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在舰载航空兵联队里保留了一个大队的24架多用途战斗机,因为在作战半径有限的情况下,多用途战斗机也能携带6枚远程反舰导弹,攻击能力不比重型战斗机差。
根据以往的实战经验,特别是马里亚纳海战的交战情况,在受到J…22威胁时,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的攻击半径一般在1500千米左右,而且这包含了远程反舰导弹500千米的最的射程。
由此可见,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作战半径优势并不明显。
这也不是说美国海军没有别的优势,如果只需要攻击1500千米外的目标,除了舰载航空兵之外,美国舰队还能充分利用护航战舰上的重型反舰导弹、以及具备攻击海上目标能力的远程巡航导弹。当然,前提条件是,美国海军对舰队防空能力有足够的信心,降低护航战舰的防空导弹携带量,增加攻击弹药。
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要想对付正在新西兰北部海域活动的共和国海军舰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考虑到一些实战中无法避免的问题,美国海军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别的不说,舰载航空兵出动是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情况下,1艘航母出动60架战斗机的话,大约需要15分钟到20分钟,而组成编队发起进攻还需要15分钟,也就是说,组织一次攻击至少需要半个时。对于最大航行速度为70节的主力舰来说,半个小时能够航行35海里,也就是大约65千米。一般情况下,舰载航空兵攻击1500千米外的舰队时,到达时间为45分钟,而主力舰在45分钟内能够航行大约97千米,反舰导弹完成攻击还需要几分钟,因此主力舰队在遭到攻击之前,已经航行了165千米。由此可见,就算美国海军舰队不打算回收攻击机群,等到攻击完成,开始甄别攻击结果的时候,主力舰队已经将距离缩短到1335千米。
结果可想而知,“秦”级与“唐”级的主炮对这个距离上的航母具有毁灭性打击能力。
事实上,这也正是美国海军一直在竭力避开共和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原因。
要知道,共和国海军的第三舰队里,4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的主力都是J…22战斗机,即平均每艘航母搭载了上百架J…22(“重庆”级能够搭载120架J…22,“上海”级则只能搭载90架J…22),按照一次出动半数战斗机计算,也能在一场战斗中派出210防空战斗机,而这么多的J…22能够在一场空战中拦截3到5倍的敌机。照此计算,美国海军需要投入630架到1050架护航战斗机才能确保攻击机群顺利发起攻击,而美国海军的9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最多只有540架重型战斗机,就算加上部署在豪勋爵岛与海上基地上的重型战斗机(因为距离战场太远,所以部署在豪勋爵岛与海上基地上的重型战斗机的作战效率非常有限),美国海军也很难保证在攻击中夺取制空权,哪怕是暂时的制空权。
对于没有主力舰队的美国海军来说,如果不能夺取制空权,就只能避开对方的主力舰。
如此一来,美国海军也就只能选择在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无法作战的时候,也就是在炮击新西兰的战斗中用光了炮弹,不得不进行补给作业的时候下手。
实际情况会如此理想吗?
