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活-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饕局滦蛔矗壑诜追淄督螅蠊沸懿盼缘匦菹⒁换岫KM旯沸芎螅躺底颖憧急硌荻ネ氲慕谀俊J龃笮〔坏鹊拇赏胍徊阋桓觯恢鞭绞鐾耄酉碌缴希朐嚼丛叫。锻ィ拖褚蛔愕牧徵绫λ话悖乖诔〉墓壑谖薏痪荆ネ胫螅挂龀龅沽ⅰ⑽杂愕雀吣讯鳎刮Ч鄣娜司窘芯6ネ氡硌莶唤黾记梢挂辛榛畹难扔氤渥愕牧ζH肥担庖舱媸浅躺底拥囊皇志疃S谑怯腥俗隽艘皇状蛴褪蕹躺底佣ネ氲溃

程傻登墙不耍熊,十三宝塔耍尤工。

要知饭碗熊牢固,第一全凭顶上功。

程傻子年老力衰之后,因黑熊病死而改行.好在他是杂技之乡,出来找饭吃的人,就以变戏法养家糊口度日。他的后代程文林.程文祥兄弟俩.也是子承父业.以“武彩拉子”(行话,即指顶碗、舞盘儿、耍木球等技巧)撂摊卖艺,也都成了天桥著名的民目艺人。

他们兄弟俩舞盘是根据汉代的盘舞渲变而来。盘之圆心处钻有小眼儿,插在木竿顶端的铁针上.手频频摇动,令其旋转如飞,双手各举三至四块瓷盘.同时旋转,并做出双臂交叉,“前侨”(正跟头).“后桥”(反跟头)以殛“乌龙绞枉”(脊背着地,挥臂抡腿拧身连续翻滚)等高难动作,而所有的盘子伴随着动作旋转不停。

至于程氏兄弟的耍木球.是开演时的小节目。双手将三个木球(有时亦用木棒或酒瓶)掷而接之,循环往复,使其腾空旋转,良久不落地这个小玩意儿是月来招人,将人吸引过来好赚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也是耍拘熊的程傻子所没有想到的。

(六)曹麻子

曹麻子本名叫曹德全,北京大兴县青云店人,农民出身。他于民国元年进城在天桥靠“数来宝”谋生。

据见过曹麻子的天桥老辈人说,曹麻子个头大,一副猫脸,上面有几颗稀疏的麻子,两只眼睛总是眯缝着,显现出滑稽相来。他的头上总戴着一顶旧呢子帽,长头发绾着梳一短棒槌,浑身上下可能就是他手里拿的那对牛胯骨还值点儿钱。他那两片子牛胯骨不比别的东西,俗名叫“金钱骨”,  片足有二斤半重,两块就是五斤。略呈扇面形的两片骨头上下钻两个眼儿,上面各系有一个大铃铛,一个红绒球,下面还缀一块尺余长大红布。他一面敲打牛胯骨,  面数来宝。曹麻子的脑袋瓜特别灵.口齿还伶俐,看见什么说什幺,想到什么说什么,不用事先编好,出口便能说上一段,真是演艺高超,骨头一敲钱就来。

“数来宝”是曲艺表演中的一种,很久以前便在北方各地流行。在表演中主要是一人或两人说唱,以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胯骨拍打为节妻。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并且经常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韵。这种艺术形式最初是为乞沿街乞讨用的,昔日g为“善人知”,于各种买卖铺户门前,见帚生情,即兴编词,说一些叫店铺掌柜的喜欢听的吉庆话以求得赏钱的一种形式。例如:“老爷您,发慈心,买卖好,获千金。”“叫声太太赏俩钱,福寿康宁万万年。”在那个年代,流浪街头的乞丐到处都有,形式各有不同。京城的乞丐半都集中在天桥,晚上便住在山涧口一带的鸡毛小店。在天桥一带.以数来宝为艺者很多,并遥渐有人从流浪街头改为固定在小型场地内演出,加入了撂地为生的民间艺人的行列。不仅如此,数来宝说唱内客也有所变化,善于创新的艺人开始演唱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并由此产生出“曹麻子”这样的著名艺人。

曹麻子并不是最早在天桥演唱数来宝的民间艺人,然而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善于创新,根据历史重大事件创作了《推翻满清》《北伐成功》及《大实话》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唱段。其中不仅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譬如《推翻满清》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特点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其词如下:

