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关-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慰问。895年1月底,晋军进攻妫州,23日,李匡筹派兵在居庸关外迎战。李克用一面派精骑从正面牵制敌军,一面命李存审率步兵绕道从背后夹击,一战斩俘上万。李存审进而攻克居庸关。其后的895年10月中,李存审又跟随李克用讨伐邠州,亲率步兵趁夜攻入四面悬崖的龙泉寨,大破邠军一万精兵。李存审很善于指挥步兵,上面三次作战他都是以步战参加的,不过最精彩的还要数对抗契丹。

  此战发生在917年。当时周德威被三十万契丹军围困在幽州,李存勖命李嗣源、阎宝和李存审率步骑七万支援。9月5日,三人在易州会合。见了面李存审对另两人说;“虏众我寡,虏多骑兵,我军多步兵,若在平原相遇,虏以万骑冲击我军,我军就会被全歼。”李嗣源也补充说;“虏无辎重,我军出行必要带粮草跟随,如果在平原遇上,虏抄袭我军粮草,我军定然不战自溃。不如从山地潜入幽州,与城中会合,如果途中遇到虏军,就据险抵挡。”于是三人第二天从易州北行,12日翻越大房岭,沿山涧东行。

  当前锋李嗣源率三千骑兵顺着山涧来到距幽州六十里处时,被契丹军发现,契丹军立刻发动阻击。当时契丹军在山上,晋军在山涧,双方都想抢占谷口的有利位置,于是你追我赶,每遇谷口就激烈交锋,李嗣源奋战才能通过。等跑到山口,契丹军已经出动了万余骑兵等在那里。晋军将士见此情况大惊失色,李嗣源却率百余骑一马当,一边脱去盔甲,一边用胡语喊道;“你们无故犯我国境,晋王命我率百万大军直抵西楼,灭了你们的种!”说罢抽出铁锤杀入敌阵,三进三出,竟然还斩了一位契丹酋长。后面的骑兵趁势掩杀,将契丹军击退。可惜李嗣源不单纯是名将,更是后来的明宗,否则对这位屡屡创建奇功的勇将是一定要介绍介绍的。

  接下来就轮到李存审表现了。虽然李嗣源打开了山口,但契丹骑兵在平原上纵横驰骋,战斗力就不若山口前那麽简单了。于是李存审下令步兵伐木做成鹿角,人手一枝,立起来便组成一道刺墙。契丹军集结而来,看到晋军的刺墙无法逾越,只好在四周盘旋骚扰,希望钻到空子。岂料刺墙内万弩齐发,契丹骑兵根本不是对手,纷纷人仰马翻,尸体在晋军阵地周围堆成了圈。契丹军没办法,只好撤围。等晋军推进到接近幽州时,契丹军又在前方重新集结。这次李存审的战术变了,为了再次吸引契丹军决战,他将步兵主力放在后面,前面派羸弱的士卒拖着柴草前进,掀起滚滚烟尘。契丹军并不清楚晋军总数,只知道眼前的晋军没了刺墙,而且只有数量有限的部队,就鼓噪着冲了上去。前面的步兵一触即溃,正当契丹骑兵准备大冲大砍时,李存审的主力步兵却赫然从尘幕中杀出,一举将乱作一团的契丹军击败。契丹军仓皇逃向北山,丢下遍地的辎重和羊马,晋军追击,斩俘上万。

  李存审不但善于指挥步兵,也很懂得谋略。

  912年2月,李存勖讨伐幽州的刘守光,刘守光向朱温求救,3月6日,朱温趁机渡过黄河,号称大军五十万,分兵进攻枣强和蓚县,又自率主力直取深州。23日,朱温抵达下博以南,所幸受了赵军谎报,误以为晋军抵达,才慌忙撤向枣强。

  李存审当时在赵州,兵力很少,得知朱温在下博中计的事,就对部下史建瑭和李嗣肱说;“我王出征幽蓟,没有兵来救援,南方的事全委托给我们几个了。如今蓚县危急,我们怎麽能坐在这儿干看呢!一旦贼寇占领蓚县,必然向西入侵深、冀,则局面会更危险。我们一定要用奇谋击退他们。”

  李存审先率军绕到下博,然后派史建瑭、李嗣肱分头外出掳掠了数百名打草砍柴的梁兵,大部分处死,留下几个备用。28日,当他得知朱温屠了枣强,正带着杨师厚去蓚县与贺德伦会合,就开始行动了。次日傍晚,史建瑭和李嗣肱各带着三百骑兵扮作梁军,混在打草砍柴的梁兵中,来到贺德伦营垒门前。随即杀死守卫疾驰而入,高呼着四处烧杀,直闹到天黑才离开。而与此同时,另一支晋军也赶到了贺德伦营垒附近,砍断随行几个梁兵的手臂后将其释放,并恐吓道;“给你们的朱公带个话:晋王的大军到了!”被放的梁兵只看见晋军到了下博,显然是要南下,哪知道是从赵州绕上来的,只顾没命逃跑,一接近梁营就哀号起来:“晋军来啦!”梁军刚受过一惊,联想到刚才闯营的陌生军队,立刻认定是晋军的先头部队,顿时一片慌乱。

