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8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兴元年,宋真宗病逝,太子继位,即宋仁宗。由于宋仁宗年仅十三岁,少不更事,宋真宗临死前遗诏说:“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于是,刘娥由皇后变成了皇太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成为了大宋王朝的真正决策人。当时,为了太后与皇帝如何坐朝,大臣们争议不休,宰相丁谓建议,朝会时,皇帝坐朝承明殿,太后另择地方听汇报。
    刘娥认为不可,她说:“皇帝视事,当朝夕在侧,何须别御一殿?”
    于是,宋仁宗与刘太后五天上一次朝,皇帝居左,太后坐右,皇帝称“朕”,太后称“吾”。从此,刘娥这位出身低微的川妹子,开始了长达十一年显赫一时的垂帘听政生涯。
    这十一年,刘娥既是决断天下大事的实际当权者,同时也是小皇帝的母亲,她丝毫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要求宋仁宗随自己一起处理政事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和jīng力用在学习上。她特意在崇政殿的西厢房,给宋仁宗安排了一个专门读书的地方,不断邀请全国最有名望的博学鸿儒,给他讲经习史,朝夕诵读,不但修学,而且修身,不但立人,而且立德,为宋仁宗这位后来的中兴之主,奠定了扎实的学问根基。
    这十一年,刘娥女子当国,垂帘决事,天下大事并未因她是女流之辈而荒废,反而处置得当,政令畅通,“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对身边人和家里人,也都能掌握分寸,要求严格,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有节。
    这十一年,刘娥权力如rì中天,那些卖乖取巧的大官小吏便蜂拥而上,希望通过投其所好而从中渔利。小臣方仲弓上书,建议刘娥效仿武则天,为刘氏祖宗立庙,遭到她的怒斥,太常博士程琳敬献《武后临朝图》,暗示女子当国有先例,刘娥把图扔到地上,大声说:“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刘娥处在权力巅峰,始终以国家前途为重,以天下太平为重,没有枉法徇私,原则问题上保持了清醒的头脑,这是值得称道的。
    然而,权力如同一个磁场,权力越大,磁xìng越强,磁xìng越强,负荷越重,有利也有弊。无论是官场还是民间,不少人嘀嘀咕咕,批评太后专权,后妃干政。
    她六十大寿,孝顺的宋仁宗准备率百官给她行拜寿之礼,秘阁校理范仲淹认为这是皇帝家事,不必等同国事,上书反对。
    随着宋仁宗年龄的增长,要求皇太后还政于皇帝的呼声从未间断过,有的甚至给皇帝联名上书。可以说,在刘娥专心政事、辅佐少帝的这些年,朝廷上下对她的诟病与攻讦不绝如缕,而所有的指责,都是因为她的身份与xìng别,认为权力与身份不符,名不正而言不顺。
    明道二年,刘娥感觉大限已近,便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太庙行了祭祀之礼,接受了群臣赠予的“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尊号,随即还政于宋仁宗,实现了权力的顺利交接。
    不久,她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她去世后,关于后妃干政的议论又甚嚣尘上,更有跳梁之徒告诉宋仁宗,其生母不是刘后,而是李妃,甚至说李妃不是自然死亡,而是为刘后放毒,害得心力交瘁的宋仁宗情急之下安排人刨开李妃的墓,开棺验尸,上演了一幕幕闹剧。然而,这些最后都证明是子虚乌有的。
    真实的情况是,刘娥表里如一,不仅视宋仁宗如己出,待李妃也如姐妹,生前死后的礼仪,皆如一品夫人。宋仁宗了解实情后,对自己安排的开棺验尸行为悔恨不已。
    刘娥受命于危急之间,十年如一rì,兢兢业业地处理国事,做到了内无大忧,外无大患,又能稳妥地交接政权,作为一个女人,实属难能可贵。至于围绕着她的一些非难与争议,也不过是源于对她身份的质疑罢了,最多也是曾在非常时期采取过非常手段,相对于她为赵宋王朝所作的贡献,不过九牛一毛,实在微不足道。
    武京娘的经历和刘娥的前半生真的很像,刘娥出身寒微,武京娘的出身也称不上显赫,虽然也是国公门庭,但是在世人的眼中,武京娘始终都是个商贾之女。
    刘娥年少之时贫苦,武京娘在父亲死后,跟着母亲流落四方,艰辛度rì,也是尝尽了人世间的苦楚。
