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宅魔影-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康说:“你看你这个人。自己做的又不是什么好东西,你拿去穿就是。我闺女学习那么紧,我不愿意让她穿的这么时尚影响精力。再说,她要穿,我两天功夫也就赶出来了。”

吴子英见老康很真诚,也就不客气了。她问老康得多少钱,四百够不够,好像齐渊商场同类的衣服就这个价儿。

老康直摇手:“小吴你简直开玩笑。我这既不是名牌,又不是做衣服赚钱,怎么要那么多。连材料加绣边,你给我六十块钱就行了。”

吴子英坚持要给他四百。两人争论了半天,最后吴子英看老康真的不高兴了,这才给他放下了一百元钱,老康还硬找给她四十。

因为这件衣服,吴子英对老康的观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吃过晚饭,吴子英和小保姆秋荷一起把碗筷收拾到厨房。她已经换上了那件衣服,特意让老康看看。

衣服确实很合体。老康赞不绝口。他不说衣服好,而是说吴子英身材、皮肤好,跟衣服的款式、颜色特别搭配。

吴子英很高兴,就帮着老康收拾厨房,完了以后坐下跟他聊了起来。

正所谓“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看似不起眼的老康,竟然还很有点来历。

老康是夏边县西临的兰枣市人。大专毕业后进入夏边县造纸厂,从技术员当到了技术科科长,后来纸厂效益不好破产了,他又应聘到一家私营纸厂当了副厂长。去年,本地清理排污企业,把城区附近的小造纸小化肥小农药统统取缔,老康又失业了。他有技术,本来可以到外地纸厂再去应聘,因为女儿在夏边一中上高中,需要他照应,所以他就没去。吴家大院离他家不远,不耽误他照看女儿,因此他才暂时到这里来“客串”厨师。他父亲是个名厨,而他的母亲“女红”极佳,他的厨艺和缝艺都来自父母的真传。

吴子英问他为什么离婚,老康说原来的时候他父母都在,两个老人全都身染重病,常年需要人照顾。他在厂子里忙,家务活都落在了老婆身上。时间长了她就有怨言,老康又不大谅解她,矛盾越积越深,最后只好分手。

“反正都是我的不是。我不怨她,只怨我的命不济,该着一辈子操劳,还不落好。”老康连一句抱怨他老婆的话都没有。

吴子英很感动,觉得老康这样的才算是真正的男人。别看他其貌不杨,可是他受过高等教育,秉性忠厚,行为大度,言语得体、举止适当;加上心灵手巧、多才多艺,而且很重感情,会关心人,真可谓孝子贤父、良师益友。

吴子英问老康今后怎么打算。老康说,女儿很快就高考了,她在级部一直都是前十名,考上大学应该不成问题。等女儿上了大学,没了牵挂,他就离开夏边,到北海一个朋友开的纸业公司去帮忙。

说到这里老康问起吴子英的工作。吴子英说,她在省城郊区的一家国营化工厂,是化验室的技术员。厂子效益不好,已经停产三个多月,谁也说不上来什么时候能继续开工。老康说其实国企真没什么意思,你每月多少工资啊?吴子英说我今年还没拿到过工资呢,好的时候也就千数块钱,这还是干部,工人拿的就更少了。老康就说,要不你干脆留职停薪,我介绍你去北海,最少每月也能给你三千,还不算养老投保和医疗保险。

吴子英见老康说得和真的一样,就有些心动。嘴上却说,行啊,再过一段时间看看,我们那厂子实在不行了,我就再回来找你。

第二天,吴子阳找到吴甘来,跟叔叔长谈了一个下午。其结果,吴甘来不光对这个侄子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身边的吴家大院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吴甘来本来已经准备放弃了。他现在终于明白,多年来关于古宅闹鬼的那些传闻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当然,至于到底闹的是什么“鬼”,倒可以另作探讨。现在的问题是,吴甘来不想再探讨下去了。才来两天就死了一个徐元梦,不管他是怎么死的,都说明这宅子真的不“吉利”。再住下去,没准自己也会搭上性命。为这么一个破院子冒险,实在是太不合算。

但是吴子阳的一番分析让他心里豁然开朗。

吴子阳说,咱们一搬进来,这个院子里就不断闹鬼,而且还花样翻新,不光是鬼,连蝎子也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有人不愿意咱们住在这里,他想尽各种办法要把咱们撵走。