共和国海军敢于在岸基航空兵还没有部署到位的情况下南下争夺制海权,关键就是拥有2支主力舰队,具备在“肉搏战”中全歼美军舰队的能力。也就是说,就算需要在与美军舰队交战之前摧毁新西兰的美军基地,消除潜在威胁,也应该使用舰载航空兵,或者说护航战舰上的攻击武器,而不是在一开始就用掉决定性的作战力量,从而在真正具有决定性的海战中掌握绝对主动权。
问题是,轰击新西兰的确实是主力舰队。这一点,从炮击现场的爆炸情况,即炮弹爆炸产生的破坏就看得出来,那是900千克级电磁炮的杰作,而450千克级电磁炮与200千克级电磁炮的威力根本没有那么大。更重要的是,这确实是2支主力舰队而为,而且2支主力舰队里的16艘主力舰均消耗了六成以上的弹药。这一点,从炮击规模,即落在新西兰的炮弹数量就看得出来。不管怎么说,“唐”级只是“秦”级的小规模改进型,两者的主炮备弹量相差不大。
当然,也有人对此抱怀疑态度。
按照美军第三舰队的作战记录,舰队司令做出迎击共和国海军舰队的决策之前,就有参谋提出质疑,认为炮击新西兰的不是主力舰,因为共和国海军没有理由在打击地面目标的时候消耗专门为对付海上目标而开发的900千克级电磁炮。事实上,在对付地面目标时,也很少有用到900千克级炮弹的机会,450千克级炮弹就能对付几乎所有地面目标。按照这位参谋的判断,共和国海军肯定开发出了某种大威力弹药,使450千克级炮弹的爆炸效果看上去与900千克级炮弹相差不大。也就是说,轰击新西兰的是主力舰队里的护航战舰,而不是主力舰。
暂且不说这位参谋的判断是否正确,即共和国海军有没有开发新式弹药,至少他的战术观点是正确的,即共和国海军没有理由用那些对付大型战舰的弹药去对付地面目标,也就没有必要让主力舰参与炮击新西兰的作战行动。
问题是,这位参谋的判断没有得到佐证,即美国海军没有掌握相关情报。
可惜的是,这位差点扭转战局的美国海军参谋军官并没有得到上帝的眷顾,没有能够活到海战结束的时候,也就没有能够成为改写历史的大人物。
事实上,那位美军参谋猜得也不是完全准确。
虽然开发新式弹药不是问题,但是受“限武谈判”影响,在只能用新的爆炸原理来提高弹药威力的时候,共和国海军暂时还没有办法以化学能的方式,让450千克级炮弹的威力达到900千克级炮弹的水准。
也就是说,炮击新西兰的不是护航战舰,确实是配备了900千克级电磁炮的战舰。
当然,肯定不是主力舰。
这就是共和国海军专门为打击澳大利亚而投资开发的新式火力舰,准确的说,是新式火力模块。因为火力舰的航行速度比战舰慢得多,特别是在满载的情况下,最大航行速度只有45节,所以为了满足战术需求,共和国海军还专门改进了4艘火力舰,为其配备了功率更大的推进系统,并且通过减载的方式,使其最大航行速度达到70节。万幸的是,即便在减载的情况下,火力舰的弹药携带量也比主力舰多得多,4艘火力舰携带的炮弹就与12艘主力舰携带的炮弹相当。因为主力舰执行战斗任务时,不可能全部携带对地攻击弹药,甚至得无法以对地弹药为主,所以在一场战斗中投掷相当于10到12艘主力舰携带的炮弹,就能让美军相信,轰击新西兰的是2支主力舰队,而不是1支主力舰队。
可以说,这4艘火力舰还决定了海军舰队南下的时间。
正是因为这4艘火力舰在1月31日夜间到达瓦努阿图,共和国海军舰队才在2月1日清晨南下。为了避免打草惊蛇,4艘火力舰全部伪装成了快速补给舰(补给舰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与建造方式,所以只需要增添几个补给模块,就能把火力舰伪装成补给舰),并且全部编在补给舰队里面。更重要的是,要为3支战斗舰队提供补给,所以补给舰队的规模非常大,多4艘补给舰与少4艘补给舰都不会引起美军猜疑。
有意思的是,美军的大胆行动,竟然连共和国海军都没有预料到。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计划,炮击新西兰的目的是要让逃逸的第34舰队返回战场,即在新西兰附近海域与第34舰队决战。如此一来,在炮击了新西兰之后,肯定得让某支主力舰队留在炮击海域,甚至得设法南下,拦截返回新西兰的第34舰队,另外一支主力舰队则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向西南方向穿插,拦截赶来增援的美军第三舰队。虽然“秦”级在雅浦海战中击败了美国海军的“长滩”级,用实战证明了自身的战斗力,但是从战术出发,也应该让第二主力舰队,即以8艘“唐”级主力舰为主的舰队南下对付第34舰队,让第一主力舰队去拦截美军第三舰队。
因为在这个时候,共和国海军还没有与美国海军遭遇,所以舰队按照计划在行动。
客观的讲,这一战术安排没有大的问题,从这一战术安排就看得出来,共和国海军对南下争夺制海权的作战行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信息掌握程度的认识非常清楚,即在没有办法准确掌握战场信息的情况下,只能尽最大可能的让计划变得灵活一些,免得在遇到变数的时候难以应对。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很有可能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也就是让第34舰队北上,借助战场环境复杂的有利条件,在新西兰附近海域打一场突袭战,不说全歼共和国海军舰队,只要能够在一场战斗中打垮1支主力舰队,美国海军就能夺回主动权。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没有理由不把打击第34舰队放在首要位置上。
