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最后,薛国祥又加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文彬书记也已经超过六十岁了啊……”
这时候的柳非几乎已经完全处于石化状态。今次来地委,本当是商谈丁三坡的提拔问题,结果闹了半天,他也是属于需要大力提拔的“中青年干部”,而且他还因为属于“老干部”范畴(即解放前参加工作),提拔力度还要加大。
“这……这他妈算是怎么回事嘛……”到了最后,柳非忍不住就爆了粗口。
“你个二柳子,好好的事情,到了你嘴里就是这么个反应?”薛国祥打趣说。
“啊,对不起,国祥……我他妈就搞不明白了,我就是想提拔丁三坡,结果就这么把自己给提拔进去了……”柳非苦笑着,当然,内心里兴奋的心情还是居多。
薛国祥大笑。笑毕则问:“你来这里,不仅仅只是想把丁三坡提拔到副县级岗位上的吧?我猜你是想让贤,直接让他接任县长一职。”
“是的,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不是怕书记办公会上通不过嘛,所以就直接来地委寻求支援了。”柳非也实话实说道。
“提拔他不是问题,只要政绩过硬……”
“当然过硬……”
“老柳,你别打岔……我的意思是说,你把他一步直接提拔到位,那些曾经的领导,他指挥得动么?进步太快,未必是福气啊……别忘了,你也是很快就要走的人……”
“我相信他的能力……曾经我也对他的能力有所保留,但这次他的成绩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啊……天昌公社年工业产值逼近了三千三百万,国祥,你说,他有没有做县长这个能力?”
“嘶……”薛国祥这一口凉气倒抽得凉凉的,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他本身就是沈南县的县委书记,辖下的公社什么底子还能不清楚?
“你确定?有没有调查核实过?”
“昨天才由徐景同志下去做了复核工作,是带着经管委的会计下去的。”
“想不到啊想不到,才一年时间……”
“我也想不到……所以我才后悔耽搁了他三个月时间……怎么样国祥,是不是在书记办公会上提一句,让地委组织部下去考察了再说?”
“这样的政绩,提拔到县处级或正县级都没有问题……但若是接任县长的话,估计还是有点玄,关键还是上下级之间的角色转换会不会影响到工作……不过,地委的组织部恐怕插不上手,丁三坡这个名字,就我所知,他是进入了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的名单了的。”
“那行,我上省委组织部去。”
“你去省委组织部干嘛?啊?发函让你以个人名义推荐的时候,你倒好,把人给压着不推荐;过了推荐的时间点了,你倒好,找上门去要给人提拔了……我说老柳,你做事不要这么随性好不好?”
“谢谢你,国祥……不过,省委组织部我是一定要去的。”
柳非并没有听薛国祥的劝,离开中心县城之后,又再度驱车前往省城。
省委组织部的青年干部处,一般都是与干部一处合署办公,即通常所谓的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相比于柳非的老资格,省委组织部干部一处这位四十多岁的“青年处长”,态度倒是好得不得了——没办法不好,柳非的资历摆在那儿呢。热情接待之后,这位处长却是目瞪口呆听着柳非滔滔不绝的自我批评。
柳非在自我批评中深刻剖析了自身本位主义的狭隘与自私,这种局限性在客观上起到了阻挠中青年干部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末了,柳非沉痛地表示,为了挽回他的过错所造成的损失,他恳请组织上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他将会非常严肃认真地对待此次中青年干部推荐,一定会为我党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推荐可靠的、年轻的、革命化的专业人才。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闹组织部
老干部到组织部推荐干部是常态,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相反,没人来才真的不正常。可今天的反常却有点怪异,主要在于这位老干部还是一位现职干部。要说柳非若是退休老干部倒好了,青干处处长肯定躲得远远的,就是这位该死的在职干部,搞得处长大人猝不及防,知道了来意,躲都没地方躲。所以,听完柳非的自我剖析,青干处名叫宋天浩的处长很公式化地给柳非一张表格,耐着性子等柳非把推荐表填写好。
等到柳非把表格填好交给宋处长,这位处长才算看出了不一样,很是吃惊地问柳非,你一个县委书记兼县长,向组织上推荐年轻干部接任你的县长一职,是否在常委会形成统一的意见?柳非就说,个人名义也可以推荐干部的嘛……我今天就是以个人名义正式推荐丁三坡同志……宋处长当即铁板着脸,严肃批评道:“柳非同志,你这是严重违反组织程序的。”
柳非再是一番自我批评,然后把丁三坡一年的工作成绩给详述了一番,接着就着重提到了一家全县最后一名拖后腿的公社,是如何在一名青年干部呕心沥血努力之下,成为了工业产值占全县三分之一强的首富公社。柳非最后说:“宋处长,您倒是说说看,这样的一位青年干部,应不应该得到提拔?”
