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二十四监-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几个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举子。却显示出了相当的激动争吵。因为这张公告之上显示出了一点东西,让他们无法接受的。
    “刘兄,皇上如此之举。将天下学士当成什么了?怎么可以让吾等操持贱业?”一位一看就是富家子弟的年轻人看了公告之后,大是不满。
    “袁兄之言甚是,大明二百余年养仕,不料现在却如此轻贱吾等,将吾等置于百姓之列,圣君虽圣但此举大为不妥否啊。”刘姓的举子也是一身的华贵,其家中也是官宦人家,对于圣君的举措相当的钦佩,但对于今天的公告却极为不满。
    “两位兄台,吾观此公告并无不妥之处,看看最后一句,此次权当举子考察之用,视其成绩优劣予以奖罚,前十名者,若不能及第进士,则仍获得与进士一起实习的机会。此文可见,吾等举子是否参见修路,是全凭自愿,但若是参加了,则等于是多了一项机会,那就是等同进士的机会,春闱虽然比秋闱容易一些,但仍然是十取一的难度,这里奉劝两位珍惜此次机会,切勿自误,机会难得,小弟这就要前去报名了。”
    “宪之,这,吾等除了拿笔之外,已经别无所长,皇上这不是为难我等吗?”公告上的字大家都看了,虽然不如这位叫宪之的年轻人看的透彻,意思还都是明白的,的确是皇上多给了一次城外滞留举子的一次机会。
    “刘兄,百无一用是书生,估计皇上恰恰是不需要吾等只能拿笔,而不能有其它长处吧。”宪之虽不是宦官人家出身,但家中却在京城旁边的大兴,对于皇上的一些举措还是知之甚详的。
    “史兄,离开了笔,吾等还能做甚?”
    “两位兄台,皇上新建的天门城,其中的主持之人名叫蒋秉采,就是一名举人出身,然后在万岁预言山西地灾之时,组织百姓避难有功,又因其经营地方有功,才使得深受皇上重视。目前在岱海之滨建天门城。皇上曾许诺,有多大的本事,就给他多大的地方。现在天门城建的是天上人间模样,京城中人有去过的,直把那里夸到了天上,此人是从七品县令提上去的,两位可知。”史宪之,也就是史可法,在这里举例说明着。
    “宪之,你所说的是已经有了官职的,与吾等可有很大的不同。”
    “那就来几个没有官职的吧。”史可法也感觉例子也有些欠缺,接着说:“宋氏兄弟,其曾祖宋景曾为兵部尚书,二兄弟均为举人,提前半年来到了京城赶考,不想,蒙皇上对其学识十分的赏识,兄为青州府、弟为工部郎中。为何?为的就是他们有实实在在的本领,这些本领不仅仅局限在纸笔之间。还有如孔元化一样的人,也被皇上收录在了求极宫中,所以凭着诗词文章就可以在仕途中平步青云的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
    史可法由衷的说着,眼里充满了激动之情,二十五六岁的年龄,一身不算很好的布料衣服,青秀的脸庞尽显刚毅的性格。对于当代皇上,史可法是又爱又恨的。爱是爱戴,这半年以来,皇上的种种仁政,当然看在了史可法的眼中。做为世代锦衣卫百户的史家,已经败落了,到了其祖父的时候,才有了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的官职。好在为官造福了一方,但到了父辈,就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了。而此时的史可法应运而生。在大兴的这段时间里,史可法一直在经历着皇上的改革。别的不说,家门口的道路大变,从以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大路,没别的原因,几处皇庄和上林苑的位置在就在大兴。(未完待续。。)
