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第四帝国-第5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是有它自身利益的考虑的,该国独立后,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国占领了萨伏依和尼斯耿耿于怀,加上法国与意大利在地中海的争夺以及意统一时曾经与普鲁士的结盟关系,意才比较倾向德国,而意与奥匈在巴尔干是有争夺的,再加上意认为奥匈占领着他的领土,让他有一部分同胞没有统一起来,因此也是念念不忘。

1881年法国占领突尼斯成为一个刺激因素,意大利人在此经营多年,却被法国占领,德英等国出于自己的考虑,都支持法国的举动,让意大利备感无奈,因此决定寻求外援,既然法国是当时的敌人,英国又无结盟之意,那么只能寻求德国的帮助了,经过与奥匈的协调,意1882年正式加入了三国同盟。

但是,意大利一直认为自己在同盟中获利太少,在它进攻阿比西尼亚的战争中,德奥也没有给予援助,在巴尔干的扩张则遭到奥匈的抵制,与法国的经济和关税战也无利可言,再上英德关系的恶化(意高层有相当强的亲英情绪),法国承认了意大利对的黎波里的“权利”等,使意大利与法国最终在1902年签订了中立协议(此前还有经济和殖民地协议等),极大地软化了三国同盟。由于1908年奥匈合并波、黑两省的刺激,1909年,俄皇和意王又签订《拉匡尼基协定》,由于该协定实际上表明两国决心共同抵制奥匈在巴尔干的扩张,这等于意进一步向协约国靠拢。怪不得德国首相比洛会称意大利为“不贞的妻子”了。

结束了和德国首相霍尔维格的会谈之后,乔瓦尼乔利蒂首相赶往了意大利王国,觐见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1870年,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之后,撒丁王国的国王也就成为了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是在1900年他的父亲翁贝托一世遇刺后即位的。继位之后,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也一直都野心勃勃,想要振兴意大利,让意大利重现古罗马时期的荣光。对于加入同盟国,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其实并不看好德国和奥匈帝国,只不过,在他即位之前意大利就加入了三国同盟,这让他有些无奈。但是,即便签署了盟约,但他也不想在战局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卷入到战争当中。他想要在战争当中尽可能的攫取更多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谁开出的条件更高,意大利就会倒向哪一边!

“国王陛下,霍尔维格首相已经离开了!”见到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三世之后,乔瓦尼乔利蒂首相禀告道。

“哦?那德国人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条件?”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问道。

“德国人答应在击败协约国之后,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会交给我们。并且,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意大利也有权分享。不过,到时候要看各国在战争中出力的多少来分配!”乔瓦尼乔利蒂首相说道!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点了点头:“德国人给出的条件也算不错了。不过,估计我们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即便胜利之后,也只有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能够拿到手。至于英国的殖民地,恐怕别想了。无论是德国人还是中国人,都会拼命争夺英国的殖民地的。意大利根就没有实力和他们争夺!”

乔瓦尼乔利蒂首相也深以为然,在三国同盟之中,意大利无疑是最弱的一个国家,意大利也担心在击败了协约国之后,在分蛋糕的时候,意大利会遭到排挤。毕竟,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关系相当的密切,而中国又实力强大,意大利根就没有办法和这两方展开争夺。

“奥匈帝国呢?他们原因让出强占的原属于我国的领土吗?”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问道!

乔瓦尼乔利蒂首相摇了摇头。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再等一段时间吧!”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有些不满的说道。现在,正是意大利狮子大开口的时候,时间拖的越久,对意大利也就越有利。

之后,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和法国外交部长朱斯坦德塞尔维联袂拜访了意大利首相乔瓦尼乔利蒂,在三方展开的秘密会谈之中,英法两国竭尽全力的拉拢意大利,向意大利许诺,如果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等击败德国和奥匈帝国之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将转让给德国,并且,原属奥匈的大片土地和巴尔干、东地中海一些地区也将给予意大利。这让乔瓦尼乔利蒂首相大为心动。

只不过,即便到了这个时候,意大利都还没有明确表态,他们和德国以及英法两国都还保持着联系。意大利还在等着战争的局势明朗之后再下注,那样的话,会更加的安全!

