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萍冲子晴做了个鬼脸,嘲笑她挨骂了,子晴觉得还是别再说什么了。许氏也忙着打圆场,一顿饭总算没再出什么岔子。
    因何氏他们在,田氏的脾气发不出来,堵住一口气吃完饭,立刻就要走,到大院门口,迎面看到曾瑞玉过来了,原来是地里的萝卜该拔了,还能赶着种点小豌豆,麦子是来不及了。
    曾瑞祥说一切就麻烦他了,让他看着安排。田氏这才知道,曾瑞祥雇了曾瑞玉做短工,心里更堵着慌,不过看外人在,这会实在不是找场子的时候,气呼呼地走了。
    萝卜拔回来,家里又忙了一天,沈氏切了两筐萝卜条用盐码上,说要晒点萝卜干,开春了没菜吃还能顶顶,这个子晴帮不上忙,子禄在一旁帮着使劲揉着。
    子晴拉着子寿跑过去看徐师傅雕花,徐师傅的椅子都做完了,就剩雕花了,他徒弟在一旁打磨,子晴前世没见过红木,这回有机会认识,看颜色枣红色,感觉比杉木榉木什么的硬,,光润度很好。
    徐师傅看两个孩子蹲在一边瞧着,很是好奇的样子,便起了逗弄的心思,有一搭无一搭地闲扯,子晴才了解到这红木不只是一种,徐师傅现在用的是红豆木,和他说的楠木,都是深山里寻来的,听他师傅教导过,没到年限的木头还不能采,所以好木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子晴闻着也有一种香味,虽说没见过,不过子晴知道这是好东西,便把徐师傅刨下来的碎块都收起来,等自己有机会学学雕刻,看看能做点什么小物件。没想到后来还靠这些发了一笔财。
    这样的好木材徐师傅说根本不用上漆,只需打磨光滑了上蜡即可,所以这两天李师傅没来。
    子晴正带着子寿收拾着碎木块,曾瑞祥进来和徐师傅商议,过年没几天了,估计年前肯定完不成了,挑几样急需的先做,又问:“厅堂的桌椅能做完吧?”
    徐师傅说肯定没问题,而且这些家具不用油漆,做完基本就可以用。曾瑞祥说让徒弟先做两个樟木箱子,年后要用,子晴以为是给二姑添嫁妆呢。

    第五十一章、添妆

    曾瑞祥看自己还有点时间,让子福带着子禄和子晴裁红纸,在子福的书桌上开始写对联,这回不用偷偷摸摸,加上地方也大,能摆的开,进展就快多了。
    沈氏也带着子喜过来,让子寿陪着玩,自己手里拿着针线活,是孩子们过年的新棉袄。白天要绣花,沈氏也只能是晚上做衣服。一家子说说笑笑,曾瑞祥说年后要带子福去县里读书,带在身边一能好好指导二能出去长长见识,总在这小镇也没多大进展,又说到子禄,年后要赶紧启蒙,晚上跟着子福多学学认字,又嘱咐沈氏给他们做两身新衣服,子禄要上学也不能穿短装了。沈氏一一应了。
    子晴发愁,子福要走了,家里就剩老娘带着几个小萝卜头,也不安全呀。没想到曾瑞祥临走之前不知从哪抱了一只小狗回来,说是子福不在家,家里养个狗能顶不少事。子晴见了忙抱过来。其实子晴早就想养个狗了,家里来陌生人一叫唤,全家都知道,带出去还能人仗狗势,也省得被淘气的大孩子欺负。
    子晴这段日子过的很惬意,地里也没什么活,整天跟在徐师傅后面看着一件件漂亮的家具完工,帮着沈氏打理饭食,一晃就到腊月初七,厅堂的长桌椅子都已完工,八仙桌还差刻花,还别说,徐师傅真是慢工出细活,随便用手一摸,感觉特光滑圆润,看上去高档,厚重,确实是好东西,难怪前世那些有钱人都热捧,却没有多少真东西。
    徐师傅把完工的家具往厅堂一摆,子晴感觉自己家都不像农家了,说书香人家又缺点什么,看有机会还是要去淘点书画什么的。子晴找到沈氏要小舅送的花瓶,摆上长桌。
    沈氏看了看,说还缺个香炉,正说着,门铃响了,上次和子福说过之后,子福也不知从哪弄来个旧铃铛,用绳子穿上,拉到大院门外,这回有人来了,就可以拉门铃了。
    沈氏说可能是曾瑞祥放假回家了,子晴忙跑去开门,果然是曾瑞祥,这次可以在家休息很长时间,所以曾瑞祥拿了一个竹藤箱子把换洗衣服带回来了。
    子晴把曾瑞祥接到门房,让他换了一双鞋,这些天总下雨,阴冷阴冷的,地上都是泥土,子晴在门房放了好几双草鞋套和木鞋套,进门房就脱了穿干净鞋子进屋,省的打扫。
    此时一家子在沈氏的卧房里坐着烤火,子晴让徐师傅的徒弟小刘做了好几个小板凳,大家坐在火盆边玩,沈氏在绣花,子禄在烤洋薯,屋子里到处是洋薯味,曾瑞祥打开门帘子,一股暖气铺面而来,一进门便说:“你们好舒服啊。还是家里好。”
    沈氏笑着说:“又花不了几个钱,干嘛遭罪?以前不是没办法么。”
    次日是腊八,天放晴了,一早喝过腊八粥,曾瑞祥说要给老爷子那边送银子过去。刚好徐师傅也没过来,沈氏说一起出去吧,去墟市看看有没有过年要的东西。
    一家人先到了老房,刚好老爷子他们都在吃粥,曾瑞祥把银袋给田氏递过去,田氏打开看看,问:“就这些啊?你妹妹成亲,你当哥的一点压箱底的银子都不给?可怜你妹妹身体不好,也没个人心疼,要不是因为你念书把家里的钱花光了,你妹妹也不至于没钱及时医治,拖成现在这样子,如今你妹子要出阁了,还能管你要几回花销?”