金钱板打响连声,不说如今表前清。

专制时代人民苦,人民饿成骷髅骨。

自从光绪庚子年,北京闹了义和团。

四外刀兵人慌乱,北京城里冒黑烟。

大师兄,红灯照,她的来历不知道。

洋兵来了惊銮驾,西太后去奔西安城。

骨板一打响连声,不说如今说前清。

慈禧垂帘来听政,光绪皇帝被架空。

太后投降不争气,洋人爸爸坐朝廷。

兵荒马乱人民苦,锅里野菜合根煮。

可怜饿得皮包骨,男女老少成骷髅。

同盟会有孙中山,废除宣统掌大权。

从此满清被推翻,百姓才得见青天。

这一段《推蜊满清》,通过简短而通俗的语言形式,将清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和劳动人民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括——表达出来。

曹麻子当年在天桥演唱的《大实活》段子,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生活中的经验和思想,具有很强烈的劝诫作用,琅琅顺口,易懂易记。其内容不得大致是这样的:

骨板一打响连声,说段实话给您听。

林中树木有高低,世上人多心不齐。

只顾各扫门前雪,哪讲什么情和义?

大树一倒猢狲散,各奔南北与东西。

结朋交友要谨慎,须知人心隔肚皮。

画上春牛难耕地,纸糊驴马不中骑。

吃饭还是家常饭,搪寒还是粗布衣。

娶妻别图脸蛋美,免得日后惹是非。

生儿育妇别贪多,贪多必定着大急。

要吃要喝又要穿,长大未必有出息。

有朝一日爹娘死,穿白戴孝全是虚。

灵前供碗倒头饭,谁见死人吃了去?

七天以内入了土,气化清风肉化泥。

活时争名又争抻,口眼一闭全都没。

万贯家财拿不走,攥把指甲躺地里。

奉劝诸君听仔细,实话一段非儿戏。

这段大实话说的入情入理,许多老北京人经常以此训诫年轻人。曹麻子的唱段能以不凡的魅力长久地印在北京人的心里,留在人们的嘴边,这就是平民百姓尊称他为第二代天桥八大怪之一的原因。

(七)傻王

清朝光绪年间,天桥的“傻王”开石,颇为广大观众所瞩目,被尊为第二代天桥八大怪之。

究竟为什么把这位天桥艺人称之为“傻王,老辈有两种说法。有的老人说:“傻王本姓王,因长得膀大腰圆,傻大黑粗,所以人们都叫他‘傻王’。”但也有的老人说:“这个傻王生得粗壮高大,一脸的憨厚,一天到晚总是面带笑容。由于他为人质朴,又一脸傻呵呵的样子,因此人们都叫他‘傻王’。”

傻王会气功,运气之后,胸部和腹部可以禁得住石块的压力。他宽阔的胸膛隆起一块一块的肌肉疙瘩,好似铜墙铁壁一般,斗大的石块砸在胸上,跟夯地似的,砰砰直响,可没砸几下,石头竟碎了,而胸却安然无恙,一点事儿也没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胸碎石”之功。傻王的表演与别人不同之处是,他自己手捧大石头往自己裸露的胸部猛砸,虽袒胸裸腹,赤膊上阵,但他高深的功夫能使石碎而胸夫恙。傻王的“铁掌拍石”和“三指断石”更是见真功夫。据天桥的老人们说,傻王的功夫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他先将气运到手掌,然“嗨!”地一声大喊,半尺多厚的石块立刻被拍成碎瓣儿。当年傻王用的可不是现如今有人表演用的红砖头,都是专门捡来的大块顽石,最不济的也用大城砖。傻王的“三指断石”的确有惊天动地人之处。傻王将所运之力贯于食指和无名指,并拢后,虎目圆睁,凝神于石上,三指随吼声猛击石面,如刀砍斧斫一般,遂将石头拦腰切断,再看他的三根手指头,活动自如,安然无盖。观众无不为之拍手称赞,纷纷向场地上扔钱。

傻王还有个功夫叫“压石”,这也是个让观众叫好的节目。他在表演这个节目时,先躺在地上运好气,然后让好几个人抬来百十斤重的大石磨往身上压,压上去的石磨要有七八个,看上去老高老高的。傻王躺在七八个摞起的石磨下面,绷足了劲儿,愣是纹丝不动,一点儿事也没有。

好多人不还不知道,傻王还有个拿手的节目。他将一块三百斤重的大磨盘拴上绳子,往脖子上一套,然后放到背后,站直了身子绕场走动。这个节目很惊险,但傻王表演起来很轻松自如。

(八)王小辫儿

北京老天桥的人们都知道王小辫儿是个会耍中幡的高手,他耍中幡有“断梁”的绝技,当年在天桥十分有名。

中幡是古代从仪仗的一种,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各种花会,与高跷、秧歌、五虎棍、狮子、献音、杠箱等花会一样,很受人们的欢迎。

