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让小伙计抱来一匹,沈氏打开一看,颜色一尺浅一点,一尺深一点,做衣服确实不适用了,怪不得掌柜说削价处理,对子晴来说应该正好,灯笼分成八瓣,正好一瓣深一瓣浅,子晴拽了她娘的手让她娘俯下身来,低声耳语几句,然后沈氏问:“掌柜,您有多少匹布?我们都要了能便宜点吗?”
    “一百匹,你们要全要了,我也好说话,一百八十文一匹,不能再少了。”
    沈氏没带那些银子,就先要了五十匹,说剩下的哪天再过来,买完布,沈氏又从店里要了些彩线,东西太多,掌柜的让两个伙计把布给送到杂货店,周掌柜还特意派了辆驴车送他们回来。
    晚上,瑞玉送来了二十个灯笼架,子晴给了他四十文钱,便央何氏裁剪,子晴缝,沈氏打络子,几个人分工做起来,子晴的工序最慢,等他俩都做完了,子晴才做了七八个。好在也不着急,慢工出细活,子晴的要求是务求精致。

    第七十一章、卖灯笼

    接下来的日子,曾瑞玉有时送五十,有时送三十,子晴每日都记账,灯笼架完成了多少,子晴又做完了多少等等,月底曾瑞祥和曾子福回来,子晴就让他们在灯笼上题字,什么“恭贺新春”,什么“万事如意”,什么“年年有余”,什么“吉星高照”等等,隔一瓣写一个字,晚上的时候,子晴特意点了截蜡烛试试效果,大家都说不错,尤其是每个灯笼底下都挂了一个沈氏打的黄络子,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
    “我家晴儿还真是能干,旧年元宵那天哥哥还说要扎一个花灯给你,哥哥的花灯没扎上,你倒是准备卖上了,你比哥哥强。”子福笑道。
    “大哥,这第一个灯笼是我和妹妹一起做的,我还帮了妹妹不少呢。”子禄说道。
    “是,小二也越发能干了。”子福摸了摸子禄的头,笑道。
    忙碌的时光最易过,期间家里的洋薯、黄豆等收进来,子晴跟着忙了几日,收成还是可以,只是晚稻减产厉害,谷子基本是瘪的,沈氏只要了一半来喂鸡,剩下的让瑞玉拿去喂猪了。
    到腊月初八曾瑞祥他们放假回来的时候,子晴翻看了记录,居然完成了三千一百多个。初十那日,子晴和子福拿了一对灯笼去找周掌柜,对周掌柜说有笔买卖想跟东家商量,想见东家一面。
    “还真是巧了,我们老爷正准备回京呢,你要晚两天来还真见不到,这样吧,我去通传一声,见不见的我就没法做主了。你们半个时辰后再过来瞧瞧。”
    子晴听了后,拉着子福又去菜场转一圈,仍是买些小鸡苗还有两只羊羔,倒是找到了几棵桃树,别的没发现什么新的东西。回到杂货店,东家已经到了,他旁边还站了个十来岁的男孩,一看就是个大户人家的少爷,枣红色的绸子长衫,随身还带着玉佩,旁边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长随,不苟言笑。
    子晴一进门还未看清屋子里的人,东家就问:“老周说你这次又有什么新东西送来了,我瞧瞧。”
    子晴拿出折叠好的灯笼,当他们的面打开,东家看了看颇有些失望地说:“不就是灯笼吗?你这灯笼倒是够喜气,可也没什么特别的,要说是元宵节花街用吧,样子也太简单了些?”
