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还不是你们自己造成的。是你们一力主战,不顾民众生死。”朱芾皇盯着熊秉坤的目光毫不相让,“黄兴集两湖民军以三万精兵与北洋会战于孝感,败得彻底,祸极孝感民众。汉口民军不得教训,依旧顽抗到底,才造成汉口悲剧的发生,现在湖北民军十损其八。如今武昌坐守穷城,湘军撤退之后再是外无援兵,被北洋军团团围困,已是山穷水尽。革命本以续华夏文明,开万世太平,救国救民为宗旨,你假革命之义,挑起战争延续,陷万民于死地,败坏国家元气,葬送华夏文明。今袁公汪君着我前来晓以大义,劝武昌接受停战和议,你竟然相待无礼,出言不逊,质疑我的革命信仰。”
    “放你0妈的狗屁!”熊秉坤心里腾的冒出一窝大火,脏话先骂了出来。他见朱芾皇如此牙尖嘴利,强词夺理,强硬放肆,肺都要被气炸了。
    “武汉三镇,百万民众,如今势如累卵,命如悬丝,看武昌城中百姓翘首盼望干戈化为玉帛,你一意孤行,竟悍然不顾,乃是不肯同意停战和议,欲陷武昌于血海之中。熊秉坤!你的心是铁做的?汉口故事还不够教育你的?”朱芾皇却是强词夺理不饶人,一句接一句的打击熊秉坤。
    “说得真好听,犹如钧天之乐,使我茅塞顿开。”有幸列席参加会议的冯小戥哈哈一笑,突然插话进来,却是满满的讽刺口吻任谁都听得出来。他又冷冷地继续说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袁世凯奸诈狡猾异常,民党损兵折将,湖北之地被他糟蹋的不成样子,我们还没有吃够他的苦头?今北洋军三万大军连番大战之下,焉无损失?现早成为一支疲兵,昨夜孝感城下段祺瑞的老营就被大帅偷袭成功。冯国璋大军是每战一次即损伤,兵士有减无增。武昌有长江天堑,只需再固守几日,各省援鄂大军必定到达。而大帅正在集结大军连夜向阳夏聚集,北洋军还不是瓮中之鳖,便插上双翅,又能飞往何方?湖北定局,南方十三省的后续大兵,便源源而来。北洋 第 143 章 结大军围攻阳夏,更是无稽之谈。李想能够有多少兵力?五万?这五万中只有七千是原湖北新军手过训练的精锐,其余不是临时招募,就是地方巡防营。这样乌合之众,怎么去对抗北洋三万精锐?而等各省援军来到武昌城下,武昌城早陷落了。”
    冯小戥知对手是劲敌,身子一挺慷慨说道:“北洋军是否受到打击,不是两张嘴皮子可以遮盖得了。冯国璋在湖北所作所为人神共愤,还在做清廷走狗镇压人民却是不争的事实。北洋军不得民心,不修德行,与革命为敌,与人民为敌,即使拥有再如何强大的武力,也逃不掉败亡的命运。胜利必将属于人民,属于正义。”
    此时会议室之中你一句我一句的唇枪舌剑,各省代表们心乱如麻,举棋不定。此时,龟山上几声破空巨响,两门要塞大炮的怒吼打破了会议中的争论。
    几颗巨大的炮弹夹着火球掠过广阔的长江天空,“轰”地击落在蛇山下咨议局后院,大地猛地摇撼,石破惊天,会议室的窗户簌簌颤抖,所有人的心都是跟着一阵颤抖。更多炮声连珠般响起,冯国璋正下令炮轰武昌城。
    武昌城内立刻躲处起火,北洋军的炮打的极准,专往袁世凯密探提供的武昌民军机要部门轰炸。黎元洪跑路之后,武昌守军的心已经不稳,此刻更是慌乱,有人已经脱下军装混入百姓当中。武昌城内炮火连天,造成武昌百姓多日来的人心慌慌到了崩溃的一刻。惊慌当中,老百姓纷纷向城外逃跑,再也顾不上任何事情。各个城门口旋即拥挤一大批出城逃难的老百姓,而守卫城门的兵士竟也相率逃窜,武昌民军大有瓦解之势。挤死在逃难的妇孺甚多,却无人理会。奔走呼嚎凄惨的声音回荡在武昌城的上空,甚至盖过了震天响的要塞大炮的声音。在这乱世当中,生命如路边的野草一般轻贱。
    会议室众人集中在窗前,遥见城内起火,看到百姓无助的逃难,看着民军慢慢瓦解。
