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一直在怀疑,美国海军很有可能用“偷粱换柱”的方法在扩大建设规模,即基础平台不是针对驱逐舰,而是针对巡洋舰。共和国公布了“昆仑”级巡洋舰的一些战术指标之后,美国海军肯定会调整大型战舰的战术指标,将性能放在首要位置上,从而增大基础平台的排水量,以容纳更多的武器系统。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才放弃了专门的驱逐舰,而是在“昆仑”级的基础上开发新式驱逐舰。
由此可见,共和国与美国海军在竞争中走上了大型化道路。
也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认为,21世纪40年代是自20世纪初,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那10多年之后,海军军备竞赛最严重的10年。因为前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都出现过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所以很多人都将这场海军军备竞赛成成世界大战的前兆,并且由此断定,世界大战将在50年代爆发。
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竞争开始容易结束难。
相对而言,美国空军的建设更加理智。
与共和国空军的全面转型相比,美国空军的发展建设更加注重现实威胁,即提高制空作战能力。
根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中东战争中,美国空军的表现让美国当局非常不满。
原因很简单,美国空军的实战表现远远对不起每年上万亿美元的高昂军费。
正是如此,整个40年代,美国空军都把重点放在了重型制空战斗机的改进与开发工作上,并且在2048年把新一代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合同交给了洛马公司。
虽然共和国空军没有跟进,直到2049年都没有确定新一代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而是以改进J…16战斗机为主,但是共和国空军支持了数个与制空战斗机有关的科研项目。比如无源雷达的小型化、智能弹药、磁感应推进系统、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因此能够在有需求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事实上,空军在2047年的时候就向国防部提交了一份与制空战斗机有关的开发报告,其中就提到,以空军掌握的资源与国家的技术储备,能够在5年之内完成制空战斗机的开发工作、以及批量生产准备工作,在完成开发后就进行量产。
如此一来,共和国空军就没有必要急着开发新式制空战斗机。
由此可见,在国家斗争中,共和国当局采用了“田忌赛马”的策略。虽然美国在陆军与海军的建设投入上都不如共和国,但是在空军建设上,美国投入了更多力量。如果双方的军事投入旗鼓相当,那么共和国就能在其他地方取得优势。如果美国想要在所有关键项目上与共和国对抗,就得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因为美国当局深知战争已经无法避免,开打只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必须把国防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就得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关键就在这里,美国能够在所有领域都超越共和国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美国有这个实力,共和国就不会挑战美国了。
如此一来,只要美国在某些极为关键的领域落后于共和国,而且落后得比较明显,那么美国当局就不会主动挑起战争,而会持续不断的在军事力量建设上消耗宝贵资源,最终因为资源枯竭而倒下。要知道,20世纪,红色帝国就是在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军备竞赛中输给了美国,最终垮台解体。也就是说,如果共和国当局能够充分利用手里的优势,就能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击败美国。事实上,这也正是共和国当局在“冷战”与“热战”问题上的最大分歧,或者说是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最大分歧。众所周知,王元庆绝对是“热战派”的领军人物,甚至算得上是创始者。顾卫民则是“冷战派”的奠基者,并且为该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轮到颜靖宇上台的时候,“热战派”再次掌权,并且成为了推动军备竞赛与世界大战的主要力量。
共和国当局利用的,就是已经取得重大领先优势的天军。
可以说,美国真正的短板就是天军。
更加重要的是,推动天军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军费,而是技术。原因很简单,天军绝对是“技术类军种”,很多与作战能力息息相关的技术都没成熟,甚至不具备推广应用的能力,就算有巨大的投入,也需要充足的时间,才有可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说简单点,就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因素是时间而不是金钱。
由此可见,美国当局不是不清楚天军的重要性,而是没法加快天军的发展速度。
正是如此,美国的情报机构才会对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机感兴趣,并且将其当成头号战略威胁。问题是,美国天军的空天战机不但迟迟没有走出实验室,甚至连很多基础性的技术难题都没攻破。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聘请的军事专家的话来说,在空天领域,美国落后共和国至少10年。
不管怎么说,天军这块短板,让美国在军备竞赛中的处境非常被动。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只要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打击力量能够在50年代中期形成实战能力,美国就将在军备竞赛中彻底失去主动权。
在袁晨皓看来,这很有可能是避免世界大战的唯一办法。
说直接点,如果共和国能够充分利用空天领域的优势,以此迫使美国当局在该领域不断投入巨额资金加快发展速度,就能使美国的经济出问题,用不流血的方法逐渐削弱美国的国力,最终迫使美国当局主动放弃世界霸主的身份。如果能够结合其他手段,比如瓦解美国的国际联盟体系,在思想文化等与意识形态有关的领域大做文章,不但能够更有效的打击美国,还能加快美国的崩溃速度。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随着国力被削弱,就算美国当局不肯承认,也会在基本战略上体现出来,并且逐步沦落为二流国家。当然,以美国的基础实力,不可能一直为二流国家。事实上,只要美国当局愿意接受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并且与共和国共同分享全球利益,两个超级大国间的军事斗争就能避免。如同共和国前国家元首王元庆在2045年联合国成立一百周年庆典大会上所说,只有当各个民族与国家放弃文化思想上的偏见,主动与其他民族分享利益,人类文明才能结束此消彼涨、你家唱罢我家登场的轮回命运,迎来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的美好未来。