    ps:  给各位衣食父母请个安,问个好,写得不好,您多担待一些。祝开心就好。

第556章宪之转变
    皇上的所项仁政集中在了其爱民的身上,亲征河套地区,打出了大明的风骨出来,这对地一项把自己的目标定在文天祥身上的史可法相当有鼓对性。但对于皇上的恨,可就完全是史可法的经历所引起的了。
    当年19岁的史可法独身赶往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应试,寄宿于大兴县郊一所古寺中。时任京畿视学的名臣左光斗带着几个随从,到大兴县微服私访,因避风雪进入这座古寺。见一书生伏案而卧,案上放着刚写成的一篇文稿。左光斗拿起一读,非常赞赏他的志略和刻苦精神,再看书生衣衫单薄,熟寐不醒,心知苦读劳累。左光斗怕他感受风寒,便把自己的貂裘脱下来,盖在熟睡的史可法身上,掩门而去。出来问寺僧,方知书生名叫史可法,留下深刻印象。
    20岁时史可法在府中会考,左光斗选拔他为北直隶八府之冠,而且怜他‘家贫’,收作弟子,留于馆署。此后,他愈加刻厉不懈,发愤苦学,饱受恩师濡染,立志以身报君许国。左光斗在公务之暇,常与他交谈时事,辩论古今,看出其宏大抱负和超凡才略,认为:“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天启五年(1625年),左光斗受到魏忠贤阉党的诬陷,下了东厂监狱,一时京中人士避祸惶惶,噤若寒蝉。史可法不顾可能受到的残酷迫害,从早到晚在狱门外等待。却苦于无法入狱探望恩师。不久得知左光斗受了炮烙酷刑,早晚将死,更忧心如焚,千方百计筹集了50两白银,(五十两银子,虽然是一个大数,但并不此家贫二字冲突,要知道,此时的史可法已经是举人老爷了,仅仅是凭着自己的举人身份的免税权。收了别人的土地。再收比朝廷的税少得多的租金,就能赚一定的钱财了,而且本身是个举人,又跟着老师。所以交际网也大了。借到五十两银子也属于正常。)痛哭着跟狱卒协商。使狱卒深受感动,方能化装进狱探视。史可法乍看到恩师席地倚墙而坐,面目焦烂难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忍不住跪下,膝行到左身前,悲痛交加,呜咽哭泣,左光斗虽睁不开眼,却能辨识出声音,为爱惜人才,不愿史可法受连累,克制着似同父子之情,怒斥史可法速去。史可法只得忍痛挥泪而别。从此,史可法由起初只是感激左光斗的知遇之恩,发展到深思如何为官、为国。他深感祖父和父亲的教育,主要出于期望家道之复昌,而恩师左光斗的尽心栽培,却是欲使之作“志事”、“支柱”、“天下事”,成为国家栋梁。相比之下,左光斗的学识、品格、气节和博大的胸襟,使史可法由衷钦敬,刻骨铭心。
    东厂是皇上的,东厂的债务理所应当的要由皇上来买单。本来依着史可法的气节,那就是‘昏君不去,永不为官’的局面,但东林党的魁首发动了政变,然后一切都变了。皇上一改常态,没有诛杀一人,只是抄家。东林是好是坏,这个问题一下子进入了史可法的脑子里。老师为何被捕入狱?很明显不是什么刑事责任,而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就有争斗。老师左光斗虽然一代明臣,但他站的队却是东林党那一边的。东林失败了,所以他也是冲当其冲的被捕入狱,进而冤死狱中。
    但皇上如此改变,让史可法有些无法适从了,当代的皇上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废除辽饷、免全国捐税、几番大捷、全民教育,这等等等等的一切,无一不表白皇上的圣明。史可法动摇了,越是仔细研究皇上的政策,越是动摇,他怎么都不明白,皇上如此的英明神武,如此的仁慈,连发动宫中政变的**星、叶向高都能饶一条性命,怎么就不能赦免了自己的老量左光斗一命呢?
