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随身装着一口泉-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上看到下,再从左看到右,这东西怎么瞧着也不像砖头呀。再说有这么大的砖头吗?三四米高的圆柱体。

  “没错,应该是,这应该是咱们村以前那种土窑烧出来的。”老牛头用手在上边掰了两下,最后很肯定的回答。

  “这砖头是用来干什么的?”郭记者好奇的问道。

  “我刚才少说了点,土窑烧砖头,一块砖头要烧一斤柴,一般来说,一窑砖头只要二十四小时就能烧好。烧过劲儿的话砖头就会发酥……”

  “可不是,这和砖头发酥一个样。”刘五爷立马反应过来,难怪自己刚才觉得熟悉。

  “砖头发酥在窑里边就烧成水了,等要到火熄掉,那砖头拿出来跟发酵的馒头一样。不过这个肯定是时间更长,砖头全部黏糊在一块了。我年轻的时候在窑厂帮过工,经常碰到这情况。”

  砖头烧成水,一大群人觉得像是天方夜谭。

  “没什么稀奇的,泥土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烧成砖头主要是物理变化。咱们那种土砖坯在烧结温度下;泥土表面达到熔点;再经水冷却后;就变成具有较高强度和硬度的砖头了。当然超过熔点会完全融化呈液体……”这个时侯,那个古生物专家跟在后边解释两句。

  这个解释,倒有些说的通。

  弄了大半天,只是一堆烧制失败的砖头,众人的失望可想而知。尤其是刚才下去挖坑的那几个人,都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一波三折

  以前的土砖和现在的砖头还是有区别的。土砖出窑之前要用凉水在窑顶浸润过水,这样烧成的砖头颜色乌青,特别结实耐用。

  不过土砖烧制太麻烦,一窑砖头需要一天一夜,然后还要人守在窑顶浸水。这浸水过程更繁琐,不是单一将水倒在上边就行,必须时时掌握着火候和水的用量。水使用过量,很可能把窑火浇灭,那砖头就烧成生茬子。使用过少,出来的则是红砖。

  因此一窑砖头烧下来,即费心又费力,最少需要三五天时间。那些窑厂为了赶活,早已经没有人这么做。

  现在镇上用于建筑的砖头清一色的是红砖,年轻一代认不出这东西也情有可原。

  按老牛头的说法,早些年刘家沟不但烧制瓦罐,同时还烧砖头,这个大家伙应该就是那时间烧出来的。一般的砖头即使烧酥也不会这么离谱,最多不过是底层部分成琉璃砖,上层还算是好的。像眼前这情况可以说很少碰到,估计动土的时候忘记给土地爷烧纸上香,因此一窑砖头全部烧毁。至于刘启华刚刚挖到的那个香炉碗。肯定是当时的泥浆供土地爷用的。

  那些鬼呀神呀的,年轻人自然不相信,可是他们都知道老一辈人信得很真,心中虽然不以为然,可也没有开口辩驳。

  “赶紧把操场填好,挖这么深一个土坑,万一学生掉下去就不好好办了。”二麻子看这坑留在操场上也不是个事儿,又开口吩咐众人重新填上。

  挖的时候力气挺大, 现在被老牛头这么一打击,他们都感觉没啥力气。不过好歹填土比挖土要轻许多,不到十分钟,那土坑就被填充一大半。

  挖出来这么大的琉璃砖,等下坑肯定填不满,必须要在外边拉土。刘军浩考虑到这情况,早早的回去将自家的拉车拉过来装土。人手多,活干起来也就快,半个小时功夫,那操场重回原貌。

  不过对于这琉璃砖的去向,众人又意见不同意起来。

  老牛头的意思是重新找个地方埋下来,不过他刚把话说出,年轻人纷纷出口反对。挖了填,填了挖,不带这么折腾人的。

  “小浩,要不这样。咱们把砖头拾掇一下,立在你院里边当假山吧?”王老爷子酷爱奇石,他觉得这砖头粗看上去很有美感。稍加修饰,肯定不逊色于公园中那些。

  “放我院里干啥。还占地方……”刘军浩挠了挠头,最后开口拒绝。他现在相当失望,原本以为这东西是个稀奇的宝贝,谁知道不过是烧坏的砖头。挖了半天,只弄一堆废砖头,要说不失望,那绝对是自己骗自己。

  “你……”老王彻底无语,他知道这人根本不懂艺术,给他讲完全是对牛弹琴。

  “移到水沟边吧,当个假山不错的,”赵教授也觉得这东西的形状很奇特。

  “得,那就听你们两位的话。”反正放在操场上占地方,转移下位置也好。知道是砖头后,刘军浩没有了珍惜之意。正好拉车在这里,他招呼一声,让刘启勇等人帮忙运回去。

  六个人没借助其他辅助工具,只用手抓住旁边的棱角轻轻松松移走。这个时候才有人想起一个问题:“砖头咋这么轻呢?”

