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与美国总统做出的战略保证有关。
当时,美国总统已经承诺,只要俄军能够打到波斯湾,美国就将出兵伊朗,以便俄军把主力派往西伯利亚。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美国总统至少承诺向伊朗派遣五个师的兵力,替换大约二十万俄军。
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美军舰队还有必要继续在印度洋上作战吗?
虽然弗伦奇不太相信俄军能够在伊朗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他肯定知道,如果俄军能把战线推进到波斯湾,那么美军舰队就没有必要留在印度洋上了,更没有必要冒险与中国舰队决战。
第一百章 战略大调整
第一百章 战略大调整
俄军包围了德黑兰,等于给了弗伦奇一个台阶。
一月十二日,在与中国舰队决战无望之后,弗伦奇做出了撤兵决定,率领美国舰队南下返回珀斯。
三天之后,特遣舰队经马六甲海峡返回太平洋。
可以说,在二零五三年初,交战双方的主要工作都是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战争局面。
首先展开行动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集团。
一月十日,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加拿大总理、澳大利亚总理、墨西哥总统、新西兰总理与以色列总理等西方同盟集团首脑齐聚魁北克,第一次西方同盟首脑会议正式召开,主要商讨了战略方面的问题。
虽然英国没有参战,但是派遣代表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进行得并不顺利。
首先是俄罗斯总统提出,应该加强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投入,因为这是攻打中国本土的捷径。随后以色列总理提出,应该把中东当成主战场,因为这是稳住欧洲国家、控制亚欧大陆枢纽的关键地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则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太平洋战场上,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
显然,几个处于战争第一线的国家都有自己的需求。
调和这些矛盾,对美国总统来说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更何况,美国也有自己的战略计划。
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美国总统向俄罗斯总统做出了承诺。
虽然以色列、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坚决反对,加拿大与墨西哥也认为,俄罗斯的局势还不是很危险,至少到二零五四年春天之前,中国军队在大陆战场上的进展不会对俄罗斯构成致命威胁,至于被中国军队占领的地区,本来就不是战略要地,也就没有必要急于向大陆战场增兵,但是美国总统非常清楚,俄罗斯的战争意志本来就不够坚决,如果不做出适当的表示,俄罗斯很有可能单独与中国媾和。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大陆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已经对几个保持中立的中亚国家产生了影响。如果哈萨克斯坦倒向中国,那么俄罗斯离战败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问题是,做出承诺,不等于能够兑现承诺。
要知道,美军的短板就是陆军。
以美国的动员速度,虽然到半年之后,陆军总兵力将突破三百万,但是至关重要的新式主战装备至少要到二零五三年底才能初具规模。也就是说,在地面战场上,西方盟国联军依然得用已经落后的武器装备对抗强大的中国陆军,而美国动员的地面部队也就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时,美国别说向伊朗派遣五个师,连一个可用的师都没有。
显然,在兵力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西方同盟集团必须有所侧重,放弃某些不太重要的战场。
也就是说,西方同盟集团必须做出内部妥协。
虽然美国是同盟集团的首领,但是为了凝聚其他国家,必须做出让步,也就必须首先放弃主战场。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当时美国总统已经承诺,在俄罗斯战场、中东战场与伊朗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暂时放弃西太平洋上的进攻行动,并且把部分部署在西太平洋上的作战部队派往西南太平洋。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美国在实质上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机会。
虽然有点可惜,但是无法避免。
战后,就有很多人认为,如果美国在二零五三年初,按照计划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比如攻打冲绳岛,战局将对美国有利,甚至有一些人认为,美国将因此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
问题是,如果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就得在其他战场上败北。
也许,美军能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攻占冲绳岛,打通轰炸中国本土的战略通道,可是在其他战场上惨败之后,美国也不可能打赢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有可能更快的输掉这场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战争。
西方同盟集团调整战略的时候,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同盟集团也在进行战略调整。
相对而言,中国遇到的难题比美国少得多。
在伊朗参战之后,亚洲战场已经连成一片,而且随着中国海军夺得印度洋的制海权,海上航线也变得畅通无阻了。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兵力。
要知道,中国的战争动员也没有完成。
到二零五三年初,中国陆军的兵力还不到一百万,总兵力也就只有二百五十万,远没有达到打一场全面战争的最低标准。以中国的动员速度,即便到了二零五三年底,可用兵力也不会超过五百万。因为中国在大陆战场上的压力更大,而且可以提供帮助的国家并不多,所以中国的军事压力明显超过了美国。
由此可见,中国的处境不比美国好多少。
一月中旬,东方同盟集团首脑在新德里召开会议,黄瀚林亲自参加,在会议上明确了集团的战略目的。
这次会议,取得了重大成功。
原因很简单,在东方同盟集团中,只有一个核心,没有第二个核心,而且大部分集团成员国的安全问题都不太突出,所以中国能够主导整个集团,并且让那些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国家听从安排。
可以说,这也正是中国最有利的地方。
要知道,在西方同盟集团中,除了美国,俄罗斯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连澳大利亚与加拿大都有话语权。
东方同盟集团的核心战略,仍然是稳住各个地面战场。