    所以他要去孝进士,只有考上了进士,才有机会与皇上见面,那时候,他要问问皇上为什么如此对待老师,如果有可能,他还要为老师沉冤昭雪。
    昨日因皇上被刺,封锁住了城门,史可法的家就在大兴,当然的可以回转家中,但就和患难见真情一样,越是危难之时,才能显出一个人的才干。史可法自认就是有才干的人才,他倒是想看看在抓贼心切的情况之下,皇上将如何决择。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年青的举子们,十分默契的走到了一起,一个个的谈诗论画,指点江山,开始了论天下英雄谁主沉浮的议论之旅。
    但谁都没想到,皇上能够将聚集在此的百姓变成了有偿劳动力,更没有想到,连自己也被皇上装了进去。史可法一见公告,立刻就看到了里面的潜潜台词,与及第的进士一样有实习的机会,这就是说,进士也要进行实习,虽然不知道这个实习是什么意思,但再联想一下现在的考查,也就差不多离题不多了。而其原委,当然皇上要务实了。其实只在关心一下朝政,这种思路并不是无迹可寻。天门城就是如此,皇上不让如何人去染指半分,只是让一名七品的县令到了皇庄去考察一番之后,就开始操作了。这说明什么?说明皇上对朝廷的那一套流程并不满意,要自己亲自打造天门城,比照的模式竟然就是皇庄。因为离上林苑和皇庄比较近,所以史可法也专门去那里看过。这一看不要紧,差点把皇上惊为天人。
    现在的上林苑和皇庄已经没有什么佃户了,他们都是吃着皇粮的人,而且是靠着出力大小、成果多少来决定自己的收入的。那一个个养殖基地、蔬菜大棚、各种各样的作坊等都开满了。仅仅半年的时间,佃户们的家庭贫富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按他们的说法,累是比以前累了一些,但工钱却是多出了几倍出来。而相应的,上林苑和皇庄的产值却是几十倍的增加。想不增加都不现实,想想那些大棚,所种植的反季蔬菜,基本是以前近百倍的价格,就是说一根黄瓜的价格本来是一个大子,现在却要一百文钱,这就是差距。而那些产出的粮食,首先要尽着酿造厂,不是造酒就是造酱油醋,那东西的产出根本就是供不应求,只要造出来,早早的就被人订购完了。
    这些东西越看史可法是越眼馋,想着天门城也有这样的生产模式,不仅仅那些宗师子弟受益,也会在河套地区开辟一片大型的粮食产区。而这种生产模式,皇上也肯定不会让朝廷插手了。
    所以,对于实习二字,史光法的理解就是皇上要按着自己的发式培养官员,而不是照着以前的那种流水线工艺造就的纯书生气十足的官员。
    “宪之兄结果是消息灵通人士,吾等因为地域关系,所知甚少,今日一听,皇上如此重视举人,却对朝廷的进士反而怠慢,看来皇上是锐意改革原有的科举了?”刘姓举子不由得不承认了史可法所说的这些事实,虽然不知道一些事实是不是真的,毕竟他是江南的举子,那里虽然是举子最多的地方,但很可惜,一二个月的行程,让他对这些‘实时政治’关心的太少了。
    “两位兄台,进士难考,机会难得,皇上是不是改革科举,并非吾等可以参透,但我想按着公告的方式累那么几天,体会一下劳役的困苦,对吾等也是一种财富。”
    “宪之兄言之有理,正好同去。”
    京城里的百姓还是挺热情的,对于皇上公告上的为了给皇上分忧这个话题,让京城百姓们极力的热捧之下,成为了京城最热门话题。你要是不去官府登记,让那外地人住进家里,那都不好意思给邻居打招乎。
    最热情的当数爆炸事件的受害区域,那里是当当建起来的,是皇上仁政最直接的受益者,对于皇上的皇恩浩荡也是感触最深的。所以一见公告,直接就放弃了一切,跑到了巡天府登记,愿意接收外地人的入住。这股风潮一下子就刮起来了,为皇上分扰,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不收税了小商小贩当然是直接的受益者,百姓也是一样的。就算是这些没受益,现在京城里面卫生好了,你活着也舒服不是?所以京城里没有几个人是不念皇上好的。
    很快巡天府不在为那几万滞留在京的外地人发愁了,一家带那么两二四人回去,那是相当简单的。刘志选听着百姓们的议论,不由的对皇上的仁慈感到骄傲。做为慈善事业的领头人,在这个时节哪里能够放过行善积德的好事。立刻奏请皇上表彰这些百姓,并一家给予一两银子的补助。
    朱由校接到此奏之后,立刻的批准。这一下,倒弄得这些京城人仕不好容易起来,本来就是无私的奉献,没想到比开个旅店还要赚钱,直接得到了一两银子,这可是够一家子老小吃一个月的。长者赐不敢辞,当然没有人敢去拒绝的。只是更加对皇上这种仗义疏财的举动佩服万分了。(未完待续。。)

第557章床弩投敌
    五天过去了,整整五天的时间,锦衣卫把京城翻了一个底掉,但很可惜,抓了无数的罪犯,寻找到了无数的脏物,解救了无数的妇女儿童,办了许多的好事,也抓到了十几名建奴的佃作,但很可惜,鳌拜并没有抓到。相反李永芳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