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人,吹灯耕田-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这几日张家可谓是喜事连连,吴氏先是摆酒庆祝张大郎兄弟和女婿齐大郎高中,庆祝完后便紧跟着开始操办张大郎的喜事。
  因先前定了亲后就开始逐一准备,因此这后面要筹备的事倒也不多,很快就把大小适宜都准备妥当了,随后吉日一到、就热热闹闹的把顾家小娘子给抬进门来了,吴氏也终于当上了婆母、膝下有了媳妇儿孝顺!
  这小顾氏嫁到张家来可以说是低嫁,虽然是小顾氏她自个儿心里愿意,但吴氏却不想委屈了儿媳妇儿,也不愿意让儿媳妇儿住在那租来的狭小屋子里。
  因此早在小顾氏进门前,吴氏就和张巧儿、张大郎仔细的商量了一番,最后拿出张家这些年来的大部分积蓄,在州桥夜市附近买了一座两进两出的小院子,粉饰一新后给张大郎做了新房,还特意给张巧儿留了间屋子、让她回娘家时可以住。
  且先不说张家这头如何,却说张巧儿见娘家买了处小院子,便也起了心思、也想替自个儿置办座小宅子,毕竟张巧儿本就有不少嫁妆,再加上齐大郎这些年来挣的银钱,买座小点的院子应是绰绰有余。
  张巧儿很快就把她的心思说与齐大郎知晓,齐大郎倒是赞成他们小两口也置办处属于自己的房产,但却强调必须等齐三娘从朱家嫁出去后,他们才能搬离朱家,这样好歹也能让齐三娘从母亲的家中出嫁。
  而张巧儿已悄悄的替齐三娘物色了几户合适的人家,心想只要找机会带齐三娘逐一相看、并挑出中意的人来,那齐三娘的亲事很快就能提上日程了。因此张巧儿也不着急,一边慢慢的挑选合适的宅院,一边继续留心齐三娘的亲事。
  不过除了齐三娘的亲事外,眼下还有件一等一的大事搁在齐大郎眼前———谋官。
  按理说只要通过殿试的考生、就都有资格出仕为官,可却不是个个都能立时谋到差事、大多都只能等官职轮缺,且就算是谋到了差事、这差事也有好坏之分……这些官场上的弯弯道道,归根结底就是要靠人脉关系和身世背景。
  张二郎有了顾氏夫妇这个靠山,谋官一事自是会顺利许多,虽说不一定能谋到什么令人眼红羡慕的好差事,但也不会谋到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坏差事。至于张大郎眼下和顾家有了姻亲,他的前途顾家自然也会放在心上、尽力周旋,唯独齐大郎兄弟无依无靠、前途不慎平坦。
  这些事齐大郎心里早就已经琢磨过并有了打算,于是很快就寻了个机会和张巧儿商量:“娘子,我是你的夫婿,因此张府那头和顾家那边都曾开口表明,一定会尽力替我谋个好差事,我对他们两家的相帮也是心存感激……不过我却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小二,不知娘子你同意不?”
  齐大郎的前程张巧儿也十分重视,因此她当下便面色微凝的问了句:“把机会让给二弟?那你今后的前程怎么办?莫非官人你不想出仕为官?”
  “出仕为官、报效国家,这是大多数读书人一辈子追求的目标,可说实话我对当官并无太大兴趣,不想被困在勾心斗角的官场上、也不想因当官而逐渐迷失本心……”
  齐大郎说着顿了顿,才一脸自傲的说道:“我之所以参加科举,其实更多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替齐家挣一份荣耀,并不是为了挣个一官半职、从此平步青云———在我看来,平步青云也未必是件好事。”
  其实张巧儿也不希望齐大郎出仕为官,只想和他一起过平平淡淡、自给自足的小日子,毕竟为官就很可能被迫同流合污、或是被迫“站队伍”,再不然就是被那几个少得可怜的俸禄、逼得去收刮民脂民膏,那还不如经商赚钱、大大方方的花自个儿赚来的钱来得快活自在。
  只不过“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等,宋人也大多瞧不起商人,所以张巧儿才不敢劝齐大郎把心思都放在经商上头,怕因为她超前的观念而影响了齐大郎的前程……
  张巧儿念头才刚刚转到这儿,齐大郎就和她心有灵犀的开口说道:“我虽不想为官,不过却早已有了打算、想去谋份适合读书人的差事!只不过咱这些年在汴京城经营的买卖却不能放弃,毕竟一家人能有钱吃饭穿衣才是最要紧的事,读书人的清高傲骨和脸面又不能当饭吃!”
  