  此时朱温大军刚好抵达蓚县以西,连营垒都没来得及扎。经过夹寨、柏乡两次惨败,朱温已对晋军心怀畏惧,因此得知消息惊愕不己,生怕被晋军算计,慌忙下令连夜撤军,连贺德伦也一同烧营逃跑。结果仓皇撤退中迷了路,各部队失散。蓚县农民怨恨梁军,纷纷拿起农具追杀迷路的部队,打得梁军狼狈不堪。事后朱温又派骑兵回来侦察,才知道上当,羞恼之下病得连轿子都坐不了了。

  谋略有两种,一种是制造局势压力的谋略,例如刘鄩擅长的奇兵战,还有一种是制造心理压力的谋略,而后者正是李存审的长处。李存审在这方面不仅能震慑朱温,就是足智多谋的刘鄩也吃过亏。

  920年10月,李存审等抵达同州,救援被刘鄩进攻的朱友谦。当时梁军很轻视河中兵的战斗力,每次交战必定穷追不舍。李存审就故意挑选二百精骑,混在河中兵里进攻刘鄩的营垒,看到梁军的一千骑兵来应战,先是假装逃走,而后突然杀回,一举俘获梁军五十。这场有些黑色的玩笑可谓一箭双雕,即利用晋军的猝然参战惊吓了梁军,又使梁军对河中兵的虚实不得不有所顾忌,无形中增加了河中兵在战局中的分量。刘鄩得知晋军来到,大惊失色,再不敢轻易应战。

  过了十几天,晋军进攻刘鄩营垒,刘鄩倾巢迎战被击败,斩首二千,只得退守罗文寨,更加闭垒不出。当时河中缺粮,又投靠梁国很久,人心不稳,李嗣昭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很担心日久生变。李存审就对李嗣昭说;“我起初担心刘鄩占据渭河。现在他被打败,必然想撤退,只是害怕我军追击,常言道困兽犹斗,不可不防。不妨先让开一条归路,然后再追击。”就派李建及到沙苑牧马。刘鄩得知晋军把战马放出去了,以为正在休整,急忙连夜撤军。李存审却在渭河截击,再次将其打败,解了同州之围。

  其实李存审的战绩还远不止上述。907年2月跟随李嗣昭讨伐潞州,在上党迫降丁会。908年跟随周德威将梁军击败于夹城。915年8月,与刘鄩军在莘县对峙。同年9月中,又领兵五千平定贝州。同月中,率骑兵两千侧击,与李建及合力击败刘鄩万人。916年3月底,又在故元城与李存勖合力大败刘鄩大军。918年2月初,参与攻占杨刘城。919年1月底,参加胡柳坡之战。922年9月底,接替李存进讨伐镇州,利用内应生擒张处球,平定镇州。史上说他决策制胜,大小百余战从没败过,威望可与周德威相比,的确是毫不夸张的评价。

  李存审固然谨慎忠厚,但显赫的战功却仍被新进人物郭崇韬嫉妒。此人是后面会专门介绍的名将,是个品质比较复杂的人,而在对待李存审的问题上,则突出暴露了此人品质上的缺陷。作为李存勖的参谋,郭崇韬不愿李存审与他争风光,就千方百计把他支得远远的。

  923年3月初,契丹进犯燕蓟,郭崇韬便借机推荐李存审去征讨。当时李存审刚从镇州凯旋不久,正患重病,就回复李存勖说;“臣效忠禀命,从不敢推辞,但重病缠身,实在无力承担。”本以为这样就推辞掉了,却没想到在郭崇韬的巧言下,李存勖仍旧坚持派他去。李存审无可奈何只得赴任,而这一赴任,就再也回不来了。

  11月中,后唐平灭梁国,迁都洛阳,百官朝贺。李存审想到自己身为大将,却没能参与收复中原的壮举,不禁百感交集,旧病复发,于是上奏要求回朝求医。此时郭崇韬权倾朝野,但威望尚在李存审之下,他不希望李存审夺了风光,就将李存审的一次次奏章如数扣押。李存审的妻子气急了,亲自跑到洛阳,哭泣着责问郭崇韬说;“我丈夫为国奔波劳碌,何况与公又是同乡,公竟忍心让他死在荒凉的北方,怎麽如此没有人情呢!”郭崇韬当时也很惭愧,但事后仍旧不改。

