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涵却觉此人颇有意思,被人设计了,哈哈一笑置之,并努力想捞回本来,与之交往甚是愉快。张超人很聪明,人是圆滑了点儿,却极有分寸。被设计之后,便能吸取教训,至今也不再犯同类错误。不像有些人记吃不记打,屡教不改,很有发展潜力,张涵对之颇为看重。
经此一事,两人相处一如既往,还是张超在努力占张涵便宜,彼此却多了几分了解,关系反而密切了。
彼此说了几句,张涵已想好了主意。
“我们去捞鱼吧!”
前一阵净忙着搞天书了,竟忘了此事。不过,“一会去捞鱼,可得听指挥,谁也不能上冰面上去——天暖和了,冰也薄儿了,别掉到河里去。这事得先说好,要不然,以后就不带他玩了。”
这倒没什么,不上冰面就不上冰面,“河上都是冰,那怎捞鱼呀?”
“一会儿,就知道,”张涵神秘地笑笑,却卖了个关子,“破冰捕鱼”这事没亲手干过,但电视上却看的多了。只要在冰面上凿个洞,鱼就会到这里来呼吸新鲜空气,这时候,钓也好,叉也好,还是用网也好,都能很容易捕到鱼。
当然,如果在晚上点燃篝火的话,收获会更大些儿,但他们一群孩子是别想了。而冰面薄了不能上冰面,只在河边凿洞,收获也会少的。
“五伯好!给您拜个晚年了!”
张涧的父亲张行排行老五,大家一进门,先给他拜了个年。
“好,好!是小八、小十和十七来啦,进来坐。张涧~”
张行幼时生过一场大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家中没有劳力,生活自然差了些儿。低矮的土房收拾的干干净净,却已经很旧了。年虽刚过,他就坐在枣树下,开始编东西。看到来人,他边高兴的招呼着,边喊自己的儿子。
张行是个聪明人,但他的腿拖累了他,只好靠着一双灵巧的手,来养家糊口。不过,他生性乐观,有没有钱都一样过的从容,张涵对他印象很好。
来了几次后,张涵‘偶然’用竹子和纸糊了几个纸鸢(风筝),什么燕子呀,蝴蝶呀,盘鹰呀,群鱼呀,还有一条大蜈蚣。虽然蜈蚣没能飞起来,张行却学会了几种新风筝。
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墨子,但直到蔡伦发明造纸术后,才出现纸鸢,渐渐传开来,目前流行的样式和种类,自然不能与张涵做的相比。
张行不知张涵有意相助,也甚是感激张涵。张涧曾说过,张涵在其家的待遇,比他还要好。
尽管如此,张行还是觉得占了张涵的便宜,便仔细研究,精心制做了一个大蜈蚣风筝(能飞的),特意送给了张涵。并且,拒绝对外出售蜈蚣风筝,以示感激之意。
纸是很贵的,张行也没有市籍(指商人户口,属贱籍),不能直接出售(在张坞没人管,出去就不行了),只能卖给往来商人。因此,张行没能挣到什么大钱,日子稍为宽松了些儿罢了。
张涧在房中早已听见外面说话,应声提着斧头就出来了。他是个纤细瘦弱的少年,穿了一身新衣服,虽然还是粗糙的八椶麻布做的布衣,也给少年添了几分朝气。看得出来,他穿着很小心,过了好些时日依然干净整洁。
张涧在小一辈里行三,张涵向来叫他“三哥”。他的性格有点怪,怎么说呢,小小年纪就与他父亲相似,颇有些从容淡定,平和乐观。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的心态比年纪成熟不少,遇事也想的多些儿,也更全稳妥。凡事交到他手里,总能办的顺顺利利的。
在交好的几人中,张涵和他最谈的来。
两人相处融洽,看来也颇为相似,内里却是截然不同的人。张涵从容大度,不与人相争,是他胸怀大志,看不上孩子们的把戏,故而不争。而张涧则就是真性情,他知足常乐,不喜与人相争。
几人一起动手,顷刻之间,就已将张涧的活干完了,顺便还将他家的水缸挑满,才一同离开。
其间,五婶拿了红包给张涵——其余的都早就给过了,张涵恭恭敬敬的双手接过。张超却在一旁嚷,“这不公平,十七的压岁钱比我的多……”
张涵笑着逗他,“十哥,你怎么能和我比呢?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淳朴善良、诚实可爱小郎君~”
PS:第二更,还有两更。
第十五章 余波'上'
“好,好,把这里切下来,嗯,不错,再来块里脊,大一点儿……”
厨娘姓李,人很胖,生的白白净净,总是笑眯眯的。早春的天气很凉爽,但被张涵指挥的团团转了半天,她也喘儿了起来,头上的汗都出来了。
“哎呦,我的小祖宗,你站远一点儿,这要是磕了碰了,夫人还不扒我的皮呀!”
