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林帝国-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前来看,东周唯一清醒的官员是柳松坡,对这个人,元封一向很有好感,但此人终究是东周的封疆大吏,他做出任何决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东周的安全与兴旺,西凉人的死活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即使西凉国民大都是汉人。

所以,指望柳松坡网开一面打开封锁的可能性很小,指望秦王千岁帮忙也不靠谱,秦王能力有限,即便以他的名义搞几支商队大肆走私西凉必需的货物,那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战争,唯有战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使团受辱不是坏事,至少让元封知道东周朝廷的昏聩,王妃受辱也不是坏事,激发了西凉人民的愤慨和斗志,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一个小小的火星就能彻底引爆西凉人的怒火。

……

总动员令发布以后,西凉全国进入了临战状态,西域的精锐骑兵云集凉州,粮草堆积如山,兵工厂加班生产武器弹药;城市实行了宵禁,一切物资优先供给军队使用,大批青年应征入伍,日夜操练;大元帅府内,参谋军官来来往往,制订着行军路线、补给方案以及如何管理占领地区的各项预案。

西凉已经完全进入了临战状态,而东周依然是一片歌舞升平,丝毫没有察觉到战争的临近。

边境上,一队甘军骑兵正在巡逻,他们是负责封锁边界的官军,遇到走私商就能捞上一票,日子过得倒也清闲悠哉,可是这几天有些不对劲,怎么边界上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就连走私商也不见了踪影。

“妈的,那些来来回回倒腾东西的走鬼们哪去了?再不出现,爷们就要喝西北风了。”哨官悻悻的骂道,此人正是当初检查元封车队的军官,这大半年下来靠查缉走私也算发了点小财,肚子都腆起来了,十八斤重的大刀提在手上也有点沉重了。

边境线上静得可怕,那些西凉的同行也好几天没出现了,这一小队兵百无聊赖的走着,忽然有人喊道:“来了,来了!”

一支驼队自西向东而来,驼铃悠扬,脚步缓慢,看起来带了不少货物,哨官顿时两眼放光,招呼弟兄们扑了上去,照老规矩,他们要抽两成的货物作为买路钱。

骑兵们迅速包抄过去,按照老规矩逼停对方之后再勒索敲诈,可是不知怎地,哨官心里总有些忐忑,或许是那些商人眼中的神色过于镇定了吧,不像是挨宰肥羊应有的表情。

“站住,带的什么货,我们要检查!”

查字还没说完,一支手弩已经端了起来,不加任何警示就射击了,弩箭穿透了官兵的头颅,血飙出去老远,哨官反应还算快,尖声大叫:“弟兄们上啊!”

官兵们猝不及防,哪有反击的能力,一个个被伪装成商队成员的西凉军射倒在地,几乎是一瞬间,这队甘军就全军覆灭了。

哨官距离最远,眼睁睁的看着手下们死光,忽然醒悟过来,把手中大刀一扔,拨马就跑,后面几张弓箭举起来,却被带队的吴冬青阻住,“我来。”

一杆长长的火枪举起来,照门罩住哨官狼狈奔逃的背影,“砰”的一声,哨官应声倒地。

大周天佑十三年三月初三,西凉对东周首战第一枪打响。

西凉国大元帅正式昭告全国百姓,当日有一支商队在边界遭到东周甘肃官军的袭击,十余名无辜商人被打死打伤,货物被劫。

至此,西凉国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为了给被杀的百姓报仇,为了不再被封锁,为了洗雪使团所受到的屈辱,大元帅府宣布,即日兴兵东征。

万众欢呼,锣鼓齐鸣,街道两旁悬挂着巨幅的旗帜和标语,装备精良的大军从凉州城内穿城而过,放眼望去,是无穷无尽的铁流,旌旗招展,刀枪耀目,大军气势如虹,接受着凉州数十万百姓的检阅。

百姓们欢呼着,雀跃着,在这一刻,身为西凉国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百姓们纷纷议论着,大王真是爱民如子啊,王妃受辱他都能隐忍,但是百姓遭殃他就决不能容忍,前脚商人被杀,后脚西凉就宣战了,这样的好君主八辈子也难碰上啊。

文臣们都傻眼了,自古以来打仗就不是好事,只要一开战,百姓们就要怨声载道,徭役赋税加重,以及沉重的伤亡都是难以承受的,可是如今百姓们竟然为战争鼓掌喝彩,真不知道主公是怎样做到的。

他们当然不知道,为了筹划这场战争,大元帅府做了多少工作,街头巷尾那些慷慨陈词,讲述东周人恶劣行径的商人,书院里引经据典剖析战争必要性的书生,可都是大元帅府派出去的人。