    刘娥因为自己的美貌,智慧,温婉的xìng格专宠于宋真宗,武京娘也是一样凭借着自己的美貌与手腕,得幸于李承乾,一样的荣宠冠于后宫,一样的越上枝头,化身凤凰。
    如果历史发生改变,武京娘究竟会如何,杜睿也不敢断言,不过他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武京娘会做一个有武后之才,无武后之恶的刘娥,也不愿意她成为吕后,武则天那样将天下扰得烽烟四起的恶妇。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意思了,武京娘终究还是没能成功,大唐依然是大唐,李贤登基,大唐如履薄冰的完成了权力交接,至于武京娘,杜睿也只能惋惜了。
    #¥#¥#¥#¥#¥#¥#¥#¥#¥#¥#
    “微臣杜睿求见太后娘娘!”在别院的门外,杜睿朗声道。
    说道这个称呼,杜睿的心中就不免替武京娘惋惜,如今武京娘才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便成了别人口中的太后,大好的年华,也只能寂寞孤苦的度过了,以杜睿这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残忍。
    不多时别院的大门便被打开了,走出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宫女,见了杜睿脸sè不禁微微一红,道:“太后娘娘请宋国公入内叙话!”
    杜睿谢过之后,便跟着宫女一起走了进去,到了正厅,正看见武京娘一身素服,面sè平静的等着他。
    “微臣杜睿参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杜睿走进正厅,连忙见礼。
    武京娘伸手虚扶了一下,道:“姐夫平身吧!这里不是皇宫,无需这般繁琐的礼数!请坐吧!”
    杜睿起身,便在下首的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杜睿居然不敢去看武京娘的,只是低着头道:“不知道太后在此住的,可还习惯!?”
    武京娘的脸上不见任何表情,看上去简直就好像是一个遁入空门的出家人一样:“还有什么不习惯的!本宫这么多年以来,什么没见识过,这里虽然不如大明宫豪华,热闹,但是却也不想大明宫一样,空旷的让人害怕!纵然是一时不习惯,但慢慢的也就好了!”
    杜睿听着,心中不由得一痛,武京娘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他是要负有责任的,当初武媚娘劝武京娘入宫的时候,如果他能坚持反对的话,或许武京娘的人生就完全改变了。
    武京娘或许会嫁给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辈子相夫教子,相濡以沫的度过平淡的一生,虽然不得享有皇后的尊荣,但是离了那个冰冷,毫无人情味的皇宫,对武京娘来说,或许是另外一种幸福吧!
    杜睿看了看,见这座别院之中,除了方才开门的那个宫娥之外,没有多少人侍候,便道:“太后!不如臣回去之后,让媚娘过来陪你小住些时rì可好!”
    武京娘闻言,沉思了片刻之后道:“也好!这里太冷清了些,若是姐姐能来做伴的话,也能让本宫少些时间去想以前的事情!”
    杜睿见武京娘的言语之中,不再是那样了无生趣的样子,也稍稍宽心了些,接着又道:“太后!微臣今rì来此,还有一件事想要与太后商量!”
    武京娘点头,道:“姐夫请讲!”
    杜睿道:“太后!濮阳公主年幼,在宫中无人照料,微臣想将濮阳公主送来茂陵别院,一来可以让太后母女团聚,共享天伦,二来也可以使濮阳公主不至于太过孤苦!”
    武京娘闻言,眼睛顿时亮了,她在茂陵,最放心不下的不是李贤,而是这个小女儿,濮阳公主方才三岁的年纪,她如何能放心得下,将濮阳公主留在那深宫之中。
    “姐夫!当真能如此!?”
    武京娘知道,她在茂陵名义上是为了给高宗李承乾守陵,可事实上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发配,为的就是让朝中那些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女主临朝的人安心。
    杜睿闻言,点头道:“太后与濮阳公主是母女,母女相聚,谁又能说什么!”
    杜睿知道武京娘心中所想,这才主动提出来要让濮阳公主过来,若是能将自己的女儿养在身边的话,对武京娘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姐夫!本宫谢过了!本宫知道,朝中有很多人都在防备着本宫,这一点请姐夫放心,也转告那些朝臣,本宫既然答应下来的事情,就绝对不会再更改了!”
