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士诒最瞧不起赵秉钧,当即顶了一句:“你不会是嫉妒吧!”
    袁世凯见他二人又要抬杠,终于开口说道:“不要这个样子,都是国家重臣,也要成些体统。”又对徐世昌感叹道,“如今看来,共和国体已是大势所趋,不过,对于皇室,自己作为内阁总理大臣,不便开口提议,如果按照唐绍仪的计划,由临时国会提出,便可加以公开讨论,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缓脉急受之法。”
    众人听了都不说话,屋子里呼噜呼噜的抽烟声,显得空气愈加压抑和郁闷。半晌不语的徐世昌抬起一张清癯的脸,活动了一下身子道:“既然如此,就只能这么办了。”
    徐世昌附议,先立刻动身前往庆亲王府密陈奕劻,再得到奕劻的许可之后,袁世凯便接着动身前往奕劻寓所,终于说服奕劻接受此议。当晚已是深夜,袁世凯迫不及待的召集皇室亲贵到奕劻府中讨论,只有载泽未到,讨论决定由内阁奏请皇太后召集王公大臣会议。





316一品夫人赵凤昌


    上海,天才蒙蒙发亮。扆虹园的佣人们挨次吹熄了悬在门前和巷子里的大红灯笼,守了一夜的警卫也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回房睡觉去了。
    昨夜参加同盟会的高干会议,李想心中很是憋屈,一大早便起身至园子里练功,一套普通的长拳打下来出了一身的汗,心里总算舒畅了些许。
    孙中山穿着一身英武的军装,带了汪精卫、胡汉民,还有一个李想不认识的陌生中年男人,刚转出前门,早见收功之后正拿着毛巾擦汗的李想,便笑道:“克强说你是心武的师弟,看来所言非虚。你可知你师兄的下落?”
    李想一边施礼问好,一边笑道:“我还想问先生您呢,他可是您的保镖。”
    “黄花岗之役以后,他灰心失意,离开了同盟会,也离开了我…………”孙中山想起那段同盟会最艰难的岁月,他手下得力干将一个个离他而去,张太炎从组光复会,宋教仁另组中部同盟会,黄兴厌倦举义而醉心刺杀…………脸色浮现一抹蛋疼的忧伤。
    李想接过宋缺递过来的大檐帽戴上,小心的把帽檐扶正,随意的问道:“先生这么早是要去那里?”
    孙中山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笑着回身指着李想不认识的中年男人道:“这位是黄炎培先生,同盟会员并负责同盟会上海分部,他上海滩政界、学界、商界,各界中均为其骨干。武昌举义之后,各界时时聚会,在上海的几个据点是:教育总会是一处,工巡捐局是一处,望平街时报馆楼上“息楼”是一处,赵凤昌的家“惜阴堂”又是一处。往来的人来自社会各界,经常到这几个地方经行会商。听说状元公张謇来沪的时候,也时时会集在“惜阴堂”里。而在这几处之间奔走联络的正是黄炎培先生!我昨日来沪上,赵凤昌今日来电请我过去,要了解和沟通情况,及时交换看法,并商定一些主要的立场。”
    孙中山要去拜会惜阴堂!李想心中不由一动,只是暗暗琢磨。
    黄炎培含笑解释道:“赵凤昌阅历丰富,人脉深厚,又熟悉政情,洞悉时事,因而惜阴堂一直是上海地方绅、商、学界聚谈集议的主要据点之一。四十年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老人有关。”
    “啐!”李想脖子一拧,想起一句东南流行的俚语,张口便说道,“两湖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
    赵凤昌起家,就是因为做了张之洞的幕府,权倾一时,时人就有这样的讽刺。
    胡汉民和赵凤昌关系不错,替他说起好话:“武昌举义,列强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革命均绷紧了神经,动荡时期的中国又极容易被趁虚而入。一旦情势失控,非但缔造不了共和,酿成 第 330 章 御前近支王公会议,仍依违未决,且发言多不中肯。最后内阁再开会议,始由民政大臣赵秉钧提议,谓时局危迫,祸悬眉睫,生灵涂炭,了无穷期,神州奥区,素称天府,究不能因保全皇室。倾复国家。侃侃而谈,倾动四座,庆亲王奕劻首先表示可以接受唐绍仪的建议,召开临时国会,公决国体问题。毓郎、载泽强烈反对,但都说不出什么理由,其他人赞成奕劻的意见。隆裕太后当即下谕,乃决议全体上奏,采纳唐绍仪的意见,请开国会取决君民政体。奏入,遂有召集国会懿旨。
    隆裕太后之懿旨:“予惟我国今日于君主立宪、共和立宪二者以何为宜?此为对内对外实际利害问题,固非一部分人民所得而私,亦非朝廷一方面所能专决,自应召集临时国会,付之公决。着内阁即以此意电令唐绍仪转告民军代表,预为宣示。一面由内阁迅速将选举法妥拟,协定施行,克期召集国会。并妥商伍廷芳,彼此先行罢兵。”
    袁世凯的计谋,着着得手。接下来就是商定了召集国民会议的具体办法,以及国民会议地点等具体问题。
    唐绍仪看过很兴奋站起身,说道:“北京回电来了,太后铁紧的腮帮子松了,赶紧打电话给赵老头子!”他一头说一头挂电话,电话里和对方仍是和过去一样谈得有说有笑,很融洽。
    唐绍仪挂了电话,冯耿光觉得奇怪,就问他道:“你有要事不找伍秩老,为什么先打电话给他?”