吴子阳先说到了那个“血手印”。他详细问过吴子英,又和叶初春一起认真勘查了现场,基本认定那是一次人为的“闹鬼”。吴子英看到的不是真的血手印,而应该是画在一块透明塑料布(也可能是加工过的白布)上的图画。那图画用胶带一类的东西稍稍固定在墙上,然后用一根绳子在楼外面拉着。在惊吓了吴子英之后,那人立即拉动绳子,将那“布景”从墙上拽下来,通过卫生间上面的小窗户拉出去。这人在“搞鬼”之前,还打开了小便池的水龙头,目的就是为了掩盖他拉回那布景时发出的声音。吴子阳在那墙壁的上下左右四个部位,都发现了贴过透明胶布后留下的细微痕迹。

以此类推,院子里的鬼影子也应该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是有人躲在阴暗角落,利用某种特殊的灯光合成技术,制造出那个怪影来吓人。吴子阳说我昨天晚上从破门的缝里挤进了西厢房,偷出仓库里的一个妖怪的“脸子”实验过。只要把手电筒蒙起来,让它透出少量光线,把“脸子”挡在手电筒前,向墙上移动照射,墙上就会出现一个可怕的怪影。这种恶作剧原理很简单,并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当然,要是做成那可大可小,飘忽不定的“高级鬼影子”,技术含量肯定也要高级一些。

吴甘来说:假如这些怪事都是人为的,那么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院子里还有不为我们所知的密室甚至秘道。那不是太可怕了吗。

吴子阳说:也许没那么复杂。就说那个西厢房的门吧。那门是老式的,上下有门轴,时间长了门轴松动。在锁着的情况下,把门向里推着,用力搬动门扇,就可以把一边的门板从下门轴里抬出来,起码也能造成很大的缝隙,足可以钻进一个人去。地下室的木门也是这种构造。也就是说,想捣鬼的人只要躲过小简子的视力范围,混进院子,就可以很容易地藏身西厢房或者地下室,晚上出来兴风作浪。

吴甘来长出一口气。“我当时就不该答应韩世良继续占着房子。我明天就找他,让他马上把东西搬走,不然我找到市里去!”

吴子阳皱着眉头说:“这里有个疑问。不管这个人到底是谁,按说他的目的就已经快达到了:徐元梦死了,粱阿姨走了,我和叶初春也都买好了火车票,你也说要离开,都这样了,他干吗还要弄个蝎子来蛰人呢?他为什么这么急不可耐呢?”

“你是不是在怀疑韩世良?”吴甘来问。

“是。我在他家的时候,亲眼看到他泡的蝎子酒。他老婆有风湿,他是给他老婆治病用的。”

吴甘来却摇头:“这倒不一定。我问过当地人,虽然夏边没蝎子,但是西面靠山的那几个村子,确实有人工养殖蝎子的。不排除蝎子自己跑出来的可能。再说韩世良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他还不至于干这小儿科的勾当,徒然引起咱们的怀疑,对他没什么好处。”

“也是啊。”吴子阳觉得吴甘来的分析有道理。他皱着眉头说,“也许是另有其人。反正这个人有一件非常重要非常紧急的事情要在这吴家大院里办。咱们在这里一天就耽误他一天。可到底什么事情这么重要,几天的功夫他都耽误不起?我想不明白了,百思不得其解。”

吴甘来叹口气:“一定是因为那东西。”他看着吴子阳:“对不起啊子阳,我有件事应该早跟你说,不该一直拖到今天,二叔请你原谅。”

“二叔你别这么说,咱们是一家人,你是长辈,谈什么原谅不原谅的呀。”

吴甘来拍拍吴子阳的肩膀,终于把隐藏在他心底很久的一个秘密告诉了吴子阳。

这个秘密就是关于吴家大院藏有财宝的传说。

清朝咸丰末年,正当盛年的吴中开始扩建这个院子。算起来,吴中只是个土地主,财力有限,因此吴中的大哥吴南、二哥吴北都资助过他。后来,他这两个哥哥先后离开原籍去南方经商,夏边县的吴家就只剩了吴中这一支。吴中无子,便过继了远房的侄子吴延福当儿子。吴中一死,祖产归吴延福继承理所当然,别的吴家人提不出什么意见。可是吴延福要在身后把院子传给女儿潘吴氏,却是吴家人不能容忍的。吴延福突然死亡之后,以吴南、吴北后代为主的吴家族人就决定要抢回房产。族里委派吴南之子吴延禄先期赶到夏边处理此事。不料,吴延禄竟然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他将院子贱价卖给萧道成,然后带着巨款连夜逃出夏边,从此流亡海外,下落不明。

