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冀州北有公孙瓒兴兵数万,南有袁绍统兵甚众,若是上下同心,剿灭贼寇易如反掌……”

听张涵这么说,沮授不由虎躯一震,轻轻咳嗽一声,避开了张涵的目光。

“袁绍统兵河内,历时一年多,兵精粮足。我已命人传下令去,命令袁绍、公孙瓒就近剿灭黑山贼。同时,在黎阳和信都屯兵,以协助两军配合作战……”

张涵的话说的很明白。张英等兵临黎阳,便是为了帮助袁绍尽力剿灭黑山贼了,使韩馥断了袁绍的粮草,也是为了让他破釜沉舟之意。换句话说,袁绍在河内折腾了一年多,师老无功,士气不高,又缺乏粮草。只要拖延下去,袁军肯定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黑山贼四处流窜,如若是袁绍渡河北上,公孙瓒讨贼南下……”

张涵微微一笑,目光清冷如水,不见情绪有丝毫波动:

“我令人屯兵黎阳,严守白马津和延津,便是为了防范黑山贼渡过大河……而且,袁绍与公孙瓒各自兴兵讨伐董卓,非是一体……”

点到为止。张涵没有继续说下去,回过头来却说起了安定冀州之事:

“黑山贼人员众多。高达百余万,信黄巾者其实不多,都是我大汉之赤子,今天去作盗贼,实在是为生活所迫,难以维持生计,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冀州土地肥沃,幅员辽阔。若减免税赋。废除徭役,安顿区区百万之众,应该不算是什么困难事。时日稍久,百姓必弃贼而归……

屯兵黎阳是为了防黑山贼,那断绝粮草想必是希望袁绍能破釜沉舟了。沮授满怀恶意地想,至于分化瓦解公孙瓒,也就那几种手段。沮授也不多问,张涵说安定冀州,他便也说此事:

“将军便是以此策平泰山贼的吧?”

“正是!”

“可是,将军,泰山贼至今未定……”

“……”这个问题很刁钻,泰山贼未定有很多原因,张涵一时不知改如何解说。

“则注,此言差矣,”戏志才开始给张涵帮腔,“泰山连绵数百里,自古以来,便有无数山民居于其间,丰则为民,饥则为寇,便是文景之世,泰山贼行劫之事也不时有闻,岂能尽数都剿灭……

自华守泰山,与泰山贼交战数百次,杀伤俘虏数以万计,弃贼而归者同样数以万计(多是老弱),泰山贼已久不敢下山劫掠……”

戏志才说的很实在,很明白,沮授微微点头,不再说话——盗匪什么时候都有,如此说来,也可以算安定冀州了。

“不知将军如何看待讨伐董卓一事?”

从事赵浮是个消瘦的中年人,他与程涣共同率领万余弩兵,驻军孟津,闻知韩馥要让冀州,方才赶回来劝说,结果自然是无果。他曾参与过守渤海,压制袁绍一事,是韩馥地得力部属之一。这么说吧,赵浮讨厌袁绍,却也不喜欢张涵——他被张涵列入可争取的人士之中。

“董卓入雒阳,也行过几件大快人心之事,但是,他妄兴废立,祸国殃民,实是罪无可恕!”

张涵沉吟了一下,“从这个角度说,讨伐董卓,匡扶汉室,是大义在身,无可非议!”

“将军这样说,是说讨董为国喽?”

赵浮眼中掠过一抹异色。

“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袁氏诸人讨董,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各怀异志,居心叵测!

既然要匡扶汉室,少帝的安危岂能不放在心上?

董卓必不肯使少帝居于关东,不过,若使其出雒阳,守凉、并,董卓却未必不会被说动,到时候……”

张涵哂然一笑,“袁氏事起之初,置少帝于不顾;事起之后,弃汉室于长安。事到如今,汉室衰微,已成定局,再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

关于汉室衰微,有人有不同意见,便产生了一点小小的争论。不过,争论并不激烈。这基本已是共识——人心散了,反驳者更多是出于感情,说了几句自己也觉得无聊,便不再言语。

一时间,帐内的气氛沉闷了下来,毕竟汉室四百年的江山,总有几分感情在,而大多数人也都是喜欢太平盛世。见此情形,张涵便开始敬酒,韩馥、沮授、耿武、闵纯、程奂……张涵轮流敬下去,每每与众人说起他平生得意之事,曾经做过的义事,有过的壮举,拿手的本事等等。张涵话不多,但言语得体,寥寥几句恰到好处。敬完了冀州人,张涵又开始敬青州人,也是如此这般。然后,戏志才又向沮授敬酒,沮授再回敬……酒酣耳热杯觥交错间,双方加深了了解,增进了互信,宾主尽欢而散。

