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氯ィ膊辉附邮艽俗詈蟮牟谷卑才耪摺?傻礁魇》裳妹磐嘶咕璋嘁印
为补地方各部直属行政机构地人员缺额,授权各部可由各地拔举人易地任官。同级的直属机构举人出身的官员,比同级地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低两级,比进士出身的低一级。以此弥补各科专门学校还没有铺展开或者刚刚开展尚无各种专业行政人员的缺陷。
其中,工商部狮子大开口。沿诲省份的各州府县近千个司局一下子补了历年举人三千余名,都不够他一个部补的,张之洞还特别请旨,请不设限增补工商人才入部辖职办差。
中国自古以来有官必异地,吏必本地的传统。以求外来势力与本地势力的平衡节制,所以,既然张之洞请旨要补官缺,工业又是重要,我也一一依允,只是再三强调要异地调配使用而已。毕竟压在张之洞身上地担子最重——一五计划开展以来,钢铁产量才刚刚突破百万吨,离本世纪末五百万吨的目标。还有相当地距离,这需要一面引进德国的体系工业,特别是重点的重工业,也需要本身的技术官僚地培养,专门产业工人的培养,人才正是最缺乏的东西。
而德国人针对天津和武汉的考察结束后,对这两个地方的交通环境,周边地矿产资源,以及产业基本素质的平衡之下,觉得极难取舍,经请示国内后,德国人决定在两地分别办厂,天津重造船业,克虏伯武汉公司着重的是岸防炮以及要塞炮的设计和制造,为了弥补钢铁质量的缺憾,克虏伯公司与汉阳铁厂进行了合股,以改进汉阳铁厂的铁水质量。而克虏伯天津公司则注重可移动火炮的设计与制造,并且向直隶总督衙门请批了一块大型的火炮试射场,由直隶总督衙门派员值守。
当然,随着德国人似乎渐渐要控制中国地工业革新,辜鸿铭又一次以私人身份访问了英国,对于这位精通数国西方语言的中国人,英国人有着非常的好奇,辜鸿铭甚至还受邀在下院以英文发表了演讲,题为中英的友谊与世界和平的关系。
事实上,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敲定我明年出访英国与德国的行程以及接待等等事宜。这是有史以来远东的君主首次对西方进行正式访问,所以礼制,接待规模,行程等等,都是需要太费周章的事情。
阿姆斯特朗船厂受制于国内船台订单的增多,出于扩大在华业务份额的考虑,提出在旅顺口新辟一个造船船台,而将原先的旅顺口的船舶维修设施降级处里。
在中国的另一个英国人,作为中国海军的总顾问的琅威利则提交了一个远东第一海军的建设规划。在这份规划里,他提出了一个清晰的观点,作为远东一支决定性的海军力量,大清皇家海军目前的规模远远不够,在他的计划里,以大清的海岸线绵延之长,以及镇守海域之广,大清皇家海军必须维持一个十八到二十四万人的海军部队,以八到十二艘战列舰为核心组建两到三支常备的海军力量。同时作为后备准备,必须要有在一年内快速生产四到六艘战列舰以及配套舰只的生产能力,并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海军军官,他提出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海军造舰计划以及训练士兵,培训军官的成长体系。否则,中国永远不能摆脱“依赖海军”的地位。
这个英国人能够让我想起后世另一个外国人——加拿大人白求恩。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他有着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又极富有职业素养,在为皇家海军服役期间,一直恪守着自己的职业操守,从整体来说,为大清着想多过为他自己的祖国。
这份海军计划,被我交给内阁,以及海军指择部,海军大学。一体决策,在一年内提出一份海军计划以及预算需求呈进御览。如有必要,可以颁行帝国海军法。
已经是1895年了。再有三年就是美西战争,在那时候不管怎样,要帮美国人一把,那个国家的崛起无可避免,用句西方的谚语来说:你无力击败你的敌人,就加入他。所以,我要加入痛打落水狗地行列。以保证我在菲律宾起码能有存在感。在橡胶时代日渐来临的时候,东南亚那片对于帝国来说。地位很重要。
这是农历甲午年的年底,照往年地规矩,各藩属国都要派使节,或国王亲自来北京朝贺天子万年。并且在北京呆上一个月,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天子在乾清宫赐宴后再行回归本国,以昭显天下承平,盛世祥和的气象。
其他藩属国倒是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朝鲜。
