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教仁凝神看了他一会,当然觉得李想是在危言耸听。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他就是不顾朋友的劝阻,在上海火车站北上参选太过招摇才被轻易暗杀的。
    宋教仁不禁笑一笑道:“李帅说来说去,还是想说服我支持北伐,将革命进行到底。”
    李想边走边说道:“我其实赞成内阁制,但是先生走这条路,将来必有杀身之祸!”
    李想一语惊人,已经不惜泄露天机。
    宋教仁脸色微变,长长吁出一口气,叹道:“李帅是有点危言耸听了。”
    李想明白宋教仁的苦衷,自己也无法再多言,言多必失,而且言多他未必会信,遂温和一笑地道:“这次南京政府的组建还是会依照《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进行吧?”
    宋教仁爽快答道:“这是中山先生在一九零六年制定的,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强调,武装推翻**制度之后,要过渡到民主政治,整个革命过程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阶段。”
    李想并不是历史学砖家叫兽,疑惑的道:“这和你抵达武昌后,与汤化龙、胡瑞霖等商讨,由你主笔,起草了的《鄂州约法》有什么区别?”
    宋教仁嘴角牵出一丝不屑之色,淡然道:“只要你细研《鄂州约法》你就会发现,约法虽明确规定“都督有总揽政务、统率水陆军队、任命文武官职等大权”,但在执行这些权力时,“需经过政务委员的副署”——这就是典型的“内阁制”限权。所以我坚持内阁制,是其对民主政治实际运作的基础理念,至少最初,我并无功利之心。”
    宋教仁这话算是和李想交心了,他不否认他现在有竞选内阁总理的功利私心:“反观孙中山先生,在其主导制定的《革命方略》里,革命后先要实行“军法之治”。军法之治就是以军法为根据,靠军政府督率国民扫除旧污之时代,它不仅要将政治之害和满洲之害予以扫除,还要在斩绝风俗之害的同时,进行诸如施教育、修道路、设警察卫生之制,兴起农工商事业之利源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中山先生解决这些工作的设想,显然都是政府主导实施的,这就意味着政府一定要握有实权,而且政府首脑一定要有较强的能力来主导各方面的工作。军政府拥有绝对权力,而军政府的首脑权力更为集中。“总统制”当然是他一以秉持的制度安排。我们都知道,绝对的权利只会导致绝对的腐化。而他所幻想的整个革命过程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个阶段,怎么立宪会那一套主张异曲同工?”
    大学财政毕业的李想对政治就是半桶水,经过宋教仁这样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两人聊着天,不知不觉一抬头,大总统府就在眼前。
    ~~~~~~~~~~~~~~
    《申报》一九一二年元旦刊文:
    今日为新中华民国新元旦,孙总统新即位,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之新出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祝我新国民万岁!新民万岁!新总统万岁!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它还不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它的辖区仅仅是从一块国土上分裂出来的一片地盘——但是,能够称之为“中华民国”,就足以令为推翻帝制而不懈奋斗的人欢呼雀跃了。
    全国各大报纸,上海《民立报》,广州《共和报》,汉口《人民日报》,已经北京满廷宗室主办的《内阁官报》皆刊载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
    袁世凯很生气!
    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前,曾于十二月二十九日电告袁世凯说:“……文虽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表示清帝退位后,大总统位置一定让予袁世凯。袁世凯对孙中山的诺言不肯相信,深恐自己取得大总统的希望落空,再加上当时唐绍仪与伍廷芳议定国民代表会议选举法,以省为单位推派代表,南方独立各省代表多,恐不能操纵自如。所以,他得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消息后,十分恼怒。直到昨天孙中山元旦就职,他约见朱尔典密谋对策时,仍显得很不痛快,而且极为丧气。
    袁世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在南京成立政府,对于袁世凯是一个打击,他必须对此立即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击!
    袁世凯把乱糟糟的一叠报纸愤恨的丢在地上,问道:“唐绍仪是怎么谈的?”
    袁克定见乃父神色郑重,遂正色说道:“唐绍仪通过这些问题是擅作主张,超越权限,这种决议不能承认。就由梁士诒把情况电告唐绍仪知晓,授意唐绍仪如此如彼做去,以免铸成大错!”





