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冰与血-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⑽薇龋俣茸羁焓币恢缫箍闪鞴桨俟铩U饷纯斓乃俣缺旧砭湍鼙3直降脑诵蟹较颉1揭坏┙胝夤珊A鳎耸涠由踔量梢酝5羧客平鳎胙匕赌矫吹挠婷窈陀慰屯嫠!�

最后阶段,索马里海流转向东方,冰山则要提前离开它的控制范围。于是,全部推进器最后倾力一搏,使之调向西北,直奔阿拉伯半岛。不过那时周围的海域里既无强风也无逆流,而冰山在万里迢迢中已经融化掉了五分之二,正好给氢燃料推进器以机会,显示出人类技术力量的伟大。

五年来,由于BE公司一直作海湾国家的生意,所以全部十几座冰山都是按照这条道路前进的。整个运输过程呈〃之〃字形。即使那两座送到印度的冰山,也是跟随着索马里海流往东而去,横穿阿拉伯海,在印度半岛附近才脱离开来。这样看似走了弯路,其实却是运输冰山这样的庞然大物到中东惟一可行的路。在这个〃可控漂流〃体系里,人力真正能够完成的,不过是随时调整冰山的漂动方向。当然,这绝不是轻松的事情。如今的远洋轮船可以委托给卫星定位和计算机程序操作等技术,对于连船带货才几万吨,十几万吨的质量来说,人类技术的力量远远大于自然力。而对于通常是亿吨级的冰山而言,人类的力量还是渺小了许多,只能去四两拨千斤。

当年孙毅然那套令秦宇动心的冰山运输技术方案里,其实只包含着这么一条路线。当时孙毅然计算过,世界上缺水国家虽多,但要么途中岛屿过多,障碍复杂,无法运抵;要么国穷民弱,掏不起腰包。最现实的买主只有海湾石油巨富们。

当然,自然条件无法克服,社会条件的变化却是可以期待的。一个小国家的经济面貌三五年一变,在当今世界上已经屡见不鲜。如果世界其它地方的国家需要冰山,BE公司也会结合延途的风向与洋流情况,另外设计运输线路。如今,作为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的孙毅然确实也正在带队,考察和设计新的运输路线。但直到今天,包括苏云霞带领的5…G号索马里之行,BE公司全部赢利都是从这条〃中东路线〃上拿到的。

虽然整个技术奇迹都建立在对自然伟力的谨慎利用上,但BE公司的两大巨头并不因此拒绝接受〃征服自然〃这个口号。秦宇好大喜功,非常欣赏这样的提法。他知道,在西方人眼里,自然和上帝划等号,征服自然就是和上帝掰手腕。〃俺又不信上帝,和他掰掰腕子有什么不可以。〃秦宇在一次内部酒会上发过如此豪言。

孙毅然则在一个小小的范围里讲过他自己的态度:人总是要征服些什么的。如果把心思多用一些在〃征服自然〃上,就会少用一些在征服他人上。

正文 第五章 第三节

这是全部航程中最艰苦的一段,也是最枯燥的一段。二十四名推进器操作人员分两班倒,小心谨慎地伺候着那六台已经竭尽全力的大家伙。这些推进器每一台的功率都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运载火箭,但与绕极洋流相搏时也没有便宜可占。

冰山周围,不时可以出现航线监测组那只淡蓝色小艇的影子。张嘉祥带着部下要不停地检查着周围的海流状态,给操作组提供即时数据。有时人手不够,海洋学业出身的苏云霞干脆也加入进去。她曾经干过监测组长的活。冰山海岸线各处,也分别设置着十几个固定的传感器,浸在水下记录着有关数据。马杰那边则需要与海洋卫星保持联系,随时了解明天、后天,甚至几天以后会遇到的气象变化。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南极冬天的寒冷尾随着他们,昏黄的极夜阳光驱赶着他们,令人心情压抑。由于气温太低,人们只是在需要时才从冰面匆匆走过。倒班休息的员工就缩在屋子里睡觉,或者上网,打电子游戏。因特网将他们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多少能够帮大家抵御了孤独感。不大的健身房每时每刻都有人在使用。

十天以后,5…G号在人类力量的引导下,已经完全漂离了冰山出没南极近海。诺大一座冰山在洋面上显得突兀而又孤单。这天,运输队迎来了它的第一批访客:一艘捕捞南极鳞虾的渔船从附近海域经过。船员们特意停下工作,驾驶渔船来到5…G号身边,一睹这个人间奇迹。虽然BE公司的业务已经开始了五年,新闻媒体上经常见得到那在大洋中飘动的冰山,但亲眼看到被人工驱动的冰山,那份震憾感还是无法替代的。