……

东征大军在凉州城内阅兵只不过是激发民众的爱国心和自豪感罢了,其实战争已经开始了。

边境五十里,甘军大营,正是吃晚饭的时间,兵士们闹哄哄的聚在一起,地上摆了个陶盆,里面放着盐水煮萝卜,每人手里俩窝头,拿着筷子夹着窝头大吃,营地里一片噼里啪啦嘴唇撞击的声音,当兵的过得苦,平时就这伙食待遇,当官的就不同了,顿顿三五个菜,有酒有肉,查缉走私弄来的银子也全进了他们的荷包,当兵的一个大子捞不着,还别叫屈,当官的不克扣他们的军饷就是好的了。

这批人马是甘军的老底子,标准的老弱残兵,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参加过凉州战役,有幸吃过凉州军俘虏营里的饭菜,想起那一段往事就让人向往回味啊,大块的红烧肉可劲的造,青稞面窝头管饱,能吃十个决不让你吃八个。当兵的每月按时发饷,分量十足的大帝头,每人两个,吹一口气搁在耳朵上听,嗡嗡的响啊,那可是货真价实的银子,当半年兵就能在甘肃老家买十亩地!后来他们这些人因为素质原因被清退,那个遗憾,那个难过,别提了。

人家西凉兵也是兵,咱甘军也是兵,待遇咋就不一样呢,士兵们简单的脑子想不通,只是每当吃饭的时候就要发些牢骚,久而久之,所有的甘军士兵都知道西凉军伙食好,军饷高,能当西凉兵是上辈子修的福分。

派出去巡逻的哨队还没有回来,王千总有些担忧,这几天边境上沉默的可怕,他隐隐觉得有事情发生,但是又不敢相信西凉人真的能打过来,他们毕竟是个小国家,大周乃是天朝上国,妄动刀兵不是自寻死路么。

王千总面前的案子上摆着一碗酒,一盘子鹿肉,一盘子马肠,可他就是吃不下,低头沉思之时,看见酒碗上漾起了涟漪,而且这涟漪越来越剧烈。

不好!敌袭!王千总迅速出了营帐爬上木头搭建的瞭望台,放眼向西方望去,漫山遍野黑压压的全是骑兵!

西凉人真的打过来了。

第三卷 陕甘风云 第3…35章 … ~投降都那么理直气壮~

滚雷般的声音由远及近,大地在颤抖,甘军营地里所有的东西都在颤抖,就连放在地上盛菜的陶盆都在抖动,士兵们拿着窝头面面相觑,这不是雷声,这是马蹄的轰鸣,千军万马奔腾所发出的声音。

“西凉人杀来了~~”?望塔上传来变调的声音,王千总连滚带爬跑下来,啥也顾不得了,径直奔着马棚而去,不一会儿,王千总便骑着一匹光背马奔出来,一溜烟朝东面去了,大营里乱作一团,军官们都在忙着逃跑,竟无一人号召士兵抵抗。

当兵的想跑也跑不了,光听那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就让人两股战战了,站都站不稳,怎么跑。有那去过凉州的的士兵大喊道:“弟兄们,西凉军不杀俘,降了吧。”立刻有人响应,将筷子和窝头一扔,高举双手蹲在原地。

其实有不少人心里还很兴奋,终于等到西凉军打过来了,这回可算能吃上红烧肉了。

西凉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原以为会遭到哪怕是零星的抵抗呢,可是令他们大跌眼镜的是,甘军大军的辕门竟然大敞着,寨墙上一个兵没有,没人露头,没人放箭,偌大的军营竟然像是空的一般。

大军冲击是不能停下的,骑兵们径直冲进辕门,来了个通场,大队骑兵快速通过营地中央的空地,只见两旁跪的密密麻麻全是兵,大几千人就这样一箭未发,投降了。

骑兵们丝毫没有停顿,穿营而过追击逃敌去了,无数马蹄掀起的灰尘呛得降兵们喘不过气来,马蹄隆隆,长刀雪亮,一水的黑色战甲,彪悍的骑士,让他们心中发颤,幸亏及时投降了,要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奔腾的铁流穿过了甘军大营,随后而来的是轻甲骑兵,他们接管了这些俘虏,五个营的甘军,一共是三千六百八十七人,除了百十个军官逃走以外,全部不战而降。

征东先锋赵定安手里拎着马鞭子,背后跟着八个马弁,在俘虏群中走着,高大的身躯,两头翘起的纯黑色披风,映衬的他如同天神下凡一般,那些跪在地上的降兵不敢直视,无不低头匍匐。

