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指指大门笑道:“我这大门是去年金国理学泰斗赵复和元好问联袂来访时才开过一次。”
李思业淡淡笑道:“思业来得卤莽,相国莫怪,赵阁老乃思业之师,相国既是赵阁老旧交,自然也是思业长辈,又是公主的先生,于公于私都应先来拜访。”
行至正厅门口,却见两个年轻人正笑笑走出,见有贵客上门,立刻闪在一边,好奇地望着李思业,灯光下李思业见二人皆目光清澈,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不由生了几分好感。
李蹊急喝住二人,指着其中稍矮的道:“这矮壮敦实的,便是犬子李哲!”又喝道:“孽障!你还不过来见过客人,他便是你们在太学里整日争议的山东路总管李思业。”
二人听说他便是李思业,眼中皆流露出惊讶之色,他们万万没想到,传说中的山东匪首,竟然和自己年纪相仿,而且还如此温文尔雅,犹豫一下,李哲才上前勉强施礼道:“太学生李哲,见过李总管。”
李思业见他行礼勉强,便知他们平时对自己的议论决非好话,便笑道:“你们素日所想的李思业是什么样子?吃生肉,杀人不眨眼么?”
“那倒不是!”李哲挺直腰来,目光炯炯地盯着李思业道:“李总管爱惜百姓,重视官学,什么都好,但大节上却亏了一些,明明是宋人,却降了金国。”
“畜生!你在说什么!”李蹊一声暴喝,手指着儿子,浑身颤抖地骂道:“李总管是为父请来的贵客,你竟敢如此无礼!还不快跪下赔罪。”
李哲却脖子挺得硬直,大声道:“孩儿所言句句是实,青天朗朗,难道也要绝人于口吗?”
“反了!反了!”李蹊气得眼睛充血,捡过一根木棍,嫌轻,又扔掉,眼光四处寻睃,李思业见了不禁好笑道:“丞相何必动怒,公子敢说实话,这是好事。”他摸出一块晶莹碧透的玉佩,递过去道:“这是我攻下中都所得,就凭你敢说实话的勇气,我特赠于你。
李哲一仰头,毫不理睬,旁边的年轻公子却笑笑接过道:“我倒认为李总管降宋降金乃是小节,心怀天下才是大义,这玉佩高古,待我换些米粮去赈济灾民。”
李思业见他从容自然,神情毫不作伪,心中暗暗奇之,便问李蹊道:“此公子何人?”
李蹊见他不恼自己儿子,这才微微放下心来,遂答道:“这位公子是我金国理学泰斗赵复的得意门生,今年刚中了进士,姓郝名经字伯常,潞州人,为犬子好友。”
半晌,不见李思业回应,回头却发现他的眼中充满了惊讶之色,不禁诧异地问道:“李总管,难道你也听说他?”
半天李思业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天啊!他就是郝经,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思想家郝经,主张以汉为统,说服忽必烈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郝经。”李思业脱口而出:”你的《续后汉书》写了么?”
郝经猛地睁大了眼睛,心中的惊骇难以形容。“他、他怎么知道我想写《续后汉书》”他呆望着李思业,身体仿佛僵直一般,李思业也凝视着他,眼中闪着淡淡的神采,他正暗暗寻思办法,不管用什么手段,此番定要将此人弄到山东去。
李蹊见儿子欲走,又是一声怒喝:“畜生!李总管大人大量,不计较你的失礼,你就想一走了之吗?我罚你在此站立,直到李总管离去为止!”
两人进厅分宾主落坐,李思业先欠身谢道:“上次山东发行交子一事,多亏相国上下融通,思业这里谢过。”
李蹊摇摇头他苦笑道:“那也是大家看在赵阁老亲笔信的面上,否则真依流程批准,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去。”
李蹊眼里充满了忧虑,长叹一声道:“金国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皇上年初批准的事,往往到年底还搁在六部的案上,吃饭的人不少,干活的却没有,现在国库空虚,年年加赋,百姓倾家荡产也交不完税,不少地方甚至出现人民自食,我真担心几时天就会突然塌下来,也罢!过一日算一日吧!”
李思业见他说得沉重,心中也默然,李蹊见冷了场,便笑笑道:“我听说山东现在已月出二十万两银子,更有铜无数,今年新发行了二千万贯交子,在百姓中口碑极好,信誉已经超过交子和宋国会子,让人眼热。而且年年大熟,税赋极低,贤侄又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让人民修养生息,同时遏制土地兼并,以至今年轮换之时居然很多官员都死活不肯回来,连老夫也动心想让犬子去锻炼锻炼,不知贤侄可愿成全?”
