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础上改进而来,主要通过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与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携带更加丰富的弹药提升作战能力)的性能就非常不错,按照开发厂商的评估,能够在2045年之前满足空军80%的作战要求。更重要的是,将J…14A与J…14C改装成J…14E(后来还推出了J…14F海军舰载型)的单价只有25500万元,仅为J…16设计指标的30%。换句话说,即便空军与海军的所有J…14系列战斗机按照E与F型的标准进行改进,总成本只相当于采购600架J…16,而2000架J…14E/F型战斗机的实际作战能力肯定超过600架J…16。虽然J…16不可能放弃,最多只能将服役时间延迟到2045年之后,但是在2045年服役的J…16肯定比在2035年服役的先进得多,平均每年投入的经费也少得多。如果将J…16定性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不但能够加强空军与海军的打击力量、用其先进的作战能力弥补J…14E/F的不足,还能用相同的经费采购更多的J…16,加快替换J…15的速度(J…15系列战斗机因为设计时过分强调成本,对质量控制得过于严格,所以其改进潜力非常有限,综合作战能力明显不如即将服役的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
J…16的研制过程一波三折,对J…17的研制也产生了影响。
原因很简单,J…17是标准的单发轻型(研制成功的时候,正常起飞重量超过24吨,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中型战斗机了)多用途战斗机,如果J…16降级为中型多用途战斗机,J…17就没有存在下去的价值了。
拯救J…16的不是军队,而是民间力量。
日本战争后,王元庆加快了军事工业改革步伐,不但允许民营资本参与军工制造,还放宽了出口限制(当年,共和国就向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国家出口了200多架J…14型战斗机,而在此之前,J…14是“非卖品”),以此鼓励民营资本。藏南冲突后,共和国几大飞机制造厂开始与民营军火企业合并,中重集团出资1200亿元,以入股的方式成为了沈飞的头号股东,从而成为了J…16的主承包商。
为了让空军与海军下定决心将J…16发展成重型制空战斗机,中重集团故伎重演,不但与国防部(军事装备研发与采购由国防部统筹负责,各军兵种只负责向国防部提交技术与战术指标)重新签署了研制合同,将研制费用由6600亿元降低到了4500亿元,还承诺在批量生产之后,将单价限制在8亿元以内。
中重集团为此大出血,不是没有原因。
首先是入主成飞的“中航集团”(中国航空航天设备制造集团公司,由蔺彦博、李成文等人集资成立)与中重集团签署了“技术互换协议”,因此在研制J…16时取得的技术成果可以用在J…17上(成飞是J…17的主承包商),J…17的技术成果也可以用在J…16上,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研制费用。
其次是中重集团有自己的零备件供应企业,能够在制造环节上省去大量中间费用,从根本上降低战斗机的制造成本,加上民营企业更合理的管理方式,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等因素,中重集团完全有把握将J…16的批量采购单价控制在8亿元以内。
更重要的是,中重集团瞄准了出口市场。
虽然重型制空战斗机属于一个国家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国家基础军事工业实力的绝对表现,有能力研制重型制空战斗机的国家,都会在出口的时候留一手,但是随着国际竞争加剧,向盟国大批量出口重型战斗机只是迟早的事情。
比如在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就向主要盟国提供了F…14与F…15这样的重型战斗机,甚至允许部分有实力的盟国建立战斗机生产线。政府已经允许企业向最主要的盟国出口J…14战斗机,要不了几年,随着第五代战斗机逐渐取代第四代战斗机,出口J…16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即便中重集团在国内赚不到钱,只要能让J…16出口,就能在国外赚到更多的钱。