自袁世凯回汉城补原职之后。朝鲜的政坛头面人物就是一片惊慌了,到底袁大人回京后受到怎样的指示,以他以往的处事风格推断,这次返朝后,又将如何对朝鲜政局下手。朝鲜国王王位虚悬,又将如何了结,这些都是需要费心的问题。
谁都没有料到,袁世凯回到朝鲜之后。仍然是歌舞升平,仿佛去北京月余,只是度了个假而已,回来后一个月,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朝政诸事,仍由唐绍仪代摄,而袁大人则每日忙着赴宴会,朝鲜八大家族轮流宴请,东学党人依旧凑近乎,袁某也仍是恩宠有加,似乎一切与以往无异。
全奉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袁世凯心里到底打得是什么主意,他如今虽然领了京畿指挥使的职衔,但是手中没有一兵一卒是他这个指挥使指挥得了地。听他命令的,只有过去东学党地两万人部队而已。而这两万人现在正以汉城遭兵火烧毁,被命令赴平壤大修别京,以备迁都之用。
他这个京畿指挥使麾下,除了他指挥不动的清军大爷,就是恨其入骨的原本朝鲜王家军队,他最近活得很尴尬,每日里惶恐万分,有时候去请见袁世凯每次也都能被接见,虚言安慰,保证日后大用云云。不着边际,可信度也低。全奉准没有任何办法。
而他昔日麾下的军师和两位猛将——智慧过人地金德明统领勇冠三军的孙和中和金开男各领一万人的整编加强镇,在平壤作着苦工,当然,不是休整平壤,而是在平壤东面的元山港,修建着一个军港以及大片的宿舍设施,以及数十间大型厂房。最后还有一项工程——修建从元山到平壤地官道。累,只有一个字,这两万人加起来,每天要说上数十万次。
累不是没有好处的,每人每月都能按时领到钱粮,每天吃饭管饱。更有诱惑力的是袁世凯在率领辽东增援过来的三万满洲八旗兵马视察的时候,给他们许下了一个美丽的诺言——在工程完工后,将安排他们去一个让他们做人上人的地方。那里有听活的女奴,劳作地男奴,当然,需要他们用手中的武器去征服。
袁世凯只是蜻蜓点水似的在去汉城的路上拐了个弯在这个地方停留了一个时辰,讲了一番话之后,就南下了。留下的是那三万装备精良脾气也算不上好的满洲大爷——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干活之外,没有任何想法可言。
这支三万人的部队的统领是寿山,已晋爵三等子爵的他受钦命,由袁世凯节制,军部给他的新职衔是第一零一军军长,授少将衔,当然,他还没有穿上那新式的将官服,袁世凯一路上给他的安排是待这批工程完毕后,这两万人整编进入第一零一军,即行开赴新蜀省新湘省,与原镇当地的山东属军换防。当然,袁世凯也跟他讲了这一零一的意思,第一个一指东路方面军群的代号,后面的那个一,指他是东路方面军的第一军。这是天子对他的勉励。
到了汉城之后的一个月,袁世凯上表,请册李载冕为朝鲜国王,北京的册封诏书很快就下达了,并任袁世凯为朝鲜监国。在袁世凯的主持下,五十岁的李载冕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峰——成为朝鲜国王。
在监国袁大人的指点下,他迅速的展现了一个新君的魄力,对在国难中负有主要责任的两大家族——骊兴闵氏和安东金氏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在清军居幕后,王族李氏率领军队对这两个家族实施了族诛,以慰高宗和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宗庙被毁,国君被弑,必须要有人对此付出血的代价。
清军的强力支持,以及王族李氏恢复往日雄风的迫切希望,使得雄心勃勃的李载冕迅速的控制了朝鲜的局势,正在他准备对其余几大家族下手的时候,他该去北京了。
“王上,此番进京,世凯不能长随左右了,请王上为世凯带去对皇上的万分崇慕之情。”袁世凯似乎永远是那副笑嘻嘻的模样,一脸恳切地对李载冕说道。
李载冕最近过足了国王的瘾,当年被弟弟抢去的王位在时隔多年后又回到了自己的手中,岂能不高兴?见袁监国说话,展颜微笑道:“监国大人放心,觐见大皇帝,乃边鄙小王之毕生志愿,必将奉献小国对皇上的一片忠诚。当然不会忘记大人您的功绩的。”
“呵呵。那是最好。”袁世凯怪怪的笑了两声道:“不过王上似乎忘了几件事呢?过些日子要启程了,世凯不敢不提醒王上。”
李载冕有些吃惊,看着袁世凯脸上的笑容似乎不是那么真诚了,甚至还带着几分戏谑,心头七分忐忑夹杂着三分不悦,敛了笑容道:“请监国大人明言,孤感激不尽。”
“其一,王上的名讳,似乎与今上冲讳,王上最好还是改了。”袁世凯冷冷一笑。
李载冕顿时惊慌失措,自己登位很久了,居然一直没想起来这事情,皇帝叫载湉,自己叫载冕,这忌讳犯大了。这时候再上表会不会太迟?不过也是奇怪,既是请册时报名字上去,礼部为何没有斥责回来?反倒是这时候提起?
