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陶盈到了隔壁六婶儿家里,该来的人早已经聚齐了。六婶和杏花儿娘正坐在炕上围着炕桌选花样,旁边挤着文翠还有山妮儿一干小丫头,正笑嘻嘻的打趣着坐在炕角落里低头绕丝线的杏花儿。
让陶盈没料到的是,除了村子里几个熟识的婶子媳妇儿,连那位仅有过一面之缘的柳家媳妇儿也坐在炕边的矮凳上,和身边一个面生的婶子说着些什么。
见到她进门,六婶便率先冲她招手:“快来快来,我和你王婶子选了半天,也没个眉目,还是你这个行家过来瞧瞧最稳妥。”
柳家婶子眼里闪过的那一抹不自在,并没有逃过陶盈的眼睛。只是敌不动我不动,何况现在又是这样大喜的时候。故而陶盈只是提着裙子迈过门槛轻轻一笑:“六婶惯会取笑我,不过是针线活儿熟络些,哪里比得上婶子你们的眼光好?”
语罢陶盈也只是挨着山妮儿给她空出的位置坐着,笑嘻嘻的探头看了一眼炕桌上摊着的花样子:“今儿我就是个打下手的,这样正儿八经的事情,还是婶子你们说了算吧!”
“你说来说去就是想躲懒!这可不成,你这个做嫂子的,哪能这般容易的全身而退?”守在陶盈身后的文翠忍着笑,板着脸把陶盈往炕桌那边推了一把:“快去快去,定得选个最难最出挑的,给咱们杏花儿呀,绣枕套!”
“为何又要绣枕套?”缩在墙角的杏花儿面红如血:“方才枕套的绣样,不是已经定了么?”
“哎唷,瞧我这记性。”文翠拍着额头,故作恍然状,又顶了顶陶盈道:“盈嫂子,那你便寻个鸳鸯戏水的花样子,就着裁嫁衣余下的料子,给咱们杏花儿呀,做件肚兜也是一样的。”
“呸!文翠你这死蹄子,再说一个字儿我撕了你。”听着满屋的一阵哄笑,杏花儿有羞又急,扔了手上的绣线便上来挠文翠。
一时间屋里嘻嘻哈哈热闹非凡,文翠躲闪不及,被杏花儿一个飞扑压在炕上作死的挠,直笑得眼泪都滚出来的喊肚子痛:“哎唷,可了不得,这杏花儿以前瞧着还斯斯文文秀秀气气的,这临着快出嫁,反倒悍得快成母老虎了。”
“你们倒是歇一歇,瞧瞧这一炕的线头乱的。”瞧着新一轮的战事再起,坐在一旁的六婶笑着直摇头:“这还没到杏花儿出嫁那天呢,竟先在这里闹起新房了。”
“六婶儿!”杏花儿不理在一旁笑得捶炕的文翠还有山妮儿,娇嗔了一声,干脆背过身去继续绕丝线,眼不见为尽。
“盈丫头你别关顾着在一旁乐,你也过来瞅着些。”六婶见到坐在炕边嘴角含笑的陶盈,似想起什么一般笑着说道:“你家大郎前儿还在和我商量,说明年春上想挑个好日子,把你们的婚事给补办一场呢!”
“啥?!”这把轮着陶盈傻眼了,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她怎么不知道?
“这有什么可吃惊的,哪有人娶媳妇儿,不吭不响的把人领进门就算完事儿的?”见陶盈发呆,坐在六婶对面的王家婶子也笑道:“就算是你们家大郎想省这笔喜酒银子,我们大家伙儿还不依呢!”
“是啊,都说十三许,十四嫁,十五生个胖娃娃,这会儿杏花儿嫁了,盈丫头就差摆酒办事儿了,眼瞅着就该轮到山妮儿文翠你们几个了。”坐在六婶旁边的,是和王家婶子相好的刘二媳妇:“瞧着当初一个个小丫头,现在就都要嫁人了!”
“刘婶子,今儿是给杏花儿准备嫁妆呢,您没事儿扯我们做什么。”眼见重心转移,文翠和山妮儿也憋成了大红脸,山妮儿伸手从筐子里也取出一支线来,挤到杏花儿身边去绕。
“哟,也是我没见过什么世面,倒是有件事儿好奇得紧。”
房里正静下来,坐在炕边的柳家婶子,突然扯了一抹笑,颇有深意的眼神直往陶盈身上瞟:“杏花儿只寻了马家六郎一个夫君,若是和盈丫头一样,攀上六个夫君,该如何是好?那拜堂时排排站下去,可真是……”
“真是什么?”柳家婶子的言语不善六婶儿如何听不出?所以还没等她说完,六婶儿便将脸一板,毫不客气的便把她才说了一半的话给堵了回去:“也是你没见过世面,六天的大宴摆下来,到时候你眼红还来不及呢!”