卷四 山东(上) 第三十二章 金都之旅 五
(更新时间:2007…6…16 8:02:00 本章字数:2870)
李思业听他改称自己为贤侄,又提想把儿子送到山东,这才恍然大悟,堂堂的左相对自己如此谦让,原来竟是有所求,难怪他刚才对儿子如此生气。
李思业微微一笑道:“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相国愿意将公子交给我,我当然求之不得,我正想改革官学却手中无人,公子不嫌弃,便来山东替我督学吧!”
李蹊大喜,他见金国前景惨淡,自己受人逼迫,便想寻条退路,宋国是不能去,惟有山东办得有声有色,俨如一独立王国,他便动了将儿子送去的念头,见李思业应允,他立刻命人置办一着酒席,又命儿子进来相陪,李思业亦笑道:“让那郝经也一并来吧!”
席间无肉山酒海,但也绿红搭配,清爽可口,李蹊又提起刚才之言,道:“刚才贤侄说想改善官学,可我却听说,山东各地的官学全部都已新造,甚至比过衙门,如此条件,怎么还嫌不足。”
李思业微微笑道:“我说的意思是在所学的内容上做一些改革,圣人也说学生须礼'W'w'w。5'1'7'z。C'o'm' 、乐、射、御、书、数六艺齐备,可到今天只尊儒学,我以为这是违背了圣人的本意,学生所学应广为涉猎才对,所以我打算将山东官学中儒学的内容削减一些,另外加上策论、律法、经济、弓马,甚至我还打算办一些专门的学校,如律法专科、算术专科、军事专科,以至于造船、采矿、火器等等凡有利于民生的技能,我都想培养专门人才......”正说着,却瞥见李蹊的脸渐渐阴沉下来。
李蹊暗暗忖道:“此人一派胡言,若依他之言办官学,山东迟早礼仪荡尽,果然是草莽出身,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不懂治学,亏我还这等器重于他,也不知赵阁老是看中他哪一点。”心里又略略后悔起来,不想将儿子送到山东去了。
但另外二人却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郝经,眼中竟慢慢放出光来,他见眼前之人颇有见地,又想起自己平日所思,便突然问道:“不知道李总管以为我金国目前最大的弊端在哪里?”
李思业探身取过一枚柑子,一边慢慢地剥除金黄色的外壳,一边缓缓道:“金世宗推行汉化,强化律法,让金国脱胎换骨,最终能够摆脱蛮夷之邦,实现读书人取士以治国,兴儒以振邦的理想,确实是个有为的君主,不过他的改革却留下一个尾巴,正是这个尾巴早晚会断送了完颜氏一百年的社稷。”
一句话说得在坐二人都涑然动容,郝经急问道:“李总管所指的是什么?”
李思业朝李蹊微微一笑道:“我指的是猛安谋克制,相国不会不明白吧!”
李蹊见他越说越狂妄,心中愈加恼怒,却又不敢得罪他,便冷声道:“李总管,现在朝廷可是在禁言,当心祸从口出。”
李思业听他又换称呼,心中不禁冷笑,道:“相国担心我以言犯禁吗?令公子说的好,青天朗朗,惜日周厉王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最终被国人所逐,若今上位者一味蒙住耳目,甚至绝人于口,早晚也会坠入深渊。再者,我就是说了,他完颜守绪又能拿我怎样!”
李蹊见他竟敢直呼皇上名玮,心中气极,碍着相国的身份,再三克制,才愤然扭头不理。
但郝经却被引出了兴趣,他身子前倾,毫不掩饰眼中的热烈目光,道:“李总管请直说,郝经洗耳恭听!”李思业点点头,继续道:“我以为猛安谋克制是金国起家的根本,最早以女真各部族控制自己的军户、奴隶,演变到后来,大的猛安家族变成地方豪强,在自己的领地里俨如独立王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就如同东汉末年一般,不仅不向朝廷交纳一分税赋,还拼命掠夺土地、侵占军田,把已经少之不能再少的自耕农占为私有,朝廷收入自然日渐枯竭,现在宋国的岁贡也没了,如此朝廷还怎么维持下去。这猛安谋克制的另一个恶果便是几乎每户女真人都有自己汉人奴隶,生活骄淫奢侈,导致金兵的士气衰弱,毫无战力,这才屡败于蒙古,不是我妄言,现在金国尚有时间残喘,等蒙哥、忽必烈统一蒙古之时,也就是金国灭亡之日。”
最后一句话,仿佛是一声惊雷,将数人都惊呆了,半晌,郝经才道:“李总管之语切中要害,但这豪强之势自古就有,如同是一个怪圈,任何一朝的兴亡,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不知李总管可有破这怪圈之法?”
