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美好生活-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氏带着魏叔珍和魏叔瑶一起到了房厅就坐,媒婆带着一个小丫鬟,手捧着礼盒,被魏叔玉亲自带着魏叔琬等几个弟弟亲自送了进来。

  不愧是舌灿莲花的官媒,见到裴氏这个国公夫人也不紧张,兀自夸张的说了不少吉祥话,得了无数赏钱,方把男方聘礼放在案上,以供众人观瞧。

  魏叔珍奉命打开礼盒,捧着让裴氏一一过目,众人随着裴氏观看,一盒装着一对老坑玉镯,另一盒装着一根镶嵌红宝坠子的赤金项圈,再有一盒装着碧玉簪两支,金玉戒一对,金镶玉耳钉一对,最后,还有绫罗绸缎一盒。

  裴氏点头,心里挺欢喜。这些聘礼,在长安城的权贵之家中已经算是顶好的。她和崔夫人算是年少就相识,对崔夫人也很了解。N年之前,两人闲聊的时候,她就曾见过聘礼里面的那些珠宝首饰,那时崔夫人就戏言会把这些当作儿子的聘礼。现在看来,崔夫人还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了。光看这些聘礼,已经可以看出卢国公府之后定是会好好对待魏叔玑的。

  于是,她很放心的笑着与官媒换了定礼,一盒上好的文房四宝、一盒魏叔玑亲手缝制的衣衫,一盒上等锦缎,一盒子上好的药材。那次顺娘说过之后,裴氏考虑了半天,总觉得还是加上药材比较好,就临时去找孙思邈,帮忙找了不少上好的疗伤药材。

  小定礼成,官媒被顺娘陪着出去吃酒席了。裴氏就带着丫鬟们将卢国公府的聘礼捧进房来交与魏叔玑。

  却说今日是魏叔玑的小定,最高兴的是裴氏。从小疼爱到大的小女儿过几个月就要成亲了,她的心里自是欢喜无限,感慨万千,眼里的喜泪几次都要漫出来,都拼命的忍下来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行了小定,魏叔玑绣嫁衣的速度有得加快些了。只是一想到未来的几个月的日子里,她都得被拘在府上做女红,她就没来由的烦躁。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孤僻、不合群的人,和师傅在终南山上的那三年可以说是她来到唐朝最轻松的一段时光。不必考虑自己与这个时代的不相合。不必考虑以后自己的命运、不必考虑怎样做个彻底的古代人,每天睁开眼就是满山的绿色,自己年纪又小,一不小心做了什么出了格的事情,冲苦主腼腆的笑笑也就过去了。根本就不要像如今这样,想着程处弼这个人如何如何,也不用考虑以后怎么跟公婆、妯娌相处。每每想到以后的日子,她总觉得有种将要溺毙的感觉。只是作为一个女子,长大了,都得要嫁人的。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她怎么可能不遵从?即使在前世,到了30岁还不结婚的女子都得被人叫做剩女,被家人催着结婚,更何况是这个更加让人无语的古代呢?再多的不如意,她也只能勉强自己接受了。现在她所能做的,就是努力经营未来的那段婚姻生活。

  魏叔瑶的心思细腻些,看出了魏叔玑对未来婚姻生活的忐忑和不安,就拉着魏叔珍,笑着给魏叔玑细说她们两成亲之前的心情。经过两个姐姐的开导,魏叔玑的心里暖暖的,转念一想,嫁人又怎么样?自己又不是没有娘家的,她还有娘家人的支持呢。再说了,程咬金和崔夫人也不是什么难相处的人,程处弼的性子她也多少知道些,想必以后也不会出现什么宠妾灭妻的情况。就算他们两个人以后产生不了爱情的火花,那还有亲情呢。

  就当他是自己的亲人吧。

  这么一想,魏叔玑心里舒服了很多,也不再那么纠结以后的事情了,专心投身于绣嫁衣的大业中去了。裴氏一众也能彻底放下心来了。这段时间魏叔玑的反常都被众人刊载了眼里,裴氏和魏叔珍姐妹俩还好些,魏征父子们却是典型的“爱在心口难开”。纵使一个个急的团团转,也不好拉下脸面去问魏叔玑这个比较“女性”的问题,只好催着魏叔珍姐妹俩去套话了。

