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门口处几个学生正在设立宣传栏,这边的动静亦引来不少回城百姓的围观。一个学生干部趁此机会,干脆般来几块砖头大搞演讲。群众亦是一片叫好,原因无它,革命军进城之后,原设于城门口的入城税不用交了,进出城门亦方便许多,安陆县各路口多如牛毛的收税关卡亦全部撤销了,革命军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谁还会不与支持?
    李想心想,至少现在湖北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李想倒转马鞭,以马鞭手柄轻轻把大檐帽前舌往上顶高一分,抬高些许视线。“林铁长,刘经,你们连夜出发。湖北革命形势发展如此之快,清廷也快撑不住了,他们只有出大价码请袁世凯出山以挽回颓势,而我估计袁世凯在彰德也快坐不住了。襄阳和武胜关是湖北门户,你们必须要在北洋军南下之前彻底的控制两座城池。这样,湖北百姓便能免除一场兵祸。”
    “是!”两人应若一声,便纵马冲下缓坡,四蹄翻飞,绝尘而往各自营地奔去。
    曾高目送林铁长和刘经远去,“大帅是准备回孝感指挥前线作战,还是干脆回汉口?我们离开的时候,汉口租界和华界的局势便异常紧张了,现在还不知道混乱成什么样子。”
    “先走一步看一步,到了孝感再说。我知道你们曾家也是出过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我想问一下,你对汉口洋人的看法。你就畅所欲言,不算军人干政。”汉口现在是李想的心腹之地,现在却停靠着十艘外**舰,你让李想如何能够睡得安寝。现在历史都已经偏轨,洋人是否还能如历史一般坚守中立,亦变得不再确定。万一李想与袁世凯打得火热的时候,洋人突然再汉口发难,李想将陷身万劫不复。即使是万一的机率,李想便不想去冒这个风险。李想设计了一系列的计划,就是想趁着汉口民族情绪高涨的同时,一举收复汉口租界,永绝心腹之患。
    李想的打算曾高也能猜出个大概,也只能在心里佩服李想行事的大胆。中国近百年来的国战,是屡战屡败。每一战败,都是巨额的赔款,丧权的割地,耻辱的不平等条约。到如今,国人对洋人的畏惧已经印在了骨子里,崇洋媚外的风潮愈演愈烈,似乎已经不再看到有人,有勇气敢于挑战洋人的权威。即使是同盟会的革命党人,也都是刻意避开洋人的厉害,妄想寻求洋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只是中国革命不可避免的会与*的在华利益起冲突,比如说关税,租界,割地,各种不平等的条约,都牵扯到中国的主权,领土,核心,利益。同盟会的一再的逃避这些问题,并不代表这些问题便不存在。而眼前最大的问题是汉口港外停靠着十艘外**舰,这简直就是不定时的核弹,严重威胁着汉口革命军。
    曾高把这些问题通通过了一遍脑子,斟酌的说道:“从目前的国际形势看,只要能以闪电般的速度解决停靠在汉口的十艘外**舰,西洋列强也只有捏着鼻子认了。外交其实就是狗屁,只要你打赢了,你就可以满天要价。现在协约国和同盟国情势紧张,欧罗巴简直就成了火药桶,英,法,德,意这些欧罗巴强国互掐都来不及,根本无暇东顾。”
    此刻的曾高才显示出其不受时代局限的智慧,对于世界形势的掌握不下于熟知历史大势的穿越客李想。李想听得连连点头,曾高说得分毫不差,他模糊的记得中学教科书便是只要描述当时的世界历史。
    曾高亦继续说得摇头晃脑,掰手指头还拿出一个例子。“想当初美利坚独立战争,华盛顿把英国佬打败了,英国佬还不是乖乖的在投降书上签字。英国佬后来也没有再远渡大西洋,讨回失败的耻辱。而现在,我们隔着英国一个地中海,一个印度洋,一个南洋,进入中国都还得深入腹地,英国又能派出多少远征军?何况我们革命军的实力,不是无能的满清八旗绿营可比。我们革命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要紧的是我们士气高昂,民心凝聚。有我们革命军在,现在的汉口不是两艘铁甲船就能敲开的广州城,现在的汉口不是两千八国联军就能攻克的北京城。真要与洋人开打,我有十成的把握让葛福在投降书上签字。”
    “一切*都是纸老虎。十艘外**舰算什么,十架克虏伯山炮还怕打不沉它。”李想在马上摇摇晃晃的一阵大笑,原来还是有人支持他与洋人掐架的。李想思来想去,就是怕军中将领反对他在与北洋军即将开战之际有再竖敌于洋人。虽然李想也可以使用强硬手段,使军中将领同意,但是他实在承担不起因此引发的不良后果。就像曾高说的,与洋人开战,便必须要闪电般的在数天之内分出胜负。时间只要一托久,革命军便要长期的两线作战,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局。但是看曾高现在的情形,他倒是有把握速战速决的很。