又似想起什么,六婶扭头看着一脸茫然的陶盈,给她宽心一般的笑了笑,细声解释道:“你家大郎自然是舍不得亏待你的,自然是礼要办全套,盈丫头你就安心吧。”
“柳家的你也是,今儿还有这些丫头们在呢,说话也没个遮拦。”要说六婶是唱的白脸,那么此时过来圆场的就成了王家婶子:“你过来帮忙,我们自然也高兴,只是这些不合时宜的话,就别说了吧。”
“盈嫂子,到时候,我帮你绣嫁妆。”不理会柳家婶子油盐酱醋茶交融的精彩表情,山妮儿故意扭脸过来扯了扯陶盈的衣服:“依着嫂子你的手艺,保管是十里八乡最出挑的!”
原想让陶盈出丑,没想却把自己弄了个没脸,柳家婶子见大家旁若无人似的继续嬉闹,越发觉得闷气,正准备站起身来闪人,却见坐在她身边的胖妇人冷哼了一声:“王家姐姐,我若是你,就断不会让这样的女人来帮忙。说什么嫁人说的好听,这一个女人六个男人,啧啧,真是伤风败俗至极!若是传出去,这女人给你加杏花儿绣了嫁妆,这杏花儿未来,还抬得起头吗?”
这一番话,又硬又冲,别说是坐在炕上的主家六婶儿和王家婶子,就连身旁的柳家婶子也被吓了一跳,一脸不敢相信的扭头看着这位胖妇人,这话,她还真敢说啊!
“婶子,方才我在想一个绣样子,您说的话,我一个字儿也没听清。”陶盈抬手拦住要起身开骂的山妮儿,抬头看着那位气冲冲的妇人,微微一笑:“可否,劳您再说一遍?”
“我说你一女侍六夫,伤风败俗!”胖妇人被一屋子人瞪得也有了些许心虚,可是被陶盈这一逼,她索性也顾不得了,扯着声音将话又重复了一遍,语毕还一脸挑衅的看着陶盈:“如何,这会儿可听清了?”
“我记得,本朝的安孝长公主可是有三位夫郎吧。”陶盈不慌不忙,无视对面的胖妇人忽然惨白的脸色,继续语速平静的说道:“推而往上,别说是启元女帝,再往上的昭乾女帝,对了,还有咱们大宋的开国帝君宋惠武皇帝,身边的夫郎少说也有□十来位吧,依着婶子你这么说,这几位都是伤风败俗喽?”
“我,我哪有说!”胖妇人结结巴巴,连连摆手:“我只是说你而已,你不要扯的远了。”
“《大宋刑律》有言,只要是入了官籍的共妻关系,和平常夫妻无二样。婶子,连官府都不敢说一二的事情,您凭什么说我伤风败俗?”陶盈却也不急,只是把手里绕好的线团递给了一旁的山妮儿:“莫非,您是对现今的朝廷规制不满?”
作者有话要说:22号的更新~~~~~~
☆、64 最新更新
当一件简单的事情被刻意上升夸大到一定高度之后,其结果,往往是其创造者也没有办法承受的。
就比如眼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胖妇人。
到底是六婶仁厚,出面来帮着胖妇人说了两句好话圆了场子,才让她和柳家婶子一起成功离开。
只是如此却让一旁的山妮儿很是不满:“娘,明明刚才就是她们故意挑事儿,您还帮着她们说话。”
“如果不给她们台阶下,莫非还让她们留下来给咱们添堵不成?”不等六婶解释,身边的文翠便笑了:“盈嫂子一番话在理,是压了她个哑口无言,可是再说下去,又能怎么样,难不成真的去告官?那样你我都是从犯,谁也脱不去干系!”
陶盈没帮腔,文翠的这一番话,说的甚是透彻。
说实话,她现在还是有些没有从老大决定要大办婚礼的事情上回神。
按说,穿一次嫁衣做一次新娘,是每个女子心里隐隐的期待,她也一样不能免俗。可是自从在她穿越到这里就已经被罗家兄弟买回家后,她便觉得这个梦想离她有些远了。
可是在这当口,老大却有了这个提议,如何能让她不意外?
