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闻言,为难道:“这~~~~~~年纪是不是小了一些!?”
    太宗道:“达者为先,看年纪做什么!”
    太宗一句话便将这件事给定了性,李承乾对于拜杜睿为师,倒也没什么负担,他很清楚自己无论是才学,智谋,见识都比不上杜睿,要是能将杜睿身上的本事学个一半,岂不是也能让太宗青睐有加,于是当天李承乾便带着太宗的口谕到了杜府。
    “什么?殿下要拜小弟为师?”杜睿恭听了太宗的口谕之后,惊讶的险些晕倒。
    李承乾笑道:“怎么?贤弟可是要抗旨不成!”
    杜睿闻言,不禁一阵苦笑,抗旨?除非他不想混了,嫌命长了,要不然的话,怎么敢有那么大的胆子。
    “既如此,小弟便应承了,只是这师徒名分,殿下再也休提!”
    李承乾道:“那如何能行,我父皇的旨意是让我拜贤弟为师,要是乱了这师徒的名分,岂不是连我也要抗旨了不成!”
    李承乾都这般说了,杜睿还能怎样,只好将李承乾请到了书房,两人私下商议了一番,订下了李承乾每日来杜府学习两个时辰的约定。
    李承乾问道:“师傅,今儿打算讲哪本书?”
    杜睿听李承乾居然叫他师傅,不禁冷汗直流,两个人论身份,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论年岁,李承乾也要比杜睿大上一岁,如何就成了师傅,不过事已至此,杜睿便是想要抗拒,也抗拒不了,只好稳住了心神,道:“书?小弟的学问,书上哪里会有?”
    这两人的称呼倒也奇怪,李承乾叫杜睿师傅,杜睿则自称小弟。
    李承乾有些奇怪:“没有书,那怎么授课?”
    杜睿答道:“小弟自有授课的法子。”
    两人正说着话,恒连在门口探进头来唤道:“太子爷,太子爷!”
    李承乾应了声:“什么事儿?进来说!”
    恒连刚从宫中出来,进来时累的上气不接下气的,告诉李承乾潼关官道又堵上了。
    原来龙首渠还未修复,南北间只剩潼关陆路连接,长安与洛阳间积了这么久的钱粮货物急着往来输送,路窄人多,拥塞百里,调往并州、绥州各处的饷钱大多被滞压在了陕州。太仓的事发生后,太宗没有撤李承乾的差,有让他戴罪立功的意思,这一向边关的粮饷正催得急,潼关官道一堵,怎么向皇帝交代?李承乾急得直跺脚,也顾不上听课了,让恒连立刻备马,自己要亲自去潼关。
    杜睿见状,出言道:“慢着!殿下!你是负责钱粮周转的统领,应该运筹帷幄,往潼关跑作甚?站在那里的应该是个百夫长!恒大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
    恒连已经知道了太宗让李承乾拜杜睿为师的事情,当然这件事如今也只限太宗,长孙无忌,李承乾,恒连和杜睿五人知晓,恒连忙将事情说了一遍。
    杜睿闻言,满不在乎道:“既然潼关的路不通,那就再找一条路好了!”
    李承乾看看杜睿那煞介其事的样子,道:“师傅还是不要找了,古人就说过关中是‘淆函之固’,除了潼关官道,东西两都之间哪里还会有第二条能通行货物的路?”
    杜睿道:“谁说没有第二条路,小弟这不是已经找到了吗?”
    李承乾听着奇怪,道“可是那边除了潼关管道之外,当真没了其余的道路!”
    杜睿道:“不错,小弟就是要在潼关官道上给殿下辟出一条通途来,殿下知道堵在潼关官道上的是什么吗?”
    李承乾答道:“车马呀!官民争路,车马拥塞百里。”
    杜睿摇摇头:“不,在我的眼里堵在那里的只有一样东西!”
    李承乾忙问:“什么东西?”
    杜睿嘴里吐出一个字来:“利!”
    李承乾和恒连相对一视,脸色均是一变。
    杜睿接着说道:“漕运一停,京城里各色货品的市价一路飞涨,从江南来的东西,其利较之平日多出五倍。各地商贾都争着北上长安,而那些官差转运之吏也打着公干的名义挟带私货,一条窄窄的潼关官道如何消受得了。只要暴利不除,就势必越疏越堵。而要除去暴利,非得靠严苛的律令不可,殿下可在潼关暂设关卡,对商贾课征重税,重到他们无力支付,此外还要把那些挟带私货的官吏严办上几个,让别的人不要再心存妄念。只要无利可图,自然就不会有人再来,如此潼关官道不日可通。”
    李承乾听得频频点头,脸上露出喜色:“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恒连,你马上就照杜师傅说的去办!”
