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七零年代-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为高考消息颜开动人的笑颜,有的人则是流下激动的泪水,不管怎样,成千上万的考生们都在忘我吸收知识,准备即将到来的考试。
  1977年11月份开始,高校招生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命题,一共分文理两类。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英语;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
  由于考试时间在寒冷的冬天,无数考生只得穿着笨重的棉衣参加考试。兰欣他们也不例外,个个都穿上军大氅,家里没有的,就在村里借着穿,生怕在考场上冻坏。
  天不亮兰欣和村里的考生就出发了,他们是坐村里的拖拉机去市区参加考试的。到了考场后,兰欣见到处挂着欢迎考生的横幅,大红色的横幅在寒风中飞舞,竭力欢迎众人的到来。
  考生们都一堆堆站在院子里等待着,有的踌躇满志,许是学得踏实,心里有底;有的焦虑不安,来回转悠,念念有词,可能是没参透课本上的知识,也可能是考前焦虑症。相比来说,兰欣他们这些人比较悠闲,不时好奇打量考场的环境,就是扬着笑脸和同伴说话。
  考生们的年龄相差很多,还有老师学生一起上考场的事;有的遇到高中校友,有的遇到自家亲戚,这种事情让兰欣看着眼里,觉得有点喜感,又有些伤感。要不是□,怎么会老师学生一起参加考试的事情呢?
  考试铃声一响,考生们纷纷进入了考场。兰欣见考场是一个很大的会议大厅,众考生按照考号一一落座,前后观察起形势来。兰欣左边是一个身材消瘦的青年,看衣服像是城里人;右边是一个穿着工作服的大姐,一看就是参加工作了。兰欣按捺下自己内心的起伏,认认真真做起试卷,考场里飘满了油印味。
  考生们的心情紧张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好不容易盼来的机会得把握好才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竟然晕倒在考场上,白白错过了这次机会,看来只能明年再考。这样的事情让同考场的考生见了,心里都不是滋味,接下来则更专注地把目光放到考卷上。
  中午没法回家,有的人吃自家带的干粮和烙饼,条件好的在外面的小吃摊上吃点,再在考场接点热水喝,一顿饭就凑合过去了。
  忙碌紧张的时间一晃而过,考完试后,兰欣终于放松身心,安下心来照顾孩子。考试的结果是好是坏,兰欣已经不再考虑,她已经做过最大的努力,就等着看结果了。不过兰欣心里有数,做了这么久准备,大学是有把握的。
  兰欣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牛牛,希望他能健康常乐。这个可乐的名字得到了姜奶奶的赞同,老一辈的心里都认为贱名好养活,正好顺了奶奶的心思。牛牛已经快六个月了,黑亮的眼睛像黑曜石一般,粉嫩的小脸软糯糯的,都随了兰欣。小牛牛穿着姥姥做的红棉袄,像年画上的娃娃一样可爱。
  农村的孩子冬天爱皴脸,牛牛的脸上白里透红,一点事都没有,这都多亏了兰欣的空间。她经常用空间灵泉水给儿子擦脸,别人见了都认为牛牛长得白是像他妈妈。
  兰欣早就开始给牛牛添加辅食,像是蒸蛋羹、稀饭、还有用鸡蛋炒好的炒面,经常给儿子加餐。所以孩子长得快,咿咿呀呀叫起来很讨人喜欢,再加上时不时露出个无齿的笑容,逗得孩子妈笑个不停。
  姜学兵的堂哥在镇公社工作,姜奶奶就让他时常关注何时放榜的消息。这一天终于到来,堂哥说要到教育局去看榜。兰欣把孩子交给姜奶奶,和哥哥去了区教育局。
  到了教育局,远远就看见一群人黑压压地围着。沈大哥让兰欣在一旁等着,“兰欣,忒挤了,你在外边等着,我和小二进去。”
  到了这时候,兰欣倒是不着急了,“大哥,你们进去吧,我在这里等着。”她站在一棵杨树旁边,微笑地说着。
  兰欣看着哥哥奋力挤进人群,等了好一会儿,沈二哥拿着纸笔出来了,“兰欣,考上了,都到分数线了……”
  只见沈二哥揪下帽子,嗖地一下就抛在远处,还一蹦三尺高,那兴奋劲就别提了。沈大哥脸上也是满满的笑容。
