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梁上夫人-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
少顷,殷宜中忽地吟起诗来:
南望来时路,萧然忆断盟。
长天新日月,故地冷箫笙。
野旷风多响,肠温酒不烹。
但能酬旧识,竹斗亦银觥。

徐康道:“大寨主文武兼备,当今英雄难与一比。不过这首诗委实吟得太伤感了。”
殷宜中再呷一口酒,半卖醉道:“诗为心之境,心忧诗亦忧,心伤诗亦伤。”
徐康心知,即便殷宜中把所有酒都喝了,心中之愁亦减不得半分。时至今日,他沦落到这般境地,往日的豪气已尽教内里孤独所冲散。
殷宜中给徐康斟满一杯,催促道:“你喝过这杯,帮忙吟和一首,助一助我兴致。”
徐康道:“大寨主,徐康的文才终不及你,要我吟一首诗怕是不行了,但吟一句诗尚可。”
殷宜中红脸一喜,拍手呼道:“好!快点吟来听听!”
徐康略思片刻,徐徐吟道:“返徐酬旧约,挂剑挽前生。”
殷宜中跟着低吟了几遍,沉默了一阵才道:“句虽平,但对得工整,也不赖嘛!来,我再敬你一杯。”
徐康本来不打算再喝,却怕打消殷宜中雅兴,只好一饮而尽。

  第十三回:怅望长天新日月,堪怜故地冷箫笙(二)
殷宜中问:“徐寨主这句诗恐怕不仅为了附和,还有弦外之音吧。我猜应有劝慰之意。”
徐康笑而不答。
“诗中的故事,我不甚了了,徐寨主可否告知一二?”
“好,那徐康就在大寨主面前班门弄斧了。不过在我讲故事的时候,大寨主请不许喝酒。”徐康将殷宜中酒杯揽过来,才继续说道,“大寨主可有听过延陵季子?”
“有!昔时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以季札最为贤能,其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为一时之翘楚。”
“大寨主对他的事还了解多少?”
“不算多,略有一二罢了!”殷宜中有所释容,似见忧愁已减,徐康暗暗高兴。
“季札最为人称道的,乃是他多番让国于贤的美德。寿梦生前最爱季札,临终前打算立季札为王,季札坚决推让,理由上‘废长立幼,于礼不合’,于是寿梦只好叫长子诸樊代行国事。等到诸樊办完父丧,准备让位季札,季札又婉言谢绝,言:‘曹国宣公逝世后,诸侯和曹国百姓对杀太子而自立的曹成公不予拥戴,准备立子臧为君,子臧则刻意避开以成全曹成公。子臧能守节,我季札虽不才,仍愿效法子臧让位之举。’吴国百姓坚决要立季札为王,季札便离家逃到舜过山隐居。十三年后,吴王诸樊死了,依照先王寿梦临终前关于王位在兄弟间依次相传、最后由季札继承的遗嘱,王位便传给弟弟余祭。余祭在位十七年,死后传王位于余昧。四年后吴王余昧病重,临终前想把王位传给小弟季札,季札第三次推让王位,躲避起来。王位最终由余昧之子僚继承。季札每次让国,并非纯粹的礼让,而是顾全大局之举。起先寿梦欲传位于他,他考虑到废长立幼不仅会使国民有所不服,更严重的是会让其它各国以此为名,发兵攻打吴国,届时将生灵涂炭。他不愿目睹这样的惨况,所以选择让国。本来余昧死后,他完全可以继位,但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余昧亦有子嗣,所以继续选择逃避。可见,季札不止有德,更兼有先见之明。”殷宜中越发兴奋,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徐康拍手称好,又道:“大寨主真见多识广。你刚才讲的都是大故事!”
殷宜中不解道:“何为大故事?莫非故事还有大、小之分?”
徐康抚须一笑:“哈哈,或许是我故弄玄虚了。刚才大寨主讲的是季札的‘大德’,我现在给大寨主讲个关于他‘小德’的故事,内容正与我刚才吟的那句诗扣合。”
殷宜中即喜:“原闻其详!”
徐康道:“相传季札出使,路过徐国,得徐国国君盛待。徐国国君瞧见季札腰间佩剑,心中十分喜欢,但碍于礼仪而不敢言表。季札看穿他心中所想,本想以剑相赠,但因为还要出使其他国家,不能没有佩剑在身,故打算出使完毕,立即返回徐国送他宝剑。可惜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国国君已经病逝。季札亲自到墓有致祭,又解下腰间宝剑,系于墓前的树上,怅然离去。他的随从不解,问他徐国国君已死,还把剑挂那里作甚。季札回答道:‘在我心中,这柄宝剑早已许赠于他,哪能因为他的死而违背我的初衷’。随从听完,不禁赞服。”
殷宜中再回想刚才那句诗,很快明白个中含义,又道:“徐寨主欲以‘徐君’身份劝慰我不要让一时的忧愁影响日后的斗志,因为我比季札幸运多了,我的‘徐君’尚在人世,并愿意永远追随我左右,我不必像季札那样,以挂剑来弥补失去挚友的遗憾。”
徐康激动说道:“大寨主明白就好。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但望大寨主切莫放弃信念!”
殷宜中愁云尽散,不住吟道:“徐君,徐君,一语双关,劝得好……”遂倒掉剩余的酒,不再作闷饮。

