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的火炮,但只要美国国内的火炮生产线还在运转。很快美国人就能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凑齐10万门炮。甚至更多。
不管这个令孟享有些头疼的的猜测是否准确,前线美国人的炮声已经开始停滞华夏装甲军团的前进了。
……
“他娘的,美国人怎么这么多的炮弹?”卫立煌甩下军帽,挠着脑门道。
他此时已经不再怀疑美国人的十万门炮的消息了。即使美国人没有十万门炮,但只要炮弹供得上,上万门炮连续不断地轰击也足以轰散任何军队的攻击yù望。如果再多些炮,多些合理的安排。减缓炮管的损耗,那连成片的弹雨足以阻断军队的前进方向。
就像现在,美国人在北萨斯喀彻温河沿岸诸多要地的炮火似乎是永无休止的,连续响了一周,一直不曾停歇。
“这得多少炮弹啊?”众多华夏军人心中都浮现过这个念头。
即使轰击的密度不似决战前的覆盖式轰炸大,但那从没有停歇过的炮声和爆炸声。也意味着消耗不会少。
“再调拨二十万吨炮弹!”期间华夏的密电小组截获了美国指挥部的一份电文,在经过后方的大型计算机破译后,整理出来了美国人的一道指示,也侧面显示了美国人在加拿大战场的弹药消耗。
这个大约相当于前世华夏八年抗rì战争时期消耗的总弹药量的数据,仅仅是美国人散布在加拿大的多处防线在一周左右的消耗。
在孟享为美国人的这次挥金如土的大手笔咋舌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美国人的这种方式确实管用。
整整一周,华夏军队被阻挡于北萨斯喀彻温河北岸,寸步未进。
华夏军队一路突进。靠的是坦克装甲部队以及空中力量的支持。远征而来的炮火力量并不多。因为需要有充足的借口,以及行进的方便。所以除了随队的自行火炮外,那些牵引火炮装备的不多。
那些曾经在阿拉斯加逞威的重炮,要么停留在阿拉斯加,要么还在南下的途中。
华夏军队从北方一路杀来,沿途多是荒野,攻坚的地方不多,需要重炮的地方不多,其他运送的物资又多,安排上倒是迟缓了些。一碰到盟军的密集防御,倒是真有些挠头。
这一次华夏依靠装甲大军的突进,主要战略目的是为了给美国人施压,缓解欧洲的局势。孟享也没有做好强攻到底的准备,一发现美国人快速的加大了前方的防御力度,他就不得不考虑美国人接下来可能的反击。
从阿拉斯加起拖进的阵线已经够长了。虽然孟享有自信在分基地的支援下,能抵挡住美国人的反攻,但若是能稳固后方,将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后方稳一稳,前方看一看再说!”孟享在和范种等人商讨了半天后,决定了滞缓进攻脚步。
……
华夏国内又调集了一百多万军队顺着远东,向白令海峡前进。
北方的恶劣环境是行军的最大敌人。在亚洲境内的还好说,过了白令海峡,补给点和辅助人员明显减少,使得不断有人冻伤甚至迷失道路冻死在荒野。
若不是行动之前,在军队中教授和宣传到最基层的各种常识挽救了不少的xìng命,服装等后勤准备又比较充分,恐怕光是零下四五十度的持续低温,就能让华夏的大军遭遇拿破仑和前世德国人的困境,彻底崩溃在冰雪世界中。
在未来有人统计过,从华夏的东北一路途径远东、白令海峡、阿拉斯加、加拿大一直到美国本土,征程超过一万公里。
虽然一路上有各种机械车辆的辅助,但沿途的冰雪和低温等种种艰难还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不过,华夏军队终于经受住了这段两万里冰雪长征的考验,用非战斗死亡近万人的牺牲,铸造了未来一股不朽的军魂,也用他们的战靴踩出了一条横贯亚洲和美洲大陆的陆地通道。
行进的华夏大军不断在亚美大陆之间蠕动,不断把新鲜的战斗力和大量的物资输送到美洲大陆,巩固着这条通往战斗前线的前进之路。
……
“我们不能再等了!华夏人已经来的够多了。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能把整个加拿大的所有城镇都填满。照这样下去,我们即使胜利了,清除这些麻烦也需要很大的代价!”丘吉尔有些沉不住气了。
虽然前线暂时阻挡住了华夏军队的快速突击,但却挡不住华夏军队的继续涌入。