2此后之战非为满洲


    袁世凯听了默然不语。这话正点在他心病上:孙中山此次被选为大总统,就全国人心向背来说,北方怎么也不及南方了。如果已经宣告站在共和方面的十四个省的武装力量,在孙中山统一的部署下,目标一致地进行战争,那么,还在清朝统治下的地区内部必然发生更大的动乱,清皇朝连同袁世凯的覆灭可以说是指日可待的。
    想到此,袁世凯突然转身说道:“在北京城里的官员们,有些看到形势不妙,弃职离去,留下来的都依附于北洋的周围。然北洋虽然拥有最有训练、最强的军队,但是当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成立时,全国除内蒙古、外蒙古和西藏以外,二十二个省中只有直隶、河南、山东、甘肃、东三省和新疆还没有改换满廷的旗帜。但在这些省份里也存在着动乱的因素。在全国几乎三分之二的省份已经宣布对满廷独立的情况下,显然不可能靠兵力来扑灭革军的火焰。”
    袁世凯挺着大肚子在房里转了两圈,继续说道:“在山东巡抚孙宝琦取消了独立以后,内阁派去的官员对革命党人实行严厉的镇压。济南城里凡剪了辫子的男子都有被拘留的危险。但是孙宝琦已不能完整地统治全省。革命党人在胶东发动起义,占领了烟台、登州、荣成、文登等地,并在烟台成立了军政府。在胶济铁路东段沿线地区,也有人组织革命军,先后占领即墨、高密、安丘、诸城等地。北洋军在即墨和诸城实行了残酷的杀戮,也无法镇压……以重兵控制的河南也总是不太平……”
    “同盟会组织在十一月下旬进攻洛阳的计划不是流产了吗?”袁克定不同意老头子的意见:“之后省城开封学界中的一些同盟会会员又联络了城里的陆军学校学生等力量,准备发动暴亂。但因为这时正是南北协议停战十五天的期间,他们没有即时发动,由此可见停战协议是起了麻痹革军的作用的。由于延期,起义计划被开封官府察觉。在十二月二十三日这个预定起义日前夕,会党张锺端等十一人被捕杀,他们大多数是留日学生,死于此役的还有不少不知名的乱民。可以说对河南蠢蠢欲动的会党震慑极大!同时河南的北军将士在西面潼关同陕西的革军作战,在南面信阳有段祺瑞 第 343 章 中,当事者防范之严,侦察之密,过于他省。故当鄂事既起,非无各地志士,密谋运动,终屈伏而不得逞。谁知今日,乃有滦州军变一事。”
    袁克定无比震惊的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要不是有人告密,我也不知道。”袁世凯道,“驻扎滦州 第 343 章 本地官绅,筹议多次。决定后,拟举通永镇王怀庆为北方民军大都督。”他停了一下,又深思着说,“王怀庆闻滦州兵主张共和,即单骑往谕,谓万勿*,静听临时国会议决。但鄙意以为中国实以君主立宪为宜。说未毕,一统领官起立曰:“吾营主张共和已决,且已公举军门为北军大都督。”言毕,众齐声附和,迫令王入一室办事,即发电报致各国公使领事,此昨日之事也。”
    “北方民军大都督还真是忠君爱国。”袁克定冷笑道。
    “不是的。”袁世凯继续说道,事情可没有宝贝儿子想的简单。他从书案上一张新抄的电文,说道:“告密者就是王怀庆。这是滦州军民致各国公使领事的电报。”
    袁克定一看,开头还挺客气。
    北京内阁总理大臣上海伍代表唐大臣天津顺直咨议局均鉴: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势如奔涛,足见人心之所向,决非兵力之所能阻也。全国人民望共和政体,甚于枯苗之望雨,诚以非共和则难免生民之涂炭,非共和难免外人之干涉,非共和难免日后之革命。想我公身为总理,全国人望所归,决不能执一人之私见,负万民之期望。况刻下停战期迫,议和将归无效,全国人民,奔走呼号,不胜惊怖,直省尤甚。陆军混成四十协官长目兵等,驻扎直省,目睹实情,用敢冒死上陈。查前奏颁之信条,内开军人原有参议主权,刻下本军全体主张共和,望祈我公速定大局,以弭惨祸,实为至急。临发百拜,不胜惶悚之至!统领官苏广川管带官冯御香(笔者按: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冯玉祥)、齐从云、王金铭、张建功、王石清、郑金声、陈宝龙、徐廷荣及下级官佐等同叩。
    袁世凯又问:“你道他怎么逃出来告密的?”
