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很有道理,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华夏就未深入过大漠。若是秦军深入大漠,直捣龙城的话,对异族的震慑力可想而知了,他们一定会谈秦色变。
    “有理!”众将恍然,大是赞成。
    “二是因为,我要练兵练将!”秦异人大声道。
    “公子,大秦锐士天下无敌,不必如此吧?”众将很是糊涂。
    秦军天下无敌,不论是山东之地,还是异族,无不是谈秦色变,用得着再练兵练将吗?
    “没错!大秦锐士天下无敌!”秦异人先扬后抑,大声问道:“你们可知在大漠中作战与在中原作战有何差别?你们能够横绝大漠,直捣漠北吗?”
    秦军的主要战场在中原,至于大漠中的作战,他们还真的缺乏经验。更别说横绝大漠,直捣漠北了。
    秦异人的雄心已露,他要彻底的解决匈奴问题,就必须要横绝大漠,直捣漠北。在横绝大漠之前,让秦军秦将在大漠中纵横驰骋一番,体验一番大漠的特点,为将来彻底解决匈奴打下坚实的基础。
    (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普天同庆(上)
    在大漠中作战与在中原作战是截然不同的。中原多城池,主要是攻坚战,对于在中原作战,秦军是熟得不能再熟。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军就在征战山东之地,打了上百年,他们的经验极为丰富,夸张点说闭着眼睛秦军也能打。
    而在大漠中作战,这对于秦军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他们还没有深入大漠作战的经历。这次在河套之地作战,虽然也算大漠的一部分,可是,河套地处漠南,与华夏接壤,这对秦军极为有利。
    也正是因为此点,历史上蒙恬收复河套之战就是用计把头曼单于引诱到漠南,引诱到河套之地,蒙恬才一战而胜。若不如此,而是蒙恬率领秦军大举深入大漠,这战就难打了,胜负之数还在两说。
    虽然秦军的战力极为强悍,还有蒙恬这样的名将,可是,秦军没有深入大漠作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骤然深入大漠与匈奴打,这对秦军来说极为不利。不说别的,只是一个后勤就足以让秦军背上极为沉重的负担。
    看看历史上汉武帝击破匈奴的大战就知道了。汉武帝击破匈奴固然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事,自此以后,匈奴这个种族都灭绝了,只能存在于历史教科书中。然而,汉朝付出的代价之大让人怵目惊心,“天下户口减半”,这是何等沉重的代价。
    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是因为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已经非常强盛了,远非眼下的匈奴所能比。二是因为汉军在开战初期不熟悉大漠作战的方式方法,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众所周知,在开战之初,汉军打得并不好,就是李广这样的名将也是打得极为窝囊,他老是“失期”,也就是没有按期赶到预定的战场。
    直到打了一段时间,汉军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汉武帝更是提拔了卫青、霍去病这些掌握了大漠作战方式方法的天才将领,这才有所改观,汉军这才越打越顺手,最后横绝大漠,直捣漠北,上演了“单于夜遁逃”、封狼居胥这样的壮歌。
    若秦异人不趁眼下匈奴新败之机,把秦军拉到大漠深处去熟悉一番大漠特点,那么,真到了要解决匈奴问题之时,秦军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要知道,眼下秦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却是不可能横绝大漠,深入漠北,彻底解决匈奴问题。要想做到此点,必要集全天下之力方能做到。这要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去了,这就需要十几二十年时间。
    这么长的时间,足够匈奴恢复的了,虽然不一定恢复到往昔,至少也会恢复得差不多了。这仗一打起来,就足够让人头疼的。
    是以,趁着眼下这机会,把秦军拉到大漠深处去历练一番,就当是一次拉练演习,对于未来击破匈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秦异人一句质问,让众将张大了嘴,难以作答。
    若是问他们在中原作战,有没有能难住他们的事,他们一定昂头挺胸的回答没有。可是,秦异人问的是大漠,这是一个全新课题,是一个他们压根儿就不熟悉的地方,他们没有一点儿底气。
    黄石公、尉缭、李牧、韩非和李斯他们对视一眼,难掩兴奋之情。
    他们当然明白秦异人如此做的原因,秦异人的雄心壮志已露,他们能不欢喜吗?
