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红妆-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延宁低头吻着她,他当然清楚,从今往后,他再也不会离开太平,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天。太平突然推开了他,武延宁惊诧的看着她,太平轻轻对武延宁说:“延宁,我让你看看善儿,我们的孩子。”

武延宁大惊,太平携着他的手,慢慢的、悄悄的走进内堂,武延宁陌生的看着那个美丽的孩儿,他突然泪如雨下,孩子,他的孩子,他和太平的孩子,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她才留在乾陵的,他伸手抱起那个正在笑的小孩儿,心里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孩子……,他有孩子了,他永远不会再失去太平了。是的,永远不会了。

韦氏怒气冲冲的对安乐道:“安乐,你对哀家哭诉又有何用?武延宁已经回到太平身边,他现再也不会回来咱们这边来。”

安乐哭泣道:“不会的,延宁是爱我的。不会的。”

韦氏厌恶道:“别哭了,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他再回来。”

安乐抬头看着她,韦氏狠狠道:“杀了太平。”

安乐一惊,“母后,这不可能。父皇那样的宠爱姑姑,他一定不会下旨杀了姑姑的。”

韦氏道:“当然不可能通过皇上,要我们自己想办法。李重俊不是才死吗?那哀家会派人向皇上密告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是李重俊的同谋。”

安乐喃喃道:“可以吗?”

韦氏道:“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崇训死了,你告诉哀家,你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

安乐脸一红,轻声道:“是延秀的。”

韦氏又气又怒,“你怎么和他……?”

安乐道:“延宁根本不理我,我很寂寞。”

韦氏不耐道:“延宁知道吗?”

安乐低声道:“知道。”

韦氏道:“那我们杀了太平有什么用?他根本不会娶你。说不定他会倒向上官婉儿。”

安乐抗声道:“不会的。延宁一定会娶我的。他不喜欢婉儿,他说婉儿杀死了惠仙和重润,他讨厌她。”

韦氏心一酸,低声道:“重润,的确是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合谋杀了他。可怜的孩儿,他不过是说出了大家都不敢说的真相。”

安乐流泪看着她,韦氏振作道:“好了。你去叫宗楚客来,哀家有话对他说。”

安乐起身离去,韦氏闭上眼睛养神,心神却无法宁定下来,她似乎看见李重润微笑递给她一个地瓜,轻声道:“母亲,你吃吧。这是我带着弟弟到地里挖的,我用水洗干净了。你才生了妹妹,这个地瓜你吃吧。”

她轻声唤道:“重润。”接着,她又看见李重润护着年幼的安乐,对周围的农人道:“你们别打她,她只是个孩子,她是饿了才偷你们的饼,你们要打就打我吧。”

韦氏泪如雨下,重润,如果他不死,他将是一个多么好的皇帝。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打断了她的思绪,“皇后娘娘,臣宗楚客见驾。”

韦氏忙拭去了眼泪,冷冷道:“进来吧。”

宗楚客象猫一样无声无息的走了进来,韦氏看了他半晌,宗楚客却没有不安,他坦然的看着韦氏,韦氏突然笑道:“好,宗楚客,哀家昨天命人把你从天牢放出来,今天哀家要你,你知道是什么事吗?”

宗楚客狡猾的一笑,压低声音道:“微臣当然知道皇后娘娘的心思。李重俊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他哪儿来的胆子造反。微臣听说李重俊在起兵前一天,曾在太平府耽搁数个时辰。其后又到相王府拜见相王殿下,仅仅一天,他就起兵造反了。”

韦后满意的看着他,“行了,你下去吧。办好的这件事,哀家不会亏侍你。”

宗楚客恭敬的一揖到地,退了出去。韦氏注视他的背影在门口消失,冷冷的喃喃道:“太平,这次没有人可以救你。”

李显阅读着冉祖雍的奏章,冉祖雍有些忐忑,他不时抬眼偷看坐在紫帘后的韦后,韦后显然也有些不安,她轻声对李显道:“皇上。冉御史等了很久了。”

李显淡淡一笑道:“众位卿家,侍御史冉祖雍上奏称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与李重俊同谋造反,众卿家有何看法?”