    恒连应了声“是”风风火火地走了出去。
    李承乾回到书案,脸上敬佩的表情更甚了,对杜睿道:“师傅,授课吧。”
    杜睿端起几上的一杯水喝了一口道:“授课?殿下!小弟今天的课已经授完了!”
    李承乾摸摸脑门,明白了杜睿的意思,说道:“你教的这学问书上还真没有。”
    PS:感谢以和为贵兄弟的群,有兴趣的兄弟可以加一下,1。4。5。4。8。3。5。5。2!

第四十六章 炎炎夏日
 第一篇 蛰居 第四十六章 炎炎夏日    
    六月的长安,在下过一场雨之后,天气突然毫无预兆的便热了起来,炎炎夏日当空,杜睿也没了读书的心思,在这个没有电扇,空调的时代,想要挨过这种天气,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杜睿还算精明的,当初酿酒成功之后,他除了让杜仲四处收购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便是大肆储备冰块,为的就是能稍稍轻松点度过夏日的高温煎熬。
    “还是少爷聪明,要不是少爷当初存了这么多冰,咱们这个夏天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过了!”宝钗一边指挥着杜平原兄弟往杜睿的书房里搬运冰块,一边说道。
    “那是自然,现在外面的人都说咱们少爷是文曲星临凡呢!”有杜睿这么个主人,杜平生也是与有荣焉。
    杜睿正拿着一本《史记》在看,听了杜平生的话,斥道:“休要胡言!什么文曲星,外面人乱说的话,你也跟着传,要是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还指不定怎么编排我呢!”
    在这个封建社会当中,只有上帝才是人间唯一的正神,上天之子,其余臣民只能是凡人,如若杜睿都是什么文曲星了,让皇帝情何以堪。
    杜平生被杜睿斥了一句,也不放在心上,吐了吐舌头,不再言语,继续忙他的去了。
    杜睿接着问宝钗道:“宝钗!三位姨娘那边,冰块可送去了?”
    宝钗回道:“不劳少爷费心,马姨娘那边早就送过去了!”
    杜睿点点头,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道:“季姨娘那边冰块不要多送,送去了记得用铜盆罩上,五小姐身子弱,别被寒气激到了!你们姐妹多费费心,千万照料到了!”
    宝钗笑道:“省得了,少爷!您昨日便已经嘱咐了多次!奴婢们怎能不上心!”
    杜睿想了想,似乎自己真的有些罗嗦了,便自嘲的一笑,道:“这便好!这便好!”
    前世杜睿便没什么亲人,父母和唯一的妹妹都葬身在一场大火之中,重生之后,段暄对亲情尤为看重,马氏等人生的三个女儿,虽然不是杜睿一奶同胞的亲妹妹,却也相差无几,对于她们几个,杜睿是一样看重。
    这时元春走了进来,端着一碗酸梅汤,放到了杜睿的书案上,语态轻柔道:“少爷!喝碗酸梅汤,也解解暑气!”
    杜睿将手中的《史记》放下,忙接了过去,喝了一口,顿时感觉浑身舒畅,从嗓子一直清凉到了胃里,舒服的不得了。
    “别处可都送去了!?”杜睿问道。
    元春道:“少爷放心,迎春她们全都送过去了!五小姐的酸梅汤里还照着少爷的吩咐加了参片,少爷!您看的可是《史记》?”
    杜睿一怔,笑道:“你也读过书?”
    元春道:“原先在家中时,父亲教过,当初奴婢的父亲就喜欢读《史记》,说这里面藏着大道理!大智慧!”
    元春说道她的父亲,神色不禁一阵暗淡。杜睿见了心中也是一动,这世道争斗不息,虽然王朝被衬托的更加辉煌了,但受苦的总归还是百姓。
    杜睿忙岔开话题,笑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书当中记载了自炎黄五帝以来各朝各代的兴亡,只有总结先人的经验,加以借鉴,才能找出一条真正的治国之路!”
    “贤弟又在讲大道理了!”
    人未到,声先至,杜睿不用猜也知道来的是李承乾,每日这个时辰,李承乾都要出宫,来他的府上求教,便笑道:“殿下怎的还在外面,快快进来,避避暑气!”