“冀州局势混乱,兵凶战危,韩某欲将家眷托付于将军,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临别之时,韩馥忽然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何?当然是太好了,这事张涵准备明天再说,韩馥识趣,现在主动提出来,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张涵在这里高兴。冀州人却都是一脸的难看,闵纯连忙凑了过来,想要劝阻。

“主公……”

也难怪冀州人脸色不好,在大汉国,将军出征是不能带家眷地,韩馥如此行事,等于是将自己当成了张涵的部属了,至少也是半依附张涵了。

“我意已决,伯典休要多说!”

这时候最忌讳三心二意,墙头草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韩馥打断了闵纯的话,一转身,不再看他。

“文节公但请放心,张某必不负公之所托!”

闵纯的言行,张涵视而不见,听若不闻,干净利落的应了下来。

闵纯、耿武都握紧了拳头怒目而视,象要扑上来撕打般;程奂侧过头去,若不忍目睹,赵浮眼睛微闭,似在叹息,沮授也眯着眼睛……冀州人太各异,却都对张涵表现了谴责,有人在心里却给张涵加了一分。

树倒猢狲散,韩馥是指望不上了,各人身家多在冀州,此刻如何能没有自己的盘算。况且,质子是增进互信的手段,势在必行。不然的话,冀州北有公孙,南有袁绍,青州军再把心思用在冀州人身上,这仗就别打了。张涵若却不过情面,不能当时立断,也就不值得将未来寄托在他身上。

答应了下来,张涵的话还没有说完,冀州地形势混乱,青州兵兴兵十万,也不占据绝对优势,只有冀州完全占在张涵一面,张涵才能胜券在握。所以,韩腐今日要安张涵地心,张涵也想方设法要把坚定韩馥的信念。

“久闻文节公学识渊博,家风严谨……”

张涵把韩馥好一番夸奖,韩馥嘴上连声谦虚,心中却是一动。

“我曾经听说,文节公三子素有才名,尚未曾婚配,不知可是当真……

张涵这话一出口,韩馥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联姻的事,韩馥也考虑过,但他没有年龄合适的嫡女,庶女倒有一个,但长相也是平平无奇,自不方便嫁给张涵。眼下,张涵主动提出来联姻,韩馥怎能不动心。

不过,张涵似乎也没有年龄合适地妹妹……

“文节公,家叔现有一女,品貌尚可……”

品貌怎么样,韩馥并不在乎,他更关心这是张涵的哪位叔叔。听说是琅邪相张桓,他立刻便笑开了,一口就应了下来——这哪里是张氏女,分明是韩氏的富贵路。张桓与张何一样,都是嫡子,是张涵的亲二叔,现在就执掌着琅邪国。张涵这一手,比什么保证都可靠,韩馥将来只要不犯大错,一生富贵都不会有问题。

这样一来,双方大不相同,两人立时便亲热了几分。冀州众属吏的表情也缓和下来,张涵拿出了足够的诚意,韩馥的将来有所保障,他们自也是一样……

中平二年(191年)5月27日,韩馥将所有家眷,连同历年来累积的财富,一同托伏给张涵。张涵派遣太史慈统三千兵马一路护送。

5月29日,程奂、赵浮领弩兵一万五千东去,他们将与信都张奂兵合一处,由张奂指挥。

5月30日,孙成良领兵一万,闵纯、耿武统兵一万,南下与张英、高顺汇合。从白马谨至延津,沿着大河,张涵要连营数十里,以守为攻。

同时,张涵不断派遣轻骑,四处搜寻于夫罗的消息,准备伺机与之一战。

第三卷 第十八章 北上?南下?

“将军,还讨论什么,今时今日,惟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渡河!渡河!”

