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枭雄-第7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谁告诉你,我们要去南方?”杨元庆淡淡问道。
    他回头冷冷瞥一眼亲兵,亲兵们顿时吓得脸sè惨白,去南方是绝对机密,不准对任何泄露,他们却忍不住告诉了世子。
    杨宁也发现了亲兵的害怕,便好奇地问:“父亲,去南方难道是机密吗?”
    杨元庆点了点头,“这确实是重大机密,希望你不要告诉任何人。”
    “孩儿明白,绝不会说出去。”
    杨元庆脸上又露出了一丝笑容,“我们过几天就出发。”
    这时,杨元庆看到了远处田野里有一大群人,为首之人似乎是新人太守邓皓,杨元庆便对众人笑道:“我们去看看。”
    他调转马头向田间小道奔去,众人护卫杨宁,跟着他转道前往田头。
    邓皓原是罗艺手下的营州总管,杨元庆驱逐罗艺后,他便投降了隋军,被任命为涿郡长史,跟随太守温彦博推行均田制颇为得力,温彦博高升,他便出任涿郡太守。
    民以食为天,所以自古以来,农业都是各级官员最为关注的大事,只有农业稳定,才能稳定粮价,才能保证税赋上缴,只有笼络住民心,加上税赋上缴及时,才能被朝廷青睐,获得进一步的升迁。
    所以地方官员都极为重视农业,chūn耕秋收,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邓皓也不例外,尤其楚王在幽州,他更要表现得积极一点。
    邓皓正在田头和百余名农民聊chūn耕的难处,这时,他身边一名随从急声道:“使君,楚王殿下来了。”
    邓皓一扭头,果然看见一队骑兵从田埂过来,为首之人正是楚王杨元庆,吓得他连忙起身迎了过去。
    “卑职参见殿下!”
    杨元庆翻身下马笑道:“邓太守正在劝农吗?”
    邓皓挠挠头,有些难为情地道:“哪里需要我劝,冬天下了三场大雪,旱情缓解,一开chūn,乡亲们都疯了一样,拼命耕田,大家都说,今年一定是好收成。”
    “是啊!久旱逢雪,大伙儿这股劲早憋足了。”
    杨元庆看见田边有块界牌,便笑问道:“这块地是谁的?”
    “回禀殿下,这块地是小老儿的。”
    一名五十余岁老者上前跪道:“小民田二,叩见楚王殿下。”
    这时,周围的百余农民都围了上来,杨元庆摆摆手笑道:“大家都坐下吧!”
    几名亲兵拿一张席子上前,杨元庆却命把席子拿开,直接席地坐下,对众人道:“我带兵在外打仗,都是随地而坐,早已习惯了。”
    杨宁犹豫一下,正要靠着父亲坐下,杨元庆却对他道:“这些耕田者都是我们衣食父母,你可向他们行一礼,以示尊重。”
    杨宁连忙躬身向众人团团行一礼,邓皓在旁边高声道:“各位乡亲,这位少年就是楚王世子,我们也该回礼才对。”
    百余农民听说是楚王世子,顿时一阵sāo动,纷纷跪下磕头,“不敢受世子之礼!“
    “大家都坐下吧!“
    杨元庆摆摆手对众人笑道,又让儿子直接坐在自己身旁,待众人乱哄哄坐下,杨元庆这才问土地主人,“田老丈家里分了多少土地?”