     

 第十六章 成了香饽饽

    第十六章成了香饽饽

    齐大郎这番务实的话让张巧儿深感欣慰,也正合张巧儿的心意———先前张巧儿还担心齐大郎会是个迂腐刻板的酸秀才,会瞧不起经商这个行当呢!

    于是张巧儿马上出言鼓励道:“官人,这可是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官当不当的确是不打紧,可这钱咱可得继续挣下去,别说我们很快就得替三娘备一份嫁妆,就是二弟也差不多该说亲娶妻了……这些事儿哪一桩不都得要钱?”

    张巧儿见齐大郎连连点头附和她的话,悬着的那颗心才落了下来,随后才问起了齐大郎的打算:“先前官人你说早已有了打算,那你打算如何?”

    “我早已仔细琢磨过了———若是我能有幸得以被选进去太学教书,那这也算是份稳定的差事,赚取的银钱也不会比当官的俸禄少……”

    这教书的确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书生的另一条出路,且这教书说起来简单、其实细分之下也有好几种情形———一种是学问不大出众的落第秀才,他们大多只能去些乡下地方的小书塾教书,赚取的束脩往往以物事和吃食居多。

    另一种同样是落地的秀才,不过他们大多学问还不错、且家世清白的,那便有可能被请去一些大户人家里头,给年幼的孩童启蒙、或是教那些深居简出的小娘子读书识字,赚取的束脩多为银钱、也还算是丰厚可观。

    最后一种则是高中但却不愿意出仕的登第士子,这样的人算是人才、是有资格到太学去教书的,且教得好日后还可以升为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教授。当然,就算是登第士子想要进太学教书,也是需要通过考核的,并且还必须找当朝在职的官员保荐,才能获得考核资格。

    在齐大郎仔细的解说下,张巧儿很快就弄清楚进入太学教书的好处———其实和现代社会的公务员差不多,只要你有本事、经人保荐后通过了考核、成为了太学里头的教书先生,那你从此就算是有了个铁饭碗。

    且能够给整个太学的学生上课,将来可以发展出多少人脉啊!哪怕退一步来讲,将来齐大郎若是不想在太学教书了,依然可以走关系谋个一官半职,他出仕为官的资格一辈子都会在,不会因为进入太学教书而被取消。

    除此之外,张巧儿想得比齐大郎更为久远一些,并且还直接想到了现代的补习班———要是齐大郎在太学里教出了名气来,那就可以效仿现代的老师在古代开个补习班,专门给学习差的学生开小灶补习,这也是个不错的赚钱好路子啊!

    再说了,学生的父母为了孩子将来能够金榜题名,什么钱不愿意花?补习这点小钱更是十分乐意掏,指不定为了让齐大郎对自家孩子多费点心思,家长还会争先恐后的送礼上门等等……

    张巧儿越想越乐呵,越YY越觉得教书先生是一份既清闲、又有很“钱”途的职业!并深刻的认为教书比辛辛苦苦的走关系、花钱打点,然后被派去当个芝麻绿豆官强多了!且太学这个工作环境更是简单一点都不复杂,不像官场那样处处都存在勾心斗角、也不用害怕当不好官掉脑袋等等!

    于是张巧儿心思辗转过后,马上一脸支持的说道:“到太学里教书好!我觉得这个差事再好不过了,咱就干这个了!只不过先前你说得考核、还得找人保荐才行,这两点可有什么为难之处?”

    “这保荐对那些当官的人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比谋官可是容易多了!我想堂叔公一定会愿意帮我们一把,”齐大郎说着伸手拍了拍张巧儿的手背,自信满满的安抚她道:“至于进太学的考核,这点可是一点都难不倒我,你官人我这些年来的书可没白读、肚子里装着满满的学问呢!”

    齐大郎如此有自信张巧儿自是满心欢喜,不过面上她却故意啐了他一口:“呸!这八字都还没一撇呢,你就把尾巴翘上天去了!要是到头来你没通过考核被刷下来,我看你到时候还有没有脸到我跟前来!”

    齐大郎晓得张巧儿是在和他说笑,于是索性和她耍起了花枪来:“倘若我轻松通过了进太学的考核,四娘你打算如何奖赏我?”