第八百六十九章施里芬计划

ps:今天三更完成!求订阅,求月票!感谢书友毁灭美利坚的打赏!感谢书友goldenson、混蛋皇爷、狼没、阿歷的月票!

自19世纪至二战结束前,世界陆军之强,莫过于德国,而作为德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的德国参谋本部,特别是一战前的德国参谋本部,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至今仍然令无数热血男儿心向往之。//更新最快//在德国参谋本部的历届参谋总长之中,成就最高的当数辅佐俾斯麦先后打赢丹麦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统一德意志的老毛奇。而施里芬任参谋总长的时间是1891年至1906年,共15年时间。

时间回到德国向法国宣战的前一天,德国参谋本部早已经进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德皇威廉二世,威廉皇储,总参谋长小毛奇,海军部长提尔皮茨,海因里希亲王等人,都聚集在了这里。其中,有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年东方人,格外引人瞩目。他就是中国陆军上将赵博文,这一次他来德国,是以中国副总参谋长的身份来的,为的就是观摩德国即将对西线展开的进攻!

中国总参谋长熊武已经年迈了,总参谋部的主要工作,实际上是由陆军大臣蔡云在负责。等到中国进入战争之后,陆军大臣蔡云就会卸任,专门负责总参谋部的工作。而赵博文上将将接任陆军大臣的职务!

“各部都已经准备好了吗?”德皇威廉二世看着一副巨大的西欧地图,开口问道。地图上,用不同的色彩标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军事部署,而在德国同法国和比利时的边境上,则是一大片黑色,这种颜色,标注的正是德国陆军。

“陛下,已经准备好了!各个集团军都已经到位了,随时可以发起进攻!”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报告道。他的声音里面充满了激动和兴奋。马上,强大的德国陆军将在他的指挥下,去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很好,明天我们就将对法国宣战!进攻就将在那个时候发起!我等待着你们获胜的消息!”德皇威廉二世说道。对于获得战争的胜利,他一直以来都有着坚定的信念!

“陛下放心,我们一定会击败法国人的。今年的圣诞节,皇帝陛下有望在巴黎度过!”小毛奇骄傲的说道。

赵博文上将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嘴角不经意的浮现出一丝嘲讽。这些德国人,还想要在短时间内就击败法国,以及法国的盟友英国,这根本就不可能的。真当法国人是泥捏的,那么好欺负吗?

德国对法国的作战计划,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拟定了。经过后来历任参谋长的补充和修改。在施里芬伯爵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终于成形。只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小毛奇在接任了总参谋长之后,对施里芬计划再一次的做出了修改,最终使得德军功败垂成!

1870年,路易?拿破仑皇帝的法国政府。由于对普鲁士宣战而自我毁灭。普鲁士人在他们共同边境的战斗中摧毁了法军,然后长驱直入,包围和攻陷了巴黎。为了消除任何未来的法国军事威胁,新统一的德国并吞了阿尔萨斯和包括要塞城市梅斯在内的洛林的一部分,使法国暴露于未来的入侵前面。

法国军事工程师于是以沿着一百五十英里法德边界的四个城市为中心,构筑了一系列堡垒。东南从瑞士的坚不可摧的屏障阿尔卑斯山开始,坚固的混凝土堡垒从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伸展开来。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设计了一个宽阔的缺口,作为准备敌人进入的巨大陷阱。然后用从掩护得很好的混凝土箱形掩体中发射的交叉火力加以歼灭。凡尔登以北约二十英里,就是卢森堡、比利时和崎岖的阿登森林。