这些兵老的老,小的小,剩下的就是面黄肌瘦,根本就是穿号衣的农民,毫无战斗力可言,如何打发他们成了个大问题,杀俘是肯定不会的,说起来这些人都是甘肃老乡,怎么能杀,留着用吧,又派不上用场,西凉军粮草有限,可养不起这么多闲人。

赵定安将马鞭在手中掂了一掂道:“来人啊,把兵器缴了,打发他们回家。”

一听这话,降兵们就急了,呼啦啦站起来,闹哄哄的吵嚷着,西凉军赶紧把火枪端起来,有人还朝天放了一枪,降兵们吓得又蹲下,但他们的意思总算表达出来了,不愿意被遣散。

赵定安略一思忖,让人把甘军将领营帐中搜出的银子拿出来,加上那些西凉军看不上的牲口、被卧、器具、粮食,统统发给降兵,好歹算作遣散费,让他们赶紧回家。

降兵们还是不愿意,元封就纳闷了,扯着一口十八里堡的口音吼道:“你们这些***,到底想干啥?”

降兵们全都跪下了:“大人,俺们想继续吃粮当兵,大军东征,运输个粮草维持个治安啥的,俺们能派上用场。”

赵定安又好气又好笑,不过一想这些老弱病残好歹也能派上一点用场,尤为难得是他们如此热衷于当西凉的兵,起码不用担心放在后方反水。

“把他们全收编了吧,天色不早了,咱们也该埋锅造饭了,今儿个大胜,吃点好的。”赵定安道。

降兵们乐开了怀,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西凉兵,暂时没有新号衣,他们就把甘军的号衣反穿,心口上用毛笔写一个大大的“凉”字,那些破刀枪烂弓箭统统扔了,盔甲也拿去回炉,等后方把新盔甲运来再统一装备。

西凉军杀猪宰羊,埋锅造饭,灌满肉末的马肠子上蒸笼一蒸,那叫一个喷香,大块的猪肉,排骨用红烧的做法,浓油赤酱,看着就馋,肥羊剥了皮放在火上烤,那叫一个金黄灿烂,撒上孜然,蘸上大盐粒子,鲜美的能咬掉舌头,还有香喷喷的馕饼,甜蜜的葡萄干,浓郁的马奶酒,敞开了供应。

这可都是给普通士兵吃的饭,看看脸前的美食,再想想甘州军那清汤寡水的盐水萝卜和窝头,不少降兵当场眼泪就下来了,一个人哭,一群人跟着流泪,反差实在是太TM大了,以往当甘军吃的是猪狗食,出的是牛马力,现在人家西凉军打过来,自己寸功未立,就犒赏三军,什么叫厚道,这就叫厚道,什么叫仁义,这就叫仁义!

一个老兵抹了把眼泪,忽然跳起来道:“以后谁不好好卖命出力,谁就是龟孙子王八蛋!”众军也都跟着响应,西北汉子本来都是直爽之人,行伍众人更是如此,这种朴实的话语完全出自他们的肺腑,绝非是刻意讨好新主子。

远处的篝火旁,赵定安望着这一幕忍不住浮上了笑意,刚才前军传来战报,逃跑的甘军军官尽数被赶上俘虏,至此东周朝廷摆在边境上的五个营全军覆灭,甚至连预警的机会都没有。

这场仗打得很漂亮,但是很不舒服,总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里的感觉,甘肃官军太稀松了,可谓望风而降,不但投降的快,投降的还那么理直气壮,那么开心骄傲,简直……

想想也不奇怪,凉州本来就是甘肃下面一个府,凉州军中甘肃老乡大把大把的,连元封和赵定安都是甘肃人,这些甘军投降起来自然毫无任何精神负担,反正都是吃粮当兵,何不找个伙食好的,军饷高的。

吃完饭已经天黑了,当兵的们心想仗也打了,饭也吃罢了,现在该睡觉了吧,哪知道西凉军毫无宿营的意思,各部列队准备出发,他们这些降兵也在新委派的百总们的口令中排成纵队,大将军在马上喊道:“你们这帮怂货,饭也吃了酒也喝了,该活动活动腿脚了,给我撒丫子向南开拔,先走五十里路再说。”

大军浩浩荡荡的开拔了,降兵们这才知道西凉军不好当,人家骑马他们步行,在春寒料峭的夜晚深一脚浅一脚的快速向南挺进,不时有人掉队,有人累得肺都要炸了,但大多数人还是咬牙坚持着,大军如同一条长龙向南挺进着,不时有快速骑兵从旁边呼啸而过。一直走到天蒙蒙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