“没事!我会小心的!”张涵笑着说,他心里嘀咕,‘再远点儿?再远点儿,我就站门外了!’
“一,二,三……十一,十二”,张涵大喜过望,一直听说“夹心肉”,肥瘦相间,有十几层的,这却是他两生以来第一次拿在手里。
那是,今天家里杀猪,张涵早早候在一边,还不是想要哪儿块,要哪儿块。
猪肉是最关键的,有了这样的好肉,张涵平添三分信心。
天书一事历经波折,如今总算是一段落了。张涵有所隐瞒的事,祖父张昭也若有所觉,令其颇为不快。祖父向来待他极好,张涵虽迫不得已下有所隐瞒,心中却有些不舒服。
心中有了芥蒂,日常相处就有点不尴不尬的。这自然不是张涵乐意见到的。不说感情,张氏遇大事拿主意的当家人,也还是张昭。真相是不能说的,不过,张涵决定做些儿别的,来弥补一下。
于是,趁着今天张王氏过生日,张涵便准备小露一手,做几个菜来孝敬一下母亲。张昭身为长辈,自然不会来庆贺张王氏的生日,但张涵多做一些菜送过去,却是顺理成章的事。张涵盘算的很好,只要把这圆过去,事情也就了了。
新打上来的井水冰凉刺骨,让张涵打了个颤栗,心说自己是否夸张了点儿。井水里加上半盏料酒,把猪肉去毛洗净,切成寸许见方,浸入其中。
监督李厨娘把大锅涮洗干净,估计时间差不多有一刻工夫,张涵便把肉捞出,再次用水洗干净,放入锅中,再倒入干净井水。他注意看了看,水没过猪肉二寸,刚刚好。
一边指挥厨娘,把火烧旺,一边在锅中加入少许醋和料酒。
不大工夫,便看见水中渐渐冒出小气泡,水面也随之慢慢波动起来,很快就有虾眼鱼目状的气泡涌起,又迅速夹带着肉块翻腾成波浪,蒸汽也冲天而起,水开了。
再等了大约有五分钟,水面上就飘起一层沫子,这是杂质,要撇净。张涵小心仔细地把锅边沾着的沫子也撇净,才松了口气,不知不觉间,他头上已冒细小的汗珠。
要想吃到美食,可真不是件容易事,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总吃肉菜汤了。可眼下还是‘拍马屁’比较重要,他也没法偷懒,好在其余就是火候了。
“小点儿,再小点儿,”眼看开锅已经有两刻时间,张涵指挥着橱娘,把大火改成小火,这是个需要耐心的活,一直到水面不再翻腾,却不断有气泡涌出,他才叫好,“好!就维持这样,不要大了,也不要小了。”
“要烧到什么时候呀?”
“怎么也得半个时辰吧!反正,注意看着点儿,别烧干锅了,就好!”
