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其实,我是伯言的小叔父陆绩。”
了解了解。刘备自然知道他们的这层关系。陆逊时年十二,而陆绩要比陆逊小四岁。也就说,陆绩此时的年纪是八岁。十二岁的叫八岁叔父,自然因为陆逊的辈分关系。前面说过,陆康是陆逊的从祖父,却是陆绩的老子,所以,陆绩年纪虽小,但比陆逊大了一轮,是跟他爸同辈的。结论,陆绩是陆逊的叔父完全成立。
因为了解,所以不惶惑。
不过说了半天,才知道此人并不是陆逊,不免让刘备有点被耍的感觉。但刘备也知道,陆逊是好汉,陆绩也不是孬种。这个八岁的小孩,在前两年,也就是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做了一件不简单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绩六岁那年去九江见袁术。术让人捧出橘子招待,绩却偷偷放三枚在怀里。走的时候,要拜辞袁术。不想这一拜,橘子堕地,尴尬一幕出现了。术当时就问:“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这样跪着回答袁术:“欲归遗母。”术于是,大奇之。
这件事不但轰动当时,也震烁后代,被编进二十四孝里面。
孔融有让梨的故事,陆绩有怀橘遗母的故事。这个乱世,也很精彩。
一个首孝悌,一个孝于亲。
两个大孝之人,的确不简单。孔融让梨后,有了大儒的光环,也有了坐地吹牛的资本。陆绩则更牛,不但在长大后担任了地方太守,治理军事,而且在空闲的时候写写文章,赚赚稿费,搞搞外快。书曰:作浑天图,注易(经)释玄(太玄经)。实在是个大才子。
陆绩把自己的身份亮出来了,当然,为了不至于让刘备尴尬,接着解释:“刘大人千万不要误会,我并非要故意欺骗大人。我出来阻拦大人进去,伯言他并不知晓,所以请刘大人今后不要找他麻烦。我知道,昨天刘大人你特意来过这里,想要见伯言。我也早听说了刘大人你的爱贤之名,所以我才害怕刘大人去见伯言。刘大人,并非我不通理,只是我陆家还需要伯言来鼎立门户,伯言他自己也需要锻炼,所以我不希望伯言这么早就涉足乱世,还请大人原谅”
陆绩这话说得圆滑漂亮,完全不像是一个八岁小孩能说得出的。但,确定是他说的。
刘备不得不感叹,人跟人还真是有差距的,而且不是那么一点点。后天的努力,要想成功,有时也是要看造化的。坚持,再坚持,才是看到曙光的时候。相信那一天终会来的
刘备听了他这句话,并没责备的意思,赶紧再次表示自己的鲁莽,并马上告辞去了。
理解万岁
考虑到马拉松式的成长模式,如果要等到陆逊长大,估计这本书是等不了了。为了有个善始善终,这里,只得把陆逊、陆绩提前长得。长得后的这两位仁兄,都得到了刘备的重用。至于做官做到什么程度,陆绩的文章写了多少,那只能凭借诸位的充分想象了,我也就不凑热闹了。
刘备在吴郡整备了一天,安抚了许贡,让他继续做他的吴郡郡守,又接着往南发兵。
他这次,兵分三路,分别进攻乌程、由拳、海盐
左路,太史慈,领了五千人马,进攻乌程。
中路,于禁,领了五千人马,进攻由拳。
右路,陈到,同样领了五千人马,进攻海盐。
三路攻下后,最终,在余杭会师
刘备率领剩余的万余人马,稳抓稳打,作为三路的策应。
五六天后,首先,于禁中路攻下由拳,歼敌三百。接着,右路陈到攻下海盐,歼敌一百六十。第七天,太史慈也攻下乌程,歼敌一千
三路军会师余杭城下后,刘备以太史慈破敌最多,功劳最大,得了最多的赏赐。
其实这也不能说明什么,要怪,只能怪运气。
于禁所攻的中路由拳,城没人守,只有小股盗贼。于禁大军一到,盗贼就跑。于禁追出去,也只能杀敌三百,然后收队。
陈到所打的右路海盐,那就更别提了,用李逵的话是淡得撮鸟。陈到大军还没到,盘踞在左近的海贼听到风声,早逃到海里去了。陈到得了海盐空城,在城里斩杀完不听话的那些小打小闹的匪人,也就收兵了。
前面两位运气要是比起太史慈来,那真是岂一个差字了得?