所谓中幡就是一根长约三丈的竹秆支撑物上面悬挂绸旗,旗面长达数米,宽米余。竹竿上部撑有五色圆伞:黄、粉、蓝、红、縁,直径依次增大。竹竿顶端缀以小铀铃铛十几个。伞下为长方形的木框,称为“云盘”。盘上两侧各斜出三角形彩旗一面,称“顺风旗”,盘下为木制的幡板,板下悬挂绸旗,旗面乡有各路神佛号。玩幡时,舞幡人要用手、臂、肩、腿、膝、脚等部位轮番耍弐,幡竿不能落地或倾倒。舞幡人要力气足,没有惊人的膂力是耍不了。舞幡人表演中时而将沉重的幡旗高擎在手,时而放至肩头,或用脑门顶,或用下牙床托,继而以左肘颠往右肘,当站定马步,将百余斤重的中幡在身前身后旋转数周时,博得周围观众的叫好声和雷鸣般的掌声。舞幡时周围有护幡人,以防倾倒伤人。

幡面上所书的字各不相同,一般书写有“晃动乾坤,天下太平”字样。

王小辫儿的中幡上的字又是与其他中幡不一样,他的幡面上横书“就都王小辫”五个大字,竖写“以武会友,晃动乾坤”八个大字,显得豪爽气派。这是由于王小辫儿在天桥乃至京都,绝不是一般的把式,而是个身怀绝技、演艺高超的民间艺人。1925年,年约26岁的宝三拜王小辫儿为师,学习中幡绝技。要将如此高大而学生的玩艺儿举在空中并做出种种令人炫目迷神的惊险动作,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小辫儿耍中幡,樦 场子中央一站,幡竿上小旗在空中一摇,铜铃便哗楞楞响个不停。这时观众便似潮水般涌了过来,趣聚人越多,将场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叫好声、喝彩声、掌声连绵不断,仿佛要把整个天桥都震动摇晃起来。

见过王小辫儿耍中幡的天桥老艺人说:“那会儿一到了天桥,远远望去,便会见到他的那杆迎风而立的中幡,竖立在人群中间,煞是威风。”

天桥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朱国梁曾经过:“王小辫儿身材壮实,个子不高,脑袋很大,圆乎乎的脸,头发稀疏。他留的那条辫子,同脑袋比起来就显得小多了。因此,王小辫儿就成了他的外号。”他玩儿一个金鸡上架,就是双手把中幡抖动起来,扔身空中,待它落下时用头顶住。还有一种背后剑,就是用一只手倒背着中幡,胳膊使劲儿一抖,就把中幡抖上去了,然后他再用头顶住。”“还有一种牙剑,就是脸仰起来,用牙齿咬住幡竿,使劲儿一抖,中幡往上猛地一窜,能有尺把高,然后再用头顶住。”“他还会老虎大尾窝。什么叫老虎大尾窝呢?就是老虎进窝时,是尾巴先进去,不像狼一样,头是去。他玩的中幡之所以叫老虎大尾窝,是因为他用臀部顶着中幡往后退,模样有如老虎进窝一般。”“他的绝技是断梁。他双手把中幡抖动起来,扔向空中,等中幡落下时,用鼻梁骨接着。那真是惊险无比,凡是观看的人,无不为他捏把汗。”

有诗赞王小辫儿耍中幡:

天桥人物王小辫,撂地卖艺数十年。

戏耍中幡有绝技,京城内外美名传。

第三代天桥八大怪活路在距今半个多世纪前后,这时正早天桥最繁华热闹、也是最为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天桥涌现出来的著名的民间艺人可谓灿若星河。虽是天桥晚期,但也是民间艺术在天桥发展的 盛时期。

第三代天桥八大怪为:云里飞、大金牙、大兵黄、焦德海、沈三、赛活驴、拐子顶砖、蹭油的。

(一) 云里飞

“云里飞”本名白宝山,是“老云里飞”白庆林之子,艺名毕来风,又叫壁里蹦。他早年曾在清末民初的京剧科班“宝文社”坐科,工“铜外向锤花脸”(偏重于唱功的花脸角色)与“架子花脸”(性格粗犷莽撞的人物),对丑角儿与旦角儿无不精通。出科后因生活所迫,遂在天桥撂地卖艺为生,以“滑稽二黄”著称。

所谓“滑稽二黄”是以打诨、出洋相的形式演唱京剧。“二黄”是京剧的一种主要腔调,清初由“吹腔”、“高拔子”在徽班中演变成的,也有叫“南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