    门被推开,李承乾已经走了进来,顿时感到一阵凉气袭来,让李承乾不禁舒服的呻吟了一声,左右看看,见杜睿的书房中,四处都放着一个大铜盆,里面盛满了正冒着寒气的冰块。
    “贤弟倒是会享受,便是我父皇也没有这般享受,今日走时,孤怎的也要带走些冰块,这鬼天气,真是热的厉害。”
    李承乾于这杜府也是常来常往的,宝钗等女全都认识这位当朝太子爷,忙屈膝行礼。
    李承乾和杜睿府上的人,也不见外,他自小就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习惯,又在中山郡为王多年,对民间疾苦甚为了解,忙摆了摆手,道:“好了!不必多礼!”
    杜睿知道李承乾的脾气,笑道:“元春!你再去取一碗酸梅汤来,给殿下解暑!”
    元春和宝钗闻言都退出去了。
    李承乾看着,不禁笑道:“贤弟还真是好福气,这般俊俏的侍女,便是宫中也比不得。”
    杜睿笑道:“殿下贵为一国储君,身边难道还会缺了美貌的侍女吗?”
    李承乾被杜睿问的一阵语塞,尴尬的笑了声,道:“你这家伙,还来取笑我!”
    说着端起了宝钗拿来的酸梅汤,喝过酸梅汤之后,李承乾不禁大加赞赏,道:“贤弟!这酸梅汤是如何做的,冰凉酸甜爽口,真是好东西!”
    站在杜睿身后,正给他扇凉的探春道:“这是我家少爷做出来的。”
    “哦!”李承乾闻言不禁大奇,道,“贤弟还有这般手艺,回头一定要教教孤,回去也做来给父皇,母后尝尝!母后一直身子不大爽利,如今天气炎热,我母后近些日子精神也不大好!”
    杜睿道:“哪里用的着这般麻烦,宝钗,你去带恒大人到厨房盛上一大桶,用冰块镇上,送到东宫去!”
    李承乾闻言,笑道:“如此就多谢贤弟了!安康那丫头嫌天气热,不愿意出来,要是早知道你府上有着酸梅汤,恐怕早就飞过来了!”
    杜睿连道不敢,又让元春再盛一大桶放在门房,给那些慕名而来的士子们用,自打关中的粮食危机过去之后,那些杜睿的粉丝便再次蜂拥而至,每日都在杜府门前张望,盼着能见到那位传说当中的神童,只可惜这大热天的,杜睿怎么都不肯四处乱走了,倒是那些士子在大太阳底下晒着,不时有人中暑,杜睿便想了这么个办法,每日都拿些冰镇酸梅汤来,给那些人祛暑。
    如今那场粮食案已经过去多时,在杜睿的教导和劝解下,李承乾也恢复了自信,最近几次太宗交代下来的差事,李承乾也办的漂亮,东宫的储位,愈加稳固。
    “贤弟真是宅心仁厚!”李承乾见杜睿想得如此周到,也是连声称赞。
    杜睿笑道:“殿下谬赞了,小弟所谓不过是小善,能使天下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少有所教,施仁德于万民,扬天威于域外,这方是真正的大善,殿下当以自勉!”
    李承乾闻言忙起身,对着杜睿躬身一礼:“贤弟言之有理,孤受教了!”
    自打太宗让李承乾拜杜睿为师之后,两个人的关系便是这样,亦师亦友,不过在杜睿的坚持下,李承乾总算不再叫杜睿师傅了,两个人还是平辈论交。
    李承乾坐回去,见杜睿的手边放着《史记》,道:“贤弟也喜欢读《史记》!?”
    杜睿将书拿起,扬了扬道:“此间有大智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能使人明是非,知善恶,小弟也是闲来无事读读而已!”
    李承乾见状笑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小弟果然好才华,似贤弟这般才华,怕是将这天下的才华都占去了,昔日曹子建才华八斗,也不过是个寻章摘句的书生,贤弟有大智慧,或许将来也能如太史公,班定远一般,编纂出一部史书来,流传后世呢!”
    李承乾虽是戏言,但是到了杜睿的耳中却不一样了,自己写一部史书,这句话让杜睿都不禁动心了,历朝历代的文人,除了那几个作诗填词当真高绝的,又有几个能流传后世,除去唐宋八大家,余者也不过碌碌,然司马迁一部《史记》,留芳千古,司马光一部《资治通鉴》也是备受推崇,便是后世的毛太祖也是时常抱卷在手,躬读不辍,如今《史记》自然是做不得了,但是如果能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