两天后,二人来到剑宗山前。
剑宗山非巍峨高山,本无名字,只因华文剑宗隐居于此方才得名。此山湿气极重,一片灰白的岚气萦绕周遭。北面有一座比剑宗山更高的山,可将北风隔住,所以才有浓重的岚气。明明已到山脚,抬头仰望,仍是“山色有无中”的感觉。岚气有小毒,过量吸纳会危及性命,一般人不会接近剑宗山,而岚气会在进入山中五里后消失,外人并不知晓,这就是华千树和文丕德选取此地隐匿的原因。有个可以减少毒气伤身的办法——吸入一口气后,慢慢分三次呼出,同时行走不能太快。这个方法没多少人知道。有些误打误撞的人闯进剑宗山,心急想离开,结果因为走路太快导致毒气漫流全身,最终死于山中。
约莫行了半个时辰,岚气越来越薄,最后完全消失。面前出现一处盆地,与入山前那白茫茫的萧然景象相比,这里真是世外桃源。眼底一片茵茵绿草,内里夹杂着各种颜色的小花,红、黄、紫、白,争入眼帘。转见一朵五彩斑斓的“花”,走近时惊动草丛,那“花”忽地飞起——原来是一只几近巴掌大的蝴蝶。一只飞起来了,旁边同样躲在草丛里的也跟着飞起来。一时,天上满是脱了线的纸鸢。花和草均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殷宜中和徐康各摘下一朵小花嚼之,因此处长的花草都能化解山岚之毒。
草丛底下有一条暗溪,深不足半尺,二人事前不知,一脚踩下去,竟发现水是暖和的。
总之,一切都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山外明明是严冬,山里春天却早已来到。
草地之后的景象,一如《桃花源记》所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良田美池桑竹尽有,奇怪的是见不着一个人。
殷宜中皱眉道:“记得上次来剑宗山,山中不是这个样子。是不是我们走错路了?”
徐康仰首望天,须臾道:“应该没错。剑宗山四周有岚气充盈,唯山中天朗气清,抬头仰望,就像坐井观天一样,看见一个圆洞洞的天空。这样的奇象,天下间不会再有第二处。至于有田、有地、有塘,说是没有人住怎也不合情理。我猜剑宗山里的人知道有不速之客来了,这会儿全躲起来。”
二人凭借山形,终于找到一堵石墙。墙高竟有三十尺,上与岩壁相接,下有一扇门,门乃乌金所制,坚硬无比,毋庸多言,剑宗山的人定然躲于其内。而这堵高墙上刻着密密麻麻篆字,恐怕也有三四千个,字画圆润流美,可知书者是取法于李阳冰的《三坟记》。华千树和殷宜中在江湖上以舞剑刻书享负盛名。墙上的字正是华千树的杰作。篆字排列虽然整齐,但内容却是杂乱无章,不知所云。
殷宜中笑问:“徐寨主可否记得开启大门的玄机?”
徐康答道:“我虽年迈,但记性尚可,秘密当然记得。当日大寨主昏迷不醒,我带领腥风寨寨众欲投华文剑宗,却没有将秘密告诉几位寨主,主要是考虑到寨中有叛徒,所以屡卖关子,说到了甄田古镇再告诉他们。结果到甄田镇时,只剩下四个人,此事便不了了之。”
殷宜中喜道:“不如你我来一场配合,一同开启这扇大门!”
“好!”徐康应得爽利,飞身跃起,宝刀同时抽出,浑如振翅苍鹰,瞬间在高墙上飞啄七处,似是猎物既得,矫身一沉,鹰翅徐徐收拢,安稳落地。