第一七一章 … 东海总督
一片破败之像的景福宫内,摇曳的烛光下的李载冕心中一片狐疑,抹了抹冷汗,犹疑的看着袁世凯道:“监国大人所言甚是,这天大的事……孤……明日便上奏章请改贱名。”
“王上啊王上。”袁世凯哈哈大笑起来:“什么事情都等王上想起来,天都塌下来了,王上没仔细看过册位诏书么?是册李冕为朝鲜国王!”
汗珠涔涔而下,李载冕心头一阵慌乱:“那……监国大人所说的这第二件呢?”
“王上请看。”袁世凯递上一沓书信,戏谑的笑君着李载冕道:“这上来乃是兴寅君之孙李址镕的信,册封王世子事,址镕似乎有不同意见呢。”
李载冕想起奏疏北京请立自己儿子李峻镕为王世子的折子如石沉大海一直杳无音讯,却原来是这个李址镕在捣鬼。正要震怒说话,袁世凯却打断道:“王上不必动怒,该当如何,本监国自有主张,王上继续往下看,这王世子职位,似乎很难定得下来呢。”
这接下来的,正是袁世凯近来在私人宴会场合向外透露朝廷正考虑王世子人选的口风,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意见,以私人信函形式给他的回复。其中,丰壤赵氏,青松沈氏,南阳洪氏,以及牛峰李氏都是农商世家,经济利益决定了他们更加支持处世比较奢华,而且对恢复传统紧缩管理不太感兴趣的李址镕。而李载冕上台之后以血腥霹雳的手段处理闵氏和金氏两大家族,也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朝鲜这样的传统封建社会里,大家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朕系,所以,除了潘南的朴氏因为专事农业。与其他家族关系不是那么密切地关系,所以依然支持李载冕之子,较为老成持重的李峻镕。除这一家之外。另外的五家都是反对者。
李载冕不免有些心惊起来,虽说自己年方五十,还有一二十年好活,但是这储君之位,不能一日虚悬……如今朝鲜局势,皆决于眼前这位监国大人一人,之前晋李峻镕为永宣君时。袁世凯也是一句话就同意了,如今这……他又是什么意思呢?李载冕开始有些动摇了。
五大家族反对怕什么?只要有清军地支持。五十大家族都无所谓。李载冕缓和下来,向袁世凯示好道:“监国大人,我朝鲜已向皇上请表册封永宣君李峻镕为王世子。万请监国大人在皇上面前促成此事,也好解我朝鲜臣民之惑。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好说好说。王上既有此念,世凯便上请册世子之折,这都不是难事。”袁世凯满口说好,突然又深深叹了口气道:“王上有所不知啊,世凯东来之时蒙皇上陛见。皇上再三吩咐世凯三件事。”
“请监国大人明言。”自打这场谈话一开始便已经完全被袁世凯的神态说话所牵引的李载冕很配合的发问道。
袁世凯又是一叹,摇了摇头道:“这其一便是册定新君,王上出身贵胄,人品端正,册王上为朝鲜国王,实乃朝鲜国民之幸。王上继位以来,以迅雷之势肃清罪族,此诚英明之举也。”
李载冕很是汗颜。族诛闵氏和金氏,乃是袁世凯一力授意他进行的,也是他登上王位地交换条件,袁世凯现在这么一说,便是将这事情的主谋者责任推到了他的头上,但是面对袁夸奖地语句和咄咄逼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