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3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库鹏斯基说道:“库伦大道是俄国商人进入北京、天津地区的必经之路,如划入日本势力范围,势必断绝俄国进入直隶的一切通道,等于迫使俄国放弃以往根据条约所享受的各项权利,不符合双方对等的原则。”
    由于日、俄两国都想控制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通道,这个谈话一开始就碰到了障碍。
    日本政府急于加强与俄国的合作关系,桂太郎先软了下来,他说道:“日本无意妨碍现时库伦——张家口商路的自由与安全,或损害俄国的条约权利,日本愿将分界线定于该路以东,希望俄国能提出具体见。”
    库鹏斯基也在地图上画一条线,说道:“俄国提出的分界方案,主张以北京经线即东经116度27分为界线,俄国承认日本在上述经度以东的内蒙古享有特殊利益,日本承认俄国在上述经度以西的内蒙古以及这一地区境外的中国领土享有特殊利益。”
    库鹏斯基提出的俄国方案除了确保库、张大道划入俄国势力范围以外,还企图把内蒙古以西的今宁夏、甘肃、新疆等广大地区划入它的势力范围。
    桂太郎对以北京经线为双方分界线没有表示异议,但反对俄国提出的对内蒙古以西地区作为其势力范围的要求。
    桂太郎向库鹏斯基声叙道:“要日本承认俄国在中国西部的特殊利益,不符合日本原拟签订协议的范围,在国际上会产生不利后果,并且日本由此不得不相应提出福建省特殊利益的问题,徒然使问题复杂化。日本在不得已时只能宣告中止这次交涉了。”
    库鹏斯基开始仍想以密约形式保留这项要求,但遭到桂太郎这样的拒绝以后,终于被迫撤回,这样谈判才得以继续下去。关于划分两国在中国东三省西部的势力范围,基本上按照桂太郎提出的第一点;关于划定东、西内蒙古各自的势力范围,则按照库鹏斯基提议以东经116度27分为分界线。
    看到库鹏斯基与桂太郎似乎谈妥了,英国公使朱而典微笑着走了过去。
    英国是对俄国在中国北部与西部扩张势力极感关切的另一个帝国zhu义,在1907年谈判《英俄协定》时,英国不肯无代价地承认俄国在外蒙、新疆等地享有特殊利益,极力反对把它们列入议事日程,结果仅就波斯、阿富汗、西藏达成了一揽子交易,并在《西藏专条》内互相承担一些限制性条款。
    辛亥革命发生,局面变化了,俄国制造外蒙“独立”步步得逞,又借口保护新疆领事馆,在喀什、伊犁等地大量增兵(虽然因为李疯子的鄂军激励抗争失败);英国深感失策,又无力扭转外蒙、新疆的局势,为了使自己对中国的侵略扩张不落在俄国的后面,认为必须取消《西藏专条》中那些对它不利的限制性条款,以承认俄国在外蒙、新疆的地位换取沙俄同意对《西藏专条》的修改。
    朱而典朝库鹏斯基举杯,探问道:“英国希望维护在中国宗主权之下的西藏自治,并准备派一名代表去拉萨,俄国是否有意放宽《英俄协定·西藏专条》中的限制性条款。”
    库鹏斯基听到这些话思想上是有准备的,但是他要替俄国要求一些报酬,他说道:“蒙古在英俄协定之外,我不能把它看做是西藏的对等物。”
    意思很清楚,俄国不打算以它在外蒙目前已取得的利益与英国准备在西藏得到的利益相交换。
    库鹏斯基又向朱而典说道:“沙皇陛下愿意明白宣布俄国无意接管中国土耳其斯坦的管辖权(其实因为李疯子的势力所在,现在有点有心无力);在中国新疆的任何部分将不会发生俄国事先不通知英国而采取行动的问题。至于西藏,”库鹏斯基话风一转,“只要做得秘密,英国在西藏干什么都没有关系,但不能面对我们的约文作任何改动。”
    朱而典还是满意的点点头。
    英、俄双方就这样地达成暧昧的妥协。





175威逼


    烈日当空,阳光泼洒下来,像着了火似的热。
    落迦山别墅,李想在葡萄架下纳凉。
    李西屏和曾高满头大汗跑过来:“李帅,英国人支持西藏亲英分裂主义势力猖狂至极。在藏内,他们挑动民族仇恨,煽动要把汉人“驱逐净尽”。在藏边,藏军东进,切断川藏交通,藏军先后攻陷江卡、盐井、理塘等地,包围了察木多、康定等地,川边未被攻陷的县城,南路只有三个县,北路尚余八个县,由此直接威胁到川、滇两省的安全。藏军气势汹汹过来了。来者不善啊!”