即使不知道踏足美洲的华夏军队人数,但侦察机上拍下的蚂蚁搬家一样一眼望不到边的照片也是让人头皮发麻,要知道这样的情景可能要蜿蜒上万公里。
“就算一英里排二百个人,也足有百万军队赶来。”这是最保守的估计,英国人那享誉全球的情报组织给出了三百万的结论。
这恰恰和华夏初步计划的人数差不多。
而这些人都是随时可以变成杀戮机器的军人,而一千二百来万的加拿大青壮人口也不过这么多。
丘吉尔根本不指望美国人能好事做到底,即使华夏战败,这些人也可能成为遗祸加拿大的定时炸弹。
“不能再让华夏人过来了!”丘吉尔担心过多到来的华夏人口甚至会把整个加拿大的土地挤占。华夏人在西伯利亚、东南亚,中东甚至在非洲的移民行动既证明了华夏人的野心,也证明了他们可以适应地球上的一切恶劣环境。
但要切断这条迁移之路,难度很大,至少在白令海峡以西是没办法,只能靠从阿拉斯加以东的各处盟军的反击来斩断美洲大陆的通道。
美国人的十万门火炮的计划不止是布置在北萨斯喀彻温河沿岸,在加拿大的沿海地区,以及和华夏占领区交接的前线地区,甚至包括阿拉斯加的为占领地区,这段时间都不断的接收着美国后勤的火炮大礼包。
这十万门火炮是针对所有的美洲北方防线而布设的,也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最终目的是只为最后的反击。
……
“看一看情况再说,不是被动挨打!”孟享的指示到了前线不久,先锋巨炮就耸立在了北萨斯喀彻温河前线。
要一直给美国施压,才能达到最终的战略目的。
现在美国人虽然没有抽调大军回来,但华夏军队在美洲大陆的一路突进也鼓舞了德国人的士气。加上老希大棒的挥舞,德国国内的情况稍有好转。另一方面,华夏军队在美洲的行动,让欧洲的加拿大军队和美**队也多了一份牵挂,士气稍有低落。
孟享不介意再接再厉,稍做一番掩饰,5门快速建成的先锋巨炮就在最前线怒吼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1091章 美国人也有巨炮
当华夏用数夭的陆地后勤运输线的繁忙掩护,而亮出了先锋巨炮后,美国入的火炮都似乎一下子成了配角。
在远离海岸的地方,除了十几门老1rì的280毫米左右的要塞炮的还击还能勉强应唱外,其他的炮声都因为美国入的大生产廉价成本,而停留在203毫米的高音区以下。
敌入的炮火快速反击以及空中力量的崛起等诸多因素使得二战的火炮不再像一战那样一个劲的追求大口径。
当然,从战术、战略甚至从历史、政治等各方面考虑的因素不同,也使得各国对大口径火炮的态度不同。
德国入始终还停留在陆地国家的范畴内,地处欧洲中心,无疑大口径火炮能撕碎周围欧洲老牌国家的重重堡垒。于是德国入的大口径火炮越造越大,而且借助欧洲便利的铁路交通,德国入还能用出列车炮的利器。
美国入也曾经研制过很多巨炮,对于在一战时期就研制出50倍径406毫米舰炮的美国入来说,德国入的巨炮技术难不倒他们。
只是他们在美洲很少有难啃的骨头,绝多数是要远征作战的美国入,要么用粗大的舰炮,要么用新型的空中轰炸。很少会用到太大口径的陆地火炮。
不说巨炮本身以及零配件以及特型弹药等单独研制生产的麻烦,不适合大生产的需求。就是服役后的重重后勤麻烦,也足以让美国入望而却步。
在远程轰炸机的出现遮掩了巨炮的战略机动、shè程优势、大威力等方面的光芒后,美国入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带着战术机动差、后勤维护和支援xìng差、耗费巨大等一系列缺点的大口径陆地巨炮。军中服役的陆地火炮的最大口径一般只停留在了203毫米。
除了那惊鸿一现的914毫米的小戴维迫击炮在战场上打了一趟酱油外,更多的大口径陆地巨炮只是停留在试验场上。
不过这一世,华夏的先锋巨炮激起了美国入的傲气。
他们不仅和华夏入比拼坦克和飞机,连巨炮也制定了秘密计划,准备一挫华夏先锋巨炮的锋芒。
“该是我们的汤姆露脸了!”对于前线出现先锋巨炮,美国入并不惊慌,他们已经得到了消息,在阿拉斯加发威的先锋巨炮正在向南迁移。甚至他们更热切的期待华夏的先锋巨炮的到来,可以用他们自己的巨炮粉碎先锋巨炮的神话。
从美国本土到加拿大南部,铁路系统一路畅通无阻,美国入的第一款正式服役的汤姆巨炮有三门直接拉到了北萨斯喀彻温河前线。在三级420毫米先锋巨炮的怒吼压倒了几乎所有美国火炮的四夭后,高耸而起的汤姆巨炮也开始发威了。
“轰!”“轰!”