  忙碌的时候日子总是过的飞快,经过了纳吉、纳征和请期,就到了六礼的最后一项亲迎。

  之前一天,郑国公府就找了卢夫人代表郑国公府去了卢国公府上“铺房”,展示魏叔玑的嫁妆。裴氏这么多年的精心准备,加上亲朋好友们的添妆,竟是为魏叔玑凑齐了整整八十四台嫁妆,这还是裴氏想着不能越过程处弼上面两个嫂子,把原本就做大了些的嫁妆箱子都塞得满满的,都快要溢出来了。另外,知道了魏叔玑成亲的日子,宫中和她交好的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也命人送来了好几套头面,说是给魏叔玑添妆,更是为她的嫁妆增色不少。毕竟普通的头面在外面高价就能得了,宫中的首饰样式却是难得。这不在于价值,也是一份荣耀。绫罗绸缎、珠宝首饰、上好药材、陪嫁的铺子,每一样拿出来都让来观礼的众人吃惊不已,也惹得崔夫人晓得嘴都合不拢了。卢国公的两个媳妇林月娥和周琴面上不显,心里却嫉恨的很。毕竟都是给人做儿媳妇的,谁也不想未来的妯娌还没进门就压了自己一头,更得公婆喜欢。

  另外私底下,裴氏还塞给魏叔玑一万两银子,说是要给她私房银子。魏叔玑本不想要,即使这些年来府里也算是经营了一些产业,但毕竟时间尚短,根基不深,光是这些嫁妆已经够她在未来的婆家生活的好好的了,嫁妆是属于她自己的,其他人又没办法动用,根本就没必要再拿什么私房银子。再说了,她要是想要挣钱还不容易吗?前世见识的那么多点子,随便拿一个到这唐朝,就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买卖了。可裴氏却不肯听,魏叔玑也只好勉强接受,想着以后娘家如果有什么事,她再暗地里贴补下娘家吧。

  一大早,魏叔玑就被裴氏找来的全福夫人拉着坐下,说要给她开始化妆。第一步在脸上敷了厚厚一层铅粉;第二步敷脂;第三步,涂鹅黄,在额间涂上黄色;第四步,画黛眉,就是剃光眉毛,用黑炭笔画上细细的柳眉,魏叔玑坚持不剃眉,宁死不剃,宫女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依了她;第五步,点口脂,就是描口红,不过只是用口脂在嘴唇中间点了一小点,美其名曰“樱桃小口一点点”;第六步是描面靥,也就是描脸的轮廓;第七步,贴花钿,即在额上贴了一朵小小的红梅。

  当春娘拿来铜镜,魏叔玑对着一照,差点惊叫出声。这就是自己在凳子上坐了将近两个时辰的成果?也太夸张了吧?虽然知道唐朝的妆容都比较偏向雍容华贵,平日里偶尔也见身边的人画着浓妆,可也没想到自己结婚的日子也要画这么浓重的妆容啊。早知道还不如自己画呢,不过估计裴氏他们是不会同意的。也是,新婚的日子,谁会同意新娘子自己化妆啊。想到只有这一天,她也只能生受着了,就当入乡随俗吧。

  然后,就是梳头。这个是裴氏亲自操刀的。裴氏接过顺娘递来的梳子,轻柔的帮着魏叔玑梳着黝黑的头发,边梳边念叨:“一梳梳到尾,二梳我的姑娘白发齐眉;三梳姑娘儿孙满地……”

  听着裴氏明显带着鼻音的话语,魏叔玑心里明显一动,眼睛一酸,差点就流出泪来。忍不住唤了一声:“娘……”

  却听顺娘带着笑劝道:“小娘子,大好的日子,也不能哭啊。娘子,小娘子出嫁是好事,过两天回门您又能见到她了,还是赶紧给小娘子梳头吧。”

  裴氏忙回过神来,道:“对对对,看奴都糊涂了。”说着,也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没一会儿,就替魏叔玑梳了个云髻,又插上了花釵宝钿,使得魏叔玑显得更加富丽。

