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列强代理人-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没有了反叛的可能,此人在老李眼中也逐渐完美了起来。

若是非要说韦志俊有什么不能让李明峰放心的地方,那就是他杀气太重。和刘铭传、吴长庆不同,刘、吴是好战,韦是好杀。

宋庆年纪大一些,人也稳重,此时他出来劝解道:“福济毕竟是安徽巡抚,又是满人。他不肯听总督大人的命令也在情理之中。”

李明峰微笑着说道:“不理他们,这场仗我也没准备依靠别人的力量来打!现在咱们还是讨论讨论该如何作战吧。”

吴长庆满不在乎的说道:“区区数万残余的捻贼而已,不成气候。咱们五万大军压上,如泰山压顶一般,他们必然会化作鸟兽散!”

陈星翰并不赞同吴长庆的轻敌思想,提醒道:“这仗要是这么好打,曾国荃和李鸿章也就不会吃亏了!”

曾国荃和李鸿章也是宿将,他们麾下的湘军和淮军也是百战之兵,虽然战斗力不如常胜军,但是吴长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实力。现在陈星翰抬出曾、李二人在捻子手中吃亏的例子,吴长庆也不知该如何反驳。

看到众人沉默,李明峰分析道:“要是主力对阵,他们当然不是咱们的对手。不用多,咱们只需派一镇的人马就可以彻底击败全部捻子。但是捻子现在化成小股军队,隐藏在苏北上千个村镇之中,咱们总不能一个一个村子的去打吧?

再退一步说,就是将捻子主力全部歼灭,那也不成。下面的乡村仍然有捻子生存的土壤,假如逃走了一个捻军的将领,只需几个月的时间,捻军又会发展起几万人来!咱们要想一个万全之策,彻底的断绝捻子在苏北生存的可能!”

最近捻子的战斗方式让李明峰记起了某党的“游击战”,这种战斗方式很讨厌,可以说是很难彻底的将其剿灭。而且一旦放松了围剿,只需几个月,这种力量就会迅速发展壮大。

某党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不断战败,但是却越败人越多,越败实力越强。等到开始打内战的时候,老蒋才惊觉,这帮由泥腿子组成的土匪军,竟然已经有百万之众了。

但是,这种策略也有自己的缺陷,这就是过度的依赖民间支援。要想打游击战,必须有当地老百姓的掩护和支援。百姓掩护,才能让游击队得到隐藏,百姓支援,才能让这种非正规军有粮食吃。

捻子就是这土生土长的人,他们一般都在自己家附近打游击,当地老百姓和他们都是亲属、故交、邻里的关系,所以捻子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如鱼得水。

陈星翰叹了口气说道:“要想彻底的让捻子失去百姓的保护,难啊!苏北地区老百姓就是捻子,捻子就是老百姓,已经分不开了。除非杀光所有老百姓,才能让捻子没有生存的土壤!”

“杀光所有来百姓?”李明峰闻言,脑中灵光一闪,忽然想起了一个作战方式,“对了!对付游击战就应该用三光政策啊!”

众人闻言一愣,随即疑惑道:“三光政策?”

李明峰笑着点了点头,朗声说道:“烧光、杀光、抢光!”

三光政策是日本人提出的,这个政策对付游击战争极为有效。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所有城市全被日军占领,但是游击队却能在农村生存。依靠当地老百姓的支持,游击队在日本人的后方不断骚扰日军,让日军疲惫不堪,并且有效的吸引了一部分日军,使其不敢全部投入到主战场。

最终日军针对这种作战方式,也做出了应对,推出了“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并非全都是后世所渲染的那种“烧、杀、抢”政策,实际上,三光政策是一种分级别的惩罚措施。

日本人当时把各个村子分成几个级别,分别是“安全”,“半安全”,“不安全”三个级别。

在安全级别的村子里,日本人实行怀柔政策,日军秋毫不犯,还经常给老百姓发放粮食,帮助老百姓修公路、水利等等。

在半安全的村子里,实际上也就是日军和游击队争夺的村子里,日军使用“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政策。只要当地百姓不支持游击队,则可以安安稳稳的生活,但是一旦被发现支持游击队,就要倒大霉了,别说财产了,就连小命都休想保住。

对付那种不安全级别的村子,也就是游击队作为根据地的村子,则是彻底的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丝毫不讲情面,将这种村子直接毁灭。