  “纯属正常”老牛头哈哈笑着解释,“砖头烧酥后,里边就空了,全是气泡,我还见过砖头飘在水上呢。”

  那不成铁掌水上漂?一群人听的直汗。

  砖头运到家门口。王老爷子就开始规划起来。按照他的说法,这东西应该摆放在火头池中间,有山有水才叫好风光。

  当然在这之前,还要另外上山找些石头搭配。

  老王倒是想立刻上山,不过刘军浩任他说破天也不动弹,主要是太累了点。

  “你小子……”没有帮手,老爷子只能另找机会。

  看时候还早,刘军浩就把两人请进院内喝茶,谁知道刚把热茶倒上,他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

  “小浩,村里发现化石了,你赶紧过来一下。”电话接通,是二麻子急切的叫声。

  “广喜叔,你就别寒碜我,我知道那东西是琉璃砖。”刘军浩哭笑不得回答。只认错一次,就被村里人来回打趣,实在有点太丢脸。

  “你这熊孩子,我寒碜你干啥,是真发现化石。前年你帮我挖的红薯井的时候不是挖出来很多黑石头吗,石头让市里边来的专家看见了,他说那玩意儿是化石。你小子赶紧过来看看……”

  “真的”刘军浩还是有些不相信。

  “爱信不信,你过来看看不就知道。”二麻子说完直接挂断电话。

  “啥事儿?”赵教授凑过来问道,他刚才隐隐约约听到电话里提到化石来着。

  “广喜叔说他家发现化石,现在让我过去。”

  “不是吧,他家里能发现化石?”两位老爷子也明显不相信。

  “走,到村里瞧瞧再说。”刘军浩虽说不相信,但是人家说的有板有眼,他还是打算去一趟。至于二麻子刚才提到的那些黑石头,刘军浩记得很清楚。当时给他家挖红薯井。挖到两米多深的时候,突然从土里边刨出一大窝黑乎乎的石头。两个人都很奇怪,这种黑石头在刘家沟很少见。

  “会不会是铁矿石?”二麻子整天想着发财的美事儿,一看这东西,就想着可能挖到矿脉了。

  他这个猜测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省里边曾经派专家来这一带考察过。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专家刚走没多久,人们就盛传着大青山发现铁矿,省里边准备马上开发。这方圆十几公里以内全部划为矿区,整个镇子的人统统搬迁移民到别处。消息传得有板有眼,甚至连每户人家补助多少钱都清清楚楚。那个时候大青山的公路还没有修通,消息闭塞,这话越传越离谱,不少人家想着反正要搬走,庄稼到时候肯定毁掉。于是连地里的庄稼也不管了,单等上边发补助。

  后来乡里的领导觉得事态严重,专门派人到村里辟谣。不过即使如此,还有很多人还坚信大青山有铁矿。

  刘军浩直笑他想发财想疯了,最后用篮子把这些怪石头全部拉上去。二麻子不死心,事后还特意拿了些石头给本地的铁匠看。人家言明那石头根本不是铁矿石,他才彻底打消念头。

  等他们赶到二麻子家时,那里已经围了一大群人,只见那个专家手中拿着一块拳头大小石头站在人群中间解释:“这化石应该属于一种已经灭绝的海生腕足类生物化石。初步推测是‘石燕’,这种生物大概生活在二叠纪晚期到侏罗纪早期,距今有两亿年左右的历史。它的个体一般长三厘米左右,是海底一种常见的海生贝,这种生物在当时有很多,它们死后相互胶结就变成了岩石。沧海桑田,后来这一代变成陆地,那些岩石纷纷风化,贝壳化石被剥离出来后,滚落入泥土中堆积埋藏起来。”