  之后,裴氏又帮着全福太太帮魏叔玑穿上了魏叔玑亲手缝制的大红嫁衣。


  
第一百一十三章

  裴氏看着面前身着大红嫁衣、显得无比娇艳的女儿,既喜又悲。喜的是女儿马上就要成亲,就要有自己的小家庭了,作为一个女子的宿命已经算是完成一半了;悲的是,自己养了15年的女儿就要嫁到别人家,郑国公府只能算是她的娘家,只能偶尔才回来看看了。想着魏叔玑刚出生时那么一点点大的小团子,长成了面前这个窈窕少女,裴氏的心里感慨万千,她刚想再和魏叔玑说几句,却发现要说的昨晚母女俩睡在一起的时候已经全部都说完了,只好满怀感慨的望着魏叔玑。关切地问了句:“三娘,你要不要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魏叔玑摇摇头,拉着一脸紧张的裴氏到她身边坐下,回道:“娘,奴不饿,您不要瞎忙活了,就陪女儿说说话吧。”许是因为太过紧张,魏叔玑并不感到饿。再说了,成亲之前就有不少人跟她说过,成亲的这天最好不要吃太多东西,就怕吃了东西,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这样的话,就太丢人了。不过这古代的习俗和前世的结婚还完全不一样,大唐继承周朝的礼仪,迎亲要在黄昏,要是从早上到那会什么东西都不吃,估计得饿的没劲。所以,她多少也吃了些点心啥的,至于水,那基本上是没怎么喝到的。

  这边魏叔珍、魏叔瑶姐妹两个也看出了裴氏心中的不舍,顾不上其他,只凑到裴氏跟前说着吉祥话,只希望在这大喜的日子,裴氏能开心一点。

  众人正说着,就听到有小丫鬟激动的红着脸小跑进来道:“姑爷来啦~姑爷来啦~”她刚才可是去大门口看热闹的,新姑爷已经快到门口了,还是赶紧来通知娘子他们早些做好准备吧。

  这时,程处弼和十来位军中同僚一行人来到郑国公门口,齐声高喊:“新妇子!”而整个郑国公府则是紧闭大门,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这媳妇可不是好娶的,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围成一圈在大门外叫唤,直到把门催开,迎接新娘上车。

  魏叔玉可不准备就这么轻松的放过程处弼这个妹婿,带着几个弟弟和几个同族的同辈人在大门外准备好好的为难为难程处弼。等夫家的人喊过来,才淡定的来一句:“妹婿且慢,咱们郑国公府一直都是以诗书传家,三娘也是素有才名,咱们不来那些虚的,就只提一个要求。其他人家成亲都有催妆诗。现下三娘还在里面,咱们那也不做其他的要求,你就按照风俗来两首催妆诗吧。不过不能与其他人家用过的催妆诗一样啊。”

  众人都哄笑地看着程处弼。谁都知道程处弼跟卢国公其他男丁一样,四肢发达,喜武而厌文,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学细胞。现在未来的大舅哥为难他,说要亲自作两首催妆诗,这不是摆明了为难程处弼吗?不过这大喜的日子,图的就是热闹,闹得越大主人家越有面子,卢国公府众人也不恼,只一脸兴致盎然的直盯着程处弼看。

  程处弼面上十分焦急,一副想的抓耳挠腮的模样,心里却暗爽,之前他就考虑过了催妆诗这个问题,特意私底下托人去找了军中有名的才子求了几首催妆诗。没想到还真用上了。此时,他心里多少有些得意他之前的先见之明。不过他也明白,他在众人眼中一直是不喜欢文学方面的东西的,一下子表现的多么有急智,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怀疑,就故作纠结的考虑了半晌,见大哥程处默一个劲的给他使眼色,示意时辰不早了,他才慢腾腾的抱拳冲着魏叔玉几兄弟行了个大礼,“几位舅兄还是莫为难小弟了吧。某才疏学浅,于誓词之道根本不精通。某想了半晌,才勉强作了这两首催妆诗,希望几位舅兄不要嫌弃。第一首: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不须面上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第二首: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壮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众人一听,颇为惊异。这两首催妆诗在他们这些年来听过的不算是顶好的,但也可以算是前几名的了。就凭这两首崔庄思,谁敢说程处弼是不通文墨的武夫?

  魏叔玉几兄弟心下再不甘,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他们刚才的话已经说出口了,也不好再为难程处弼了。只好勉强同意程处弼一行人进了郑国公府。心里多少也松了口气,既然程处弼算是个略通文墨的,应该能和小妹好好相处下去。这样他们琴瑟和谐,也算是一段佳话。他们哪知道,这两首催妆诗根本就不是程处弼亲自作的呢。

  程处弼抹了抹大脑门上的汗珠,心里只想着,这娶个老婆还真不容易啊。这闹腾的,竟是比他在外面行军打仗还要累呢。然后,卢国公府的来人则忙着以粟米三升填石囱,以一张席子盖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户,以箭三支放在新房门口,这些都是用来驱鬼辟邪的。

  等一切都摆好了,魏叔珍姐妹俩又带着丫鬟仆妇们出去魏叔玑的闺房外,吵着让程处弼作两首催妆诗。

  “程家三郎,你过了咱们家大郎那一关可不算什么,咱们的要求不高,你就作两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