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3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正是段祺瑞的意图,虽然很无奈。他不想和李疯子军在襄阳纠缠太久,他本来也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偷袭不成,没什么可惜。另外,他也不想和李疯子硬拼,前次的失败经验告诉他,这不是明智的选择。现在,自己保存实力好向袁世凯邀功。李纯要与李疯子的襄阳决一死战,这既会损失部队又会忤逆袁世凯的意志,不符合段祺瑞的作战意图。
    但李纯仍然从此次军事行动出发,坚持说军事行动的目的一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二是占领战略要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此次军事行动不把襄阳打下来,不把李疯子消灭干净,放过已经打开一道口子的襄阳,这等于是放虎归山!
    李纯越说越激动,与徐树铮争执不下,此时,也有不少将领发言支持李纯。被李想赶出湖北,他们都憋着一口气,想在襄阳报那一箭之仇。
    眼看主战意见占据上风,段祺瑞急了。如果按照这些蠢才的意见,如果最后战败,他在北洋从龙第一人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影响。于是在会场讨论正热烈的时候,起身大吼:“不要吵了,就按又铮意见执行。现在散会,各就各位做好撤退准备!”
    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李纯更是觉得段祺瑞把自己当作一个十足的傻瓜玩了一把。但这又能怎么样呢?





96那些年


    汉口,此处远离襄阳硝烟,此时又正是上元灯节期间,呈现在李想面前,便是一片眼花缭乱的太平热闹光景。
    李想的车使入歆生大街,便碰上旌旗招展、金鼓齐鸣地游庙会的一队队人潮。李想也不得不停车让道。
    打头的是一面面高四五丈的三角大旗,青龙、白虎、八卦、太极等等门派俱全,后面跟着大鼓和小手锣,最后是用笸箩抬着香,用褡裢盛着炮,会首们拿着小三角旗,逢庙烧香,沿途放炮,围观者塞满道路。会中人多为泥瓦匠、煮盐工和袍哥兄弟如两会相遇,都要偃旗息鼓,防止擂鼓争胜而致巷战。这种游庙会在汉口春节期间天天都有,直到破五才止。
    吸引人的地方还有许多,有说《三国》、《水浒》的书场;有拍道情筒打简板唱河南坠子腔或打梨花击铁板唱大鼓陕西秦腔湖南花鼓四川变脸的戏台;有卖艺的、变戏法的、比武术的;还有“以消永昼”的菜馆、“聊以充饥”的饭店,可以登高望远的藏经楼、数佛可以卜运的八百罗汉殿和远道而来的西洋镜;也有淫亵卑鄙的“像声场”和欺买诈卖、诱赌引奸的不正当行当等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不仅令乡下老农眼花缭乱,也使得“城油子”们流连忘返九省通衢的汉口大埠,汇集了各方民俗。
    自从南京临时政府发表法令,废除清朝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汉口城里男子服装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孙中山发明的中山装和西装逐渐过渡的趋向。同时李想还注意道女子服装出现了日益华丽和普及旗袍的趋向。大街上也有姑娘们成群结队,打扮得花枝招展,特别养眼。风气变得越来越开放。
    孩子们穿上新衣裤、新鞋帽,口袋里有了许多压岁钱,开心的买瓜果、糖块及鞭炮等,疯了一样得四处奔跑玩耍。
    小孩手中最多的就是爆竹,如大炮、地雷炮、火箭炮等,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这些小屁拉帮结派,手执一香,燃炮互掷,响声不绝。被炮击中者,轻者焚烧衣服,重则焦头烂额。
    李想幸福的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和这些小屁孩一个样,用爆竹闯的祸不胜枚举。
    李想的汽车穿过汉口最繁华的街市,在四官殿码头停下,准备轮渡过江。李想在等待渡轮的无聊时刻,和码头上一个汉口商会老绅商闲聊起来。
    老绅商一家老小都在码头上吹冷风,好像是在等对他们家非常重要的人物。
    李想实在是忍不住好奇问道:“老先生在这里等什么人?”
    老绅商是认识李想的,也没有什么隐瞒,说道:“等儿媳。”
    “什么?”这让李想大吃一惊。上下大量穿得老古董似的老绅商,他儿媳妇是“公主嫁到”,会让这个长袍马褂的老古董放下架子亲自来码头接驾?