受此影响,共和国海军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并没想到,杀来的不是第34舰队,而是第三舰队的其他几支战斗舰队。如此一来,在面对第三舰队的9支航母战斗群的时候,共和国海军只派出了1支主力舰队,外加由4支航母战斗群组成的“航空支援舰队”(因为4艘航母全部搭载几乎没有对海攻击能力的J…22战斗机,所以有人为其取了这个绰号)。就算在之前的行动中,即打击新西兰的主要目的就是瘫疾美军部署在新西兰的岸基航空兵,为第二主力舰队免除空中威胁,从而集中舰载航空兵掩护第一主力舰队。也就是说,在只用1支主力舰队对付美军第三舰队的时候,反而使防空强度提高了1倍。问题是,这也等于将打击能力降低了一半。在继续提高防空强度已无明显意义的情况下,这么做肯定得不偿失,对舰队的作战行动没有任何帮助。
大战结束之后,都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第二主力舰队一同迎战美军第三舰队,这场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海战的结果肯定会有所不同,而且由此收获的战果,很有可能改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这场海战的大体结局并不会因此而改变。
战斗在2月2日凌晨5点30分开始,发起攻击的是美军第三舰队。因为美军舰队高速突击的时候,反潜战舰无法有效监视周围海域,而且发出的噪音在几百千米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以在美军第三舰队出动舰载战斗机之前大约15分钟,第一主力舰队就在接到潜艇发出的警报之后加速向西南方向挺进。从双方的作战记录来看,当时美军第三舰队与共和国海军第一主力舰队的距离不是1500千米,而是大约1450千米。
与舰载航空兵一同发起攻击的还有后方的岸基航空兵(美国海军将部署在海上基地上的航空兵也归为岸基航空兵)与舰队里的远程制海力量,虽然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要比战斗机快得多,但是考虑到共和国主力舰队拥有强制电磁干扰系统,而且主力舰具有更好的电磁屏蔽能力,也就能够更加随意的使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从理论上讲,在防御作战中,主力舰能够完全抵抗强制电磁干扰系统的影响),所以美国海军舰队没有让护航战舰延迟发射反舰导弹,而是在同一时间发射反舰导弹。
如此一来,首先到达、并且发起攻击的将是美国海军战舰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
事实上,在拦截美军战舰发射的重型反舰导弹的时候,第一主力舰队并没使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
根据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当时起到关键作用的正是8艘主力舰上的新式拦截系统。
从美军的作战记录可知,当时美军3支舰队里的数十艘护航战舰总共向第一主力舰队投射了1800多枚重型反舰导弹,而且都是速度在20马赫以上的最新一代反舰导弹,威力不可小视,数量更是惊人。
以第一主力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只能在区域防空中拦截600枚反舰导弹,加上各舰的拦截系统,能够对付1000到1200枚反舰导弹就算非常不错的了。如此一来,第一主力舰队就只能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来对付剩余的反舰导弹。因为强制电碰干扰系统会对舰队里的防空战舰构成毁灭性的影响,即让防空战舰丧失区域防空能力,所以等到美国海军的攻击机群到达的时候,除了需要对付J…22战斗机组成的空中防线之外,几乎不用考虑舰队防空战舰的影响,也就能让攻击效率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一主力舰队仅能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进行抵抗,在美军接二连三的攻击面前,肯定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反击,也就无法让900千克级电磁炮发挥威力。
显然,这就是美军的如意算盘,用持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