  还真是化石……刘军浩发现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事情一波三折,最后以喜剧收场。

  他也蹲在地上捡了一小块硬币大小的石头观察,挖红薯井的时候觉得这东西稀松平常没看出什么,现在仔细观察,看了半天……仍然瞧不出什么高深之处。表面灰黑色,中间微微隆起,带着一些鱼鳍一样的斑纹。除此之外,完全就是石头模样。他现在都有些怀疑这专家是不是在忽悠众人,好像怎么也看不出化石的特征。

  “专家,这东西值钱不值钱?”一听说年代久远,二麻子就泛起叽咕:莫非真的是祖宗显灵了。他盘算着把弄到手的化石卖掉,应该可以小赚一笔的。

  “呵呵,化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那专家笑着摇了摇头,接着又解释道,“石燕是一种常见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是鉴定地层的标准化石,目前咱们市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在地质学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自己留着做纪念也不错。”

  一定的科研价值,那就说明价值很低,根本不值钱。这话二麻子倒也听明白,不过他仍不死心。石燕化石在外地发现不少,可是刘家沟绝对是独一份儿,完全可以当成纪念品卖。

  “这东西,好像我家挖地基的时候也挖到了,都是一窝一窝的,有万把个呢,当时我爸还嫌堆在院里边碍事,用拉车拉到村后的沟里边倒了……”这个时候刘启华突然开口,年前他家翻修房子,从地下挖出不少。

  “可不是,我刨菜园的时候也挖出来过,和这个一模一样,我说咋看着眼熟呢”刘军奇跟着插嘴。

  听人家一说,二麻子彻底打消了那点小心思。

  虽然发现化石的过程有点曲折。但是倒也不虚此行。郭记者临走前特意拍了不少照片,不过他也说了,这新闻估计怕是很难上,最多在网上写篇通讯报道下。

  刘广聚却不管这么多,刚把专家送走他就抓住刘军浩说道:“小浩,回去拿相机拍几张照片传到网上,说刘家沟发现大量古生物化石,你号召大家来这里捡化石。”

  第三百章 鸡叫声声

  “广聚叔,这算哪门子化石。咱们村到处都是,太平常了。我这么发上去,那不纯粹是忽悠人吗?”刘军浩哭笑不得的回答,他也觉得这东西没啥宣传的价值。主要是个头太小了点看着也不美观,对不认识的人来说,根本就是小石头蛋子。

  “怎么能算忽悠,这难道不是化石?刚才专家说过,有几亿年的历史呢,比猴子变人的历史还早。”刘广聚却认准这条。

  “那好吧”刘军浩最后只能点头同意。

  “小浩,写的时候也把我写进去,就说我是化石的第一发现人”二麻子跟着讲了一句,他是想借助文章宣传下自己的农家乐。

  “是你发现的,不是人家专家发现的?”刘广聚听出他话茬里的意思。

  “嘿嘿,要说专家的眼睛就是毒,跟探测仪器一样。从我家门口过的时候打眼一瞧,立马指着说那里有化石。”

  刘军浩把村里发现化石的消息往论坛上一发,顿时引起轰动。不过看过照片后,困惑的人占多数,都觉得这东西看起来太平常了点,和大家想象中的差别很大。

  反倒是张倩回家听说村里发现化石后很兴奋,特意把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摆到条几橱窗里。说是当收藏品。

  第二天上午,王老爷子早早的约他上山捡石头。

  刘军浩直摇头,说啥也不想去。他现在是无比的清醒,把石头从山上背下来绝对是个力气活,八成这老爷子打算拿他当苦力使。

  “你这熊孩子,整天在家闲着没事,不害怕歇出毛病。没听人说吗,生命在于运动。我这么大年纪还想着找点事儿干,你好意思坐在院里边?”刘家沟的方言老王现在学的七七八八,连“熊孩子”这词语也会用了。

  “王叔,你说费那么大的事干啥,直接把琉璃砖往水中一放不就完事,还用得着堆假山?”

  “假山都是人堆出来的,今天你跟着我上山找些石头,等会儿堆出的假山绝对漂亮。”

  “你老说得轻巧,关键是大石头怎么弄下山?”刘军浩现在无比的清醒,说到底就是不想去。

  “推上拉车呀,咱们沿着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