  沈大哥和大嫂,还有兰欣都是考得文科,只有沈二哥考理科。其中沈二哥和兰欣成绩最好,都在红榜前几名。沈大哥也不错,占三十多名;他媳妇就差点,百名往后了,不过大家都过了录取线,这成绩够让人侧目了。
  看完张贴红榜的考生们,有的当场就失声痛哭,看样子就知道没考上;有的流下喜悦的泪水,慌忙回家给家人报喜讯。
  沈爸沈妈得知自家孩子都考上时,那激动的样子就别提了,沈爸当时就一拍大腿,招呼沈妈说:“快点,杀只老母鸡给孩子吃,庆祝孩子们考上大学。”
  沈大哥谦虚地说:“多亏了妹妹早得了信儿,咱准备足,不然这时候说不定干瞪眼呢。”
  沈二哥也凑趣:“就是,多亏了妹妹,平时劝着咱们学习,不然干几年活,早忘光了,报名考试不一定能考好。”
  兰欣的嫂子自始至终都是笑眯眯地,她知道要不是靠丈夫和小姑子的帮助,自个这辈子得和土坷垃打交道了,幸好公婆开通,让她也跟着考大学,她以后一定要好好孝顺二老。她早就给娘家送了信去,她爸知道她考上大学,就说多亏了亲家,要是自家闺女没嫁过去,肯定在家忙秋收赚工分,哪有时间让闺女复习。陈妈一边感叹闺女嫁了好人家,一边嘱咐闺女,将来有了出息,别忘了拉扯弟弟妹妹。
  除了沈家兄妹,村里还有两个知青、一个民办教师考上了。村民们老沈家出了好几个大学生,羡慕有之,嫉妒的更多。兰欣的同班同学也有几个考上了,还有几个亲戚家的孩子,有沈家兄妹给的学习资料,幸运地过了录取分数线。
  有的当妈的干错点着自家孩子额头说:“看看人家沈家孩子,怎么就都考上了,一样的考题,你怎么就得分那么低,猪脑子……”
  他们那里知道,兰欣是开了金手指重生回来的,有她的提前准备,加上考题不是太难,考大学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哪像其他人,有的得知报名考试的时候都快考试了,根本没时间准备;有的因为参加工作好几年,学过的知识都忘了;有的是因为在学校搞各种批斗和运动,根本没学多少知识,能考上大学才怪呢。
  所以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创造的。兰三人都是考的文科,大多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加上题目用功苦读,考个好成绩真不是难事。
  接下来就是填饱志愿的事情了,这时候也没什么高校材料让考生参考,考上的人大多是跟亲戚朋友和老师打听那个大学好,什么大学离家近,什么大学不收费……
  因为报考志愿的事情,沈家和姜家个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姜家姜学兵的大伯和堂哥说S大是本省最好的大学,是个历史悠久的学校,就在本市,离家近,可以让兰欣考虑一下。兰欣的高中老师说兰欣成绩好,可以报考首都的大学,以后毕业了能分个好工作。沈妈觉得小两口两地分居不像回事,不如去姜学兵所在的部队驻地那里去上大学,这样一家人就团聚了。
  兰欣听了大伙的意见,一时间左右为难,她上大学,孩子肯定得带着。儿子这么小,还吃奶,当妈的离远了肯定不放心。要是去丈夫那里,人生地不熟不说,丈夫说不定没时间管她娘俩。兰欣从丈夫的信里看出,他经常忙得昏天黑地,去了说不定两人也是聚少离多。
  其实兰欣打心底想去首都上大学,她是知道未来发展趋势的,假如去首都上大学,学校好不说,若是过两年改革开放了,能在那里做生意占个先机,多赚点钱攒点家底,不论是对沈家还是姜家都是好事。最重要的是首都集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等于一体,学校教育比起别处好很多。兰欣可知道,后世弄个首都户口有多难,首都的孩子高考分数线是全国最低的,这些都是为了下一代考虑。
  还有,再过十几年,首都可是寸土寸金。若是早在北京置办下房产,日后就是靠房产收益就能过得很好。
  兰欣考虑这些也是为了孩子。姜学兵的工资每月就那几十块,最近几年高不到哪里去。若是只靠他的工资,顶多过个小康,根本不可能富有。姜学兵在部队上,不用考虑他做生意赚钱的事情,这些当然是兰欣来筹谋了。
  再说,兰欣还想再要个孩子,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多多赚钱是很有必要的。
