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摧饷的军官来我新开张的陆军部大闹,有的军官甚至扬言:军队乏饷即溃,到那时只好自由行动,莫怪对不住地方。”





22呼应东南


    李想出奇地沉默,南京临时政府客观上的困难,才是黄兴慢慢变得妥协的原因。一起走进黄兴的办公室路上,他没说过一句话。
    黄兴沉吟片晌,谈到北伐由于财政困难受到阻碍的情形,更加具体,他说道:“援滦兵即日出发,惟苦无饷无械不能多派,遣军舰去烟台与援滦同一事,还有派人去天津之说,亦是要事,刻惟苦无军费。”
    李想知道他的难处,淡淡一笑道:“和局至此,万无展期之理,民国将士决意开战。”
    黄兴愕然瞧了他半晌,皱眉道:“现在财政危机始终无法解决,临时政府的一些重要决策,不能不受到很大的限制,民国内忧外患,动辄腹背受敌,恐难完成北伐。”
    “黄大哥此言差矣。”李想胸有成竹道,称呼已经由先生变成大哥。“事实却是从没有一个似眼前更佳的时刻,能让革命军有粉碎袁世凯的机会,将革命进行到底。”
    黄兴不悦道:“权力为天下之罪恶,为政权而延长战争,更无可以自恕。”
    李想从容不迫地反问道:“南京临时政府今次派遣北伐军出兵宿州,为的究竟是什么呢?”
    黄兴双目精光闪动,冷然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属于南京政府下的军队虽号称十七个师,但战斗力较强的仅粤浙二省的军队。粤军不满万人,浙军的将领则素来反对我,不听命令,攻克南京有功的浙军 第 363 章 军费的方法,北伐能支撑到几时?南方实力不如北伐。军队既不堪战斗,而乏饷且虑9633溃。”
    李想哈哈一笑道:“昨夜固镇的战争已明确证明,无形的武器能破铜墙铁壁。军人精神所至之处,必能以寡破众。”
    黄兴怔怔的瞧了他好半晌,像首次认识清楚他般,肃容道:“湖北革命军一直在用这种精神战斗,所以才能在绝对劣势之下扭转战局,创造打败北洋军的奇迹?可是南京局势和湖北局势不尽相同啊。”
    “湖北革命军在充分注重有形教育的同时,我更注重铸造精魂充沛之军队。奇迹是因为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李想点点头道:“南京有您和中山先生两位革命的精神领袖在,要创造奇迹不难。”
    黄兴虚心问道:“愿闻其详。”
    李想雄心勃勃的道:“民心正炽,北伐呼声正高,只要你们意志坚定,北伐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黄兴脸色微变,好一会都没说话,显是被道这个时候还在放“大炮”,没有一句实惠话感到不满。过了好半晌,他才叹道:“难啊!”
    李想知他已方寸大乱,还在战与不战之间徘徊,微笑道:“正如我刚才所言,要破袁世凯北洋军,此实千载一时之机。原因有二,首先就是袁世凯的北方已经风烟四起,直隶和东三省的革命党人蠢蠢欲动,他背靠的满廷民心尽失。其次北洋军兵疲将倦,军费也很紧张,特别是在湖北一战失利之后,厌战清醒很高。”顿了顿,正容道:“论军力,革命军实不及北洋军,但是从民心和全国大势论革命军综合实力,远远高于北洋军。我们精心布局,六路军北伐,保证可令袁世凯栽个大筋斗,从此无力凌迫革命。”
    黄兴听得怦然心动,对北伐疑虑大减,信任倍增,问道:“你的 第 363 章 团企图凭借有利地形,联合作战,阻止安西革命军西进。由鄂州国民革命军总部直辖的 第 363 章 中三个兵团歼灭位于扶风、郿县地区的升允及长庚两军各一部,迫使升允部退往宁夏,进而孤立长庚。”
    黄兴听了心里一动,犹豫片刻,才下定决心道:“鉴于袁世凯加紧进逼,宁夏同盟会革命党人为钳制西军攻陕之兵力,切断清廷仅有之西北交通,决定联络宁夏各地民军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以哥老会和巡防续补五营为主,兵分四路,汉、回,蒙各族共同参加。由同盟会革命党人刘先质为总领队,同时决定派高志清(笔者按:百度一下“高上秀”就知道了。)、王占滨、孙学文、朱帮科等人分返灵州、平罗,与宁夏府城同时举义。”