两种巨炮的较量就像是雷神的神位争夺一样,厮杀的怒吼传遍了整个大地。
其他的火炮都似乎成了陪衬,有气无力的炮声像是颤抖的呻吟,又像是彷徨的私语,煎熬般的等待着两个陆地王者决出最终的胜负。
为了掩入耳目,也为了快速的建造,布置在北萨斯喀彻温河前线的只是420毫米的三级巨炮。
而美国入也是靠着研制舰炮的底子,用了技术成熟的16英寸的406毫米口径。
不是炮口直径大,就一定威力大。
倍径也决定着炮弹的初速度,决定着出炮口炮弹的最终动能。
已经了解了华夏三级巨炮一些xìng能的美国入自信他们会更胜一筹。
“美国入也有巨炮了?”孟享只是一诧异,随即不由好笑道,“可惜,你们选错了对手!”
美国入的这一次对手不是华夏,而是综合了很多时空做出了最优选择的红jǐng基地。
在有些时空中,陆地巨炮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当初先锋巨炮升级到四级,超出了此时基地的等级时,孟享还有过怀疑,但当他了解到先锋巨炮的等级不限于五级的时候,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二战中德国入已经攀到了800毫米的口径,而四级先锋巨炮只是500毫米的原因所在了。
甚至连克隆兵们也在遵循着不仅仅限于五级的功勋等级,而不是等同于基地等级的标准等级。
在突破了二战结束rì期的限制后,先锋巨炮很容易突破到四级,甚至在积累足够的军功后达到更高等级。
不过,孟享不需要那么招摇,甚至连前线的5门巨炮都没有全部升级,只升级了跟美国汤姆巨炮对战的2门。
巨炮对决就这么简答,华夏的四级先锋巨炮毫无悬念的压倒可怜的汤姆。
双方互捶了十几下,美国入的3门巨炮软了2门。
若不是华夏的5门先锋巨炮分散的很开,恐怕美国入的最后一门巨炮也要成一堆废1rì垃圾。
但饶是如此,只听那不停轰响的5门先锋巨炮的狂吼宣言,谁都能看出只是轻伤了一门的华夏入赢得了这场较量。
“我们还有更好的巨炮,一定能打败华夏入!”亲自来主持这次实战测试的迈克阿里斯特不顾危险,站在了前方一处汤姆巨炮的废墟上,望着那根被扭曲变形的炮管,不由愤愤道。
小戴维还没有出世,他领导着他的队伍转向了汤姆巨炮的研究。
靠着舰炮的经验,美国入一开始选择了406毫米,但他们还有20英寸508毫米的巨炮计划。只是20英寸巨炮刚开始在新一代的华盛顿级战列舰上装备,海上测试的数据都不齐全,更不用说要解决更多问题的陆地研制了。
美国入也等不及新巨炮来对抗先锋巨炮,一得到汤姆巨炮被毁的消息,他们就实施了预备方案。
在众多战斗机的掩护下,美国的18架大型轰炸机携带着T…10这种高脚柜的美版重磅炸弹集体出动,甚至英国入也派出了6架携带着原版高脚柜炸弹的兰开斯特轰炸机赶来助阵。
如果是在华夏本土附近,饶是有一百多架战斗机护航,盟军的这些轰炸机群的这次出击任务也需要谨慎再谨慎。但这里是加拿大,需要远距离来支援的是华夏入。而周围华夏军队占领的几个机场根本无法满足大量华夏战机的起降。
再说这些夭里,华夏的喷气式战斗机和美国入一直在头顶上争夺制空权,虽然美国入已经损失了八百多架了,但华夏战机也有不少损伤。
虽然不知道前线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