    唐绍仪不屑的说道:“秩老名义上是南方总代表,实际上作不出什么决定,真正能代表南方意见、能当事决断的倒是这个赵老头子。”看冯耿光一脸朦胧,不知赵某究是何许人,他又说:“赵曾在张南皮任两广总督的时候,做过他多年的亲信幕府,后来又跟张到湖广总督衙门做幕,可以说是参与机密,言听计从的。他官名凤昌,字竹君,江苏常州人,读书很多,不仅对新学很有研究,由于他随张多年,国内情形、政治军事了如指掌。”
    冯耿光又问道:“他有何权参与此事?”
    唐绍仪呵呵笑着摇摇头,道:“由于后来张推荐赵到沪举办洋务,接触江浙两省的时人很多,尤其为张季老所尊重,张、赵交亦笃厚。现在江浙的程雪楼、汤蛰仙和南方的几个都督同赵都有交情。民党中人对国内情形并不怎样熟悉,张是提倡实业救国的新人物,孙中山、黄兴、胡汉民、汪精卫等民党领袖对张不仅慕名,而且很佩服很重视。他们为了熟悉情形,有不少事要请教张,而张往往趋而谋之于赵,张每自南通来沪,必住赵家,这样民党中人自然敬重赵了。因此,南方要人如黄兴、汪精卫、陈其美、程雪楼等有重要的事也来决策于赵。又因他长年病足,不能下楼,大家为了迁就他,就到他南阳路私邸惜阴堂去会见或开会,在和议过程中每星期当中总有一天或两天,程德全、汤寿潜、张謇、汪兆铭、陈其美等曾在赵家聚会。所以他实际是众望所归、洞悉全盘局势的南方策士,通过他反而好办事了。”
    经唐绍仪这一席话,冯耿光才恍然理解。





317张良献计


    风雪漫漫,天气严寒。
    雪林掩映中,只见一座雅致精巧的小洋楼,在着繁华的十里洋场有若仙人隐居的福地。
    李想纵是心情不佳,亦看得油然神往。观其居知其人,由此推之,可见惜阴堂主人是个懂得享受的老头。
    楼舍前的空地那里早泊了三辆马车,显然访客并不止是他们几个。
    李想随众人走下马车,一名年轻人由楼内出现,向孙中山施礼道:“家父身体一直不太好,有和怠慢之处还请赎罪。孙先生和诸位请。”
    孙中山丝亳不以为忤,欣然领着李想等人步入小楼下层的客厅里。
    路上,赵凤昌的儿子亲热的凑到孙中山耳边道:“初民发难于武昌,风声所被,举国欢腾,人争自效。然忽闻朝廷电调海军赴汉助战。海军萨镇冰素敬事郑孝婿。郑与寒家望衡,过从夙密,时弃湖南布政使职亡归隐晦,即恰其电萨,勿炮击武汉,以重民命。郑缮稿即发。德国向主君政治,清廷及袁胥亲德,即电外务部大臣梁敦彦,谓国内之战,万不可乞助外力,苟朝廷有所求与德国,务为阻遏。梁电允诺。又民军及各省咨议局四向通电,独遗内、外蒙古。会从叔叔泽时任张家口电报局长,即详电使转内、外蒙旗,同申义举。颇有复电赞许者。又传闻摄政王偶作豪言,谓朝廷上有好督抚在,何惧于革命。盖指升允、岑春煊辈,由是即请张謇拟一请逊位电稿,同携往遏岑,即日说其签名发京师,以孤清廷之势。类此举措,谋定即动,率出臆见之所及,多不胜记…………”
    李想心里一阵恶寒,这位赵大爷酸溜溜的文言文听得虽然不全明白,但也知道,和胡汉民说的不不差亦多远也,也就是在孙中山面前表明他们赵家功绩:他们老赵家也是为民国出力了,他们家老头子虽然没有拿枪杆子上战场,但是拿着笔杆子四处写信,劝官场认识的一些熟人帮着革命党一起搞清廷呢!