    “那就成了!”李想想不到同盟会在西北还有这样隐秘的势力,激动的拍案道:“宁夏时属甘肃的一个府治,是回族聚居地区,素称“关中屏障,秦陇咽喉”。先是西安光复,断绝了清廷通向西北的南路,宁夏起义成功,又切断了当时唯一的北路交通,这就有力地动摇了清政府在甘肃的统治。升允联合长庚与新疆巡抚袁大化、伊犁将军志锐策划万一清廷危急,联络新、甘、内蒙为一气,拥宣统西迁,暂谋偏安,徐图恢复的计谋也必将破产。”
    黄兴摇头道:“不可大意,满廷在西北实力向来强悍。满清号称三大柱石之升允、铁良、长庚,其二坐镇西北,清末兴起的效忠清王朝的强悍的回族军事力量“西军”也驻扎在甘肃。革命党人在这一地区的活动是从一九零七年以后才开始的。按照中国同盟会总章规定,甘肃应设同盟会分部。一九零六年虽然在日本东京成立过陕甘同盟会支部,甘肃学生张赞元被委任为该支部事务,但是,由于许多困难所限,成立甘肃同盟会分会这个计划并没有实现。陕甘同盟会支部负责人井勿幕等人后来在甘肃虽有过活动,但在组织发展方面也没有形成为一定力量。直道一九零七年,清政府为了巩固其在新疆的统治,曾抽调驻湖北陆军四十二标前往伊犁,途由先抵达兰皋。这支新军的标统就是同盟会里鼎鼎有名的杨缵绪。他原是日本陆军户山学校毕业生,早年参加了同盟会。回国后虽任职清廷,但与当时湖北同盟会和日知会的革命党人过从甚密,仍暗中致力于革命运动。他所统率的这支新军中革命分子所在多有。当日知会被清政府侦破后,有些革命党人遂加入到里面,来到了西北边疆,另谋发展。其中,后来留在甘肃活动较有名的有刘先质、朱松潘、彭大寿等人。另外,还有一些在内地参加革命而受到清政府通缉的革命分子这时也陆续到甘肃来。如王之佐,原在安徽参加熊成基发动领导的安庆起义,失后,在清政府迫害下,他知事机未熟,遂归陇上。同盟会员黎兆枚等人,先在江南组织会党,人数达五万多,遍及军警各界。后因被端方通缉,被迫经由河南、陕西而至甘。革命党人在甘肃的活动,实际是从这些人的到来后开始的。他们在兰皋期间,灌输新潮根基,宣传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和同盟会纲领,建立了以刘先质、彭大寿任总联络的西北革命同盟会支部。从此,使这个远在边疆,对革命犹为茫然的地区,人心立为振奋,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传播开来。”
    李想笑道:“接下来的扶郿之战有他们配合,我不想赢都难你可能不知道,武昌举义,有百余名就读于武昌陆军中学堂的甘肃青年也投身于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中。甘肃陆军学堂原名甘肃武备学堂,后改名为甘肃陆军学堂,这所学校是清末甘肃的第一所新式陆军学堂。陆军学堂的甘肃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进入湖北陆军第三中等学堂。在湖北陆军第三中等学堂中读书的甘肃人有一百余人。武昌举义发生时,在陆军第三中学堂的学生有千人之众,最后有七百多人参加了起义。百余位陇上志士,没有在武昌举义中牺牲的,现在全部在陕西,归属于安西革命军。本来这次对大西北用兵,我全靠他们,您却给我送来更大的惊喜。”
    黄兴含笑道:“扶郿之战后,你要怎么走?”
    李想回道:“自然是发动平凉战役,拿下兰皋!”
    黄兴双目旋即射出锐利的光芒,盯着李想道:“想要拿下兰皋,有个人你必须联络。”
    李想想不到黄兴夹袋里还藏了人,忍不住兴奋的问道:“谁?”
    “黄钺!”黄兴沉声道:“他是我介绍,在上海加入同盟会。广州起义前,东南各省民主革命斗争形势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革命潜流已成百川归海之势,为了在西北地区点燃革命烈火,我和同盟会成员经过研究,特派遣黄钺去甘肃传播火种,开拓革命阵地,以呼应东南。黄钺欣然受命,是年冬带领一批湘籍同志日夜兼程赶到了兰皋。钺父黄万鹏清末随左宗棠赴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立功得任新疆提督与长庚共过事。因长庚与黄父有旧,颇得长庚信任,辛亥年八月黄钺被任命为兵备处总办,后又被保荐为督练公所军事总参议。他利用甘肃督练公所总参议的职位,暗中物色革命同志,与四川谭其茳、顺爻秘商组织大同会,进行民主革命活动。”
    李想欣然道:“多谢黄大哥提携。不过西征可以慢慢来,北伐却刻不容缓!”