三光政策实行以后,效果明显,华北地区大为平静。大批的半安全和不安全村子都变成了安全的村子,当地老百姓一旦发现游击队,不但不藏匿,反倒积极举报。

李明峰也打算在苏北这么做,事情新版的“三光”政策。

第两百一十四章 … 保甲连坐 清乡运动

捻军现在已经打散混入到了乡村之中,李明峰会合了袁甲三和苗沛霖的大军之后,在捻军活动地带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扫荡。

最初张宗禹和龚得树、侯仕维有些自不量力,把李明峰当成了李鸿章之流,三人也组织起了五万大军在淮安附近和清军展开了大规模军团战。

李明峰只调用了刘铭传、宋庆两镇兵马就将其打的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张宗禹、龚得树、侯仕维看到形势不妙,连忙撤退。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又遭到了袁甲三、苗沛霖的追击堵截,五万大军被打的七零八落,死伤至少两万人。

这一战之后,捻子彻底放弃了正面作战,完全深入民间,展开游击战。

战役过后,所有城池都被捻子放弃,清军可以直接进驻苏北。从明面上看,除了几个贼首没有被捕,捻子已经近乎于彻底覆灭了,于是朝廷又对参战军队封赏了一番。李明峰以前所受封赏太高,这次只得了一盘朝珠,以示恩荣。

当然,老李对这一盘价值几百两银子的朝珠没有任何好感,直接放到库里锁了起来。

李明峰、袁甲三、苗沛霖看到捻子撤走,都趁机抢占地盘,山东南部,衮州、临沂,和苏北的宿迁、海州等大片土地为李明峰的常胜军所占据。处于四省交界处的徐州地区被苗沛霖抢到,袁甲三所获最小,仅抢到几个县城。

果然不出李明峰所料,捻子的游击战效果极其明显。虽然常胜军和袁家军、苗家军暂时占据了城市,但是捻子在各地的不断袭扰,让清军头疼不已。

袁甲三、苗沛霖最初没有意识到游击战的厉害,和往常一样管理新获取的城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才惊觉捻子竟然还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损伤。

现在正是秋季,收割的季节,苗沛霖、袁甲三都在垂涎当地丰收的粮食,所以派出部队到各个村子去收缴税粮。但是村子何其多?捻子活动地区至少有数千所村庄,所以也要派出大量的收粮队,每支收缴税粮的军队多则百十人,少则数人。

这样一来,就给了捻子偷袭的机会。每股捻子或者数百,或者上千,通过当地老百姓传递的情报,总能埋伏到正要去收缴税粮的清军,或者刚刚收缴完税粮的清军。

得到遇袭情报之后,袁甲三和苗沛霖总要派大军前去支援,但是大军抵达战场之后,却发现留下的只有清军的尸体,捻子早就逃的无影无踪了。即便是在附近乡村打听,也没有一点头绪。

只不到半个月时间,袁、苗两军就遇袭上百次,死亡数千人。

不单如此,有时候捻子还会聚集起大规模部队,攻击兵力较少的县城。攻陷之后,只是抢掠屠杀一番,然后就扬长而去,绝不和清军主力对抗。这样一来,袁甲三和苗沛霖都被打的焦头烂额,损失也是极大。

袁、苗二人甚至想要让出城池,不和捻子再这么纠缠下去。

幸亏李明峰早就料到了这种作战方式的威力,占领各大城池之后,老李严令常胜军士兵出城必须至少百人同行,而且免除当地百姓当年的税粮,这样就让常胜军避免了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

别人不去管,老李单单在自己的辖地开始了筹划已久的清乡运动。

李明峰先任命常胜军的中层将领担任临沂知府、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知州、衮州(今山东菏泽、枣庄)知州等职,州府下面的县令也全部是常胜军将领担任,然后又设立清乡保甲制度。

以户为单位,每户人家设一户长;十户为甲,设一甲长;十甲为保,设一保长。各保就该管区域内原有乡镇界址编定,或并合数乡镇为一保,但不得分割本乡镇一部编入他乡镇之保。

大乡镇假如有好几个保,则设保长联合办公处,由保长互推一人为主任。户长基本由家长充任,保甲长名义上由保甲内各户长、甲长公推,但县令查明不能“胜任”,或认为有更换必要时,可以命令原公推人另行改推。