    此次*公推的议长,同盟会老人谭人凤专身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满脸凝重的高声道:“诸位,必须立下决定。和议并不是投降。现在情况已经非常明显,继续打下去,武昌很快就会陷落。革命军也极需要喘息一口气,停战和议,算是一种缓兵之计。至于是战是和,我们投票决定。同意和议的请举手。”
    说完,他自己先举起手来。代表们木木的互相交换眼神,窗外的炮声和凄惨的呼嚎不断响起,像是敲在他们心头的摧命钟,犹豫着一个个把举了起来。冯小戥双手抱胸,冷冷的看着一切。
    接着找来停留在武昌的上海英文报《大陆报》记者埃德温,正式公布了扣押黎元洪先前留下的“声明”:
    “敝人切望停战,俾联络共和各省,确定继续交战或与立宪人士协商调解事宜。敝人始终期望了结自相残杀、流血痛苦、毁坏财产之局面,以免招致列强干涉。为此,特声明愿作出任何让步,以确保停止残杀。窃以为应由共和党人与朝廷双方宣布休战,使双方代表得以洽商。倘共和各省议决继续交战,敝人甘冒矢石,作战到底。”
    再由孙发绪与埃德温过江,迎接洋人和平使者。
    同时,会议一致要求派参谋甘绩熙、吴兆鲤、谢洪涛三人,携带继张景良之后的战时总司令蒋翊武手书,骑马速往葛店,请黎元洪转回洪山,以资镇慑而维军心。
    葛福手上拿着孙发绪与埃德温送上的黎元洪底气不足的“声明”,心中感慨。他随冯国璋入刘园,屁股还没有坐热,咖啡还汤嘴。本以为没有希望的和议竟然因为冯国璋两炮就打出结果,他先前马车顶上的演讲全是放屁,他真的有点看不懂中国人了。
    冯国璋忍不住得意洋洋的笑道:“那帮贱骨头,不打不听话。”
    “你们中国人真是太奇怪了,也许只有你们自己了解自己。”葛福无奈的说道。
    “大使先生准备派谁去武昌?”冯国璋问道。
    人选早葛福的心中,他不加思索的道:“派英人、万国商会会长盘恩。他是汉口最精通中文,最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
    吴兆麟刚刚走出咨议局大门口,却见孙发虚领着一个洋人回来了。洋人傲慢的走在前头,盘恩在汉口混得熟,一眼就认出吴兆麟,忙收起傲慢,摆出中国式的拱手寒暄道:“吴先生,辛苦辛苦啊!如果和平早日到来,你也不需要这样辛苦。”
    “您好!盘恩先生。”吴兆麟行了礼,一边将他们让进红楼会客厅,在沙发落座上,一边说道:“咖啡?还是茶?”
    “红茶,谢谢。”盘恩笑道,同时拿出一封信笺,“这是我大英驻汉口总领事葛福先生所提的局部正式停战条件,敬请展读。”
    吴兆麟
    心头有一丝疑虑的接过,洋人迅捷的反应使他不安,就像是掉落了某个圈套,可是一想起刚刚北洋军轰炸武昌,这一丝疑虑很快烟消云散,他早就没有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和勇气,只要北洋军开出的条件不是太过分,咬咬牙也就接受了,就在崩溃边缘的民军现在极需要一口喘息的时间。
    信笺展开,一、范围:武昌(革命军)汉口(清军)两军所占地不得变换;
    二、日期:自十月十二日上午八时起至十五日上午八时止,停战三日;
    三、革命军应守条款:甲、革命军于停战范围日期内按兵不动;乙、革命军之兵舰于停战范围日期内,不得行驶,并将机器卸交驻英水师官收存,但须于十五日上午时转交该舰收回。
    四、清军应守条款:甲、清军须于停战范围日期内,一律按兵不动;乙、清军之火车,于停战范围日期内,不得往来作军事上之行动,由驻汉英水师兵监视。
    吴兆麟忍不住长出一口气,这条件完全可以接受。
    异香扑鼻的红茶奉上,孙武、蒋翊武两人也刚好闻迅赶来。
    看过停战协议,三人对视一下,孙武容可掬地说道:“大札已经拜读,友邦和先生拳拳爱民之心兄弟已是了然于胸。这文件,是否盖印之后即可生效?”