    “这次分了八十亩永业田,六十亩口分田,还有二十亩桑麻永业田。”
    永业田是指可以留给子孙的土地,而口分田在去世后要交还官府,不过在紧靠幽州城的地方能分到一百六十亩土地,确实很高了。
    旁边邓皓连忙解释道:“这里面还有四十亩军田,田老汉两个儿子都从军了。”
    杨元庆这才恍然,回头对儿子杨宁笑道:“说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杨宁想了想道:“孩儿在想,既然两个儿子都从军,那谁来给他们种田?老丈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杨宁的话引来一片笑声,邓皓一竖大拇指赞道:“世子果然聪明过人,能看到关键之处,为解除士兵的后顾之忧,紫微阁已经下令,凡家中无子的军户,必须由官府解决劳力问题,像田老汉两个儿子都从军,就是官府找人帮他耕田。”
    杨元庆赞许地点点头,儿子进紫微阁学政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很有进展了,能想到一些关键问题。
    杨元庆又和众人聊了片刻,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其实说来说去,大家关心的就是赋税问题,杨元庆对众人笑道:“关于赋税,大家不用担心,历朝历代在初建国之时,都是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隋朝也不例外,只要天下统一,军队自当解甲归田,没有了军费负担,朝廷的开支也不大,必然是轻徭薄赋,鼓励生育,具体多少税赋我不好说,但大方向我能决定。”
    众人大喜,纷纷道:“有殿下金口玉言,我们就放心了。”
    这时,一名亲兵快步上前,附耳低语几句,杨元庆大喜,起身对众人拱手道:“我有重要军务,大家继续耕田,我先回去了。”
    杨元庆在众亲兵的簇拥下,快步向官道走去,官道上,一名报信兵已等候多时,见杨元庆到来,立刻单膝跪下道:“罗将军有军报到来。”
    说完,将一份军报呈上,杨元庆接过军报看了看,果然如他所想,罗士信已经接管了两万青州军,孔德绍出任齐郡太守,齐善行出任北海郡太守,窦建德已被秘密送往清河郡,离开了青州。
    杨元庆要的就是最后一句话,窦建德离开了青州,他当即吩咐,“回城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

第五章 出海远征
    杨宁在父亲的斗篷下朝外面望着,他弄不清自己是醒着还是处于梦境之中,他一直沉浸在黑暗之中,黑咕隆咚的世界在他身边飞掠而过,风呼呼地在耳畔轰响。 。 。
    他只能看见转动的星星和左边天际映衬下蠕动的燕山莽影,渐渐地,他的意识又开始模糊起来,父亲强壮而温暖的身躯使他感到无比的安全和舒适,脑子里一阵迷迷糊糊,他又睡着了。
    当晨曦初露,他醒来了,从父亲的斗篷里探出了脑袋,像一只从树洞里探出头来的松鼠,头发蓬乱乱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他看见远方地平线上出现一大片粼粼金光,那是大海波光映衬着一轮刚露出海平面的朝阳。
    “父亲,我们到了吗?”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惊喜和愉悦。
    “我们到了!”
    杨元庆放慢了马速,马不停蹄地奔行两天两夜,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潞河军港。
    这是杨元庆在半个月之内第二次抵达军港,第一次他只是为了视察战船和仓库,检查战备情况,而这一次,他将乘风破浪,远航南方。
    这时,一名亲兵牵来了一匹稍矮的战马,杨宁从父亲马上跳下,在亲兵的帮助下,翻身上了自己的马匹。
    “父亲,不是要去南方吗?怎么来海边了?”杨宁不解地问道。
    杨元庆笑而不答,远处奔来一队骑兵,为首两员大将。一个是王君廓,一个谢映登,谢映登在隋突大战中受了箭伤,将养两个月后,已渐渐康复了。
    另外还有一人,便是军港统领周光耀,三人催马上前。抱拳施礼道:“参见殿下!”
    杨元庆点点头,问道:“军队是否都已经抵达?”
    “回禀殿下,四万军队都已抵达军港!”
    “粮食物资呢?”
    杨元庆又转头问周光耀。//。。//“是否运送上船?”
    “已经上船了。”
    “去看看吧!”
    杨元庆催马向码头而去,杨宁这时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是乘船去南方。他催马上前低声问王君廓和谢映登,“两位叔父,我们是要哪里?”
    两人见世子居然也跟随,不由面面相觑,心中都有些惊讶,王君廓躬身笑道:“军机绝密,世子就不要问了,总之,不会让世子失望。”
    两人拱拱手一笑,策马跟随着杨元庆而去。杨宁无可奈何,只得抽一鞭战马,跟了上去。
    海面上依然停满了大型海船,俨如一座延绵数十里的大山,但和上次相比。这一千五百余艘海船就仿佛从冬眠中被唤醒,一艘艘大船露出了生机,不断有船向码头这边缓缓驶来。
    此时码头已格外忙碌,码头旁高高竖起十几座数丈高的木塔,数十名士兵喊着口号,转动绞盘。长索转动,一包包粮食被高高吊起,转送到停泊在岸边的大船内。
    同样被装上船的,还有一捆捆拆散的重型攻城器和各种兵甲帐篷,从十天前开始装船,经过十天十夜的奋战,绝大部分物资都已经装上战船。
    在离码头约数百步外的一大片空地上,驻扎着两千余顶帐篷,延绵二十余里,蔚为壮观,这便是从河东秘密赶来军港的四万隋军jīng锐,到前天为止,四万大军已全部抵达了潞河军港。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等主帅杨元庆的一声令下,船队就将驶离港口远征南方。
    “楚王殿下!”