  如此又过了几个月,李存审郁闷之下,病情越来越重。眼看着一篇篇奏折石沉大海,连活着再见李存勖一面的机会都很渺茫了,趴在枕头上的李存审不禁老泪纵横,悲叹道;“老夫历事二主四十年,有幸目睹天下统一,连梁国的降将都能亲眼面见天子,唯独我被弃置在此,难道这就是我的命运吗!”由此病得更重了。郭崇韬得知这种情况,知道再阻挠下去要捅漏子,这才奏请李存审入觐。可是还没等诏书到达,李存审已经死在幽州府中,时年六十三岁。

  李存审临死前留有遗表,陈述了不能面见李存勖的苦恼,李存勖读后大为震痛,下令废朝三日。不过笔者推测这篇遗表应该很给郭崇韬留了面子,因为事后李存勖并没把郭崇韬如何。不知道郭崇韬当时作何感想?

  李存审对李克用父子忠心耿耿。918年10月初,晋军进驻麻家渡,李存勖经常率轻骑出外侦察,四次遭遇危险都不在乎。于是李存审每次看到他外出,必然拉住马哭着阻挡道;“大王要为了天下自重。冲锋陷阵是将士的职责,存审之辈适合去做,却不是大王的职责呀。”李存勖虽然没法拒绝,却也不领情,一旦李存审不在,就策马急出,还对左右抱怨说;“这老头儿妨碍我游戏!”直到有一次被谢彦章设伏围攻,差点儿把命送掉,这才认为李存审的话是忠言。

  李存审不但忠心,而且为人谨慎,曾告戒儿子们说;“我本出身于贫寒之家,少年就带着一把剑背井离乡,四十年了,位极将相。这是经过各种危难,九死一生换来的。”随即拿出从身上取下的百余支箭镞给他们看,接着补充道;“你们要引以为戒呀!”因此儿子们都居安思危,没有养成纨绔的习性。

  梁阵营的杨师厚最初与李建及、李存审一样,也是李罕之的部下,以刚猛闻名,尤其擅长骑射。此人成为名将,一半在能力,还有一半在运气,他一辈子虽无很辉煌的战绩,却也从未败过,而且最后竟能爬上很高的权位,确有独到之处。杨师厚跟随朱温之初,并没有多少名气,只是依靠一些小功累积到曹州刺史的地位,直到903年8月9日,朱温进攻青州的王师范,才算开始出头。当时朱温率军二十万抵达临朐,王师范迎战被大败。淮将王茂章见此情形闭垒不出,任凭汴军如何挑衅也不应战,然而一待汴军稍有松懈,就立刻冲出去一通砍杀,取得一点胜利又立即撤退,然后一边与众将饮酒,一边等待再次出击的机会。到了傍晚,王茂章见汴军暂时撤退,自忖寡不敌众,便趁夜撤军。朱温就派杨师厚追击,一直追到密州的辅唐,将为王景仁殿后的五百骑兵击败。这本是场微不足道的战斗,但不知怎麽朱温从此就开始委之以大任了。25日,朱温要回大梁,将进攻的任务全权交给了杨师厚。杨师厚在临朐等待了一个月,见王师范无意出战,就故意放出风声,宣称要去支援密州,临朐城中只剩下辎重了。29日,王师范得知消息果然派兵进攻,杨师厚趁机在郊外设伏将之打败,追击到圣王山,斩首万余。第二天,莱州刺史王师诲的五千援兵也赶到青州,杨师厚再次设伏邀击,将之全歼。见王师范元气大伤,杨师厚就将营垒推进到王师范的城下,逼降了王师范。由于平定王师范,杨师厚被升为徐州节度使,加入了汴军节度使的行列。

  到了905年9月,朱温讨伐襄阳的赵匡凝,杨师厚率前军开路,一路攻下唐、邓、复、郢、随、均、房七州,10月6日抵达阴谷口,伐造浮桥,两天后渡过汉水。次日,赵匡凝率军两万来到汉水边迎战,杨师厚指挥部队将之击溃。随后杨师厚南下进攻荆州,荆南留后赵匡明率军两万望风而逃,杨师厚不费吹灰之力占领荆州。

  909年6月底,刘知俊在同州反叛,杨师厚与刘鄩率军西讨。等杨师厚7月中抵达长安,刘知俊已招来岐军占据了城池。杨师厚一看强攻不行,就派出一支部队绕过南山,出其不意的从西门杀了进去,一举攻占了长安。

  9月中,岐王李茂贞一面派刘知俊进攻灵、夏,一面约李存勖进攻晋、绛。得知李存勖亲率大军进攻晋州,朱温急派杨师厚率兵支援。抵达绛州时,先锋周德威已率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