    原来症结在这,子晴就一直纳闷,为什么田氏那么多无理的要求和对待,曾瑞祥都一一答应,基本属于欲取欲求,而且田氏也老是同一套路,没什么新意。
    “娘,我给二妹准备了一个樟木箱子,一个楠木屏风,我没有忘记二妹要出阁。”曾瑞祥解释说。那另一个樟木箱子肯定是给子福出门求学用了。
    “什么南木北木,又不能当饭吃,哪有银子实在,咱乡下人家不讲究那些个。你们如今连大房子也住上了,你们自己说,给多少吧?”田氏问道。
    曾瑞祥刚要再说什么,沈氏开口了,“娘说的是,还是给银子好,用起来方便。既然这样,回头就让孩子爹再送那剩下的六两银子来给二妹添妆。横竖他一年的束脩我们也没指着过。”
    沈氏说完又对夏玉说:“嫂子就不再给买什么了,那六两银子,二妹看着随意买点自己喜欢的,嫂子就不多事了。”接着转向老爷子:“爹,这样总可以了吧。”
    没等老爷子回话,沈氏转而看着发呆的周氏说道:“大嫂,对不住了,没能跟你商量,这事,个人尽个人的心罢了,没有攀比的意思,我们也是心疼二妹嫁过去没有点体己不方便,二妹也能理解的。”
    沈氏噼里啪啦一大通,大家还没反应过来,谁也没想到她能拿出这么多银子出来,夏玉更是意外,也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反正是流泪了。
    还是秋玉最先明白过来,推了推夏玉,说道:“二姐,我二嫂说出六两银子给你添妆,你还哭个什么劲,还不快谢谢二哥二嫂。”
    “我知道,我真是没想到二哥二嫂对我这么好,呜呜,二嫂,谢谢你们了。”夏玉说道。
    “弟妹,你可想好了,是六两银子呀?六两银子可够你一家过一年的了,你真舍得?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周氏劝道。
    “就算我是一个女人,说出去的话也是一口唾沫一个钉子,你们放心,绝不耍赖。”沈氏说完就拉着子晴往外走。
    一家人出去后,田氏还在那兀自发愣,问老爷子:“老二家说的是六两吧,是六两银子,我没听错吧?她不能反悔吧?”
    “反悔什么?你没听见她最后说的话,一口唾沫一个钉子,都是你,一天到晚胡咧咧,老二家如今过好了,还能亏待了他妹子?”老爷子瞪了田氏一眼说道。
    “我胡咧咧?我要不胡咧咧,能有六两银子吗?”田氏挺起胸朝老爷子发火。
    过一会田氏又问:“那楠木屏风是什么好东西?难不成比六两银子还贵?要不老二家的能答应得那痛快?”