    子晴说:“谁说元宵节才能用?我这灯笼是专为过年准备的,过年在家里挂上两个大红灯笼,你不觉得特喜气特有年味?而且,我这灯笼是可以折叠的,不用的时候,你看,这样折叠收起来一点也不占地方,特别好保管,明年还可以接着用。还有你看这个。”
    子晴走到光线暗一点的地方,点上蜡烛放进去,子晴转动笼顶的拉线,灯笼一转动,上面的字迹在蜡烛的流光里显得特别的清晰,“您不觉得整体的感觉不仅喜庆,而且温暖吗?过年时在家里的院门上挂上两盏灯笼,客人上门看了上面的吉利话心情肯定会舒畅,晚上给路过的人看了,还可以照亮了他们眼前的路,对远行的游子来说,那就更不一样了,这灯笼也能照亮他们心里的路,燃起他们对家的那份浓浓的渴望。”
    “嘿嘿。”子晴见那少爷模样的人在瞅着子晴偷笑。子晴横了他一眼。
    “东家老爷,我妹妹在家素日和我们掰扯惯了,说话有些不着边际,不过这灯笼过年挂着确实喜气,过年嘛,不就图个热闹,图个喜庆。”子福说道。
    “无妨,我也不是第一次见识了,小女娃嘴还挺能说的。不过,你们打算卖多少钱一对呢。”东家问道。
    “二百文一对,你瞧,这都是上好的纱料和绸料,是我亲自缝的,缝起来特别费事,这还有我娘亲手打的吉祥如意络子,大过年的,寓意多好啊。这是我爹特意题的字,一百文一盏,真的不贵,还有里头的架子,都是新砍的竹子做的,花了好多功夫,一副红纸写的对联还要卖到十文呢。”子晴细说道。这个价钱是昨晚和子福商量好的。
    “你就不怕我不买了,拿了你的样品自己让工人做去。”东家问道。
    “哪能呢。您那么大的老爷,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哪能看上这区区几两银子的利,我这也是为了您能拿出去自己用、或送人都有个新意不是?”子晴狗腿地溜须。
    “我想知道的是这是谁的主意做成的?”
    “谁的主意有什么打紧呢?是我们全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子晴说。
    “结晶?结晶是什么意思?”
    “就是,就是结果的意思。”子晴摸了摸自己脑袋。
    “我倒没听说过,结果还能叫成结晶。不过这两年,小丫头,你家的西瓜还真没少挣吧,大房子也盖了,小丫头,我还真想知道,你家的西瓜为什么能比别人早十多二十天成熟,还有,你小小年纪这么费劲地想辄挣银子,上次说是为了盖房,这回挣到银子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东家一脸好奇地瞅着子晴。
    子晴有点纠结,想了想还是说道:“第一,西瓜早熟的问题不能讨论,属于独家机密,我家就指着这个养家呢,所以无可奉告,第二,我说了你们可别笑话,挣了银子当然买田买铺子,然后等着收租,再然后就是等着做米虫,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银子数到手抽筋。”
    “米虫?为什么是米虫呢?”
    “米虫多好啊,什么也不用干,整天躺在米堆里,不用担心挨饿,有吃有玩的,多清闲。”
    子晴的话音一落,大家都笑起来,有嘿嘿的,有扑哧的,有哈哈的,总之,子晴的话娱乐了大家。子福强忍着笑意揉了揉子晴的头发。
    “好,就冲你这个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银子数到手抽筋的伟大的米虫目标,我就要了你这批灯笼吧。”又问了有多少盏,又叮嘱老周拿了三百两银票和一些碎银,就便把阉鸡一块运回来,准备送去京城。说完东家就走了,两个小孩还回头看了子晴好几眼。
    子晴还沉浸在挣钱的喜悦中,跳起来拉着子福庆祝,“哥,我成功了,哥,我成功了。”两眼笑眯眯的,还以为要多费一番口舌的,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出手了。
    她哪里想得到,正是她的那一句或自用或送人也有点新意打动了人家,这点小钱人家哪里会放在眼里?当然令文老爷没想到的是自己家灯笼一挂起来,再送出去一些,整个京城到处寻找大红灯笼了,仓促之间,他手里的这批灯笼倒以一两银子一盏脱手了。当然这些,子晴是无从知道的,不然还不得后悔没多卖贵一些。
    子晴和子福跟着周掌柜的驴车回到村里,曾瑞祥和沈氏忙着抓鸡,子晴和子福、子禄把灯笼搬上车,子晴留五对,剩下的都搬走了,她准备给老爷子和沈家送去。
    晚上,子晴偷偷地把银票给了沈氏,她爹和娘一看卖了这么多的银子,都太惊喜了。“没想到晴儿还真干成了,居然能卖出这些银两,我家晴儿可真能干。”沈氏夸道。
    “娘,还有我呢,第一个灯笼可是我跟妹妹一块做出来的,还是我帮妹妹想的办法呢。”子禄说道。
    “是,我的儿子也不错,娘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
    子禄摸着脑袋嘿嘿笑了。
    子晴算了下,其实成本也就三十多两,当然人工没算,沈氏说这银子给何氏十两吧,子晴自然没有意见。
    子晴又问她爹爹还卖不卖对联?沈氏说:“还是卖吧,多少卖点银子,把你的那份损失补回来,过年的银子也就够了。”
    子晴听了一惊,忙问道:“什么损失?”