由拳、海盐淡到没有势力强大的盗贼盘踞,而乌程就不一样了。这里虽然没有县令(历届县令都被这伙盗贼杀了,后面任命的干脆不来,弃官不做了),但却有两三股大的势力。他们都是拥有数千甚至万人的喽啰,闹起来,阵势也是十分浩大的。
这三人,一曰邹他,一曰钱铜,一曰王晟。
这三位仁兄也实在够折腾,在这一带闹得可以说是翻了天,像许贡这样的郡守,连一个屁都不敢放。许贡也是怕事,名曰为了大局,所以接连放弃了由拳和海盐这样的城池,不敢派兵驻守,直接丢给他们。而他们也很是够意思,没有粮食,缺少零花钱的时候,就要到吴县城下逛逛,每次都要让许贡紧张半天。
而这三人之所以不占领像海盐和由拳这样的靠海,有油水可捞的城池,不是因为兵力不足,而是他们十分聪明的把握了经济的规律。他们知道,只要他们把每个城池都占了,那么,这个城池里的人必将恐惧,一恐惧,就要跑光。所以,他们为了实现经济可循环,保证想抢的时候有抢的对象,这才把这两座城当成了自留地,不做任何占领的打算。
也正因为这样,这才给了陈到、于禁马到功成的机会的同时,也断了陈到和于禁立更大功劳,杀更多人的机会。
太史慈这次,立了大功,因为他遇到了更多的敌人。
虽然,这三伙强盗看起来人多,也似乎比较强大,但他们一但听到来的是朝廷的正规军,而且是刘备的军队时,他们震惊了。他们一震惊,程序就乱了。有想打的,有不想打的。这就麻烦了。最后折中办法是,先打,打了试试。
试过后呢?比喻失败了。那就跑吧
好了,三位仁兄在丢下了一千喽啰给太史慈后,立即逃出城,直接投余杭去了。
余杭,有他们三人默认的老大哥,严白虎
有老大哥在,一切好办事了。
严白虎是条汉子,从不愧对他父母给他的名字,他在听到三位小弟说完了受欺负的经过后,也实在是怒气冲眉毛,火急火燎的就放了大话:“刘备敢踏入我余杭一步,我严白虎定然让他知道我的厉害”
在说大话的时候,不知道严白虎有没有想过,他的话就是锤子钉钉,是很难再拔出来的。
当刘备大军正如他所愿来到他城下的时候,也不知道严同志要怎么表达他自己那颗激动得扑通扑通的小心肝。
反正那个时候,邹他、钱铜、王晟是看到老大哥急得滚滚汗流的头额了。
没紧,在流完汗后,严白虎虎躯一震,对左右道:“诸位勿虑我弟严舆,坐能跃起,矫捷异常,身负不世之大力,非一般人所能比。此事军中尽知诸位请稍待,我只要写一封书,让我弟去跟刘备谈判,管保能吓退他刘备”
邹他、钱铜、王晟三人都说:“严二哥臂力通神,我等皆有耳闻。不若先写信吓唬刘备,说我军中有严二哥在,让他们老实撤出去,要不然,就让严二哥将他们打得满地找牙”
实在是个好办法,一拍即合,立即写信,送给刘备。
刘备看到信,看了严白虎派出的使者,没有笑(忍住不笑),也没有责备。他淡淡的告诉使者:“好,让你们的严豹头明天来我帐中谈判吧。”
严白虎为了制造气场,确保刘备看到信后马上被吓得发抖,更为了配合自己这个响亮的“白虎”之名,就临时给他的弟弟严舆起了“严豹头”的诨号。
一天后,刘备大营,双方开始谈判。
刘备没有到场,于禁没有到场,陈到没有到场,太史慈也没有到场。许褚到场了。
刘备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既然是“豹子”,我这边正好有这么一头“虎”,将就着对付吧。
你们既然敢于派出严舆这样的浑人,我刘备也能派出比你们更加浑的浑人
许褚是什么脾气,或许敌人不知道,但跟他相处的人一定知道。这个人,脾气不是很坏,那是对刘备而言。除刘备之外,只要有敢出讳言的,敢诋毁刘备的,许褚操家伙就上,而且从不含糊。换句话,他这人对刘备极其“仁慈”,对刘备的部下就不那么待见了。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要是他在保护刘备的同时,还跟刘备的那群部将搞得一团和气,任是谁只怕也容不得他了。
许褚就是这么一个浑人,从不吃暖昧这一套,唯一能够认死理的,那就是对刘备从无二心。
两个浑人,就这么见面了。
有意思的事,严舆见到许褚那副凶相后,差点调头就走。但他刚调头,想起不对,此次是代表大哥来谈判的,还没谈呢,怎么就走了?