    杜睿闻言,反倒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得岔开了话题,道:“太后,此番事,武家兄弟该如何处置,还请太后示下!”
    当初被武京娘招入长安的武氏亲族不下百余人,说起来也都是皇亲国戚,该怎么处置,杜睿也确实费神,倒不如将决定权交给武京娘的好。
    武京娘闻言,沉思了片刻之后,道:“如今武懿宗已经被先帝处死,武三思谋逆,意图加害先帝,罪无可赦,自然依法处置,至于其他武氏宗亲,还请姐夫网开一面!他们在这长安也享受的够久了,便让他们返回河内吧!从今以后武氏之人不得为官,不得入长安,姐夫看,如此处置可还妥当!”
    杜睿闻言一愣,他倒是没想到武京娘居然会作出这样的决定,他知道,武京娘如此做,分明就是在表明一种姿态,告诉天下人,她对权利已经没有了任何心思。
    不过~~~~~~~
    “太后!如此处置的话,天下人难免会说太后娘娘寡恩!”
    武京娘冷笑了一声道:“寡恩!哪来的恩情,当初本宫父亲病故之时,他们可曾想过亲情恩义,还不是将我们母女赶出了家门,本宫当初能恩佑他们,已经是难得了,如今他们卷入了这么大的一场官司,难道还想着荣华富贵,位极人臣吗?姐夫不要说了,如果天下人当真如此评价本宫的话,本宫自然也无话可说!”
    杜睿闻言,只得点头道:“既然如此,微臣明白了!”
    武京娘又道:“姐夫方才有事问本宫,如今本宫也有一事要相求姐夫,望姐夫能够答应!”
    杜睿道:“太后娘娘言重了,还请明言!”
    武京娘道:“姐夫可还记得,当初本宫曾对姐夫提起让弘儿迎娶太平为太子妃的事情,当时姐夫以两人年纪尚小,回绝了,如今弘儿不在了,贤儿登基为帝,不知姐夫可还愿意和皇家做这门亲事!”
    杜睿闻言,登时一愣,他完全没料到武京娘会突然提起这件事来,立刻就想要回绝,但是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来,他知道,武京娘作出这个决定无非就是担心他揽权,危及李贤,想要给李贤找一张护身符。
    武京娘见杜睿不言语,追问道:“姐夫可是不愿意!?”
    杜睿当然不愿意,其一,杜睿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和皇室牵扯上任何关系,一入宫门深似海,皇宫那里虽然是天下最为尊荣的地方,可是在杜睿看来,那里简直就是一个吃人xìng的魔窟。
    当初武京娘没入宫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天真烂漫,对未来充满了无数幻想的小女孩儿,可是等到她做了太子妃,皇后之后呢?
    对权利的迷恋,对权势的渴望,让武京娘完全变了,变得甚至都不择手段,杜睿如何愿意让自己的女儿也变成这副模样。
    其二,如今杜睿手中的权势已经够大了,身为辅政大臣,甚至连皇帝的威信都比不上他,若是让这种权利通过血脉,再传承下去的话,未来会怎样,他这么多年以来,极力避免的就是大唐发生动荡,又如何能让自己的家族和皇室出现争锋的局面。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武媚娘和武京娘是亲姐妹,李贤和太平是表兄妹,他们这可是近亲结婚,来自后世的,谁都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杜睿可不想未来大唐朝堂上,端坐在龙椅上的是个弱智。
    可是拒绝的话,杜睿有如何能说的出口,武京娘原本就是个嫉妒缺乏安全感的人,如今这种境况,她肯定要为她和李贤的前途担忧。
    这种担忧,杜睿虽然觉得全无必要,但是站在武京娘的角度,又有什么错处呢?
    主少国疑,作为母亲,武京娘又被变相的软禁在茂陵,朝中的权利,全都掌握在杜睿一个人的手中,谁能不担心。
    答应!杜睿不情愿,不答应!杜睿有不忍心,当真是左右为难。
    最终还是情感战胜了理智,亦或许是因为出于一种补偿的心思在作怪。
    “太后娘娘隆恩,微臣岂能辜负了,既然太后娘娘有此心,微臣自无不允!”
    说出这句话之后,杜睿的心里也不禁阵阵苦笑,他自己就已经娶了三位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