    老古董的家人明白李想的惊诧,也知道了李想的身份,因此耐心的做了解释
    在汉口,方家湜过着让周边邻居羡慕的生活,手下经营一家运通公司,经济富裕,虽然出身旧式家庭,却早早把几个儿女、儿媳都送出洋留学。在汉口华商界的圈子里,说起方家教子的家风,认识的人都要由衷地赞叹一句“有远见!”。
    孩子老七方声洞的小俩口还在日本,儿媳妇王颖前年刚生了个胖小子,辛亥年初的时候又怀上一个。
    在广州起义的前夜,方家收到信,方家湜想,会不会是儿子要回家了,所以先跟家里打声招呼?
    他根本没有想到徐图展开的是一封绝笔信。
    “父亲大人在上,这是儿子最后一次亲笔给您写信。当这封信送到您老人家手中,儿已不在人世”
    喜滋滋地展信,入眼却是绝笔。方家湜放声大哭,一卧不起。
    李想拿到方老爷子宝贝似的藏在怀里的这封绝笔信时,眼眶湿润了。辛亥,那些年,革命者们青春的心里充满着对革命理想的豪迈快意,其他,对于他们微不足道。
    之后,方家湜的二女儿方君瑛匆匆从香港赶回武汉。
    她和弟弟方声洞都是革命党人。广州起义前,她被派往香港运军械,四月二十七日那天抵达广州,却见广州城门紧闭,起义已经失败,只好连夜乘船返港。
    在香港,方君瑛收到了弟弟殉难的消息。强忍着悲痛,她想到弟媳还在日本,孤儿寡母,得去接他们回来。
    动身前,方君瑛整理革命同志送来的弟弟遗物,她看到了一封弟弟写给父亲绝命书的草稿。信纸斑驳,整封涂抹多处,弟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绝笔?弟弟发信的日子是四月二十六日,而她受到弟弟遗物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三日,老父亲那边恐怕瞒不住了。
    方君瑛先回家劝慰父亲,然后再去日本接弟媳王颖,她也不知道怎么对弟媳王颖说,她的弟弟,她的丈夫已经死了。
    谁知方君瑛刚到汉口,武昌举义爆发。方君瑛去日本接弟媳的计划搁浅,义无反顾的以革命事业为先,这也是他死去的弟弟的意愿。这时间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的时光,革命军事业风起云涌,民国已成!
    一艘从日本返航的轮船终于靠上了汉口。
    走出舱门的王颖有些恍惚。
    汉口的码头上停着许多民船,装载各省运到汉口的货物,工人们忙着卸货。整个汉江江畔桅樯林立,看起来都和三年前她离开的时候一样,只是她的身边少了丈夫。
    那时他们新婚才十天,夫妻俩双双赴日本留学。辛亥年三月底,丈夫听说广州准备起义,便决定回国参加革命。走之前去拍全家福,那天儿子方贤旭周岁,身穿和服的王颖面对镜头,儿子站她膝上,挥舞右手,左手被父亲紧紧握在手心。方声洞侧着身子。
    那个日本摄影师说道:“先生,你脸转过我这边。”
    方声洞说道:“不,我要看着我儿子。”
    丈夫那一走便没消息,这次方君瑛突然来接他们母子,虽然什么都没透露,但同为同盟会会员的王颖隐隐约约感到了不安。她一只手牵着大儿子,另一只手又抱着另一个更小的。
    码头上的朦朦小雪,似乎也漂浮着一种莫名的悲伤。
    看到王颖的瞬间,李想被她身上透出的莫名哀伤折磨,“这个恶人由我来做吧”李想这样的想。王颖一看就是个聪慧灵秀之极的一个女子,她不可能不擦觉到什么?明明有了最坏的疑惑,却没有答案的心就这样一天天胡思乱想,这有是怎么样的残忍在折磨她的心。真相虽然残忍,但也是结束这种折磨的最好方法。
    王颖得知丈夫的死讯。那一瞬,她全然明白了,为什么丈夫临走前总说“真对不起你。”,为什么他看向儿子的那一眼那么不舍,原来是抱了必死的决心。
    (笔者按: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距离辛亥武昌起义还有一百六十五天,方声洞在黄花岗阵亡。赴义前一日,他发出了从广州寄往武汉的绝笔信。那封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子孙万世可以长保无虞,则儿虽死亦瞑目于地下矣”那些年,敢死成了一种时尚。)
    马福祥受降后,长庚、升允往河西走廊退走,马安良父子与之分道扬镳,飞逃到西宁。
    树倒猢狲散,这些死硬份子逃跑后,其所属各部乱作一团,官不管兵,兵不顾官,焚毁文卷,抢jie金库,争相夺路西逃。青新和宁张两条官道上的达官显宦、太太小姐,一时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争相逃命,狼狈不堪。