众大臣大惊,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李显冷冷道:“朕问你们话。”

吏部侍郎萧至忠出班跪下,他流泪道:“皇上富贵之极,拥有五湖四海,却不能容得下一弟一妹,难道还要让人罗织罪名,把他们陷害至死吗?想当年,皇上被流放至房陵,太平公主极力保证您的安全,她对您的关心与爱护举朝皆知。而相王殿下,宅心仁厚,他作太子时,曾要求武皇允许他将帝位让给您。为此,他绝食多日,其后,太平公主与相王殿下,又扶助皇上铲除了二张逆党,立下莫世之功,皇上难道都忘了吗?他们二人对您的忠心,是整个大唐的百姓人所共知的事实,皇上,像他们二人怎么会谋反,再说太子造反,是出于一些他自己的原因,并不象冉祖雍在奏章中毫无根据的片面之辞。皇上,这皇天这下,莫非臣民,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您为何不能给您的亲人信任与安全呢?”

李显默默的流下泪来,右补阙吴兢也出班跪在萧至忠身边,“自文明年间以来,大唐的宗庙祭祀,屡次险遭倾覆之灾,皇上重登帝位之后,恩泽遍及宗室内九族,访求被武皇流放到烟瘴之地的王室子孙,让他们得到回到朝堂,为的是社稷长安,宗亲兴旺。相王殿下、太平公主仍皇上手足至亲,普天之下,还有几个这样的人?但乱臣贼子日夜策划,竟想置他们于死地,这是乱国的根苗。臣以为,如果委以重任,即使是非亲非故的人也必须举足轻重;若是削夺了权势,那么即使是骨肉至亲也一定会无关紧要。更何况,自古以来,君主因信任异姓之人和猜忌骨肉同胞而亡国破家的不可胜数,现在大唐朝宗室内子弟所剩无几,皇上登基的时日不长,但已一个儿子因兴兵起事被杀,现在只剩下一弟一妹可以相处,皇上难道不应珍惜这位骨肉之情吗?”

李显看着萧至忠和吴兢道:“两位卿家请平身,朕不相信太平会谋反,朕要追查此事,看什么人如此大的胆子,竟然想陷害太平。”韦氏大惊,她不被察觉的抖了一下。

正文 第十一章 第四节 太子

太平默默听完李隆基的陈述,她低头沉思了很久,然后轻声问道:“今天早朝,还议了些什么?”

李隆基道:“今日早朝,上官婉儿向皇上奏请在京郊修筑一座行宫,由她为皇上守卫。皇上巡幸时欢宴众人……。”

太平突然起身,李隆基忙停了下来,太平在屋内踱了几圈,低声道:“外间传言上官婉儿与崔缇有些私下往来。”

李隆基道:“姑姑,何止是私下往来,简直是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现朝堂之上除皇上一人外,何人不知此事。”

太平淡淡一笑道:“他们修筑这个行宫的目的,不过是想长相厢守罢了。韦后怎么说?”

李隆基道:“韦后同意了,还大加赞赏。”太平有些吃惊的看着李隆基,随后她紧皱眉头,武延宁笑道:“公主,她们就早勾结成一伙了。现在皇上的敕令与圣旨都由上官婉儿起草,她可以说是朝堂上可以左右皇上意志的关键人物,而皇后虽然有自己的一伙势力,但为了双方自身的利益,她们还是走了一起。”

太平点头道:“对,我怎么没想到。看来我们得更加小心才是。”

武延宁道:“公主,今天吐蕃迎接金城公主的使者在朝上提出要与我国高手较量马术。皇上已经指定由隆基、李邕、延秀和我与吐蕃的十人对阵。”

太平微微一笑,“什么时候开始比赛?”李隆基道:“三日后,在较场。”

李显微笑着对太平道:“太平妹妹,这么大的太阳,你怎么也来了?”

太平向李显施礼,然后笑道:“皇上,太平听说马球原是由西域传至中土,而吐蕃人打球的历史比汉人长,技艺精湛,太平很想开开眼界。更何况,太平听延宁说此次我国仅派出四人对阵吐蕃国的十人,太平很愿意为我国加油助威,观看汉胡争筹的马球赛。”

李显让太平坐在自己旁边稍矮的一张案几旁边,笑道:“太平妹妹,在皇亲贵胄中,球艺最精湛的是临淄王李隆基、虢王李邕、中山王武延宁和驸马武延秀四人。朕特意挑选他们四人代表大唐出战,让胡人了解我大唐国力强盛,人强马壮,仅以四人便可击败他们十人。”

太平含笑同意。她转头看着换了衣服的武延宁等人向李显请安,武延宁腰间系着她亲手为他绣腰带,他即使在和别人说话时,他也会转眼来看她,太平皱了皱眉,她向身边的秋萍轻声道:“姐姐,你把延宁叫过来,我有话对他说。”

秋萍忙要太监将武延宁唤到太平身边,太平很轻声的对武延宁道:“延宁,我要你专心比赛,今天的这场比赛非同以往。吐蕃人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而且我也听说他们在马球方面有很高的技巧,你始终心猿意马,侍会儿在场上难免会有差错。”

武延宁笑了笑,转身要走,却听韦氏道:“延宁,哀家见你这腰带很是精致,竟然绣了一朵并蒂莲,想又是出自哪位多情的女子之手吧?”