    张巧儿闻言斜斜的横了齐大郎一眼,风情万种的娇嗔了句:“谁说我要奖赏你了?你就自个儿在哪儿臭美吧!”

    齐大郎听了马上把脸凑了过来、“不知羞耻”的去咬张巧儿的耳垂,并故意语带暧昧的说道:“那可不行,你官人我拼死拼活的挣钱养家,你连个小小的奖赏都不肯给,那我可就浑身都提不起劲儿来了……”

    眼下张巧儿和齐大郎是呆在自个儿的屋子里,因此张巧儿也没什么顾忌、当下就不客气的揭了齐大郎的老底:“你少给我来这套!就你昨晚折腾出来的花样,我才不信你会浑身没劲儿!”

    “这我可不管,总之我要是顺利通过考核,到时我们再恩爱的时候,四娘你必须得乖乖的听我一回、不许再向昨晚那般反抗,我们一定要照着那画上的姿势来一回……”

    齐大郎说着手便马上不安分起来了,显然想提前把这奖励给要了,张巧儿见了当下便没好气的把他给推开,嗔道:“青天白日的你想干什么?我们还在说正经事呢!你可别没个正经、白日宣淫!”

    齐大郎此时虽然对自家媳妇儿嘴馋不已,可也不好在白天干那档子事,于是只能起身猛灌了几口凉水,去了一身火后才清了清嗓子、慢慢的和张巧儿说起了正经事来:“我能有谋官的机会,这都多亏了你娘家那边的亲戚,因此我想把机会让给小二一事,我们还是得事先和岳母她老人家商量下才是,得了她老人家的允许、我们才能按自个儿的盘算行事。”

    齐大郎事事都想得如此周到、张巧儿自是十分赞同,随后二人便一起合计见了吴氏该怎么说比较妥当,毕竟齐二郎又不是吴氏的女婿、吴氏未必赞成把大好的机会让给他,得靠齐大郎和张巧儿一起出面劝服她才行。

    且先不说张巧儿夫妇打算如何劝吴氏答应此事,却说朱二娘这头又闹出了个幺蛾子,竟又回了趟娘家、明言她婆母想把银瓶嫁给齐大郎为妾!

    原来这银瓶的病一直都不见好转,让朱二娘的婆母李氏忧心忡忡,可这心病还得心药医,李氏知道银瓶的病必须得齐大郎才能治好。于是李氏一得知齐大郎高中后、便起了把银瓶嫁给他为妾的念头,心想着齐大郎将来定是要出仕为官的,那把银瓶嫁给官老爷当妾、倒也不算是委屈。

    并且如果李氏不决定这么做,那银瓶很可能会就这样一直病下去,将来别说是嫁给人为妾了,恐怕最终连嫁人的机会都没就香消玉损了……

    李氏打定主意后,自是把这差事派到了朱二娘的头上,让朱二娘回娘家和姜氏商量这件事,并且明言朱二娘如果没把这件事办好、就不用回去见她了,她也不会承认朱二娘这个儿媳妇儿!

    而这事既然和朱二娘的命运牵连在一起,那朱二娘自是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把它办成了!因此李氏一发话、朱二娘就火急火燎的赶回了朱家,见了姜氏后一股脑的把李氏嘱咐的话倒了出来,并且还添油加醋的说了许多齐大郎纳银瓶为妾的好处。

    朱二娘把该说的都说完后,硬是挤出了几滴眼泪、拉着姜氏的袖子哀求道:“娘,我婆母都已经把话说得这般清楚了,她甚至都不惜让我那小姑子给大哥当妾了,想来是铁了心要用这个法子把银瓶的病治好、绝不会轻易改变主意的!娘您就看在我是他们家媳妇儿的份上,出面帮我把这件事给办了吧!”

    姜氏听了朱二娘的话后却是沉着一张脸,语带不悦的说道:“这事没得商量,我不会让你那小姑子进门的!再说了,你又没犯‘七出’里头的哪一条,根本就不用怕那李氏拿休妻一事压你!她要是敢随随便便的把你休了,我就上衙门告她去!”

    朱二娘见姜氏依旧不肯帮她,当下就恼了:“娘,我到底是不是您的亲生闺女?我都被婆母逼到这样的境地了,您还是不肯帮我一把?您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姜氏的想法其实很自私、也很离经叛道,完完全全不像是一个母亲会有的想法———姜氏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的把一儿一女拉扯长大,这期间她孤身一人吃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苦,因此等孩子们都长大了后、她只想自私的为她自己而活,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