“盈丫头,你别多想。”见陶盈闷着头,王家婶子以为她还在为刚刚的事情伤神,忙开口劝道:“你和罗家兄弟的婚事,到时候我们帮着操办,保管风风光光的不叫人看低了去。”
“谢谢婶子。”陶盈低低的应了一声:“只是眼前,咱们还是先准备杏花儿的嫁妆要紧,就算是要帮我操办,那也还早不是。”
七拐八弯一大圈,如今总算是又回到了正题。
古人不比现代,吃穿用度只要有银子,尽管上集市买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像陶盈所在的北山屯这样的山边小村,还是更崇尚一切自己动手。
即便是买,也只是从集市上购回布匹一类的半成品,到手后自己动手裁制,一来可以提现这家女主人的心灵手巧,更重要的也是为了省银子。
所以一旦定了花样,分工协作下来,事情办得那还是相当快的。
在六婶家帮了一会儿忙,扭头看了一眼窗外,估摸着时间差不多的陶盈放下了手中的绣活儿,抬头冲着六婶笑道:“瞧着时间,我该过去做午饭了。”
“我见你家大郎他们今儿似乎是有事儿出去了,不然就去把四郎他们叫着,一起过来吃吧。”六婶子想着早上老大才过来打了招呼,便开口留道:“反正也就是顿便饭,大家留着一起吃了好做活。”
“还是不麻烦六婶儿了。倒不是别的,顾大夫说,六哥的病还得养着,而且这里都是女眷,叫上四哥他们一起过来也不太方便。”陶盈却只摇头轻笑着婉拒了。
若是这里只有山妮儿文翠她们几个同村的姑娘家倒也罢了,偏偏还有杏花儿的两个表亲姐妹同在。何况杏花儿即将出嫁,哪怕是同村,也该懂的避嫌才对。
“还是盈丫头懂规矩。”王家婶子笑着赞道:“昨儿杏花儿表姐妹过来的时候,带了两篮鸡蛋,六郎要补身子,一会儿你随我回去取一篮过来给六郎煮了吃。”
“那怎么好意思,这可是……”
“别推了推去的了,一来六郎病了我们也该去瞧瞧,二来你过来帮我们杏花儿做活儿,就当是谢礼啦!”王家婶子笑呵呵的打断了陶盈的推辞:“再不济,就当是杏花儿代马家小子给你赔不是了,你若不收,可就真是见外了。”
虽是不好推脱,可王家婶子的热络,甚至带了几分讨好意思的一直把她送出了六婶的院门,还是让她觉得,有些诡莫名。
以至于她回到了家,做饭的时候还在分心考虑这个问题。
“媳妇儿,你怎么了?”
坐在灶台后帮陶盈烧火的老四敏锐的感觉到了自家媳妇儿今天的不对劲。
自六婶子那里回来便闷闷的仿佛有什么心事一般,而在早上出门前,陶盈还是有说有笑很高兴的样子。
这就不由得让老四有些多想。
今天在六婶子那里帮忙的人必然不会少,是不是有什么人没事找事给自个儿媳妇儿添了堵呢?
“也没别的事。”陶盈想了想,只是把王家婶子要送她鸡蛋还有那恭敬得奇怪的态度给老四简单的说了一遍:“我只是觉得奇怪,之前虽然也不是没和王家婶子打过交道,但是这种态度,以前可是没有过的。”
“只是一篮子鸡蛋而已,媳妇儿你多想了。”
有些出乎陶盈意外的是,老四的态度很平静,就像那送的不是一篮子鸡蛋,而是一篮子山果白菜一般。
如今可没有养鸡场一类的存在,那鸡蛋,可都是一个一个攒下来的。拿到集市上,一般也都能卖一文钱一个。王家婶子刚刚送来家里的鸡蛋,陶盈让小五数过,少说也有四五十个呢!
平时也不沾亲带故,哪里用得上这样的大手笔?
“媳妇儿你平时也没少帮杏花儿忙,而且,那马仙姑怎么说也是马六郎的大伯母,拐着这层关系,王家婶子对你客气一些,也不是说不过去。”
老四兴许是担心陶盈继续多想,便又开口补充道:“就算马六是上门女婿,可是王家也算是和马家沾了亲,逃不掉的。”
但是也不兴酱紫连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