    第七十二章,报账

    话说子晴听了沈氏的话一惊,忙问什么损失。原来今天曾瑞祥又把十八两银子的束都给了田氏,言明这多出来的六两银子是替曾瑞庆给的。因为今年周氏的腿伤花了不少银子,还耽误了家里的活,地里也没什么出产。
    曾瑞祥自然知道曾瑞庆家的情况,主动跟他大哥说:“谁家都有困难的时候,爹娘就我们两个儿子,小时候大哥对我一直很照顾,我一直记在心里,这些年虽说疏远了些,可我们毕竟还是亲兄弟,就不要计较那么多,我家的状况如今还过得去,等明年你们缓过来再贴补爹娘一点也是一样的。”
    曾瑞庆没说什么,似是默认了,周氏听了喜的无可无不可,那可是六两银子啊!精打细算点,够她家过两年的了,哪能不喜出望外的。
    如今大房他们都回来了,按规矩,年还是要在家过的,看见沈氏,周氏倒是比以前热情了许多。子晴在心里默念,但愿这六两银子能让大房一家看到二房的真心。
    子晴偷着对沈氏说:“小姑还总羡慕我有一个一年可以挣十八两银子的爹养着,其实爹挣的银子还不都养了他们,咱可没花着,我看她以后还拿什么说我?”
    沈氏听了戳着子晴的脑袋骂了一句“磨什么牙”。
    年底了,沈建山来接何氏回家,说道:“今年虽说年景不好,可是因为洋薯和西瓜,居然比丰年挣的银子还多。托妹妹一家的福,我们也能过个好年了。”何氏听了自然欢喜。
    沈建山又送了两个火腿来,沈氏要给钱,沈建山说什么也不要,“妹妹是拿哥哥当外人呢。”
    沈氏只好作罢,一家各送了一匹布,又装些干果点心之类的带过二十八日晚上,一家人围在东屋烤火,曾瑞祥抱着子喜,沈氏在一旁做针线,孩子们过年的衣服还差二件,子福、子禄卖刚把对联的铜子数好,子寿帮他们串好,子晴把账本拿出来,说是把一年的账报给大家知晓,好心里有数。
    “开春,徐师傅他们的账结完后就剩不足十七两,西瓜收入五百二十两,二季的洋薯卖了一百一十两的银子,鸡蛋三十八两,阉鸡十两,年前的青蒜和香芹不足五两,这次卖对联由于准备的晚,今年只卖了六两多的银子,还有今年的灯笼净挣二百八十两,所以,一年的收入是差不多是九百八十三两,花销是买山八十两,盖院子十九两,买田十五两,其他零碎的花销是二十五两左右,目前家里还剩银子八百四十四两左右。”
    报完帐,曾瑞祥和沈氏你瞅我我瞅你,都是一脸的疑惑,还有子福,更是吃惊地把嘴巴都合不上了,满脸的不可置信。“晴儿,你不是弄错了吧?怎么可能?”
    “这是真的。咱家现有银子八百四十多两,我都数过了。”子晴再次强调了一遍。
    “要是没分家前,我想都不敢想,两年的时间,自己居然能挣出这一份家业。要是早点分家,我说不定都是大财主了。”沈氏笑着说。
    “可是,老娘,早分家没准我还来不了,你上哪挣这些银子去?”子晴在心里默念。
    “没想到晴儿还真把这帐记下来了,爹还真小看了你,这一来,大家确实心里有数,一年的进项和花销一目了然,不像以前糊里糊涂的,不错,不错。”曾瑞祥说道。
    “以前有什么糊涂的,一年也见不到你一个铜子,哪里还需要记什么账?”沈氏笑着看了曾瑞祥一眼。
    一家人就这银子的用处热烈讨论起来,沈氏说:“买水田也用不了这么多银子,而且水田的机会要慢慢碰,不如先在城里买个铺子,先租出去,左右子福这一两年还不用去赶考,家里还用不上大笔的银子。”
    曾瑞祥这回也同意了在城里买铺子,最好买那种带后院的铺子,万一将来哪个孩子想去城里安家立业,也是便利。
    “我也觉得铺子好,万一赶上年景不好,铺子的收益还是有保证的。”子福说道。
    “我觉得铺子水田都买,水田可以保证自己家有粮食,能吃饱饭。一年中早稻遭灾了还有晚稻呢,要是光有铺子到时没有粮食买怎么办?”子禄说道,看来他还对以前吃不饱饭的那段日子无法释怀。
    “嗯,我也怕吃不饱饭,买水田吧。”子寿也跟了一句。
    这么说着曾瑞祥想到了燕仁达,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