    李想心里非常的明白汉口的价值,在于其张之洞建设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因此带来的活跃的商业氛围。在此,洋人也出力不少。李想身为一个受过良好现代教育的人,汉口的商机便像一块还未开发的处女地,正敞开了双腿等着他来开发。“只要能够收回汉口关税,革命军的收入就有了彻底的保障。汉口每年的关税都是上兆万,比起免除的湖北各项税收,不知多出多少倍。汉口只要经过我的商业工业大开发,税收只会更上一层楼。只需一个五年计划,汉口税收即能翻两翻。”
    曾高就知道李想是不会打毫无利益的仗,此次歼灭张锡元便收获颇丰。“但是利益多多,害处也多多。老毛子和小鬼子与我们比邻,这两国的贪婪远超英,法等列强,向来执著于侵占中国的领土。汉口如果打起来,不是正好给了他们借口,东北就要遭殃了。”
    李想眉毛横扫,“怕这,怕那,就不要革命了。老毛子和小鬼子是早晚是要硬碰的敌人,现在和将来,区别不大。北洋搞了半个世纪的洋务,北洋军的装备比老毛子和小鬼子的军队还要先进,要是还顶不住老毛子和小鬼子,就再一次充分的证明了他们的无能。”
    李想的话,明显的说得有意未尽。曾高是何等玲珑的心窍,立刻听出他弦外之音。不得不佩服李想思虑之深远,计谋之阴险毒辣。古来成大事者,也必须具备如此素质。东北是块肥得流油的肥肉,老毛子和小鬼子垂涎已久。关外作为旗人的龙兴之地,对于满清朝庭的重要也是不言而喻。老毛子和小鬼子如果借此机会发难,势必会大大的牵累满清政府。满清政府如果再次割地赔款求和,只会更失民心,对于汉口革命军政府简直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只是苦了关外的千万百姓,却成就了中国革命的早日胜利。日后若有人修史,这笔糊涂帐势必会算在李想的头上,因为这场战争始终是由他挑起的。是非功过难说,被人骂是肯定的。曾高真的不明白精明一世的李想,那来的勇气去扛起这个臭名。
    曾高还是不免劝道:“大帅,你真的愿意去背负挑起国战的骂名?”
    李想其实心里非常在意,总希望将来历史书上对他的描写,全是歌功颂德的绝妙好词。无奈,实在是无奈,才出此自毁名誉的下策。李想表面却是一副我入地狱,谁入地狱,大无畏自我牺牲精神表情,嘴硬道:“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了中国革命能早日成功,为了中国人民少受苦难。日后总会有人明白,我今日的良苦用心。将来的历史,总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无聊的在旁边听李想和曾高说了半天废话的宋缺突然插嘴说道:“大帅,你说历史会给我什么评价?”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宋大将军。”这首言诗,李想几乎是脱口而出,唯我宋大将军,差点念顺口,念出太祖原创,唯我彭大将军。李想暗抹一把冷汗,还好没有念出原创。抄袭的事情不能再干,露出马脚都不知道该做如何解释。
    “好诗!大帅吟得一首好诗,必须拿去人民日报发表。”曾高却忍不住大赞,曾高这样的书香门邸出身,平时也喜欢做作骚人墨客。李想平时总会作出一些精彩的断章,却也只是一两句而已,今天总算是显出了真本事。
    此次宋缺率骑兵追击张锡元,一路金戈铁马踏血猛杀,还真杀出了横刀立马的威风。全诗看来,简直便是为他量身定做。宋缺骑在马上,得意的一个劲的哈哈大笑。





67归去五


    即在李想他们于山丘顶闲聊的空隙,林铁长和刘经已经整队妥当,向着各自的目的地陆续出发。李想自高处俯瞰,两路大军移动,无数的人头拥挤而又有序,如两条密密麻麻的蚂蚁组成的长线。队伍当中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夕阳之下最是显得耀眼。
    原来革命军的铁血十八星旗,李想嫌它的设计实在太难看,又加上他的汉口革命军要武昌革命军有所区别,进汉口之后他就把旗帜撤换。当时有同志献出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大旗,其图案为阴阳鱼太极八卦,实在像极了高丽泡菜棒子的国旗。李想无语,让这些职业军人搞设计,比让文盲写字还困难。李想最后拿出这面五星红旗,这些职业军人一个个点头叫好,他们就喜欢这血红的颜色。
    安陆县现留有一步兵营镇守,而宋缺代领的两营骑兵看守着俘虏。
    曾高问道:“大帅要怎么处置这些俘虏?”
