    “屁,我们兄弟一场,你竟然说这些话。”

    庞跃龙勉强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嫂子是哪里人?”

    “护士。”庞跃龙有点答非所问。

    “哪里的护士?”

    “第三军医大的,在朝鲜认识,后来见过几次面,觉得谈得来,就走到了一起。前年怀上后,就扯了证。”

    “先上车,后补票?不错嘛,你终于转变了。”

    “为了这事,我还差点挨处分。”

    “没这么严重吧。”

    “老丈人是军医大的副校长。”

    牧浩洋一愣,说道:“副校长,最多大校,不比你高。”

    “不是这么回事,她家里人并不赞成。”

    “过日子是你们两口子的事,跟她家人有什么关系?”

    “话是这么说,可是结婚后,毕竟是一家人,总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吧。”庞跃龙叹了口气,说道,“还好,曹大队与吴司令很看得起我,结婚后就把给我安排调职,几次晋升都是他们跑的关系。”

    “为什么不来找我?”

    “找你有用?”庞跃龙看了牧浩洋一眼,说道,“当时你还在学校里面,而且跟我一样没有背景,总不能找你抱头痛哭吧。”

    牧浩洋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

    “还好,曹大队与吴司令对我们不薄,吴司令还经常提到你,说要是你不走的话,早就是少将了。”

    “这可不好说。”牧浩洋勉强笑了笑,转口说道,“你来大连干嘛?”

    “专门来找你。”

    “找我?”

    “一是还钱。”庞跃龙拿出一张存折单,“这是还给你的,加上了这几年的利息,密码是你军号的后六位。”

    牧浩洋一愣,这才想起曾经借了一笔钱给庞跃龙,只不过那笔钱不是他的。

    “其次,是想请你帮个忙。”

    “帮什么忙?”牧浩洋收起了存折单。要是能见到李小明,他得把这笔钱还了。

    “你在总参负责海军装备建设吧?”

    “差不多,不过不是主要负责人,我只负责审核。”

    “能不能考虑一下陆战队?”

    牧浩洋没有立即表态,毕竟这不是个人的事情。

    “老吴现在是陆战队司令,曹大队接了班。年初的时候,老吴就提交了一份建造两栖战舰的报告,却被海军司令部压了下来。”

    “老吴让你来的?”

    庞跃龙笑了笑,说道:“怎么说,我两兄弟好说话一些。”

    “这事我可以帮你考虑,但是不会做出任何保证。”牧浩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你也知道,我只负责审核,到底批不批,得看腾耀辉与黄峙博,最后还得交给国防部。建造什么战舰我做不了主,不然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

    “行,你考虑一下。”

    牧浩洋点了点头,他也只能做出这样的承诺。

    “有时间,还是回去看看。翻年后,我把同年的兄弟都叫来,开个联谊会。长期不往来的话,关系都生疏了。”

    牧浩洋笑了笑,觉得庞跃龙变了很多。

    没什么好奇怪的,人随时都在变化,牧浩洋也变了很多。

    第二天一早,庞跃龙就离开了大连。

    到补习班报到后,牧浩洋在大连呆了两天,上了六节补习课,主要就是学习海军的基本战术。

    九月一日晚上,他回到了北京。

    第二天一早,牧浩洋草拟了一份与建造两栖战舰有关的文件。他没去找腾耀辉,而是直接找到了黄峙博。

    “东西写得不错,战术应用分析很到位,也很及时。”

    牧浩洋愣了一下,觉得这件事有眉目了。

    “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黄峙博合上文件,朝牧浩洋看了过去。

    “什么消息?”

    “没有获得消息,给我这份文件干嘛?”黄峙博敲了敲放在桌上的文件,顺手拿起了香烟。

    “这……”

    “别说你是心血来潮,觉得两栖战舰很有用。”

    “黄总,不怕你笑话,我在大连遇到了庞跃龙。”

    “两栖突击部队的搭档?”

    “他现在是特种部队教官,吴建军让他来找我的。”

    “这个吴建军,给我打电话没有用,就在你身上想办法了?”黄峙博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时机把握得很好。”

    “什么时机?”

    “元首已经回来了,而且带回来了一份厚礼。”

    牧浩洋皱起眉头,等着黄峙博说下去。

    “巴基斯坦总统已经在原则上答应,从二零二四年开始,把瓜达尔港交给我们管理,而我们则需要承担起相应的建设工作,在二零三零年之前,把瓜达尔港建设成巴基斯坦、乃至南亚最大的军港。”

    “这也算厚礼?”

    “当然,能花小钱办大事,肯定是厚礼。”

    “建造军港的费用不少吧?”

    “保守估计需要投入一百二十亿,算上通货膨胀的话,肯定会超过两百亿,不过比起这座军港的价值,这点投入不算什么。”黄峙博敲了敲桌子,说道,“以瓜达尔港为中心,我们可以控制大半个阿拉伯海。如果我们在瓜达尔港部署一支舰队,印度得把海军规模扩大一倍以上。作为战略航线上最重要的支撑点,加上我们与巴基斯坦的地面交通,瓜达尔港将成为海军在印度洋上的主要军事基地。”

    “与陆战队有什么关系?”

    “有了港口,自然得保护港口,元首的意思是派陆战队过去。派陆军过去的话,太招摇过市了。”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此外,瓜达尔港只是战略支撑点,要想建立起完整的战略链条,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支撑点,比如斯里兰卡的某座港口。再往东,还要在安达曼海获得立足之地。如果能够在马六甲海峡站稳脚跟,向西的战略航线就能得到严密保护。当然,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只能一步一步的走。”

    “黄总,你的意思是,即便印度不挑衅,我们也会主动出击?”