面对着这种难以克服的棱堡,从1891年到1906年任德国参谋总长的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设计了一个通过广阔的比利时平原侵入法国的战略。这个小小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有充分铁路、公路、河流和运河的一条不费力的通路,而且它和法国的边境是不设防的。施里芬伯爵对于比利时在列日和那慕尔面向德国的设防据点感到愤怒,他抱怨它的军事防御旨在“……阻止德国侵入其领土。但它对法国的边境却不设防”。对于比利时担心德国而不担心法国的原因,施里芬伯爵装作不知道。

施里芬伯爵在辅佐老毛奇与瓦德西时,便对法国与俄罗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法国,虽然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并失去了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其陆军却雄风不减,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上最大的敌人。反观俄罗斯,虽有几百万常规部队,但装备落后,战略思想仍旧停留在冷兵器时代。当德国的克虏伯大炮、毛瑟枪已经驰名世界,德国参谋本部正在着重研究马克沁机枪的价值时,俄罗斯的士兵不少还以绑了尖刀的木棍作为唯一装备。同时,俄罗斯广阔的领土、落后的铁路网和老化的战争动员机制使得俄国的战争反应速度大打了折扣。仔细研究了双方力量对比之后,施里芬伯爵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利用德国兵力动员迅速的优势,先行击败法国,而后回头集中力量对抗俄罗斯。施里芬伯爵判断,俄罗斯落后的军事动员体制使得俄国至少需要6到8周才能完成对德国的军事集结。而在这段时间内,拥有毛奇时代主持修建的密集铁路网,德国完全有能力迅速完成军事集结并打败法国。这就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战略思想,以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时间差”。

1891年,也就是出任德军参谋总长的第一年,施里芬伯爵便提出了一份“备忘录”,被称为第一号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施里芬伯爵采用了军事学家所罕见的“剧情排演”的方式,推演了未来欧洲大战的基本过程,提出了“时间差”的战略构想与实施方式。之后,施里芬伯爵又在1892年和1894年提出了第二、第三号备忘录,这三份备忘录,便是“施里芬计划”的基本雏形。此后,在任期内,施里芬伯爵主导进行了对未来战争的无数的演习、沙盘演练与讨论,对备忘录进行了反复的修改。1905年12月,施里芬伯爵完成了最后一份备忘录,并于1906年亲手交给了继任者,老毛奇的侄子小毛奇,至此,完整的“施里芬计划”终于成形。

“施里芬计划”的主要目标自然是法国。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为抵御德国进攻,从瑞士阿尔卑斯山开始,经贝耳福、厄比纳尔、土尔和凡尔登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堡垒,仅仅在厄比纳尔和土尔之间留有豁口以通法德边境,并在豁口的两翼部署了密集的交叉火力,因此”施里芬计划”的中心与重点,便是如何绕过法国漫长而坚固的防御体系。

“施里芬计划”基本内容是:将德国全部作战兵力分为对俄国的东线和对法国的西线。其中,西线部队79个师,东线部队则仅有10个师夹杂一些地方部队。东西线兵力分配比例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右翼部队为68个师,左翼部队11个师一部分配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距巴黎仅仅135英里,也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余则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的法德边境线上。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国主力中的主力,也是德国赢得战争胜利的灵魂。

按照“施里芬计划”,一旦战争打响,东线德军部队以其少数兵力与奥匈帝国军队遥相呼应,牵制俄军,目的在于将俄国限制于东普鲁士边境。于此同时,集结于西线的右翼以凡尔登地区为轴心向西南方向旋转,取道欧洲的中立国比利时,由比法边界进入法国,在穿越比利时平原、横扫法国沿海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巴黎,继而向东,从法军背后包抄其主力。而西线的左翼的任务,便是抵御法军主力的攻击。

只不过谨小慎微的小毛奇改变了这个计划,以应付他认为是不同的情况。他不去加强右翼,反而减少右翼的实力三分之一,在左翼增加了八个师——此举对法国是幸运的。由于其他障碍和延误,毛奇缩短了以梅斯为枢轴而转动的德国入侵战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