    不远处有人大喊,打断了杨元庆的思路,杨元庆一回头,只见两名男子正向这边奔来,他不由微微笑了起来,正是当初去给他招募造船匠的张龙和张虎兄弟。
    两人飞奔上前,一起跪下磕头,“参见楚王殿下!”
    “两位昆仲免礼,请起!”
    杨元庆知道这兄弟二人驾船技术极高,而且他们到来,也就意味着濡河口那边的工匠都来了,他饶有兴致地问道:“造船所那边来了多少人?”
    “回禀殿下,来了三千余人,造船驾船都是好手。{。”
    杨元庆点点头,回头对众人道:“去帅帐说话。”
    他又对张龙张虎道:“你们也来,我有话问你们。”
    杨元庆带着众人向帅帐而去。。。。。。
    帅帐位于营地的最东面,是专门为杨元庆而准备,从太原运来的沙盘已经拼接而成,方圆约三丈,包括关陇、河北河东、中原、江南、荆襄及巴蜀,几乎就是一座天下沙盘图,
    沙盘此时还没有完全布置好,行军司马韦云起正带领十几名参军事将各个驻兵小旗插在城池之上。
    韦云起也算是隋朝老臣,今年已年近五十,官任鸿胪寺卿,这次是杨元庆点名把他召来出任行军司马。
    杨元庆知道他是行军打仗的大才,而且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让他终老于朝堂,实在是有点可惜。
    韦云起一直想和杨元庆说几句话,但总没有机会,此时他见杨元庆站在沙盘前沉思,便上前低声道:“殿下,卑职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元庆看了他一眼,点点头笑道:“你说吧!”
    “卑职以为,殿下这一招瞒天过海的策略确实很高明,但为什么殿下要亲自去打李密,毕竟西线和中线都还有对峙,殿下应该坐镇洛阳三面指挥,江南一面让一名大将担任即可。”
    杨元庆摇了摇头叹道:“我何尝不知道呢?我让秦琼率十万大军入驻关内,命徐世绩率五万大军进兵南阳,如果仅仅只是打李密,我让罗士信前去便可,可这里面涉及到稳定江南,就非我亲自前去不可了。如果江南不稳,很可能又会出割据势力,这就会影响大局。”
    韦云起默默点头,又道:“听殿下的语气,似乎把江南看得很重。”
    “那是当然,只有稳住南方,才能依靠南方的税赋支持朝廷。才能有利于北方民生的恢复,现在大隋北方千疮百孔,唯有依靠南方输运钱粮物资。才能渡过开国难关。”
    杨元庆说的是实话,历史唐朝初年之所以能迅速恢复经济,实现贞观之治。根本原因就是靠南方的财力,靠隋朝大运河的开凿,通过水运将南方钱粮源源不断运来北方。
    而中唐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同样也是因为疏通了漕运,使南方物资能大量北运,使关中及北方的物资空前繁荣。
    唐朝的两次兴盛和安史之乱后苟延残喘百余年,实际上都是得益于大运河的漕运,而宋朝索xìng就直接建都在运河之畔。
    韦云起明白杨元庆所指,也赞成杨元庆重视南方的思路,他又沉思片刻道:“殿下。这样说起来,巴蜀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杨元庆微微一笑,“古人云: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巴蜀的重要xìng我自然明白。我心里如明镜一样清楚。”
    韦云起呵呵一笑,“殿下明白就好,卑职就不多言了。”
    杨元庆的思路又回到了这次航行上,大方略方面他已经考虑好,但一些细节他需要再向经验丰富海员确认一下。
    杨元庆向张龙张虎兄弟笑着招手道:“请两位过来!”
    大帐内都是亚将以上的军官,张龙张虎兄弟地位低微。一直躲在角落,不敢吭声,杨元庆忽然叫他们,将他二人吓了一跳,连忙上前施礼,“请殿下吩咐!”
    “我想问你们二人,从这里出海航行到长江口,需要多少时间?”
    兄弟二人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这条线路他们走过多次,了如指掌,张龙立刻躬身道:“启禀殿下,如果顺风的话,十天便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