户长须一律签名加盟于保甲规约,并联合甲内户长共具联保连坐切结,声明如有“为捻、通捻、纵捻”情事,联保各户,实行连坐。甲长受保长指挥监督,负责维持保甲内安宁秩序。联保主任受县令指挥监督,负维持各保安宁秩序总责,但各保应办事务仍由各该保长负责。

其实保长、甲长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检查所辖之地是否有捻子罢了。一旦发现,必须立刻上报,否则十户人家实行连坐,全部受刑,轻则蹲大牢、发配,重则掉脑袋。

而且保甲长必须每日都检查自己的辖地是否有外人进入,一旦发现陌生人,必须上报县令,否则以通捻论处。

苏北鲁南地区共有二十几个县,县令都是常胜军中出来的中低层将领,一般都是连长、营长级别的将领,麾下统领着数百常胜军。一旦接到当地群众举报,这些县令就会分析局势,假如敌人不多,则立刻带领自己麾下的士兵前去剿灭;如果是大股的捻子,则需要上报驻扎在临沂的常胜军总部,让总部派更多的部队年前剿灭。

这个政策实行两个月,常胜军共小规模出动四十余次,大规模两次,剿灭捻子上万人,给捻子造成了重大损失。

当然,也有一部分村镇顽固不化,暗中保护捻子。但是敌人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在高额悬赏之下,当地很多百姓都给常胜军偷送情报。遇到这种情况,老李从不手软,到当地直接将除举报人以外的村民全部屠戮一空。

常胜军连续屠杀了四五个村子,震慑了暴民,血淋淋的先例让苏北人民恭顺不少,捻子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

无论是出于自保的需求,还是为了让亲属免遭连累,捻军都不能再在常胜军的地盘上战斗下去了。

当年冬季,捻军开始往袁甲三、苗沛霖控制的地区迁移。这样一来,袁、苗的压力又增大了许多。

连番吃瘪之后,袁甲三和苗沛霖终于注意到了常胜军的领地竟然几乎没有任何反抗行为,两人惊讶非常,连忙派人去打探。

自从实行了保甲连坐制度,常胜军领地就是铁板一块。任何一个陌生人到了当地,都会有人报给保长,然后再报给县令。袁甲三和苗沛霖派的上百个探子,除了几个机灵的跑的快,其余的全部被俘。

李明峰问明情况,也不怪罪,将这些探子又放了回去,并且告知了自己所实行的政策。

袁甲三和苗沛霖得知李明峰实行的“保甲连坐,三光政策”这么有效,也立刻跟着仿效起来。一时之间,捻军的生存岌岌可危,就连张宗禹、龚得树、侯仕维等捻军大佬也多次遇险。

困兽犹斗!形势既然如此险恶,捻军空前的团结了起来。黄旗、白旗和红旗,捻军剩下的三大旗聚集全部兵力八万人,猛攻淮北宿州。捻军准备打破宿州,然后渡淮河南下,去和太平军汇合。

宿州是苗沛霖的地盘,捻子打宿州,他最着急,连忙带领大军前去解救,并且发文向李明峰、袁甲三和福济三人求救。

不过,老李和袁胖子、福大巡抚三个人都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苗沛霖遇险,他们可没人想去帮忙。

对于袁甲三来讲,淮北紧靠着河南,苗沛霖势力越小,河南受到的威胁也越弱。福济就更不用提了,朝廷巴不得苗沛霖和捻子互相拼个你死我活呢,他又怎么会出兵相救呢?

老李也是报的这个心思,别人越弱越好,自己越强越好!

三个人在接到苗沛霖的求援信之后,都无一例的回信安抚他。声称其所遇不过是小股捻军罢了,不要惊慌。并且三个人都保证,马上就会派遣援军,但是直到捻子围攻宿州一个月后,三军都没有任何动静,于是苗沛霖就陷入了孤军苦战之中。

苗沛霖苦守宿州,和捻子大战六次,不分胜负,双方都损失惨重。后来苗沛霖才醒悟过来,何必要和捻子死磕?

捻子所求不过是要渡淮河,南下罢了,要渡淮河,不经过李明峰的领地,就要经过他苗沛霖的领地。捻子欺软怕硬,不敢招惹李明峰,决定从苗沛霖这渡河,所以才猛攻宿州。

既然捻子是借路逃命,苗沛霖又何苦来的和他们玩命?

想明白事情经过,苗沛霖发文给捻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