萧家有财有势,而且买之有据,吴家只好承认既成事实。不过令吴家奇怪的是,萧道成买了院子,却仍然住在原来的家里,极少到这个院子里来。后来他死了,大儿子萧子敬成了院子的主人。这个萧子敬跟他爹一样,常年住在城里,一年回不来几次。院子越来越萧条,有一段时间,甚至沦落到“芳草萋萋,鸟雀为家”的程度。

1945年“光复”后,政府将萧家大院作为“敌伪财产”收归国有,但也一直闲置着。解放后,这里成为了城关镇供销合作社所在地,不久又划给了县粮食局,粮食局于1964年迁走,从那以后这里就给了县文化馆,直到现在。

萧家为什么买了院子而不住呢?有人说萧家原是住了一段时间,因为院内经常闹鬼,所以又搬出来了;还有人说不是闹鬼,是此院阴气太重,人住在里面容易得病,萧家有一段时间就是接连病死了三四个人;还有一种说法,是萧家当年巧取豪夺,连吓带骗,从吴延禄手中得到这个大院,老是怕别的吴家人来报复他们,因此不敢在院内居住。但是吴甘来听到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是:萧家当年买院子的时候不是贱卖,而是照值付价。因为萧道成也算有身份的人,不至于因为这么一个不大的宅院欺负吴家。当时吴延禄以现大洋不好携带为理由,要求萧道成少付现款,差额部分以萧家一幅家藏古画抵充。那画是从宫廷里流落出来的,是元代著名画家柯九思的“归庄山水图”;据说上面还有明朝某个皇帝亲笔写的题跋。

柯九思的画在那个年代已经很有名气,可与现在的行情还是没法比。假如说那个时候它能顶半个吴家大院,那么它如今的行情已经是“价值连城”。

接下来的情况是,萧家先付了古画,因为现大洋一时凑不齐,吴延禄就在大院里坐等,说好付清全款,他马上交出院子。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吴延禄不等萧家把余款付清,就仓惶逃离了夏边,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带走密藏的古画。

后来,传闻闹鬼的吴家大院就成了萧家的藏宝之处。抗战胜利后,当时的政府查封“伪产”,从院内起获了很多的金银珠宝,但就是没有找到那幅古画。不光柯九思的那幅画没找到,萧家珍藏的其他字画也没有找到。吴甘来一直认为,那些字画很有可能还深藏在大院的某处。因此,他极力撺掇吴道宏要回这个院子,目的就是来此寻找财宝。

吴道宏跟夏边县政府谈了以后,政府答应将院子交还给吴家。吴甘来得到消息,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夏边。甚至在韩世良交钥匙之前,他就多次勘查过这个院子,也对文化馆里的一些人进行了访问。

文化馆的老人不太多。除了韩世良,就是“民艺室”的王主任资格老了。

王主任叫王武佑,今年五十八岁。因为还有两年就要退休了,所以说话办事没什么顾忌。他家住城里,毗邻县文化局,到远郊的吴家大院来上班很不方便,因此他愿意搬走,对于帮助他实现“愿望”的吴甘来态度也最好。吴甘来到夏边不久,还在县府招待所住着的时候,就专门请王武佑吃饭,虚心向他请教吴家大院的历史沿革和相关的市井传闻。

王武佑嗜酒,两杯白酒下肚,他就滔滔不绝地打开了话匣子。

王武佑讲了整整一个晚上,吴甘来听的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由于吴家(萧家)大院历来不乏稀奇古怪的传闻,且绝大多数都是附会演绎的无稽之谈,时间一长,人们见怪不怪,反而不怎么关注它,甚至不少人都把这里遗忘了。就说当初吴道宏跟市里要院子的事吧,市里领导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所在。贾市长问了好几个人,才闹明白院子就在夏边县的城关镇。他拿起电话找夏边的甄县长,甄县长说我知道,就是城关道北胡同的那个破院子,现在文化馆占着呢。贾市长说那是南洋侨商吴老先生的祖居,抗战的时候让当汉奸的萧家给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