得到中重集团的承诺,空军与海军下定了决心,向国陆部施加压力,要求按照最初的计划,将J…16发展成为重型制空战斗机,并且承诺各采购400架与240架。虽然在研制过程中,因为技术难度太大,研制经费一再超标,最终为5200亿元,但是与最初的6600亿元相比,仍然少了1400亿元。研制经费超标,也与军队,特别是海军的需求有关。按照海军提出的新计划,J…16B必须在2034年初完成定型试飞,在2034年底量产,才会考虑大批量采购,不然海军将采购更多的J…17B(J…17B预计在2034年12月量产),从而在2035年初让新组建的3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形成战斗力。
中重集团没有让海军失望,也就没有丢掉海军的大订单。
2033年4月,第一架YJ…16B(Y是试飞代号)顺利升空,首飞时间比YJ…16A还提前了2个月。当年年底,定型试飞工作完成,海军正式赋予其J…16B的代号,并且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份在2034年12月31日之前采购第一批24架的意向合同。也就是说,只要中重集团能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完成量产准备工作,海军就将大批量采购J…16B。事实上,中重集团只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量产准备,在2034年10月3日向海军交付了第一架批量生产型的J…16B。当年年底,海军接收了24架J…16B之后,又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笔总价值980亿元的采购合同,要求中重集团在2035年5月底之前交付另外72架J…16B,以及四个大队的后勤维护设备,与12套模拟训练设备。
因为J…16B的试飞时间在J…16A之前,所以J…16B的生产工作也排在了J…16A前面。
直到2034年12月15日,空军才接收第一架批量生产型的J…16A,并且在次年年初与中重集团签订了一份包括360架战斗机、15个航空兵大队的配套设施、36套模拟训练装备在内的,总价值超过4000亿元的巨额合同(款项在战斗机交付之后支付)。另外,双方还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即中重集团如果能在2035年5月底之前交付10个大队的J…16A(包括配套设施),空军将给予中重集团总采购费用10%的奖励。
显然,空军的这份合同针对的就是即将爆发的战争。
实际上,到2035年5月31日,中重集团不但完成了海军96架的订单,还向空军交付了312架,也就是13个战术航空兵大队的J…16A,超额完成了空军的订单。到6月底,另外48架J…16A也顺利交付给空军。因为中重集团的生产效率非常惊人,所以海军在5月底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份包括120架J…16B采购合同,空军则在7月初与中重集团签署了一份包括192架J…16A的意向合同。毫无疑问,这两份意向合同也是为战争准备的,毕竟谁也无法肯定将在战争中损失多少战斗机。
战争爆发的时候,空军拥有360架J…16A(实际形成战斗力的只有240架),海军拥有216架J…16B(实际形成战斗力的只有144架,且全部为舰载型)。
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数量只是次要因素,关键还是性能。
若论空战能力,别说F…46I,就算美国空军的F…42A也不见得是J…16的对手。
卷十 龙腾九天
第53章 巅峰之作
虽然在2030年之前,世界各国都非常积极的研制无人战斗机,但是在藏南冲突后,各国研制无人战斗机的热情迅速降温,以共和国的J…16、美国的F…42、俄罗斯的Su…54、欧洲的“飓风”EFA为代表的第五代重型制空战斗机先后诞生。
重型制空战斗机没有走上无人化的道路,原因有三个。
一是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智能程度达不到制空作战的基本要求。虽然世界各国在研制无人攻击机的时候都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但是制空战斗机不是攻击机,更不可能成为武器弹药的运载工具,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制空战斗机的任务灵活性非常大,往往需要飞行员随即应变的做出决策。即便神经网络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远远超过了电子计算机,加上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在很多时候取代人,可是在计算机在没有达到高级智能的情况下,不可能取代人在战争中的地位。
二是现代战场环境更加恶劣,无人控制很难保证完成作战任务。制空战斗机既是夺取制空权的主要力量,也是国土防空的主要屏障。随着强制电磁干扰设备广泛用于战争,谁也不敢把价值数亿美元的战斗机交给电子设备,更不敢把国家的安危寄托在一群没有人驾驶的战斗机上。