    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我可没有这么说,有需要的时候,自然有人惹麻烦,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

    “以及做好充分准备。”

    “你看得很透彻,就应该知道两栖舰队的价值。”

    “只是这样的话,就得砍掉更多的海军项目。”

    “某些项目,必须暂缓。元首亲自下了指示,在我们不得不进军印度洋的时候,必须有一支两栖舰队。”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得有一个充足的理由。”

    “理由早就存在,台海问题。”

    “这……”

    “这份文件写得不错,但是缺乏主旨,拿回去修改。”黄峙博把文件抛给了牧浩洋,说道,“必须明确打造两栖舰队的根本目的,拿来给我看了之后,还要交给国防部,编入年底发布的国防白皮书。”

    “没问题,我重新写。”

    “记住了,明确要点,我们发展两栖力量,不是针对印度,而是为了解决台海问题。”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知道该怎么做。

    过了黄峙博这一关,不等于万事大吉。

    建造一支两栖舰队,需要巨大的投入,也就不得不砍掉更多的海军项目。在经过反复权衡之后,牧浩洋决定暂缓J…15的改进项目。

    这下,不但得罪了腾耀辉,还惹毛了杨禹方。

    搞到最后,还是黄峙博出面,对海军项目做出调整,即J…15的改进项目继续进行,但是量产工作延迟两年。为了腾出更多的资金,096型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工作推迟到二零二二年。

    虽然周渝生很不愿意,但是不得不接受这个安排。

    096型战略核潜艇在二零二二年开始建造的话,也能在二零三零年之前服役,而094型战略核潜艇的服役期限至少要到二零三二年。也就是说,海军只是把增强战略核打击能力的时间延迟了两年而已。

    相对于更加迫切的战术要求,只能适当放缓战略力量建设。

    十月下旬,黄峙博把经过了反复修改的二零二零年国防预算提交给了国防部,由国务院审议。

    因为主持国务院工作的是黎平寇,所以国防预算草案没有受到阻拦。

    一切顺利的话,二零二零年三月底之前,经过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新财年的国防预算就将正式生效。

    十一月十一日,国防部发布了《国防白皮书》。

    从二零一五年开始,国防部就每年发布一份《国防白皮书》,阐述中国的基本国防政策与军事力量建设框架。

    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一,牧浩洋在海军学院拿到了补习班的毕业证。

    第十九章 水深火热

    第十九章 水深火热

    经过第二次朝鲜战争与东海战争,中国国防政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虽然《国防白皮书》只是官样文章,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外交辞令,缺乏具有价值的具体数据。比如在提到海军建设的时候,只宣称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建设一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舰队,没有提到舰队的具体情况。但是在军事家眼里,这样的官样文章仍然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同样拿海军来说,要想打造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舰队,至少需要拥有航母;因为美国海军是中国海军的头号假想敌,也是唯一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海军,所以中国海军远洋舰队的标准绝对不会低于美国海军;由此可以判断,中国海军至少会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建造三支航母战斗群。

    毋庸置疑,中国正在大举扩军。

    随后,中国国务院公布的国防预算也证明了这一点。高达百分之十七的军费增长率远远超过了美国,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仅次于日本。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中国将在二十年之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军费开支国。

    只是,到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规模也将超过美国。

    军备竞赛不可避免,只是这次站在中国对面的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十一月十一日下午,日本防卫省发表声明,宣称中国的扩张性国防政策对日本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个声明,只是在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做铺垫。

    三天后,喜田多一郎亲自前往国会众议院,正是提出将自卫队改组为国防军。

    同一天,以退役军人身份出任外务大臣的中岛俊夫启程前往华盛顿,就改组军事力量寻求美国的支持。

    显然,这只是做做样子。

    如果美国没有点头,喜田多一郎肯定不会去国会公开提出改组军事力量。

    中岛俊夫去华盛顿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采购军事装备,以及从美国获得扩军需要的技术支持。

    经过五天的激烈辩论,日本国会众议院在十一月十九日通过了由首相提交的法案。

    此时,中岛俊夫已经回到东京,并且带回了美国赠与的厚礼。

    按照美日两国公布的消息,美国将与日本在军事领域进行全面合作,为日本提供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战略打击力量之外的一切技术装备,帮助日本重建国防力量,也帮助日本获得独立自主的防卫能力。

    名为防卫,实际上就是在武装日本。

    只不过,冷战性质的军备竞赛拼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与军事技术,更加倚重于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

    不考虑美国的话,日本在经济实力上没有任何优势。

    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欠缺的就是经济实力。

    虽然东海战争是一支强心针,围绕着军事重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是前提是日本几乎花光了外汇储备。

    停战后四个月,经济上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早在八月份,就有经济学家预测,沉重的战争负担、以及在中国市场全面败退,日本很有可能在二零二零年遭遇经济寒流。

    虽然十月初,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为日本提供了一笔紧急贷款,由西方七国集团控制的国际清算银行、国际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纷纷向日本注资,但是没能阻止日本经济日益恶化。

    十一月初,日本的失业率达到百分之十六,超过了金融危机时期的最高点。

    在这种大背景下,如果没有特别举措,日本必然在军备竞赛中败下阵来,而且输掉的不仅仅是四支护卫群与几百架战斗机。

    日本必须采取特别举措。

    十一月三十日,喜田多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