宋处长面无表情,等到柳非说完之后,他说:“柳非同志,不怕和你交底,丁三坡这位同志,是在我们省委组织部地厅级后备干部名单之上的。不过,我要请你搞清楚,优秀与否,不是你说了算的……你也是老党员、老干部,应该知道我党的干部政策……你先回去吧,这件事情我们以后再说……”
听到这么一句不近人情的话,柳非的火苗“腾”地就窜了起来,也不去管这是在哪里了,桌子一拍,指着宋处长的鼻子就骂道:“你踏马的别和我来这一套官腔,老子在和反动派斗智斗勇的时候,你小子才刚刚在温室里发芽呢,现在你还倒过来教训老子了……”
宋处长面色铁青,所谓温室,就是有一种说法,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考验的干部,终归是温室里的花朵……此处泛指建国后参加革命工作的干部。而很遗憾,与柳非这位四七年参加工作的老干部相比,宋处长恰恰属于温室一员。
“对不起,柳非同志,我还有事情要办……”宋处长抬腕看了看手表,夹起公文包就离开他自己的办公室。
也就是碰上了柳非,若是换了别人,宋处长早大骂赶人了。现在倒好,真正的组织部干部离开了,办公室里独留下上门求人办事的人。
空荡荡的干部一处处长办公室里,柳非愣愣坐在椅子上,看着宋处长离开的背影。“砰”的一声,门被大力合上,柳非的眼皮下意识地一跳,然后又是一拍桌子。
“玛德,把事情搞砸了……”
一九八三年的一号文件到了元月二日才向全党发布。这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试行的、名为“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草案,的确在许多方面很有嚼头。
一号文件最重最要的一点即在于,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自此,所有有关姓社姓资的争论完全可以休矣。
然而,在丁大力看来,文件中比理论说明更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无疑是企业的厂长、经理承包制度,从国营企业正式扩展到了社队企业。从一号文件发布之日开始,农村的社队企业由个人承包已经完全合法。他自己当然不可能去承包企业,但这一点对小舅舅刘洪民的意义却最为重大,一年的忙忙碌碌,刘洪民不正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么?还有小叔丁五坡,他做梦也想着承包企业。看来,今年有得忙了。
文件中另有一个开了先河的口子,当属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种养业的能手,请帮手、带徒弟的行为,正式为中央文件所许可,具体地执行,需参照政务院“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里面限定的城镇户口的个体经营户,即柳非在与专业户恳谈中所提出的:可以请一至两个帮手,可以带两三个最多不超过五个学徒……如果说,柳非对专业户做的许诺仅仅只是对他们的行为加以默许,那么,这一份文件则是从法律法规方面,对农村专业户雇工行为进行保护。
还有一个是与丁三坡密切相关的政社分设的问题。这一点其实并未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因为就在半个月前通过的宪法已经对此加以说明,此次文件中指出“准备好一批改变一批”,细究起来,天昌公社应该是属于准备好了的,将来只要换两块块牌子,包家明所辖的一块改为乡政府,朱复林那一块直接改公社(经济组织)。这却是丁三坡的优势所在,别人羡慕也羡慕不来。
总的来说,丁大力还是挺忙碌的。这几天,丁五坡一直赶着饭点来他哥家里,天天要拉着哥嫂一家下馆子。第一天还好,丁三坡与刘美丽欣然而往,第二天开始,丁三坡就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就很认真地问丁五坡,说道:“小弟,你跟哥说一句老实话,是不是有特别困难的事要让哥帮你出面解决?”