三是空战武器越来越先进,除了进攻用的导弹之外,还出现了大量防御武器,从而使空战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变化。随着共和国与美国率先研制出用于战机的激光拦截器,远程拦截导弹在空战中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虽然共和国与美国都没有公开激光拦截器的具体性能指标,甚至没有承认研制出了激光拦截器,但是在技术的推动下,激光拦截器,乃至能量空战武器迟早会取代导弹与航炮。如此一来,空战将再次进入格斗时代,而再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都不可能在格斗空战中取代飞行员。
综合这三种因素,第五代重型制空战斗机仍然是有人驾驶的战斗机。
J…16作为世界上第一种正式服役(F…42在2032年底试飞,正式服役的时间为2035年初)的第五代重型制空战斗机,可以说引领了战斗机的发展潮流。
气动布局上,J…16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无尾蝶型翼身融合”布局。
整架战斗机不但没有垂直尾翼,也没有水平尾翼,小展弦比梯形机翼从距离翼尖三分之一处开始变厚,最终与机身完全融合;全机的气动控制面只有两侧机翼后方三段式布局的六块水平升降舵,控制战机飞行姿态的主要是可以左右偏转各35度、上下偏转各25度的二维矢量喷管,以及设置在机身上下两侧的8个姿态推力喷管(直接从主发动机引用高温气流);发动机进气道设置在机翼与机身的结合处,除了采用与J…14类似的S型进气道之外,还通过向上开启的进气口大大降低了雷达发射截面。如果不是机翼还有点飞机的样子,J…16根本不像飞机,更像是两只紧扣在一起的外沿不规则的盘子,或者是一只被压扁了的罐头。
独特的气动外形,赋予了J…16非常出色的隐身性能。与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中外形隐身能力最强的F…22A相比,J…16的外形隐身能力提高了2个数量级,正面RCS仅仅只有0。005平方米、侧面RCS更只有0。001平方米。当然,J…16出色的隐身能力并不完全是外形设计的功劳,为了降低RCS面积,J…16采用了全嵌入式座舱。虽然这会严重限制飞行员的视野,但是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飞行员视野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座舱对隐身性能的影响。
J…16采用了全新的弹舱布局与结构,全机总共有4座内部弹舱,位于机翼根部的2座弹舱主要用来挂载对空弹药与小型对地攻击弹药,位于发动机舱之间的2座弹舱则用来携带全尺寸重型弹药与各种大型设备;执行制空任务时,可以在2座机翼弹舱内携带8枚拦截导弹与2枚格斗导弹,在2座机身弹舱内携带2具超大型内部副油箱;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以在2座机翼弹舱内损带8枚小直径炸弹与2枚格斗导弹,在2座机身弹舱内携带8枚空射巡航导弹或者4枚空射巡航导弹与1具超大型内部副油箱或者2具超大型内部副油箱;根据不同的任务,可以按照不同的配制携带弹药。
携带的弹药再多,也得拥有击中敌人的能力。J…16是第一种采用保型火控雷达天线的战斗机,也就是说,火控雷达的天线形状是根据机头形状设计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J…16的气动布局太特殊了,机头的空间非常有限,如果采用传统的火控雷达天线,雷达的探测距离将非常有限。保型火控雷达天线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巨大的数据处理量,必须为之配备运算速度非常快的火控计算机。也正是如此,J…16的火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J…14的50倍。强大的运算能力,赋予了J…16更加强大的作战能力。比如在执行制空作战任务的时候,J…16不但能够用雷达搜索空中目标,还能同时搜索地面/海面目标,同时探测400个空地目标,对其中的24个空中目标与48个地面/海面目标进行跟踪,引导弹药攻击其中12个空中目标或者24个地面/海面目标。因为采用了保型火控雷达天线,所以J…16对雷达天线的布置方式没有严格限制,不但可以设置在机头,还可以设置在机身上任何一处空间足够的地方。设计时,工程师就在J…16的机尾两侧各部署了1部天线,从而使其拥有了全方位雷达探测能力。也正是如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J…16能够充当机群里的小型预警机,用战术数据链将搜集到的战场信息发送给其他战斗机、或者地面/空中指挥中心,引导编队里的其他战斗机作战。除了雷达,J…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