    国民革命安西军发起进军青海夺取西宁的战斗命令。井勿幕兵团由临夏取循化,过黄河,经甘都、化隆直取西宁;张云山兵团从永靖渡黄河,经民和、乐都,沿建水以南山区小道进军西宁。
    两路大军犹如两股强大的铁流,形成了钳取西宁的态势。光复青海夺取西宁的历史性大进军,就在这浩浩荡荡的铁流的滚动中开始了。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为了防止已经溃散的马安良残部重新集结反扑,不给溃逃的敌人以喘息之机,不使光复青海的历史进程有分秒的延误,张云山一方面组织大部队迅速过河,昼夜兼程西进;另一方面抽调军直及兵团四个骑兵侦察连和九个团侦察排的骑兵班,以及各师侦察科长、各团侦察参谋等共六百余骑兵,组成军的先遣部队,披星戴月,轻骑疾进,急趋西宁,查明进军西宁沿途敌情、道路、地形等情况,为安西军光复西宁开辟道路,大部队随后跟进。
    先遣侦察部队开进十分顺利。虽然还有那么一小撮孤臣孽子妄图凭借黄河、大通河构筑工事,焚毁渡船和破坏桥梁。但报来的消息比预料的情况要好:马安良、马廷贤父子等先后进入西藏,准备由西藏逃往印度流亡了;马安良残部在安西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已成为惊弓之鸟,不战自演。西宁部分开明人士及当地群众组成了维持会,自动维持社会治安,看守敌人遗弃的财产,只等待安西军接收了。
    完全应了李想之前的论断,“兰州之战后,剩下的就是走路和接收”。
    先锋部队长驱直入,在平安驿与前来迎接的开明人士一起进入西宁,受到各族群众热烈欢迎。
    高原古城西宁光复!





97走路和接收


    李想回到武昌的 第 438 章 残部正向河西走廊撤退,加上河西原有的清军,仍有四万余人。他们撤至古浪后,先在乌鞘岭布防,幻想鄂州革命军主力为了应付北洋军突然攻击襄阳,无力顾及河西,可再喘息一段时间。谁知道,北洋军发起的襄阳一战,虎头蛇尾,就在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大总统之后悄无声息的结束了。长庚和升允遂于在古浪以北之双塔堡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继续向西撤退,企图退至玉门地区。
    “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辜名学霸王。”李想急切地说。
    为防止敌人退至新疆带来后患,安西军发布进军河西的作战命令:井勿幕兵团自青海西宁挥师北上,越过祁连山向张掖进击;黄钺兵团沿兰新古道及其右侧西进,张凤翙兵团为右路,绕乌鞘岭、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的大靖西进;安西军附野战军炮兵团、战车营为左路,直取武威、酒泉。
    安西军全线出动。由于逃敌军心涣散,指挥混乱,不击自溃,各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猛疾进,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投诚或逃窜。
    由享堂、河桥驿向永登及以西前进的先头部队,光复永登后,跨越乌鞘岭,光复安远驿。
    由安宁堡、沙井驿沿兰新古道向永登方向前进的安西军,接受敌骑兵残部投诚。
    由哈家咀、小涝池向松山、大靖前进的安西军,进至古浪以东松山时,敌骑兵八百余人在协统带领下投诚。
    安西军作出攻占古浪、进军武威的作战部署时,在尚未发起攻击时,敌先行逃走。安西军顺利进占古浪、大靖等地,后即进至武威以南及以东地区,先头部队攻克武威,驻武威附近敌官兵共七千五百余人投诚。
    至此,安西军各部全部集结武威,并以骡马组成的快速部队向张掖前进。在此期间,先头部队经十七天七百公里的行军,抵达山丹,敌溃兵六百余人,携马和骆驼三百余匹,于山丹东乐镇投诚。
    安西军的捷报雪片般飞入李想在武昌落迦山的豪华官邸。安西军就这样走路和接收,日进千里,这让当初没有抛弃西征公债的人们疯狂了。
    与此同时,井勿幕兵团由西宁北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