  兰欣考虑了许多,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去首都上大学。虽说不能和丈夫在同一个城市,但对这个家的未来确是好的。兰欣寻思着,在外上学这几年,寒假就回家过团圆年,暑假就带儿子去投靠丈夫,总能想出办法来。


☆、60更新

  沈家大哥其实想上军校,后来听兰欣说军校管得严;不能经常跟媳妇见面;才罢了心思。
  兰欣毕竟从这个时代经历过一回,她知道最多;就把各种情况跟哥嫂说了说,比如报什么专业,以后有什么好处。
  兰欣知道;这一届考上大学的人,再过二三十年;就成了国家的中流砥柱。做官的人;将来能主政一方,规划着国家的发展;从商的人;将来能开公司办工厂;振兴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从师的人,开课授徒,发展学术,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时代造就了这一代人,这些人开创了新的未来。
  当然,这些她都是打着老师的旗号说的,二哥问她怎么知道这么多,兰欣就说是高中老师告诉她这些情况。
  兰欣建议大哥上中国人民大学,读法律系,以后出来在机关单位工作,也算是“铁饭碗”了。二哥就读XX军事院校,渡过金的军人以后军衔好升。嫂子上XX师范大学中文系,将来做个语文老师就很好。虽说现在的人都看不起“臭老九”,可兰欣知道,以后教师的工资、假期,相比其他职业来说,很是不错,正适合居家女人做这份工作。
  兰欣也很喜欢老师这个职业。她分数高,有四百多分,就想报考B大。考虑到以后,她还是学了经济管理。以后肯定要经商,正好趁这个机会多学习,将来肯定能用得上。
  “大哥不上军校,我也不去了,我和兰欣一个学校得了。”沈二哥不太想上军校,觉得太受拘束。他本就是跳脱一点的性子,若是把他天天圈起来,指不定浑身难受呢。
  兰欣可是想让二哥上军校,就是想磨磨他那浮躁的性子。再说,以后军校多难考,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劝说是必须的,可以稍微带点技巧。
  “二哥,我听说军校管吃管穿管住,学费和生活费全包,一分钱都不用花。大哥要是上人大,虽然有三四十斤粮票补助,都不一定够他吃饭的,还得自家想办法。”兰欣循循诱导,可谓是煞费苦心,明面是为了给家里省钱,可她确实是为二哥着想。
  沈大哥也举棋不定,“要不我也上军校好了。要是咱们都去上学,家里应该挺紧张的。”
  “大哥,别,大城市里又不种地,肯定有赚钱的法子,
  兰欣的大嫂听说不花钱上大学,倒是有点意动。可她是结了婚的女人,当然得先为整个家考虑。两口子要是有一个上军校,就得忍受两地分居,像兰欣和她丈夫一样。这样想着,她压下了萌生的念头。其实沈大哥小两口感情挺不错,所以,他才先放弃了上军校的想法。
  兄妹几个都个四百多分,只有英语拉了点分数。兰欣的大嫂也将近四百分,这样的分数已经达到了他们报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他们家这样的,算是区里独一份了,自打考试成绩出来,知道人把兄妹几个传得神乎其神。都说他们脑瓜子好使,博闻强记。有人还打趣老沈家祖坟上冒青烟了。
  “二哥,读军校出来就有军衔,比学兵哥当兵熬资历不知好多少倍,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多少人想上还没机会呢。你不想想,读军校的同学也是战友,以后能结交多少铁哥们,绝对能认识几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朋友。”兰欣调侃二哥,惹得大哥和嫂子笑得开怀。
  “还有,你在军校能练功夫,出来后身手绝对差不了,一人能撂倒大哥这样的十几个。”
  沈二哥确实喜交朋友。原来没事的时候,经常不着家,都是出去找一般大的发小玩。
  “兰欣,你大哥没这么窝囊吧……”沈大哥作委屈状。
  沈二哥一听能学功夫眼睛亮了,忙不迭点头说:“好妹子,你不用劝我了,二哥我就上军校了。像你说的,咱们凑在一个城市,平时也能相互照顾。”
  兰欣说了这么多好话,二哥确实不想反驳了,她成功地动员了二哥,成为迈向军校大门的一员。就能练身手这一点,他这军校还非上不可了。再说了,等他和大哥一走,家里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