  第十三回:怅望长天新日月,堪怜故地冷箫笙(三)
殷宜中拍手赞道:“徐寨主年逾花甲,犹不失当年风采。腥风寨的轻功名闻天下,这份骄傲永远抹煞不掉。”言毕开怀大笑。
徐康投去一个惺惺相惜的眼神,道:“大寨主,这回到你了。”
殷宜中道:“飞檐走壁的本事,还是留给徐寨主尽情发挥吧。在你面前,我断乎不敢逞强。”他俯身拾起一束小野花,刚好七株,忽地抛于半空,待回地尚余六七尺时,手中惜花剑于空中画出一道弧,强烈的剑气将七株野花射向高墙。七株柔弱的小花,竟如铁钉一样钉在墙上七处地方,且不偏不倚盖住七个篆字。徐康听见小花击中高墙时有一阵清脆的声响,知道殷宜中的功力已恢复了十之八九。
“好!大寨主何尝不是剑神一个,剑气带动小花飞向高墙,却不见一片花瓣掉落,此等功架,试问江湖上谁可望尘?”
接下来,两人各施各法,尽展所长,一个以刀尖,一个以花石,把高墙敲得铮铮作响。四十二下声响刚落,大门“哗啦”一声打开,让出一条宽敞的路。
打开大门的秘密,在于要在高墙上的五十六处地方依次敲击。这五十六处地方各有一字,可串成下面这首诗:
权阉揽政陷危艰,更望河湟山外山。
六苑宫娥悲汉月,三边骸骨枕秦关。
雄心此刻烟云外,圣祚长年风雨间。
天不与谋成夙恨,可怜甘露已斑斑。

此诗乃华千树所作,咏的是唐文宗,原来个中有一段故事。
从唐文宗的父亲唐穆宗开始,所有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足见宦官之权倾朝野,嚣张一时。唐文宗即位后,朝政依旧掌握于宦官手中,以致甚为恼火。
唐文宗一心想除掉宦官。机缘巧合之下,他认识了宦官头子王守澄手下一名叫郑注的官员,此人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唐文宗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夫。郑注又向唐文宗引荐了好朋友李训。后来郑、李二人帮助唐文宗将王守澄杀死,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宦官仇士良。
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除掉仇士良。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天降甘露乃是好的征兆,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唐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唐文宗于是命仇士良和韩约先行查看天降甘露一事是否属实。路上,仇士良见韩约神色慌张,又见到布幕内藏有埋伏,急忙退回大殿,命令一众宦官挟持唐文宗逃走。
这次事败,使郑注和李训遭到仇士良的疯狂报复,二人死得很惨。其他受到诛连而被杀的达一千余人,唐文宗亦自此遭到仇士良的严密操控,五年后含恨而终。
华千树将大明崇祯皇帝比喻成唐文宗,于是乎,魏忠贤好比王守澄,曹化淳好比仇士良。崇祯皇帝能芟荑魏忠贤,却留下曹化淳这个祸患。崇祯十七年,曹化淳亲自打开彰义门放李自成大军攻入。崇祯皇帝忍痛杀死爱妃及长平公主,翌日自缢于煤山。大明国祚是以名存实亡。华千树怅恨崇祯皇帝优柔寡断,类于唐文宗之流,兼且杀害忠良袁崇焕,亡国之实,诚不得怨天尤人,唯自不争矣。经年每忆此事,无不有扼腕之痛,直书愤以成此诗。后来隐居剑宗山后,筑起这扇大门,开启大门的暗号,仍是这段悲愤交织的陈辞。
当年,腥风寨曾与华文剑宗联手袭击亲王福归,之后因梅秀枝与殷宜中成了亲,华千树和文丕德深深不忿,名义上是隐迹山林,实际上是逃避感情上的现实,也就是说,梅秀枝让腥风寨和华文剑宗产生芥蒂。幸好,华、文二人对殷宜中始终是友情多于敌意,故将剑宗山的地图及他日联络的方法一一告与。二人隐居后,殷宜中和徐康也曾入山拜访,本欲邀请二人复出,最终遭到拒绝。其后,双方断绝来往多年。

却说大门已启,前方是一条宽敞的大路,左右是梅花千株,开得异常烂漫,纷纷向路中央探出头来,似是欢迎贵客的到来。
殷宜中叹道:“向闻寒梅傲雪,难得这里风和日暖,梅花盛放依然,真是奇景。”他一时从心底涌起一股辛酸。因为他知道华千树和文丕德对梅秀枝永生难以忘怀,所以在这里种下梅花千株,睹物思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的香气以“远”、“清”为骚人所乐道。剑宗山没有皑皑白雪,似乎衬不出梅香的典雅。或许因为在殷宜中心中,香气中本身就夹集着无尽的伤感。
“大寨主小心!”徐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