    一听曾高提起俘虏,宋缺就忍不住大骂。“大帅不许虐待打骂,还给吃给穿。这那里是俘虏,分明是大爷。这样养着,供着,还不如放了。”
    李想摆弄手上的鞭子,摇头道:“他们是战争罪犯,绝不能放。我会给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进行劳动改造。表现好的,可以补充进革命军。表现不好的,就继续劳动改造,直到把他们的思想改造为合格为止。”
    劳动改造?曾高心想,这与古代的犯人服劳役有区别吗?曾高心里突然间释然,新时代,就要换新名词。劳动改造就不再是虐待犯人,绝对符合国际人道主义的理念。让犯人劳动,不是为了虐待犯人,是为了在劳动中改造犯人,使犯人改过自新。曾高摇摇头,感叹一声为何李想总会有如此多新奇古怪的想法。
    曾高一直在想如何处置这些犯人,只是李想不许虐待犯人,以致于禁锢了他的思路。现在李想说要对他们劳动改造,这样一来处置的办法就多了去了。“汉口先后两次大招兵,现在却是缺少劳动力。但是把他们补充进革命军,还是有些不妥。”
    “没什么不妥,只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即可。当兵的人,大多是贫苦出生,还怕他们不站到我们这一边?”冯小戥在这方面也算是得过李想的真传,给小兵灌输信仰,冯小戥实在是拿手得不得了。把思想工作交给他,李想也是放心的不得了。“何况这些俘虏都是老兵,放在军队,不用训练,就能上战场。不用他们,实在太浪费资源。”
    石头都能被李想榨出二两油来,何况这近五千壮丁。不把他们的剩余价值榨干,他就不是李想。
    宋缺笑道:“我就说嘛,不能他们让白吃白喝的在营里带着。”
    “宋缺,你负责压送俘虏回汉口。我会拍电报给冯小戥,让他接手。”李想吩咐道,看宋缺一脸的不情愿,李想又说道,“快去快回,仗有你打的。”
    “是。”宋缺才勉强的答应,拍马冲下缓坡,直往骑兵营奔去。
    “我们先前孝感,我决定还是作战指挥部设在孝感的好。”李想提到孝感的时候,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不是在那里修养的汤约宛,竟然是……李想摇摇头,不能胡思乱想啦。
    平整的官道上,李想与曾高率着一队警卫骑兵急奔。夕阳已经落到地平线上,通红的一轮圆盘发出暖暖的并不刺眼的光芒,战马和骑士奔驰的剪影从地平线上划过红色轮盘,一路卷起飞扬的尘土,向南归去。
    彰德垣上村的夕阳余晖,耀映着遮天闭日的锦旗。随从如云景从,而排场宏大之极,敲锣打鼓的声势更是喧天。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此次拜访袁世凯,奉的是满清朝庭宣统皇帝之皇命。派场之奢华讲究,不能有丝毫的怠慢,都快赶上钦差大臣的规格啦。
    徐世昌和袁世凯是从小穿一个开裆裤长大的铁哥们,这铁得快要成基的关系,是路人皆知。袁世凯在垣上村养疴期间,徐世昌为了避嫌,是一次还没有来过。徐世昌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会以朝庭特派员的身份拜访袁世凯的一天。他感叹一声,“世事变幻无常,莫过于此啊。”
    徐世昌奉旨拜访袁世凯,原因清廷起用袁世凯的诏旨,传到垣上村,殊不知袁世凯得诏之后,又改变了主意。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这边愿意了,袁世凯那边没又不愿意。
    徐世昌心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