“事情倒是有一桩,不过,哥你帮不上忙,关键就是力力这小子太懒了,我这不是被逼急了嘛……”丁五坡指着丁大力就是一通数落。
得,丁三坡上他的班去了,他们叔侄俩的事,爱怎么闹就怎么闹。
“力力,小叔跟你说,你再拿不出主意,我以后还天天来!”丁五坡威胁说。
“小叔,最近要期末考试了,我要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呢。”丁大力就大叹苦经。
“成,等你放了寒假再说。”
实际上,学业方面,丁大力自然是不愁的,他愁的是找不准社队企业投资脉络。
社队企业最早是在一九七零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之后被提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之内的。当时提出要从原材料搞起,努力发展“五小”工业。并提出各省、区着手将此制定入第四个五年农业发展规划。
所谓“五小”工业,即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当时的四五计划之内,中央还专门从财政中拨出专项资金80亿元用于发展地方的“五小”工业。当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些“小”字开头的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需要关门整顿的,但在过去的岁月中,这些小企业的发展为社队积累了足够的盈余,以进行农业机械化与半机械化改造,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的功绩。
五小工业对国家计划内原料的依赖性太大。尤其是当国营企业经营发生困难的时候,社会上的“有识之士”第一个跳出来指责的即是社队企业,谓之与国营企业争夺原料、抢市场。国营企业自身不去找问题,反而要去国家政策对社队企业加大打击力度。结果,一九八一年社队企业整顿,国家一纸命令,提高原材料价格,许多社队企业就熬不过去,纷纷倒闭。
所以说,路子野,不怕原材料价格因素变化的,可以搞五小企业,这里边许多东西都是市面上的紧俏物资,搞好五小企业,还是很赚钱的。话说回来,有门路搞物资,不搞企业,光是倒卖原材料,就是一条发财捷径。而反之,没门路、或者路子不够野,去搞五小企业这一套,纯粹是找死。
第二百二十八章 食品厂构想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服装加工企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总归是要穿衣服的嘛,衣服穿久了也总会破的嘛,破了还是要买新衣服的嘛……这样的因果关系,人人都会算。丁大力的记忆如果没有出现偏差的话,市场上的布料供应大约会在今年年底以前结束凭票供应的历史,但现在才是年头,棉布尚属国家一类商品,还在严格管控之内,没有门路,原材料来路一项便可让你徒呼奈何。
记得在取消凭布票购买布料的开头那几年,城乡之间,尤其是穷了半辈子的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去洋布商店买布的劲头,与家里盖房子的热情相差无几。那一段时期,最吃香的职业无疑当属裁缝师傅,东家要做衣服,买好了布料,请一个裁缝师傅——必须要排期等候,裁缝师傅有空了才会上门。师傅来了以后,总是好吃好喝供应着,有时候比对待亲娘老子还有热情。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如果市面上出现了款式新颖、价格适中的成衣,不用说,引起疯抢那是肯定的。想着若是每月由罗家竹从香江那边邮寄几本时尚类杂志,然后依着杂志的图样设计最时尚款式的衣服……丁大力觉得,这条路应该大有可为。不过,那得是明年时候的事情了,今年的布料供应还是有些问题的,还是先观望一段时间。
人的一生,生活需求总是脱不了衣食住行。在这里,房地产无疑是最暴利,在近阶段却是最没有前途的行当,丁大力想都不会去想;汽车产业……算了吧,社队企业搞这一行当,说出去就是一桩大大的笑话,连丁大力也要笑。考虑到小叔的财力有限,那么,吃,小吃或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