作为军人,袁晨皓并不相信通过谈判得到的和平。
事实上,历史上就没有哪次和平建立在谈判的基础之上。
用军人的话来说,只有彻底打败敌人,才能得到和平。
毋庸置疑,袁晨皓是个不折不扣的“热战派”成员,而且比其他人还要积极,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通宵达旦的制订战争计划。
理清线索就能发现,共和国与美国都在为战争做准备。
问题是,不管是共和国还是美国,都没有为战争做好准备,甚至可以说,只要双方不加大相应投入,将军事力量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做,那么双方都需要1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战争准备工作。
毫无疑问,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众所周知,2054年与2055年绝对是世界大战的“理想窗口”。虽然到时候,共和国与美国仍然拥有足以重创对方的核武器,但是随着《伦敦条约》进入最后实施阶段,即缔约国开始讨论削减常规军事力量的可能性,共和国与美国都有可能在最后关头毁约,从而导致核裁军合面失败。而双方又不愿意看到对方毁约,所以掌握了战略主动权的一方,特别是有信心顶住对方战略打击的一方,会在对手的战略打击能力跌到最低限度的情况下,用积极主动的军事行动来打垮对方,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
关键问题是,共和国掌握着战略主动权。
能否打垮对方,还得看共和国军队的表现!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42章 人尽其能
袁晨浩忙着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在8月25日等到了匆忙赶回来的刘晓宾。
如同前天提到的,作为一个做什么都喜欢身体力行的情报机构领导人,刘晓宾仍然保持着干外勤时的干练,仅从服饰上看,没有人会认为他是拥有10多万员工的全球第一大情报机构的负责人,甚至不会有人相信他是情报人员。与之前所有军情局长一样,刘晓宾的身份也是高度保密的,即便在军情局内部,也只有不到50个人能够将“刘晓宾”这个名字与某张面孔联系起来。
为了照顾刘晓宾,裴承毅特意没有穿军装。
只有在这种时候,裴承毅才会换上那套在2042年以国防部长身份参与国务院部长级官员就职仪式穿的西装。
如同穿着一样,两人见面的时候都只点了点头,显得非常低调。
上了车之后,裴承毅才把专门准备的一包香烟递给了刘晓宾。就他所知,在出国执行任务的时候,嗜烟如命的刘晓宾很有自制力,绝不会刻意带上几包国产香烟,而会入乡随俗的抽国外香烟。事实上,大部分国家的香烟都没有国产的纯正。
“看样子,这包烟你放了好几天吧?”
裴承毅呵呵一笑,把打火机递了过去。
刘晓宾迅速拆开烟盒,取出点上一根,贪婪的抽了几口,才开口说道:“说实话,现在我才明白,老李退休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高兴。”
“实际上,你早就明白了。”
刘晓宾笑了笑,说道:“等我退休的时候,我再跟你感慨吧。”
裴承毅也笑了起来,这句话,刘晓宾已经在他面前说过好几次了,其中的含义,也只有裴承毅听得出来。
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官员、以及军事机构的将领不一样,军情局长的任期没有限制,只要身体够好就能一直干下去。要知道,李存勋当了20年的军情局长,前后为3位国家元首服务过,可谓是“三朝元老”。在李存勋之前的潘云生也当了15年的军情局长,在2位元首手下工作过。因为刘晓宾比李存勋年轻10岁,李存勋退休的时候不过60岁出头,所以按照现行的公务员退休制度,刘晓宾至少能够在军情局长的位置上干15年。如果以身体情况为退休标准,刘晓宾甚至有机会打破李存勋的纪录。
事实上,刘晓宾在军情局的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裴承毅。
早在2042年,也就是裴承毅成为国防部长的时候,就有人预测,他会成为颜靖宇之后的国家元首。虽然在当时,连裴承毅都不相信这种说法。但是到了2047年,当颜靖宇提名裴承毅出任安全副总理的时候,再也没人怀疑他的政治前途。随着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安全形势恶化,加上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变化,到2052年的时候,颜靖宇很有可能与裴承毅组成竞选搭档。就算以政治改革的推进速度,到2057年的时候,传统的接班人制度就将被彻底废弃,裴承毅也能在此之前积累起竞争国家元首的政治资本。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裴承毅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第一位通过大选上台的国家元首,而且是自赵润东之后,首位具有上将资历的国家元首。
果真如此的话,刘晓宾就是裴承毅最强有力的支持者。
从两人的关系上来看,早在20年前,也就是刘晓宾成为军情局副局长的时候,他就与裴承毅建立起了利益关系。到2037年的第二次英阿马岛战争时,刘晓宾与裴承毅结成了同盟关系。虽然所有人都认为,刘晓宾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李存勋,就算他在军情局长的位置上呆到80岁,也不可能超越李存勋。实际上连刘晓宾都这么认为,但是必须承认,刘晓宾绝对不希望军情局在他的手里没落,更不愿意葬送这个凝结了太多伟人心血的情报机构,因此他就得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率领军情局完成华丽的转身。如此一来,刘晓宾别无选择,必须支持一个懂得情报工作、重视情报工作、而且需要情报机构支持的国家领导人。显然,只有来自军队的裴承毅符合这些条件。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就不难理解刘晓宾的良苦用心了。
“这是我在巴格达获得的资料。”刘晓宾不是那种喜欢感慨的人,事实上,几乎所有情报人员都很务实。“你先看,有不明白的,我再做详细解释。”
裴承毅没多客气,接过电子阅读器就仔细看了起来。
刘晓宾这次确实没有白跑一趟。
前面提到,在共和国的积极支持与推动下,两个实力相对弱小的阿拉伯国家正在积极推动统一进程,为成为阿拉伯是的核心力量努力。从历史上看,这是不可避免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即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埃及从此失去在阿拉伯世界里的领导地位后,阿拉伯世界就缺乏一个真正的核心力量。
虽然有很多人认为,主宰人类文明上千年的阿拉伯世界走向没落的原因非常复杂,而阿拉伯国家在近现代史的连续惨败多半与美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