    “你们坐下说。吃西瓜。”李想摇着蒲扇,不紧不慢地说:“就藏军那点兵力和从英属印度总督那里淘来的过气武器装备,也想威胁川、滇两省的安全?不要那么慌张,我看西藏教主和他的主子英属印度总督大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李西屏倒有点摸不着头脑,“那在于什么呢?”
    “英国是对俄国在中国北部与西部扩张势力极感关切的另一个帝国zhu义!”李想扭过头,略带微笑地说:“这样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俄国在外蒙问题运动起来后,他们也不甘寂寞了,就开始玩‘瓜分中国’的把戏,找准机会吃掉中国一块肉或几块肉;二是把声势搞大了,配合俄国在外蒙搞“独立”的行动,搞西藏“独立”的行动。你没发现,英、俄、日三国已经有了暧昧的默契,估计又有了什么密约了。”
    李想老谋深算,把英、俄、日三国的意图看得一清二楚。他的一番分析,让李西屏和曾高吃惊不小。
    曾高试探道:“那西藏问题……”
    “西藏问题,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李想打断道。“这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交通困难,大军不便行动,给养供应麻烦比较多;二、民族问题复杂,尤其是在受宗教控制的地区……不应操之过急。”
    李西屏道:“先遣连已经入藏很长一段时间了。”
    “我没忘记。”李想道,“由青海去西藏的道路,我们只是据地图上看,一片高原,平坦好走,班禅及其一群藏传的喇嘛又在青海。可是林铁长派人调查了解自青海、新疆入藏的情况,结果是从青海、新疆入藏困难甚大,一路上全是五六千米的陡峭雪山,难以克服。如入藏军走青海路,仅完成入藏准备,就需要两年。”
    有两年准备时间,李想觉得还不如打下四川,再入藏也快得多。
    “怎么,这次咱们就看着干瞪眼?”李西屏道。
    有力打不出去,别提有多憋屈了。
    “憋屈就吼一嗓子呗。”曾高道。
    “是啊,吼出来就痛快了。”李想道。
    新华社即于 第 516 章 各路叛军包围并进攻拉萨,与守军展开激战。守军因“兵饷欠罄”,“内缺枪弩”,英国声援藏人,“复禁卖粮食”,不得已只能接受英国指使的廓尔喀驻藏官员噶卜典的“调停”,和藏军达成四点议和条件,将枪弹交出,经印度回内地,并赔偿兵变损失,只驻藏大臣留驻拉萨。驻藏军队陆续启程返回内地。钟颖及其卫队被迫离开拉萨,移驻靖西。”
    尹昌衡恨恨的说道:“在印度流亡了两年多的达奶在英军的护送下,从噶伦堡启程回藏。在行前的欢送仪式上,英国官员公然表示:英国的愿望是,“在中国维持对西藏的宗主权而不进行干涉的条件下,看到西藏内部自治,他们期望达奶喇嘛能尽其一切力量,达到目的”。有了英国人的支持保证,西藏亲英分裂主义势力更为猖狂。”
    ……
    北京。
    铁狮子胡同,大总统府。
    “拉萨等地战乱不已,西康边军遭受攻击,川滇等省纷纷要求派兵平乱。”袁克定向乃父袁世凯报告军情,又建议道:“不如干脆命令四川都督尹昌衡率师西征算了。这事,决不能让李疯子捷足先登了。”
    袁世凯思考片刻,下了西征令。
    ……
    东郊民巷,英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朱而典今天心情很坏,阴沉着脸,额上青筋毕露。袁世凯的西征令刚刚发下,他就收到了。袁世凯怎么不去打老毛子,咱在西藏搞点小动作,他就喊打喊杀了?他们从朝鲜培养起来的交情,都是假的?