    经孙武这一说,蒋翊武和吴兆麟心中一突,此时才发现,有一个不大不小问题出现了――黎元洪逃跑的时候,把大都督印信带走,无法盖印。
    “我这就派人去洪山总司令部取总司令官印信。”吴兆麟听了接着笑道,意思就是试探盘恩是否可以使用总司令官的印信,接着又废话说,“这几日我们几个公余闲摆龙门阵论,言及李想在汉口的胡作非为,实在是破坏中外友好关系。难道友邦不计较,竟还为中国和平奔走。今日和议能成,全仗国际友邦人士日夜操劳联络。各友邦人士敬请放心,友邦人士的生命财产,原汉口租界一切权益我们全部承认,并给予保护。”
    盘恩听着,他在中国混已经不是第一天,知道中国人说话绕,揣摩着他们的话意,半晌方冷冷说道:“民军自起义以来,极为文明,秋毫无犯。即使李想这个例外,除了私自废除我等租界权力之外,他对外国侨民也还**讲理。我辈英国人颇表同情革命。现在我们英国领事见武昌城受炮击,城内百姓甚念凄惨,故此联合各国领事,与清军商议,暂且停战三日。现在清军已表同情。我特来武昌见黎……都督,请都……督认可,将我带来公文盖印,然后送至清军盖印,即可停战。”
    盘恩反复强调黎元洪,蒋翊武他们三人自然听出来了。
    “武昌受龟山炮火覆盖,为黎督安全起见,现黎督在葛店办公,都督印已被黎督带走。”孙武不安地说道,只好开诚布公,“葛店离城十里,来回一趟颇费时间,只怕先生难等。”
    盘恩嘴角闪过轻蔑的一笑,回道:“我在汉口已说定用都督之印,仍以都督印为是。时间我也不会等太久,天黑之前我要回汉口。租界刚刚恢复,事务繁忙啊。”
    吴兆麟他们那里听不出洋人和北洋军在力挺黎元洪,可是现在他们迫切和议的喘息,只能干笑一声,道:“那请先生在此用个晚饭,我们立刻去办。”
    红楼里办饭款待盘恩,总司令蒋翊武奉陪,先稳住他。
    吴兆麟、孙武与孙发绪走出红楼,他道:“都督印在葛店,一时亦来不及,不如照样刻一个印盖了完事。”
    “自然是愈速愈妙,就拿个萝卜刻大印。”孙发绪深以为然。
    孙武果断道:“我去军务部办理,请刻字工人照样刻一个不用费多少时间,一俟盘恩饭毕,即来军务部盖印。”
    约一时许,吴兆麟接到孙武电告已刻完好。
    走进餐厅,盘恩还在对付一只扒鸡,蒋翊武没什么胃口的与盘恩闲聊。吴兆麟轻步走进餐厅,在蒋翊武耳边嘀咕一句,就走出餐厅。
    盘恩饭毕,拿着白色餐巾擦嘴。
    蒋翊武急忙放下筷子,笑道:“都督印原来落在城内军务部,请乘轿往军务部盖印可也。”
    “只要能搞定就好。”盘恩无所谓了,看看窗外的天色已然不早,只要是黎元洪的大印,谁盖都一样。
    于是盘恩和吴兆麟、孙发绪同到军务部盖印后,当晚夜幕降临时渡江回汉口。
    而吴兆鲤也在此时由葛店赶回,在咨议局门口碰上蒋翊武、吴兆麟,报告说,“黎督不肯回城。”
    吴兆麟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洋人一直只承认黎督的合法地位,只有他才能主持武昌局势,他不回来怎么可以。”
    蒋翊武何尝不知道?他们现在不得不依靠黎元洪。他叹息一声,道:“只有再派人去一趟。手抄一份停战条件送呈黎督,你我二人再写一份手书,好好劝一劝。”
    蒋翊武和吴兆麟再派二人随吴兆鲤仍返回葛店,携带蒋、吴二人手书,并手抄停战条件送呈黎元洪。蒋翊武一直送吴兆鲤到城外,一再交待,“停战后,武昌即转危为安,一切交涉,非都督接洽办理不可。”
    吴兆鲤用力点点头。此刻天已经漆黑如墨,城外长江江潮滔滔,他似乎看到微末的希望,如江水泛起的点点鳞光。黑夜总算是熬过去了,武昌又重新燃起希望。





130夜未央一


    夜黑的像墨一样,那些苍茫,很是宁静。寒风不断呼啸,天气越来越冷,这已经是冬天了。
    李想有点畏寒的裹紧身上不知那里找来的长袍,望着看不穿的黑暗夜空,呆呆的想着心思。他看不穿黑暗中的风云变幻,但他对历史的先知使他清楚的知道这宁静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
    中国是一个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国度,不动员千百万群众起来造成一个大的社会变动,便不能摧毁封建制度的根基,这场革命只能半途而废。而和议,就等同于半途而废了。虽然武昌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但是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