    袁克定再摇头道:“儿子不知。”
    “王怀庆心怀诡计,却是面不改色的从容道:细思诸君之言,极有道理。然而粮饷不足,人数不多,为可虑也。万一事败,则王怀庆三字,一钱不值矣,不能不谋定后动。筹饷为 第 343 章 结,万绪纷来。
    “立刻复电孙中山。”袁世凯终于理出一个头绪,压低了嗓音道,“就说: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之国民公决,所决如何,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与闻。谬承奖诱,惭悚至不敢当。”在给孙中山的回电中,袁世凯这是在明确表示北方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因为连国家实行什么政体还没有最后决定,国民大会都还未开启。
    袁克定提笔记下,问道:“就这些?”
    “当然不止这些!”袁世凯摇摇头,狞笑道:“宣布唐绍仪签订的关于国民会议各项办法逾越权限,北京内阁概不承认,并谕令唐辞职,声明以后和谈事项由我和南方伍廷芳直接电商。记住,措辞要强硬!同时还要致电伍廷芳,提出严厉质问!”
    袁克定沉思有顷,眼中放出光来,说道:“儿子明白!”
    “就说:国体问题既由国会解决,乃闻南京忽已组织政府,显与前议相背,此次选举总统,是何用意?”袁世凯沉着声继续地道:“另外,唆令姜桂题、冯国璋、张勋等北洋将领联名至电内阁极力主张维持君主立宪,坚决反对共和,并“向清廷王公贵族呼吁,要他们拿出钱来,以便继续作战”。”
    袁克定眼光霍地一跳,挺身而起道:“这事父亲放心!我会唆使幕僚和部下到处扬言:此后之战,皆为父亲,非为满洲。”





3披上马甲继续战斗


    李想和宋教仁两人并肩走进大总统府宏伟的大门,穿过古老的圆巷形的门洞,进入主大殿前的广场。
    大门两旁设有兵馆,驻屯了两营军队,由上海商团志士组建,循例问过后,使两个警卫引着两人的马车,往内宫驰去。
    大总统府就是原两江总督府,也就是太平天国的天王府,也像紫禁城般,天王府虽紫禁城小了几倍,仍是“前朝后寝”的布局,外朝是太平天国天王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内廷则是天王和诸子妃嫔的寝室。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之后即大兴土木,把六朝古都的繁华推向近代史的极致,太平天国的权贵热衷于斗富,挥霍无度。比起北京满廷有过之而不及,按说殷鉴还在眼前,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不但没有吸取满廷的教训,反而重蹈覆辙。最后曾国藩率领湘军杀进城之后,六朝古都多少楼台繁华付诸咸阳一炬。
    如今还能领略那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的繁华之处,就是这天王府了。
    天王府宫垣九重,建筑崇宏。东至黄家塘,西至碑亭巷,北至浮桥、太平桥一线,南至科巷。宫城分内外二重,外称太阳城,内名金龙城,外有城壕。太阳城正门为天朝门,金龙城正门为圣天门,正殿为金龙殿。还有二殿、三殿,五间八架的金龙主殿巍峨壮丽,设于前后宫门相对的中轴线,有穿堂直通后宫。后宫以后三宫为主,左右两方为东六宫和西六宫,乃天王的妃嫔和众王子的宫室。最后为后林苑,原本东西两侧皆有花园,现存西花园及园内石舫,其余在清军占领天京后被焚毁。但是后來经过几代两江总督曾国藩、端方等人的重修,基本恢复原貌。
    李想在孙中山就职那天没有好好参观,一是没有这个空闲心情,二是晚上十点也看不清楚,今天沿途观览,只见天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