显然,黄瀚林也做出了重大让步。根据他的承诺,中国将在稳住了地面战场之后,才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反击。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将在二月份向伊朗派遣第二个集团军,并且把部署在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队增加到五万,向伊拉克派遣一个集团军,使中东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二十万以上。
如此一来,大陆战场上的兵力就更加有限了。
虽然戚凯威对元首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满,但是他也只是不满,而没有为此跟黄瀚林进行争辩。
相对而言,牧浩洋受到的影响大得多。
原因很简单,按照黄瀚林在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即便海军能够在三月底之前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也得推迟,至少放在西太平洋上的兵力将大幅度削减。
对牧浩洋来说,要么推迟进攻行动,要么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进攻。
显然,两个选择都不太理想。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牧浩洋得再次调整总体战争计划,重新规划二零五三年上半年的作战行动。
如果不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牧浩洋很有可能放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想法。
一月份,最重要的事情与战争无关,而是在战场之外。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之后,法德意三国政府首脑在一月十四日宣布,将在现有政府基础之上,组建三国联合政府。虽然这一决议还需要获得三国立法机构支持才能生效,但是欧洲国家终于向实质性统一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且由此拉开了由法德意主导欧洲大陆统一的帷幕,更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迫使英国在不久之后,决定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集团。
更重要的是,这对战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德意宣布组建联合政府,促成黄瀚林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了稳定大陆战场的决定,并且因此让政治影响到了军事,或者说让军人不得不服从政治家的决定。
原因很简单,只有稳住大陆战场上的局势,才有望拉拢欧洲集团。
当时,中国军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中东与伊朗取胜。虽然中东战场更加重要,但是内在的关联,使得伊朗战争更加重要。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不能稳住伊朗战场,中国就无法向中东运送兵力,也无法让正在观望的欧洲集团相信中国能够取得胜利。要知道,西方同盟集团还没有遭受战略性惨败。
虽然政治家决定战争走向,但是指挥作战的仍然是军人。
也就是说,如何把政治决定转化为军事行动,依然得由军人说了算。
面对黄瀚林在新德里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牧浩洋无权表示反对,但是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时,特遣舰队已经返回太平洋,并且更名为太平洋舰队。
更重要的是,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将在三月中旬服役,所以牧浩洋在一月下旬提出,按照原先确定的计划发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并且在西太平洋上歼灭美军舰队。
虽然戚凯威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黄瀚林最终批准了牧浩洋提交的作战计划。
原因很简单,只要牧浩洋规划的作战行动取得了预料之中的结果,中国海军就能扭转战略态势,迫使美国向太平洋增兵,从而大幅度降低地面战场上的压力,让陆军能够在更加有利的情况下作战。
也只有这样,黄瀚林才能兑现承诺。
至于怎么打,那是牧浩洋的事。
第一百零一章 反击
第一百零一章 反击
从提出战略设想到变成现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海军方面,舰队兵力依然非常有限。就算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能够提前服役,也只有十六艘,而不是原先规划的二十艘,因此每支航母战斗群只有四艘,与牧浩洋最初的安排相当。更重要的是,第二批“泰山”级航母不可能在三月份服役,因此舰队的总体作战能力不会有明显提高。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海军投资研制的大口径远程炮弹肯定能在二月底量产。
这种新式炮弹在战前就已开始研制,只是进度不是很快,直到战争爆发后,才加快了研制进度。与普通大口径电磁炮炮弹相比,远程炮弹的主要改进之处,除了采用长径比更大的弹体之外,就是安装了火箭助推发动机,把中段弹道的飞行速度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从而使射程增加到了一千二百公里。
增加射程是主要目的,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大的影响有两个,一是炮弹的威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精确度有所下降。
威力降低主要是炮弹的有效载荷降低,装药量减少了百分之七十,即便采用了最新研制成功的高能炸药,爆炸威力也比普通型低了百分之五十。如此一来,对付同样的目标,增程炮弹的打击能力明显降低。根据海军做的测试,增程炮弹在对付大型战舰时,打击威力仅有普通炮弹的三成。
精度降低带来的影响更加突出,增程炮弹的散布范围比普通炮弹高了一倍以上,因此在同等情况下,需要增加一倍的弹药投掷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打击效果。如果把威力降低带来的影响算进去,则需要增加六倍以上的弹药投掷量,才有可能达到同样的毁伤效果,而这无疑降低了舰炮的作战效率。
事实上,这也是海军不太重视增程炮弹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战前,大口径电磁炮的主要任务是轰击岸上的目标,特别是防御较为坚固的军事目标。
当然,增程炮弹也有非常突出的优点。
除了射程更远,能够让战舰在更加安全的海域开火之外,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增程炮弹的体积进一步缩小,突防率大幅度提高。在进入末段弹道之前,炮弹的弹头将与火箭发动机脱离,从而使得末段防御系统更加难以拦截。根据海军的测试,增程炮弹被末段防御系统击中的概率仅有普通炮弹的百分之四十。
当然,对海军来说,增程炮弹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打击海上目标。
根据第二次迪戈加西亚海战的经验,牧浩洋把增程炮弹的生产工作排在了首位,要求承担生产任务的三家兵工厂在三月中旬交付两万枚,确保在接下来的海战中,为十六艘大型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