    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不给后世子孙留下后患,这是何等的激动人心!
    “你们自己心中无底,是吧?”秦异人把众将的反应看在眼里,道:“不仅你们无底,就是本公子也是无底。不过,这不要紧,不会我们可以学嘛。眼下,匈奴新败,龙城没有匈奴,我们就当是一场行军,一场历练,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回答只一个字,却是掷地有声,众将昂头挺胸。
    “公子,此去龙城有千里之遥,最难不外两处:一是方向,二是粮草。”李牧久在北方,对大漠中的事儿最是熟悉,马上就献计献策道:“大漠空旷无垠,若是不能辨别方向的话,可以累死人。我以为,此去大漠,可以分成数路,各自行军,如此方能历练。”
    “嗯。”秦异人、黄石公、尉缭、李斯、韩非他们大是赞成这话,重重点头。
    在大漠中若是迷失了方向,那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大漠空旷无垠,左望是草原,右望是草原,除了草原还是草原,想要找点参照物都很困难。是以,辨别方向,这是深入大漠的第一课。
    当然,可以让匈奴作向导,不过,这达不到历练秦军的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学会辨别方向更好。
    “至于粮草,末将以为这次大战,缴获了不少牛可以带上。”李牧接着出主意。
    牛的速度不在骏马之下,完全跟得上,不会拖累秦军的行军速度。同时,有了牛可以作食物,就不必运送粮草了,可以减轻后勤的压力。
    “好!”秦异人点头,大是赞成这话。
    “还有,此去大漠中历练,我们得向匈奴学学。”尉缭适时开口,道:“匈奴虽然可恨,但要说到在大漠中横行,非匈奴莫属,我们应该向匈奴学如何在大漠中辨别方向,如何在大漠中驰骋,如何在大漠中生存。”
    说到熟悉大漠,非匈奴莫属,这点,匈奴远远胜过秦军。以匈奴为师,学会匈奴在大漠中生存的技巧,然后,再来打匈奴,这一手很妙。
    “这次,我们俘获了不少匈奴,可以从中挑选一批能够为大秦所用的,要他们随军北上。在行军的时候,你们得好好向匈奴学学。”秦异人眼中精光一闪,冲众将沉声道。
    “诺!”这是最好的处置之道,众将不敢有丝毫违抗。
    “公子,既然要向匈奴学,那么,此去大漠中,我们不妨不带粮草,就带些牛羊就成。”黄石公也来出计献策,道:“渴了的话,就象匈奴那般,喝马奶。如此一来,方能来去如风。”
    匈奴在大漠中行军,会带上一定量的食物,若是食物吃完了,干脆钻到马肚子下喝马奶。如此一来,匈奴没有后勤拖累,行动会非常迅捷,来去如风自然是不在话下。
    在大漠中作战得靠四条腿的马,大漠一马平川,无遮无拦,正是骑兵驰骋的天堂。是以,保证行军速度,做到来去如风极为重要。
    “好!”秦异人大声赞同,沉声下令,道:“我们就象匈奴那样在大漠中来去如风,不带后勤辎重,饿了吃牛羊肉,渴了喝马奶。谁要是敢违抗,军法从事!”
    “诺!”众将齐声领命。
    “向咸阳报捷吧,顺带把这事说说。”秦异人吩咐一声。
    然后把秦军分成三十路,每路一万人,从隘口出发,向龙城进发。
    XXXXXXXX咸阳,秦人不再象往昔那般“道路以目”,相互见了面,都会停下来,打探一些消息。
    “北方有消息了吗?”
    “匈奴覆灭了吗?”
    “还没有消息?真够让人挂心的。”
    秦人惜时,很是珍惜时光,见了面,打个眼色算是打招呼了,这叫“道路以目”。然而,自从匈奴被围在隘口的消息传来后,秦人就不再是“道路以目”,见了面总是要打探一番消息,问问北方的情形。
    这不能怪秦人,实在是北方的战事牵动人心。
    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有谁如秦异人这般,要全歼匈奴的?就是三王五帝,还有儒家嘴里的圣人周公,都没有这份豪气。秦异人不是说说,而是做到了,他把匈奴围在隘口,匈奴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还有比这更牵动人心的吗?