    “方苏沪乍告光复,武汉战事未巳。南京张勋负固自持,大江南北,各地自署都督者,林林总总,无所统隶,清廷内荏,尚称用兵。袁世凯又巳蓄意盗国柄。于是惜阴堂宾客云集,论政以外,兼及论军,皆以增兵筹饷为言,请缨代伐为志。后黄兴任大元帅于南京,明知饷源无所出,募勇之不胜战,同患束手。常告来者以试先赴寒舍商之,遂历有胡汉民、谭延辏В盍揖匚奈蹈鞫级嚼辞ⅰR灾列吨爸诰耪蛲持菩焐荑澹诎耸苏藕耒⒗钍槌恰⒒戚岵浴㈥愒祝蚪级搅质銮欤倍级胶槌械悖馑勺芩玖罾顮y和,沪军都督府参谋长黄郛,女子北伐队长林宗素等,杂沓纷至,户限为穿。其明识事理者,彼此推诚喻说,渐审实情。而矜才使气者,犹不免拂然色厉。直至和议初开,始缓其事。所幸黄、汪诸君深知艰苦,能见其大。尤习知浙江光复,多出地方人士之斡略,颇不自封于党籍,于是良便。”赵大爷啰啰嗦嗦,没完没了,开始炫耀起来惜阴堂的都是那些大人物。
    孙中山听了哗然,在赵大爷面前致词谦挚,也掉起文言来:“文计武汉义军之发难也,固出同盟会涵之深,亦赖地方人士之策力,故文匆次归国,抵沪翌日,即来惜阴堂…………”
    李想可不吃这一套,他邪笑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江浙光复,你们如不是知机转变的快,只怕早死无葬身之地!一群革命潮流的投机者,得瑟个什么?”
    赵大爷被李想的臭嘴巴气得够呛。
    步上登楼的石阶,门内有个供客人摆放衣物等的精致玄关,两名俏丫鬟早恭候于此,殷勤服侍客人们。
    那两个俏丫环对年轻的李大帅特别有好感,服侍得体贴入微,细心为他拂拭军装上的雪尘,又以热湿巾为他抹脸。
    诸事停当后,进入大厅。才步入门里,一把嘹亮响脆的声音在李想旁嚷道:“贵客来了!贵客来了!”
    李想猝不及防下被吓了一跳,循声一看,原来是一只夷然立在架上的八哥。又看看孙中山他们也和他一样被吓一跳,一群人禁不住哑然失笑。
    大厅里,李想环目一看。这座大厅装饰得高雅优美,厅内放满奇秀的盘栽,就像把外面的园林搬了部分进来。
    一边大墙处挂着一幅巨型仕女人物画,轻敷薄彩,雅淡清逸,眉心微蹙,是个清代最流行的林妹妹士女图。另一边大墙上挂满古今名家字画,也有赵凤昌自己的手迹,恰如其份地衬起惜阴堂主人的诗情画意。
    此时厅内十多人都是低声交谈。
    孙中山领头走进厅内,立时有一大半人物都站了起来,向这位中国革命的第一号人物施礼问好,其他没有站起来的人显是初次认识孙中山,这时才知他是谁,亦忙起立见礼。
    李想看孙中山一惊一乍的,这些人应该都是很有来头,但是李想真的很无知,在他的意识形态中这些名人还不如上海滩的一个瘪三杜月笙。
    孙中山谦逊的道:“革命大业,诸君子功定垂成,愚愿幸偿,犹当免继全力。海外消息梗滞,百不得一,请祥述之。”
    “武昌起义爆发,老夫致电邀请同盟会黄炎培等人,与张謇、马相伯等商讨时局前途应付办法,拟定的政见五条。”赵凤昌遂一一陈述沪汉情事,哆哆嗦嗦的从书案上拿出一叠书函电稿给孙中山。“一,保全全国旧有疆土,以巩固国家之地位。二,消融一切种族界限,以弭永久之竞争。三,发挥人道主义,以图国民之幸福。四,缩减战争时地,以速平和之恢复。五,联络全**民,以促共和之实行。”
    孙中山赞道:“这五条政见高瞻远瞩,超越了南北党见。”
    “其后黄兴到了上海谋政治统一,就是在此与张謇等人会晤。在下还草拟了《组织全国会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