曹操急冲冲闯进中军大帐,见众人还在商议进兵与否,忍不住怒从心头起,一把将兜鍪掷于地,大声呼喝起来。他的呐喊声般在大帐回荡,流露出一种压抑不住的愤怒——袁绍优柔寡断的性子,真是害死人了。

荀谌是五月初渡河北上的,一直没有归来,袁绍还以为他留在邺县游说韩馥来的。直到在五月十八日,袁绍才发现,荀谌初九便离开邺县,失踪至今。于是,连忙召集了众将,准备渡河作战。动用了所有人脉,花了三天时间,好不容易说服了兖州刺史刘岱,答应再提供一批粮草。

粮草准备的差不多少,也征召了大小船只上百条,结果,先是赵浮等率大军归来,随即又发现黎阳增兵上万。要按曹操的主意,不管三七二十一,渡过河去再说——冀州增兵,绝对是不怀好意,应趁其立足未稳之际,抢先渡河,再寻觅战机。船只准备不充分又能怎样,哪里有事事如意的,先渡过延津,在对岸立营再论其它。别说冀州领军将领未必敢擅自开战,就是开战了,凭袁军的实力,也足以在河北立住脚根……

可郭图说什么敌情不明,形势不清,要边继续征集船只,边侦察敌情。逢纪也还对韩馥抱有幻想,希望能说服韩馥。在这关键的时候,袁绍竟然犹豫不决,说什么“再等等”。

老实说,曹操也能理解。逢纪的心思——袁军在20日收到一批冀州运来的粮草,再等五日,还会运抵一批。粮草的数量虽然不多,也够袁军吃几天地,这对缺乏粮草的袁军非常重要。而且,袁军虽众,也不及冀州军众,士卒饥乏,多未经战事,即便渡过河去。也胜算不大。但是,胜算不大,也终有胜算的!再等下去,只会希望越来越渺茫……

袁绍的这几日过的很是艰难,但他依然收拾的整整齐齐,浑身上下纹丝不乱,只有眼里微有血丝,面色也稍微白了一点,见曹操怒吼,袁绍也不生气:

“孟德。你可回来啦!来来来。坐下说话,对岸的情况如何……”

黎阳封锁了城池,来援的军队也戒备森严,这两天收集到的消息一直不多,领军的将领什么地一直没有查明。只知道数量约有万人,都是身着玄甲的精锐——曹操知道这点以后,便感到忐忑不安。直到这次亲自渡河侦察,他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

“粮草不会来了……”

“怎么回事?”

曹操地话立刻引起一阵骚动,袁绍脸色也立时就变了。人人皆知,袁军如今最缺的,就是粮草了。曹操的火气消失的无影无踪,只觉得一阵悲哀,他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是青州军!”

随后,他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对岸来增援的,是青州军!”

中军帐中是一片死一般的寂静,袁绍的脸刷一下全白了,一点血色也没有。

袁绍不是害怕青州军,袁军足以与冀州军一战。袁绍有信心夺取最后地胜利,青州军参战地话,他也有公孙瓒作为援军。不过,那是指粮草充足的情况下。袁绍对袁军的粮草一清二楚,袁军的粮草只能支持十八天。就因为是这样,无论青州军是否西来,袁绍一直都没信心与韩馥决裂。别的不说,袁绍手里只有四百余艘船只,十万大军渡过大河便要七天,十八天时间,袁军能否到达邺县,都还是个未知……

“孟德,你不会看错吧?”

郭图面无人色,谁要说,在十八天内打败冀青联军,他一定是病地不轻。见是郭图询问,曹操闷哼一声,理都不理,如果前两天便出兵,那时就有二十天粮草……

“没错!除了青州军,不会有第二支军队那么败家……”

青州军的装备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有青州军才会给最低等地士卒都配上玄甲。此次前来的,身上的玄甲质地不一般,肯定是青州军中的精锐。

“哦……”

郭图松了口气,原来是铠甲,青州军装备好,冀州军装备也不差“我认识那身铠甲,与冀州军的不同,肯定是青州军“”

被曹操打断了话的郭图,张着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曹操也不理会他,继续说道:

“现在,我们没有别的选择,是渡河北上,还是南下豫州,将军当一言决之!”

“南下豫州?”

袁绍疑惑地望着曹操。

“不错!南下豫州!”

曹操双目炯炯有神,直视袁绍。

在侦查过后,他心里是冰凉冰凉的。袁军在河内打的仗屈指可数,而且没有取得寸进,可以说是失败了,士气本就不高,要凭着这些军队在饿着肚子的情况下,北渡大河与青冀争雄,曹操连半分胜算也没有。

指望公孙瓒南下救命,也纯是瞎扯,哪怕公孙瓒势如破竹,袁军也坚持不到公孙瓒抵达的时候。既然北上是死路一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