武延宁不答,李显道:“好了。今天只谈马球,你又谈论延宁的私事。延宁,好好的打球,朕侍会儿给你一个惊喜。”

武延宁长揖一礼,走到场上,翻身上马。韦氏有些不悦的看了看李显,他显然没有注意到她的情绪,一个劲的关注场上情势的发展。她转脸去看太平,太平很平静,她浅浅的呷着酒,不时的低声对秋萍说着什么,一丝微笑时时浮现在她的嘴角。

她看见她的眼睛突然发出光,忙随着她的眼光看去,只见薛崇简穿着官服,含笑向她们走来。韦氏只觉一阵眩晕,她第一次这么近的看见薛崇简,恍惚间似乎觉得看见的竟然是李贤,只不过他比李贤更俊美,他的身上还有可儿那种让人回肠荡气的妩媚,让人意乱神迷。

韦氏专心的注视着薛崇简,竟然连比赛开始都没有注意到。

吐蕃的使者在场边连连跺脚下狂呼,指挥着场中的队员,但仍然无法挽回颓势,他见李隆基与武延宁二人在场中东西驱突,仿佛回风闪电一般,所向无前,连连进球,当终场锣响时,吐蕃的使者垂头丧气向李显跪拜道:“皇上,下臣认输了。只是下臣不明白,下臣见场中的众位皇亲,眉清目秀,举止温文有礼,仿若谦谦君子,为何打起球来却如此勇猛,所向无敌。”

李显大笑,并不作答。此时,李隆基四人已到李显面前跪下,李显道:“好,今天你四人为大唐争得了荣誉,朕要重重赏你们。来人,把突厥进贡的贡品全部赏给他们。”

四人一起谢恩。李显又对李隆基和武延宁道:“隆基、延宁,你二人今天表现得犹为出色,朕很是满意。隆基,朕听闻你新纳了一位嫔妃,对她颇为宠爱,朕赏了十匹天竺进贡的丝绸。”

李隆基淡笑谢恩。李显又对武延宁道:“延宁,朕说朕要给你一个惊喜,你猜是什么?”

武延宁有些疑惑的看着他,李显得意道:“延宁,朕要立你为太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武延宁目瞪口呆,无法相信,李显继续道:“朕要将你过继过来,朕要你改李姓。”

武延宁回过神来,他坚决的答道:“皇上,延宁谢皇上恩宠,但延宁请皇上三思。延宁才疏学浅,而且德行浅薄,无法担此重任,皇上……。”

李显道:“好了,延宁,朕意已决。三月后,朕就要诏告天下,立你为太子。”说完,他留下心态各异的众人走了。

韦氏恼怒的对安乐道:“你有什么高兴的?延宁当上了太子,只会对太平有利。”

安乐正想争辩,上官婉儿道:“公主,皇后说的对,延宁深爱太平,一切行动都以太平为中心。一旦延宁登基做了皇帝,他第一个要消灭就是我们。我猜皇上今天突然决定要立延宁为太子,出发点也是为了太平。前些时日,皇后命人告太平公主谋反,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皇上已经厌倦了没完没了的王储之争,他这样做,完全是我们逼的。现在我们必须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保证我们的利益,又不伤害到延宁。”

韦氏怒道:“不伤害武延宁,有那么容易吗?这小子自回到太平身边,对我们简直不理不睬,安乐大婚,他竟然不到贺。”

上官婉儿道:“皇后,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我们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你何必还在为小事斤斤计较。”

安乐道:“母后,婉儿说得对,太平公主一向心狠手辣,她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在重俊死后,她联合了李隆基一起与我们作对。母后,我们一定要想一个万全之策才行。”

韦氏平静下来,看着婉儿,婉儿道:“臣妾想到一个办法,就看皇后敢不敢执行。”

韦氏与安乐一块看着婉儿,婉儿诡异的笑了笑,她提笔在一张青花笺上写——先下手为强。韦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