严舆于是坐了下来。
更加有趣的在后面。严舆坐下来后,许褚却没有坐下来,他把手按着刀柄,不停用手指剔着刀,一声不吭,眼睛一刻不离的瞪视着他。
严舆彻底崩溃了。这家伙在搞什么,还没说话,就想吓唬我不成?
于是,严舆先开口了,也只是嗯了一声。
好了,你已经发言了,该到我了
许褚在他嗯的一声后,立即喝问他:“你来干什么的?听说想要我家明公撤出这里?有没有这事?”
“……没有……有……”
有还是没有?严舆看着许褚,逻辑混乱了。
许褚见他话都说不全,脸色齐白,含辞闪烁,有点意思了。于是他也就再接再厉,喝问:“有没有这事?我家明公想要这里,你给不给?”
给不给?这什么谈判。还没谈撤不撤的问题,就想无耻的要我余杭城了?
没法谈了。严舆想要站起来,但被许褚立即喝住。
许褚又问:“听你们信中说你坐地能跃,可是假话?如果不假,就给我跳一个看看”
这戏实在没法再演下去了,严舆爬起来就要走。许褚这下恼了,立即问他:“到哪里去?”严舆无奈的请求道:“请放我回去,还是让我大哥来跟你们谈吧……”
许褚终于看到,这个有名无实的家伙,正如刘备告诉他的那样,实在是个草包。刘备告诉他的秘诀,吓。吓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那么走第二道程序吧。
要说杀人不眨眼,许褚还真是不赖。他没等严舆说完,立即喝骂:“贼囚我让你跳,你为何欺我”不无二话,一刀就将严舆给劈了。严舆可怜到死才知道,原来牛不是这样吹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许褚斩了严舆后,持首见备。刘备叫将严舆首级挑在旗杆上,遍示城头。余杭城里大小将士,平时也没见过世面,突然看到通神的严舆也被杀了,实在禁不住这个残酷的现实,当即崩溃,全城大乱。严白虎悲愤之余,只得立马开了南门,跟邹他、钱铜、王晟等一路直奔,还想逃到山里,继续过抢劫生活。可怜,不巧被准备投降刘备,正苦愁着没有见面礼的王朗遇到,被王朗一通收拾,三个小弟,和大哥严白虎,一齐跟着见阎王去了。
王朗持了这四个人的首级,去见刘备,并表示愿意和平解放会稽,不用麻烦刘备动兵。
第三百三八:诛白虎王朗献会稽
第三百三八:诛白虎王朗献会稽,到网址
第三百三九:周瑜徐州点火
第三百三九:周瑜徐州点火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县)人。
对于王朗,我们大家都很熟悉,拜三国演义所赐,此公虽然没有什么亮点,但被名人诸葛亮一骂,也就跟着出名了。骂死王朗,信乎?
准确的说,这不是真实的。都是罗老YY的功劳。
其人真实资料如下:
王朗,男,汉族人,以通经典被任命为郎中。历任菑丘长,会稽太守,谏议大夫,魏郡太守,御史大夫,最后死在司徒任上。谥号“成侯”。
鉴于此年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此时,王朗职务是会稽太守。
不过在干太守前,王老其实曾经还在陶谦手上干过一段时间。
王朗还在老家的时候,就被徐州刺史陶谦察茂才,任命为治中。后,因为跟别驾赵昱等人劝说陶谦“春秋之义,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天子嘉其意,拜谦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会稽太守。
王朗到任后,除了把秦始皇从神台上一把拉下来(《朗家传》:会稽旧祀秦始皇,刻木为像,与夏禹同庙。朗到官,以为无德之君,不应见祀,于是除之),不让百姓祭祀外,其余做了些什么,一概不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任三年来,获得了百姓的爱戴(不敢写一致)。
亲,记得给好评哦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