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高强总揽其事。既然是高强一力保举,赵佶也就允准,得知许贯忠还是白身之后,御笔一挥,恩补他为员外郎。
此事议罢,高强的岳父蔡攸出班奏事,出乎高强的意料之外,他竟然是提议建立西城括田所!此事并无争执,很快就允准了,只是如此一来,蔡攸和杨戬之间的关系之密切就呼之欲出了。
“头痛啊……杨戬这个括田所,干的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个混蛋老丈人也跑去插上一脚,万一闹出乱子来,会不会把我也扯进去?”高强心里犯合计,忽然一个念头划过心中,他悚然一惊:“蔡攸牵涉到这件事情中来,会不会是杨戬因为忌惮我,特意将他拉来地?”
越想越像,当日自己听说杨戬这个念头的时候,可是表现的不大赞同的,而杨戬将蔡攸拉进来之后,自己立刻变成了投鼠忌器,哪有做女婿的给老丈人拆台的道理?更何况,他高强还得依靠蔡京一党的势力呢。
第三十章 议定(下)
暗自咬牙恨杨戬,高强就有些走神,直到听见赵佶喊他,这才清醒过来,再一听,原来已经是梁士杰奏事,说的是今年河工之事,赵佶在问他火药一事。
赶忙出班,瞄了一眼朝笼上的小抄,高强奏道:“陛下,臣以西域秘法所造火药,比前大不相同,功能开山裂石,若用以采石,料功效百倍矣!只是此物新造,采石之法不曾看详,至于能用火药采石之石工,则更付阙如,故此不能广加推行。今臣愿在本处大名府河工各段,试行此法,一面培养熟练石工,来年分交各路此法,方可大行。”
赵佶听高强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甚喜,正要准奏,忽然蔡攸出班道:“陛下,适才听高留守所言,火药需用硝石、硫磺与木炭等物,这木炭还好说,硝石硫磺采集不易,广备攻城作用以制备诸般火器尚且不足,哪里来的余料造药炸山?况且此物威力巨大,若经由各地石工之手外流,歹人持之戕害人命,甚或抵抗官兵,则流毒无穷矣!伏望陛下明察。”
赵佶一怔,心说这也是道理,便看高强。
高强事先也没想到这个问题,只想着这时代已经开始使用火药,自己不过是把比例改了改,又采取湿法制药,将颗粒磨的更细更匀点而已,却没想到如果大规模推广火药,原料用量就要大幅上升。至于火药的安全问题,诚然需要警惕。但这只是小问题,又不是核武器,用得着为了这个原因就不许将火药用于生产么?
想起中世纪英国曾经专门设置官员,可以自由冲进百姓家中的厕所刮取土硝。甚至规定百姓的厕所不许用石头建造,方便硝石官们掀起地面来刮硝。高强便不由得一阵恶寒,忙奏称:“陛下,以往火药制成不多。盖因火器威力不巨,不值得多花国用在此,如今新式火药威力倍增。用于河工采石可大大俭省工料,为了这些俭省的工料,便是在火药上头多花些工料,却也值得。届时不但河工可用火药,广备攻城作的火器造量亦必大增;”
“至于硝石硫磺采集不易,臣曾听年老匠人说起,茅厕之旁。常生土硝。今可命各处茅厕旁建化粪之池,内中拌以黄土,则硝如盐集,日逐刮取即可。此事无需官为,径由百姓自刮自售,则官私两便矣。硫磺一物,中土虽少,臣在杭州时,有商旅来自东瀛海外。彼处有火山名阿苏者,周围遍布硫磺。土人随手取弃,犹如泥瓦一般,可广州、泉州、杭州诸市舶司博买之,必有人越重洋万里而致此物于中原者。”
赵佶见高强回答地有理,许多事情都是闻所未闻,听得津津有味,一时叹息道:“卿家春秋虽盛,处处留心,真乃博闻强记者。如此才智若用于圣贤之书,本朝又可多一位大儒矣!”
高强大汗,心说本衙内去搞儒家经典?你还不如杀了我来得痛快!况且,这种实用的经世之道,一百个饱学大儒也弄不出来,对国民生产能有什么好处?当然了,既然用儒学治国,大儒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都是值得肯定的,譬如现在,虽然人人都晓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愿意当公务员的人数和愿意做科学家的人比起来,那还是压倒性的优势呀!