这片海域除了渔船和偶尔路过的科学考察船外,就没有其它船只了。科学考察船又不会那么悠闲。所以渔船往往会是一只冰山运输队出发后的第一批客人。客人的到来令5…G号员工们非常兴奋。自从在通讯台那里收到对方的信号,大家就准备好了欢迎方式。一路上,运输队吃的都是加工食品和营养补剂。于是苏云霞批准彭义成购买一些新鲜鳞虾来调剂饮食。那天上午渔船光临时,不当班的运输队员们差不多都拥到〃鹿特丹港〃去了。

这是一艘漆着英文的南非渔船,船主是南非人,船上还有几个中国船员。老乡见老乡,自然又是一番欣喜。渔民们高兴地踏上冰山表面,三五成群合影留念。运输队员们借给他们一些钉鞋,让他们在上岸地点周围走一走。个别兴致极高的渔民,还让运输队员们用摩托雪撬载着,来到冰山腹地转了一圈。当然,双方在交谈时免不了要就〃东西南北〃和〃前后左右〃这八个字费一番口舌。甚至南非渔民们常常以为5…G号的员工们英语不灵光,或者自己的汉语水平有问题,用错了词。

马杰守在通讯组值班室里,透过嵌在冰砖里的舷窗,注视着远处的热闹景象,对身边的学徒韩燕说:〃咱们公司真应该收一收门票嘛。对,不光是收门票,我想,以后公司应该专门开采一艘小冰山,十万吨级的,塑成冰船。一台推进器搞定。开着它在各国沿海到处跑,当作海上游乐园,到化干净为止。这也是一笔好生意呢。〃

韩燕知道小上司满脑子想法,笑着听他胡侃。

〃哎,你别不信。只要多装些制冷机,开到南非、澳、新或者阿根庭附近海面上,就不再往北去,估计冰山船能保持一年不化呢。门票嘛,就定一千美金一张吧,其它项目另收费用。

〃组长,这么好的投资项目,您就慢慢研究吧。我可不可以到那边看看呀。〃韩燕指了指热闹的〃鹿特丹港〃。她是正在作〃冰山处女航〃的新手,对航程中的每件新鲜事都很好奇。她当着苏云霞还不敢开玩笑,至于平时就没大没小的马杰则另当别论了。

马杰一拍脑门:〃忘了忘了,你是新手,这场面应该体会一下。再说这些客人们也是你的黑同胞嘛。去年我参加4…B运输队,到融化场之前,一共有十七艘船靠上来参观。从鲸鱼肉到澳洲干酪,我们尝了个遍。〃

韩燕没工夫听他唠叨,匆匆地套好保温服,跑了出去。

彭义成带着配餐员李莉,来到渔船货舱,仔细检查了鳞虾的质量,然后买了两吨左右。作完这笔生意后,渔船和冰山便各奔东西了。

小餐厅设在中央控制区第三层,生活区的中心部位。那里可供十人同时就餐,后面还有十平米的配餐室。当然,人们也可以把饭带回自己的卧室去吃。不过小餐厅还有一个聚会娱乐的功能,餐厅里的大屏幕电视也是小卧室里没有的。就是平时不吃饭的员工,也会来到这里,各自买上一杯热饮聊聊天。

餐厅的〃主人〃名叫李莉,今年二十四岁,也是刚刚到一线队伍中来。〃配餐员〃这个称谓比〃厨师〃显得有技术含量,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在配餐室内李莉的工作台上,专门安放着一台电脑终端。她可以从这里连入中央控制区的主服务器,查询所有库存食品明细目录。这个目录上不仅注有食品名称和数量,而且有它们的热值、营养成份等等数据。李莉要将它们搭配成营养合理、且花色多样的品种。这便占用了她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剩下的只是从库房里取出这些包装食品,放入微波炉或者电热器即可。至于真正的煎炒烹炸倒并不多见。

服务器的数据库里另外还记录着全体成员健康情况即时档案。李莉每天都要与医生邓凯核对一下这个档案,以便掌握什么时候,什么人会有特殊的饮食需要。

最麻烦的是,运输队员们并不是每日三餐。为了补足热量,最少要吃四餐。而且几乎每个位置都要两班倒。个别情况,如监测队员出海返回后,还要补充饮食。这样,小餐厅也成了个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的地方。李莉则成了队里除苏云霞外最忙的人,每天与她打交道的人数之多更是无人可比。需要休息时,李莉就把预计要来进餐的人的饭食装备好,贴好标签,临时委托给后勤组的某个人,有时就要劳彭组长的大驾。