张涵随口嘱咐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总不能光拿这一道菜,前去讨好,既然要做,他就要做到最好。
趁着材料齐全,张涵迅速做好锅包肉和炸猪排。想想似乎全是肉菜,他是喜欢吃肉,可这回不光是给自己做的,厨房里四处瞧了瞧,张涵决定做个胡瓜(即黄瓜)炒鸡蛋。然后,他顺手做了些儿软酥,包了四十几个酥饼,命人去烙好。
忙了这许久,肉已炖的差不多了,张涵用筷子轻刺,发现很容易便戳穿,就敞开锅盖烧,加酱油,汤水差不多时,再加糖,收干汤水。一道红通通香喷喷的红烧肉就烧好了。
在后期处理的这一过程中,浓郁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张涵不由自主地吞口水,令他有点儿尴尬。
时间在张涵身上铭刻下深刻的痕迹。张王氏多年的礼仪教育,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不然的话,他只会偷吃,却不会觉得尴尬。
不过,他很快就留意到,厨房里的人都在吞口水,这令他几乎笑起来。当然,出于礼貌,他专心致志于煮菜,装做没发现。
在端着红烧肉去祖父母那里的时候,张涵一路狂流口水,肉块红润,微微透明,肥而不腻、酥而不碎、甜而不粘、浓而不咸,好久好久没有吃到了,刚刚他多吃几块就好了。反正都是他做的,五块也好,十块也好,全是试吃,难道还有人敢笑话不成。
张昭在房中端坐,手里拿了卷书,正在读书。事情再多,他也会每天抽空读书。况且,天书的事,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他不会让这事干扰他的生活。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张昭的修养气度远在张涵之上。
微风抚过,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令张昭深吸了口气,肚子也不由得“咕噜噜”响起来,是吃晚饭的时候了,却不知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如此的香甜。
“……,今天是母亲的生日,孙儿已经长大了,做了点儿菜来恭贺母亲。同时,也祝祖父、祖母身体康寿。这道菜最是滋补了,……”
见孙子端着食物进来,张昭愣了一下,张涵赶紧解释。他说的很流畅,也是真心诚意,一切都表现的很完满,如果他最后不吞一下口水的话。
见了孙子的模样,张昭忍不住笑出声来,轻轻把孙子拉到身边,端详着孙子红润的脸庞,走的急了点儿,都出汗了,一股柔情禁不住涌上心头,这孩子……
“还没吃吧?”
“嗯。”
“来,跟祖父一起尝尝你的手艺……”
“不了,这是给祖父和祖母准备的,……”
“长者赏赐,不敢辞。祖父让你吃,你就吃,怎么能推辞?”张昭装作生气的样子,但他装的一点儿也不像,眼睛里满是笑意。
“嗯!”张涵心里暖暖的,多日的负担卸了下来,心情立刻舒畅多了。
又与祖母说了阵儿话,张涵便在祖父那里多待了一会儿。
结果,回到母亲那里,他才发现,母亲与翠姨坐在一起说话,弟弟张律则坐一边含着拇指流口水,囡囡却已经吃上了。而且,囡囡吃的还不是她自己的,她焦急地在屋里转来转去,每每经过张涵位置时,便趁人不注意,顺手牵去一块红烧肉。这一会儿工夫,张涵的红烧肉已经下去小半了。
张涵大急,怎么能这样,太不像话了,要加紧对她的礼仪教育……
这天晚上,张涵损失很大,紧赶慢赶,也只保住了一小半红烧肉。毕竟,他又不是个孩子了,他要给母亲贺喜,给翠姨见礼……而囡囡发现他回来以后,却不再掩饰,开始明目张胆了。
PS:今日第三更,还有一更。拜托,红烧肉俺端上来了,诸位的票票呢~
第十五章 余波'下'
由此开始,张涵一发不可收拾,在厨艺上爆发出惊人的天赋。他把不少香料和中药都用于调味,‘创造发明’了百十道炒菜,并制作了酥饼、烤饼、葱油饼、铰子、包子、馅饼、韭菜合子、蛋糕等数十种食品。这些美味,他已经想了好些年了,正好趁机,犒劳犒劳自己。
无数的美味不仅令张家人大饱口福,也让母亲和祖父想起了‘神仙广寿子’。于是乎,张氏的神童在张家藏书中,发现了一本易牙的食谱,作为秘密,悄悄流传于张家大宅之中。
‘想必神仙留下的,不仅仅是天书’,这样的念头,不约而同出现在知情者的脑海里。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就理所当然了。在神仙美味的影响下,张涵渐渐摆脱了他七岁年龄的限制,开始有限度的参与一些儿家中事务。当然,他所参与的,大都是与天书有关的事情。
比如说,实验记录怎么写。天书写的很详细了,张涵额外又给出了一个固定格式,包括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原料名称、原料比例、实验地点,实验的条件、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干扰因素的影响等等,等等。
再比如说,制做五色玉(玻璃)时,需要较高的温度,应使用黑色能燃烧的石头,即煤,并要求把煤炼成焦炭。
天书上有许多疏漏,张涵也无可奈何。
许多东西,往往到了具体实施的时候,他才旁触类通,想起一点儿头绪来。当然,他想起的,也有限的很。炼焦的过程,就被张涵形容为,与木材烧成木碳的过程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具体操作嚒,嘿,他是相信劳动人民智慧的。
前途是光明的——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乃至事故以后,驺县张氏科技研究工作成功取得了部分进展,并正在取得更大的进展中。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