    英国伦敦当局唯恐这支军队进入西藏,与拉萨驻军汇合,于英国侵藏不利,给他很大的压力。
    朱而典思来想去,现阶段,它要做的是:一面直接阻止中**队西征,一面急于把拉萨驻军逐出西藏,双管齐下,而把重点放在后一方面。它认为只要做到诱迫拉萨驻军撤出西藏,又能阻止西征军入藏,以后再在外交谈判中坚持中国在西藏只有“宗主权”,将会容易得多。
    朱而典风风火火的进了大总统府。他是袁世凯登上大总统宝座的绝大助力,袁世凯待他当然是不薄,好酒好肉地招待。
    袁世凯为朱而典搞的这个丰盛的招待晚宴,把朱而典渤发的怒气打扫得一干二净。袁世凯喝红了眼,朱而典也喝红了眼,推杯把盏中兄弟相称,气氛甚为融洽。但朱而典不是被袁世凯几杯酒就灌晕的政坛菜鸟。
    朱而典喷着酒气说道:“老朋友,作为你的朋友,我必须提醒你,就中国迫切需要的借款问题提醒你注意了!如果川军的进兵超出一定范围,英国政府就不会对中国——也是对你——提供任何进一步的援助!”
    袁世凯喝酒喝得红光满面的脸色刷的一下就变雪白的了。
    朱而典可不管,还要在压压这个当了几天大总统就忘了自己帝国zhu义代言人身份的家伙,他更进一步的声称:“西藏问题总以日后和商易为归结,倘现时用武力,或与友睦之办法必有巨碍。”
    最后朱尔典拍拍脸色苍白的袁世凯的肩膀,语气没有了利诱,全是威胁:“老朋友,你必须记住,中国不得派兵入藏,不得改西藏为行省,否则所有责任惟中国是问。”
    驻华公使朱尔典威逼利诱,促使袁世凯同意撤出西藏驻军,并由英国协助“遣送”。朱尔典指派使馆武官威洛毗中校充当中国部队与印度当局之间的联络官。
    威洛毗在锡藏边境设立遣送中国士兵的机构。
    印度总督哈定为支持达奶集团的分裂活动,向英国政府建议,封锁中印边境是迫使中国西藏驻军尽快撤离的最有效的办法。
    当时西藏与川滇之间交通断绝,中国驻藏官员往来文电以及部队饷需都要通过印度。封锁中印边境既可使驻藏文武官员与中央政府失去联系,断绝供应,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备受打击;又能大大降低中央政府在西藏人民中的威信。哈定还主张英国承认中华民国应视中国解决西藏问题的办法而定。这些意见都为英国政府所采纳。





176不可动摇的意志


    藏边告急!面对西藏紧张的局势,首先是藏军武装进犯川边所造成的对川、滇两省的威胁,袁世凯北京临时政府决定对藏政策是剿抚结合,先剿后抚。这一政策之所以能付诸实施,主要原因在于川、滇两省的地方当局鉴于切身利害关系,对进兵态度积极。川督尹昌衡认为,必“先有武装而后有和平”。因此川、滇两省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派兵西征。
    对袁世凯来说,只要不出动北洋军队而由川、滇两省出兵,既可免伤实力,又可削平藏乱,还可以在李疯子之前捷足先登,自然是件好事。
    可对李帅来说,袁世凯指使川督尹昌衡和滇督蔡锷撇开他的西征西藏的行动,虽然只是先剿后抚的一个威慑性行动,也使他暴跳如雷,在北京孙中山和黄兴联名送到落迦山别墅来的电报也不能使他息怒。
    李想把电报拍在桌上:“不止侮辱我的智商,还侮辱我的人格。”
    李想在他的落迦山别墅里反复思量,认为自己受到了袁世凯的极大侮辱,也受到了他一直支持的孙中山、黄兴甚至还有同盟会的极大侮辱。对于这位鄂州独裁者来说,丢人之难堪,莫此为甚。尤其使他生气的是,他打算要到嘴的肥肉在将到嘴边未到嘴里之际就受到了抢夺。
    “我要发飙了!”李想咬牙切齿,在落迦山别墅生了一天的闷气,心中怒火如焚,要向敌人报复了,特别是那位袁世凯大总统报复,他认定后者是存心丢他的面子。
    李想火大的出门而去,突然出现在红楼,并且在军政府召集鄂州国民革命军高级军官,下达了一项重大决定。
    “我决心要一劳永逸地、彻底地解决西藏问题。”李想亲自在对军事委员会所作的激进演说中谈到刚刚下定决心的内容:“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李想从几天之前的“暂缓”转向“宜早不宜迟”,战略转变的跟翻书一样快,很多将领还不适应,都傻傻的看着他们的李大帅。
    李想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