    相互打探之下,却是没有消息,秦人大是惋惜。
    “河套大捷!”
    “全歼百万匈奴!”
    “匈奴匹马无还!”
    “活捉单于!”
    就在这时,咸阳北城门传来一阵沙哑的吼声。
    在这里进出的秦人猛的站定了,眼中精光暴射,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般炽烈。
    “河套大捷!”
    “全歼百万匈奴!”
    “匈奴匹马无还!”
    “活捉单于!”
    秦人双手紧握成拳,使劲晃动,扯起嗓子吼得山响,个个欢喜不已,比起大过年还要欢喜,还要欢喜十倍百倍。
    他们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这消息了,谁能不振奋?谁能不欢喜?
    就在这时,只见一队秦军锐士疾驰而来,这队锐士很是疲惫,双眼赤红一片,身上沾满泥土灰尘,风尘仆仆。
    他们一边策马疾驰,一边大声嘶吼,声音沙哑,很是刺耳。可是,这消息听在秦人耳里,如同天音仙乐般,很是让人享受,让人振奋,让人迷醉。
    这消息的传播速度比风还要快,不一会儿功夫,就传遍了整个咸阳。
    “河套大捷!”
    “全歼百万匈奴!”
    “匈奴匹马无还!”
    “活捉单于!”
    咸阳沸腾了,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在欢呼。
    欢呼的不仅仅有秦人,还要韩人、赵人、燕人、齐人、魏人、楚人、卫人……只要身在咸阳,不管出自哪一国,他们都在振臂欢呼,尽情的发泄着自己的欢喜之情。
    不论他们来自哪一国,不论他们之间有着多深的仇恨,他们却是拥有共同的祖先,相同的血脉,他们都是炎黄子孙!
    在这华夏欢庆的时刻,他们抛弃了往昔的仇恨,真诚的欢呼!
    (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普天同庆(中)
    秦国王宫,上书房。
    秦昭王身着王袍,头戴王冠,跪坐在矮几上,正在处置公务,神情极为专注。
    以前,秦昭王还在担心匈奴能不能入伏。自从得知匈奴被围住以后,再也不担心了。这一战的难处不在于秦军能不能打胜,而是匈奴能否入伏。只要匈奴入伏了,匈奴就是插翅难逃了,其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北方传来的消息也证实了这点,匈奴百般冲击,千般突围,却是没有任何用处,被秦军围得铁桶似的,没有一丝一毫逃走的机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越来越虚弱,其覆灭指日可待。
    正是因为如此想,秦昭王不再担心,不再象以前那般坐卧不宁,重新专注的处置国务。
    “嗯。”秦昭王眉头一挑,耳朵立起,倾听起来。
    “河套大捷!”
    “全歼百万匈奴!”
    “匈奴匹马无还!”
    “活捉单于!”
    一阵惊天的欢呼声响起,远远传来,有些隐隐约约。
    “结束了?”秦昭王眼中精光暴射,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般炽烈,一蹦而起,一脸的难以置信。
    虽说他天天盼望河套大捷,可是,当这消息传来时,他又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不太相信这是真的。
    “河套大捷!”
    “全歼百万匈奴!”
    “匈奴匹马无还!”
    “活捉单于!”
    这次欢呼声近了许多,听得清清楚楚,秦昭王双手朝天一举,大吼一声:“河套大捷!”
    “全歼百万匈奴!”
    “匈奴匹马无还!”
    “活捉单于!”
    这消息实在是太让人振奋了。
    河套大捷是意料之中的事儿,没有任何意外,即使不采用秦异人的谋划,用李牧的谋划,在岱海设伏就能做到这点。
    全歼百万匈奴,不使匈奴匹马无还,这是最让人担心的。如今,秦军做到了,还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吗?
    有!当然有!
    因为活捉单于了!
    单于身为匈奴的首领,即使处于绝境,他也可以选择自杀。若真要如此的话,对秦军倒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就是使得这一战不够完美罢了。如今,活捉了单于,这一战就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秦军打了那么多的胜仗,生擒敌人首领的事儿又有几多?很少很少!
    象生擒单于这种事儿,可遇不可求,一辈子能遇上一回就不得了,秦昭王能不欢喜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