最后说到火药带来的安全隐患,只能是加强生产和销售管理,除了各地河工和广备攻城作,其余人等一律不得造作火药,高强这配方和制法也得上交朝廷,不许外传。高强一面答应,一面肉痛,心说封建国家太没人性,一句话就把我的心血给拿走了,专利费也不晓得给一点啊!
好在高强圣眷甚隆,这又是一桩功劳,赵佶特旨录其功,允转一阶官,并赐带紫金鱼袋,服紫,以正五品上、中散大夫出知北京大名府留守司。
诸事议定,各奔前程。高强差人去青州搬取家眷前往大名府,汴梁城留下许贯忠和石秀。石秀职责就是场地拆迁和建设,凭借他手中的人力,搞搞拆迁是绰绰有余,不过高强很是忧虑这时代人的观念,有道是故土难离,祖业为重,一处宅子多半是祖上留下,子孙若是守不住,都要被人骂不孝的。虽说选地时考虑到了这个因素,特意选了一处城外没多少房产的地面,主要都是官府的产业,不过还是有百十户百姓居住于此。
“若是有百姓恋栈祖业不去,或者嫌给的搬迁钱和置业钱太少,大可细细商议,多给些钱财也无所谓,有那故意缠夹不清的,可商请开封府一同行事。有一点给我记住了,绝对不许动手打人,亦不得有强迫迁移的情形,要是出了乱子,本衙内可是要杀人的!”高强对下属们讲话,极少有这样的口气,石秀吓了一跳,知道衙内的决心非比寻常,连声答应了。
许贯忠则是全盘统筹,现阶段是协助石秀建设场地,另外最主要的是招商工作,万国博览会么,就是要有万方来聚,才显得出气派来。这方面高强是不大担心的,杭州船队和钱庄刚刚起步的时候,都是许贯忠在那里忙活,现在海外商人这一块有杭州燕青帮衬,许贯忠地招商方向主要是西域和北地,余外大理南诏等处也有商贾往来汴梁,按照高强的意思,招来地商人那是越多越好,人多价才扬,这博览会的进场费才能收足了。
诸事安排妥帖,高强便首途望大名府去。算来已经是三进大名府了,今次以当地父母官的身份来此,高强的心境与前面两次大相径庭,处处都带着一种“我的地盘听我的”感觉。
只是他刚刚把官印放好,好心情立时不见了踪影,大名府不愧是大宋北京,建有皇帝行宫的地方,他这留守司的地位在地方官中仅次于开封府,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甚至还兼管本路提刑、转运、常平诸监司,事务烦琐的一塌糊涂。
这可是高强破天荒头一回,实打实地自己处理政务,以前在杭州应奉局是随便他怎么搞都行,到青州万事都丢给通判吕颐浩,现在可算尝到了苦头,一天下来就已经头昏脑涨,巴望着青州的那位啰嗦通判吕颐浩能早点赶到,好让他从这公文的海洋里解放出来,重现衙内本色他可不傻,早就提请吏部将吕颐浩转为大名府留守司通判了。
四月乙未,高强的家眷还没到,吕颐浩却如高强所愿,轻车赶来,见到高强的第一句话就是:“留守相公,河工修的如何了?”