送走渔船,苏云霞走进餐厅。四、五个操作组的员工正在那里边吃边聊。看到她进来,纷纷向她打招呼,然后又回到刚才的话题里,声音都不曾减少几分。苏云霞不仅在运输过程中掌握着指挥大权,在事后的奖金分配方面也拥有很大的评议权,但这些都没有令部下在她面前多么拘束。这也是她所希望见到的局面。在这么个封闭拥挤的小世界里工作,最好大家都有着愉快的心情。因为空间的狭小很容易让人们的心胸也变得狭小。

此时,小餐厅里还坐着四个大田公司的技师,其中有他们的老大哥金载玄。每个韩国技师面前已经摆了一些食物,其中有用浅浅的小碟装着的朝鲜泡菜。

甘卡多在苏云霞后面走了进来,不声不响地坐到剩下的一张桌子旁。启航以后,甘卡多很少露面,除了和苏云霞有所接洽外,多数时间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他走路的声音也很轻,似乎是在尽量避免人们注意自己。

〃鳞虾来了。南极最好的特产。〃李莉端着一个大托盘,跟在诱人的香气后面走了过来。长期吃加工食品,人们的嗅觉都变得敏感起来。李莉的大托盘里面是一只只小碟子。每只碟子里放着四只炸得油亮的鳞虾。这东西出产在远离文明世界的地方,哪国食谱都不载有鳞虾的作法。所以李莉拿到这些美味后,干脆把电脑推入活动壁橱,拉出煎烤两用的电锅,先炸出一批试试口味。鳞虾体内富含呈鲜味和甜味的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这些成份令它成为天然美食,稍微加工即回味无穷。

〃在吃磷虾时,不要将眼球丢掉。〃李莉把盘子放下,对几位大田公司的技师嘱咐道。他们头一次到南极来,也是头一次吃这种美味。

〃为什么?〃金载玄问。

〃磷虾的眼球里富含胡萝卜素。〃李莉行家般地解释着。她把一只只小碟放在餐桌上,还特意把其中一碟放在甘卡多面前的桌子上,热情地说道:

〃您也是第一次来南极,尝尝这里的特产吧。〃

甘卡多的上身向后闪了一下,为难地望着自己眼前的鳞虾。忽然,旁边响起了苏云霞的声音:〃李莉,你给甘卡多先生换个菜。〃

李莉看到甘卡多的样子,再听到苏云霞的召呼,顿时也明白过来。

〃哎呀,对不起,我以为你们只是不吃猪……〃

苏云霞用手指敲了一下桌子,打断了李莉下面的话。每个运输队都有中东国家的政府代表全程跟随,有时队里也有穆斯林员工,所以都携带着清真食品,对配餐员也有操作规定。不过李莉是第一次主持运输队的餐厅,虽然每次给甘卡多准备饮食时,都要注意包装食品上是否有清真字样,但对于在这些明确标识范围之外的宗教习惯还是缺乏经验。她赶忙把甘卡多面前的鳞虾端给另一个操作组员,然后走向配餐室去换菜。甘卡多扭过头朝着苏云霞笑了笑,表示不介意。

〃李莉小姐,给一份……泡菜?〃一个韩国小伙子向李莉扬着筷子,用生硬的中文说道。他面前那个泛着红油的小小浅碟里已经空了。

〃不行的。这已经是给你们的特殊照顾了。在这里要多吃肉。胃里装下太多的蔬菜,你会缺乏足够的热量。〃

〃这么辣的东西,难道不能御寒吗?〃另一个韩国小伙子的汉语流利得多。其实他们对这些特殊的营养要求心知肚明,只是很愿意和李莉多搭几句话。

坐在他们中间的金载玄低低地向师弟们讲了几句韩语,然后用硬绑绑的中文对李莉说:〃你给他们上,多少都可以。力气的没有,干活不行,薪水的减。〃

餐厅里的人全都大笑起来。

正文 第五章 第四节

生活区里有二十间卧室,每间卧室统一为五平方米大小。甘卡多独自使用一间,那间卧室里还配备了专用加密通讯信道,以便他和索马里政府单独联系。除此之外,那还是他的礼拜室。里面不仅有必要的宗教用品,运输队还给甘卡多提供了全球定位系统的专项服务,以便他在每日五次礼拜时确定麦加的方向。冰山的角度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