    这是黄兴的一块心病,一下子又变得忧心忡忡地道:“军费无法根本找到解决办法,恐怕北伐不能成功。”
    李想微笑道:“我会尽全力帮助南京度过财政危机的。”
    黄兴呆了半晌,长长吁了一口气,摇头笑道:“砸锅卖铁的日子又能支撑多久?舍此之外,难道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





23破晓


    李想策骑奔出督练公所陆军部,心中总像多了一根刺似的,心情郁闷,难以排遣。最令他困扰的,就是黄兴对于北伐的畏首畏尾,原本是气势如虹,直捣黄龙的北伐大计,李想也为此是倾尽心血,现在却弄得不汤不水的,教人啼笑皆非。
    那个国家的革命会顺风顺水?能轻而易举成功的,也就不叫革命了。遇到一点风浪就退缩,现在的黄兴正应了武侠小说里的一句老话: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袁世凯的北洋军在他现时眼中虽不算怎样,可是对老袁的狡诈多智,李想却是深深顾忌。清末民初,多少英雄人物,都是他棋盘里的棋子。若非李想是个知道历史的穿越客,加上一点点机缘巧合,恐怕早栽在他手上。所以,不在战场上把他打败,想陪他玩政治,在李想的记忆力,革命党人中没有一个人玩的起。
    李想想到这里,已转上主街。街上人车络绎不绝,秦淮河上则船揖往来,忽然细雪纷纷,徒添某种难以说出来纠缠不休的气氛意趣。
    虽然北伐不顺利,但是西征有了巨大进展,也算是愁闷当中的一点快乐事。
    正思索间,看到一个俊朗的男人从拿着一包东西从街边的西式糕点铺里走出来,向店铺门口停下的一辆马车走去。马车门帘掀开,一个粉妆玉琢的女孩子欣喜的走出来,接过糕点。
    李想连忙勒马,原来是林徽音和他的老爸,黄兴的陆军部秘书林长民。黄兴在陆军部忙得吐血,他到是悠闲带着女儿来的逛金陵古城。
    李想策马迎上,远远的打个招呼:“唷,林先生带女儿逛街,很悠闲啊。”
    “李叔叔好!”林徽音朝着过来的李想挥手,甜甜一笑,乖巧可人,她还认得李想。
    “小妹妹越来越漂亮了。”李想点点头,笑容可掬。
    林长民看着李想趋前,来到马车侧方,方苦笑道:“国事如此,那里有闲情逸致逛街?我这是要离开南京回上海去。自辛亥以后,我本一心为革命奔波,岂知不被革命党人所容,闹至如此地步,教人惋惜。”
    李想暗里奇怪,不是他想的这回事,但听他口气显无比委屈,疑惑的问道:“人生总难事事称心遂意。不过纵使彼此立场不同,但我们还是做朋友。”
    林长民知他误解了,欣然道:“不是立宪与革命的立场问题,我辅佐克强兄,早就抛弃党见。为的还不是共和?”接着压低声音道:“我其实是在南京街头上曾受到老同盟会会员的当面讥刺,说我从前反对革命,现在又混进革命队伍来了。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因此也只能辞职赴沪。”
    李想恍然大悟:“你辞职了,那汤老头子呢?”
    林长民暧昧 第 364 章 合同主义之人,为将来政党之备。民国成立,人心为之一振,一时奋发之气,急进党易于成立,亦易于发生。就理想之政党言之,一国之中不可无两大政党,一急一缓,互相颉颃,以剂于平。共和建设讨论会不入政界,专以指导国民为务,而不公开发布任何政纲,仅在内部宣布:吾辈所抱铸党主义,不外乎稳健进步主义。以此主义协谋国是,则吾国种种建设,对外必取乎和平政策,对内必取乎实利政策。”
    李想好笑的猜测共和建设讨论会无力竞取政权的地位,所以才会标榜“不入政界,专以指导国民为务”。他不动声色的笑道:“鄂州政府正在搞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开展中国民主统一战线。我先在这里邀请你们去给予鄂州政府指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