第三十一章 河工(上)
河工这档子事,高强委实是头痛得很了。原本他今年许多事,又是筹办博览会,又是西北童贯要用兵,再加上惦记着五月份彗星出现,蔡京极有可能再次下台,大宋的权力中枢将发生又一次动荡,不大的脑袋里填满的全是事。
正因如此,他才越发急于从大名府留守司的烦琐政务中解脱出来,事情越多,才越需要保持头脑的冷静。无奈事与愿违,燕青、许贯忠、石秀,几个能商量事的人全都不在身边,甚至韩世忠都还在青州都监任上,调动命令虽然下了,交卸军务还得费些时候,此刻的高强,几乎重新回到了当初刚来的时候,那种孤家寡人的状态 错了,那时候出门,身边还有富安等一帮恶奴帮闲呢。
逼于无奈,只能再提新人,身边的史进和朱武都被他派了别的任命,朱武在乡学中念过书,便作了留守司的书办,史进则升任大名府巡检,也就是北京公安局长 高强可不想自己治下发生像今年大闹大名府之类的状况。
于是乎,当高强好容易安顿下来,开始有心关注河工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了黄河都水使者那里发来的催促公文,说他大名府地段的河工进展太慢,再这样下去,夏汛不等人。吕颐浩在这个时候到来,对他真是犹如天上掉了个金元宝一样。
将都水使者的来文递给吕颐浩,高强一脸苦相:“吕通判,那前任梁子美情知身将离任。河工半点不管,等我到任之后,已然时间紧迫。——话说,这黄河都水使者又是什么官职?几品官?”高强步步高升,还是头一回被一个不知什么来路的官指手画脚,有些摸不着头脑。
青州共事有年,吕颐浩对他的性子知之甚稔,这位小衙内头脑是好用的。人情世故也懂。就是懒得下苦功夫,肩膀一溜,能躲就躲。将那文书接过。吕颐浩正色道:“留守相公,黄河河工乃是本朝的要务,朝廷特置都水使者总揽其事。所需工人物料,都由其统揽调度,各段地方官领职督办而已,可免去人自为阵,出事则相互推诿之患。”
“原来如此。”高强点头,黄河河工这样的工程,跨越许多州府。是得有一个统筹的机构,难怪叫什么使者,看来还是中央直属机构。
俩人一商量,时间紧,任务重,吕颐浩也顾不得路途劳累了,拉着高强就出城到河堤上去看。待到了岸边,站在高处了望,高强就有些纳闷。眼前这黄河水,比他前些日子回京的时候要浑浊许多。简直快要赶上后代那种一碗河水半碗沙的状态了。
“吕通判,本朝仁宗皇帝之后,黄河水患连年频仍,本官翻了一下史籍,居然两三年就要决口一次,比前代更要肆虐,此是何故?莫非本朝治水不力么?”
“留守相公,本朝连年治水,历代官家和朝廷都是全力以赴,何尝松懈半分?只是这黄河水,确是连年肆虐,水中沙土也是逐年递增,究其本原,上游不治土,则下游受其害也!”吕颐浩长叹。
“咦,这时代黄土高原的水土就流失严重了?”高强诧异,他一直以为,黄河流域地水土流失应该是工业化以后地产物,全球气候都变暖了么,黄土高原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可听吕颐浩的话,再看看眼前的这滚滚“黄河”,不由得他不信。
“留守相公,本朝立国以来,西北连年征战,各地伐木取土建造堡寨,又开荒屯田不已,加之土质越干,各地河水冲刷夹带而下,便都入了黄河。下游河床连年加高,河堤亦只得随之而增,年增不已,吾恐长此以往,这滔滔大河将成地上之河矣!”吕颐浩说着,忽然转头看了看高强,眼中露出一丝讥诮之意:“留守相公,去年建议造作明堂,汴梁左近并无大木,乃以浮桥大船自西山运来,如此说来,这河水流沙里,也有相公地一份功劳哩!”
高强立时无语,身为一个从小接受环保教育的现代人,来到古代之后却主动参与破坏环境,虽然是无意之举,仍旧显得很没有觉悟。“这个这个……吕通判,西北夏贼非朝夕可定,水土也不是一朝可复的,眼前要务,咱们还是来商议一下,今年地河工要如何修吧。”
吕颐浩看着他,心中也有些赞赏,作为一个纨绔子,这高强对于臣下的讥嘲却并不动气,器量非常人所及。“留守相公明鉴,下官得知相公急于河工,轻车前来,带了相公当日所拔擢的炮手凌振,并有新造火药一千斤,余外数十军士,都经凌教头操练,善能点炮,用以开山取石,工效必备。”
高强大喜,这是他现在可以倚仗的王牌之一,正要叫好,吕颐浩又道:“下官故旧之中,亦有老成河工,今有人献新式河工之法,相公不妨见上一见。”
“新式河工?要是会烧水泥,本衙内就让你们见识见识啥叫新式河工!”情知这只是自己的YY,在中学化学课上就学过水泥的生产,高强非常明白,以这时代的工业水平,要烧水泥也不是不行,大概一年花上几百万贯,人品爆发能烧出那么十几二十包水泥来,完全不切实际。诚然,在古代就有原始的水泥,但用在河工上的水泥,最大的要求就是水硬以后的凝固力,原始的水泥完全满足不了需要,还是脚踏实地一点的好。
“甚好,招来一见。”
功夫不大,来了一个老农打扮,姓名也是高强从未听过的:李义。中国历史上,这类默默无闻的工匠车载斗量,儒生的历史是不会记载他们的,因此高强得不到历史提示,权且以礼相待:“老丈,吕通判说你进言有新式河工,不妨说来,若是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