    秋玉听了答道:“楠木很贵的,我卖绣花时好像听说过,大户人家的屏风一般用楠木,而且屏风上的刺绣一般都是双面绣,好的一副大屏风的双面绣能卖到好几十两银子呢,比屏风还值钱。”
    田氏听了跌足长叹,还不如要来屏风再拿去卖呢。换来老爷子鄙视的目光。

    第五十二章、年前琐事

    话说子晴一家人来到墟市,热闹的人群很快就扫去了大家心头的不愉,曾瑞祥抱着子喜,子喜的口水总能蹭到他的脸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子喜看大家笑,蹭得更欢了。
    沈氏买了点干蘑菇,干笋,子晴看到一个卖羊羔的,想了想,还是没买,一是冬天不好养没有青草割,二是家里的山还没买,不好放养,还得专人看守,实在腾不出人手。
    看到卖肉的多了,曾瑞祥说买块猪肉回去做腊肉,子晴觉得腊肉没有火腿好吃,忙说:“爹,娘,我想吃火腿,火腿闻着香。”
    沈氏听了一笑,说道:“你倒是会吃,火腿多费事,咱家还就你二舅会做。”
    “娘,那就多买些肉,腊肉火腿都做一些,我还是在舅舅家吃过火腿呢。”子福说道。
    沈氏听了叹口气,最后是买了相当于四分之一只猪,一整扇的好五花肉,一整只猪后退,花了八百文,沈氏看着两大篮子的猪肉,笑着说:“真像做梦一样,去年的此时还看着孩子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发愁,哪里想到一年的功夫,我们会住进这么宽敞的新房,想吃多少肉就买多少肉。再也不亏着孩子。”
    子晴还是没有找到番薯,倒是找到了几棵桃树和橘子树,全买回家了,沈氏倒是在墟市里找到了娘家村子里的人,正好捎信给她二哥来一趟。
    不过一番大肆采购后,大家都欢欢喜喜的,忘记了刚才在老房遭遇的不快。尤其是子寿,跟在曾瑞祥后面跑,看着一篮子的猪肉嚷着有肉吃了。惹得子晴几个不停地笑。
    天气一好,子晴就去看菜地的青蒜抽条了没有,沈氏见她总往菜地跑,问了缘由,听了之后摸着子晴的头笑道:“傻孩子,青蒜要老了才能抽条,现在才刚长起来呢,抽条一般要年后呢。”
    看来卖不成蒜薹了,子晴又问油菜条还要多久能出,得知还要半个月时子晴松了口气,总算有个可以赶上的。
    自此,子晴每日安心在家做家务,学生字、记账、学做荷包,累了就叫子寿和自己去抓菜虫子喂小鸡仔,今年一年沈氏尝到了养鸡的甜头,这回家里的鸡婆抱窝了沈氏就孵小鸡,沈氏说能孵多少就孵多少,比买鸡仔合适。曾瑞祥则忙于写对联,沈氏笑他好像赶考似的勤奋。他说怎么也要把那六两银子挣回来。给夏玉的银子次日已送过去了,沈氏说早送早让田氏放心。
    从腊月十五开始,徐师傅和李师傅就不来了,徐师傅还有不少东西都没来得及做,说等正月十六再来,曾瑞祥预付了他一百两银子的料钱,又把工钱给结了,李师傅的帐也结清了,子晴一算账,家里还不到五十两银子了,还该着徐师傅五十两银子的料钱呢。
    子福和子禄、子晴三个从腊月十五开始了卖对联的生意,子福提议,大墟就在镇里卖,其余日子就去城里,三个人辗转两地,曾瑞祥一直在家不停地写。
    虽说今年卖对联的不是独一份了,可到底是混了个脸熟,回头客不少。而且这回的红纸都是从城里买的,成本也降低了,三个人铜板多了就去换红纸,有了事情做,日子过得既快又充实,生活也充满也希望。
    周掌柜是腊月二十过来拉阉鸡和青蒜香芹的,听周掌柜说要快马加鞭送往京城,给的价钱也合适,青蒜五文一斤,香芹四文钱一斤。沈氏留一点自家吃的,剩下的让周掌柜全都带走了。阉鸡长得挺大,基本都在五斤左右,十八文一斤,沈氏留了五只,原本打算留十只的,看家里的情况,五只也够吃了。
    一算账,阉鸡卖了四两银子,菜不到六两银子,沈氏拿鸡蛋找齐,凑了十两银子。沈氏仍给周掌柜他们送了五十个鸡蛋意思意思,并送几捆极嫩的油菜条带回去尝尝鲜。
    周掌柜走后,子晴看地里的油菜条能掐出来些,和子福商量,卖对联的同时又卖上了油菜条,不过也就卖了五天就掐不出来了,还是比较好卖的,城里人大鱼大肉的吃腻了,愿意吃个新鲜,而一般的农家油菜都等着开花结荚榨油呢,哪里舍得掐。子晴由此看到了一个商机,估计年后几天出去卖油菜条可能更受欢迎。
    今年的除夕是二十九,二十八那日全家都进城,子福带着子禄、子晴仍去卖最后一批对联,曾瑞祥说要好好带沈氏逛逛。沈氏先去卖了两幅屏风刺绣,得了八两的银子。曾瑞祥不许她再赶活,太费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