李思业暗道:“若论学问、思想我是比不上你,但我却比你多了八百年的历史经验,这就是你比不上我了。”他笑道:“人只要有欲望,就会有占有,就会有强弱,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豪强也是随之而生,不过是强弱过于分明,这并不可怕,只要把它的发展方向限制住,它也就无法兴风作浪。关键不在豪强,豪强只是表象,却不是问题的本质,‘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一个朝代都逃不过兴始衰亡,这才是真正的怪圈。我以为要想破这个怪圈,只有通过权力制衡,用公平法制才有可能。”
李蹊虽然不想听他谬论,可是耳朵却没有塞住,李思业的话自然一字不漏地都听到,他听见李思业说到法制,便实在忍不住插口驳道:“李总管认为要公平法制,可是我世宗所定之律法,不用重刑,也不求宽仁,无论百姓王侯,都一律平等,刑部全年断死罪者,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这等法制清平局面,只有贞观年间才可以相比,为何却只是昙花一现,没有能破除你说的那个怪圈。”
李思业见他又开口,便冷笑道:“这就是权力制衡不到位了,法由皇帝来制,也可由他来废,若遇明君,则是国之幸事,若遇昏庸之君,那就是国之不幸了,如此,国之兴亡都决定于一人之手,国家安能长治久安,我以为唯有废除君王专断之权,让全体民众来共议共决,方才是稳妥之道!”
李蹊早听得脸色大变,血涌上头脸,脸变得通红,猛地站起来,手颤抖着指着李思业怒斥道:“你眼中可有君臣伦常,你这等悖逆之话也能说得出口,可知那是要、要灭九族的。”说完他一摔袍袖愤然而去。
郝经也听得脸色微变,急问道:“李总管之言可有出典?”
李思业见他问得郑重,忖道:“自然不能告诉你这些是来自后世,惟有托古人。”想到这,他心里有了定计道:“我少时曾到过极西之地,在那里也有一大国,唤作大秦,秦汉时就已立国,其国就是采用了一种‘君主议会制’,由君主和议会的长老共同管理国家,军队是国家的,不归君主私有,同时君主的权力还受到议会的制衡,议会的长老又由社会各阶层选出,代表他们掌管国家权力,所以大秦国能立国千年至今而不倒,也是这个原因。”这里李思业故意混淆了东西罗马,也是欺郝经不知。
郝经烂熟《后汉书》,书中有记录西方确有大秦国,暗忖:“自秦汉以来,中原不知换了多少王朝,遭殃的还是百姓和汉文化,若真能建立一个大秦那样的制度,让我汉文明也能稳定延绵千年,这是何等美事。”心里想着,眼中不禁流露出悠然向往之色。
李思业看在眼里,心中暗喜,他道:“我也有心宣扬这种制度,但任何制度的建立,首先是要开启民智,我想聘二位到我山东去做督学,不知二位可有意一行?”
郝经和李哲对视一眼,欣然道:“如此,我等愿随李总管一行。”李思业大喜,又怕他们反悔,当下取纸写下聘书,郑重交予二人。
突然,外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思业微微一惊,只见随自己来的振威军校尉闯了进来,他急声禀报道:“大将军!不好了,我们府上出事了!”
卷四 山东(上) 第三十三 章 金都之旅 六
(更新时间:2007…6…17 8:26:00 本章字数:3540)
李思业听说驻地被人围攻,他立刻猜到事情定是为李秋宜而来,便命发信号通知城外驻军做好准备,随即率领一百亲兵铁骑狂风般疾驰回驻地,沉闷的铁骑声踏破了南京的夜空.
且说完颜奴申欲抢夺李秋宜,他自己不出面,却挑唆荆王完颜守纯之子额尔克为急先锋围攻李思业府,自己又暗派一百名武功好手混于额尔克的家丁中,准备乱中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