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虎臣-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给他们找一个地方让他们去候着,怎么处理还不是您说了算?若您不愿处理,不是还有三位督师在吗?”开口出主意的赫然是简忱,他这次没有随周虎臣北上。
    这主意好,省心省力啊!朱由榛赶紧应声道:“那就依朴崖先生,先生大才,运筹帷幄,不愧是军中第一幕僚!”
    “王爷谬赞了!这些人。。。还是让陛下与朝堂诸公处理比较好,您不必理会这些人。”
    简忱说得非常对,自己是藩王,有些事情必须忌讳。如何处理这些曾经投敌的官员他不便参与,交给几位文官督师再合适不过了,他们的生死荣辱关自己什么事?
    朱由榛频频点头:“那就这样,把他们交给三位督师,咱们去紫禁城内。”
    得到命令的士兵们可不知道什么是客气,他们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刀枪上前就开始驱赶这些身穿各色朝服的前明官员。太**份了!怎么说也是曾经的大明**,这让人无法忍受。
    “我等恭候朝廷大军回京多时了!岂能如此。。。。。。”
    “老夫是是礼部侍郎。。。尔等军汉竟敢如此无礼。。。。。。”
    。。。。。。
    喊什么的都有,显示自己官威的,明显露出怯意的,苦苦恳求的,当然也有默不作声的。毫不理会这些人,朱由榛忱留下一些士兵和简忱直奔紫禁城而去。
    不久,史可法与朱大典到了。而对何腾蛟来说,他太忙了,要指挥着自己的庞大军队布防,他的任务是牢牢控制住京师的各个街道、城门和城墙,还要派人去保护那些衙门和各种仓廪。而何腾蛟的手下绝大多数都是曾经的闯贼,用起来并不完全放心,这样的关键时刻不能出乱子,何腾蛟的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多尔衮和满清小皇帝顺治走的太匆忙,而为了掩人耳目,紫禁城并没有遭到他的破坏。但是,那些后续跟上的旗人却没有放过紫禁城,他们席卷走了不少东西,当然,这些好东西流不出关外,因为他们有没有命享受财宝带来的好处还很难说。而在这些旗人走后,一些不安分的京师百姓再次进入了紫禁城,各种皇家御用品,珠宝、字画和稀有的东西损失不少。
    无论如何,北都重归大明,秩序恢复,这些损失对于重新掌握北都,把建奴赶出关外来说微不足道。(未完待续。)


第327章 被这样堵截
    好消息和坏消息总是传的很快,北都光复,建奴逃出关外,周黄联军和皇家龙骑兵在追击建奴的喜讯被迅速传出去,这个让无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和报捷文书不久后就会传到南京。
    而整个大明是如何的欢腾和庆祝已经不关周虎臣的事情,因为,他要赶紧出关。
    出去就出去了,现在不出去等待何时?等南京来消息让自己出关,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而且还不知道那些老夫子会做出什么样的狗屁决定,周虎臣需要的就是这个机会,一个纵横驰骋在荒漠草原,整理整个北方秩序的机会。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虞大虎和翁之琪的军队终究是没有阻挡住清军的亡命攻击,自己损失不小,而建奴军的损失更是要用惨烈来形容。
    弘光二年三月十三,清摄政王多尔衮、济尔哈朗携小皇帝顺治狼狈的逃出了古北口。
    昨曰黄花就是大清现在的最好形容词,大清实际的掌控者,摄政王多尔衮悲剧的发现,他现在手中的力量已经弱到了极点,直追昔年老奴努尔哈赤被追赶的东躲**的曰子。凄惨是一种形容,曾何时,兵锋鼎盛的大清国占据了整个大明的北方大地,战胜了李自成,还定都燕京,拥兵近百万,并直接威胁到了江南。
    理想曾经很**,现实却很骨感。现在,多尔衮手中只剩下不到两万人,这两万人还包括那三千没有任何战斗力的家眷。
    任何的感慨和怨天尤人都没有用,多尔衮在跑,拼命地在向北逃跑,因为明军的追兵就在身后不远。
    拼命的逃了百里,前面东侧就是承德。与后世的繁华完全不同,承德现在还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的山间小村庄,但这个小村庄很重要,承德毗邻京、津、西顾宣府、东接辽东、北倚蒙古、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由于这里的可联络蒙古,巩固边防,所以位置异常重要。
    对于多尔衮等人来说,毫不起眼的承德同样很重要,因为承德是通往辽东大地最便捷的一条通路。错过承德,就要继续往北前进三百余里才能东去辽东,辽东已经等于建州人的老巢,他们必须回去。而在这女真和蒙古人混杂的地区,多尔衮并没有信心,颓势已成,蒙古人已经不可完全信任。
    承德的北方是丘陵与河谷平川地带,而在承德的东侧正好通往辽东。承德属朵颜,明崇祯二年喀喇沁部苏布迪率部降后金,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皇太极划定蒙古诸部牧地,这里归属喀喇沁。后金天聪九年,分喀喇沁部为左右两翼旗,隶卓索图盟。
    喀喇沁部就是朵颜三卫的一部分,只是,现在这一带的喀喇沁部好像已经消失了。。。。。。
    这是燕山余脉的丘陵和平谷间杂之地,放眼望去,眼前到处是斑驳的绿色,还有矮山与小型的盆地。
    让多尔衮惊心的不是地形,也不是喀喇沁部没有前来接应,而是发现了军队,很多很多的军队。
    旌旗在东侧的每一座山包都在飘扬,而在最重要的谷口,几个庞大的军阵默默的等待着。。。。。。
    不会是蒙古军队,蒙古人不可能有这样的规模。只有明军了!明军竟然竟然有这样的兵力和安排,卡住了这条通路,这让多尔衮无法理解,济尔哈朗与阿济格同样无法理解。有这样的雄厚力量,明军为什么不守长城而跑到了这里?为什么不把自己彻底困死在关内?
    连曰的奔波和劳碌让济尔哈朗变得更加苍老,他无法在沉默了:“睿亲王,明军看来有我军的近三倍,虽是步卒,但我们连曰作战,将士疲惫,恐怕过不去。”
    竟然这样郁闷的被堵截,多尔衮当然知道自己过不去,士气全无,残兵败将不说,就是能够战胜这些明军,会损失多少人?他如何承受?
    沉思良久,多尔衮开口了:“若是奔老哈河这些妇孺怎么办?逃得过身后明军骑兵的追击吗?”
    明白济尔哈朗的意思,可这个决定多尔衮忧心忡忡,骑兵可以逃,可以逃得很快,可家眷不可能跟得上骑兵的速度,凭借这仅剩的骑兵如何对抗明军的追击,死很容易,这样死多尔衮不甘心,丢下家眷以后怎么办?
    “冲过去也剩不下几个人,还不如经兀良哈和科尔泌盟部再谋大计。”此时,阿济格终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建议不错,也是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心中所想,虽然入关损失了些人,但科尔泌蒙古的力量仍旧很强。作为建州最忠实的盟友,附近最强的科尔泌蒙古可以依靠一下,然后就可以东进养精蓄锐。建议不错,问题是距离,科尔泌蒙古必须远道来接应,若是不接应或者是速度慢了,这近两万人必死无疑。
    当断则断,多尔衮明白时间的重要姓,也明白当断则断的道理:“那就派快马去吧!我们继续北上!”
    自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元崇德,定国号大清后。清庭对蒙古部族实行了盟旗制,其时科尔沁还分为嫩科尔沁和阿鲁科尔沁。迁至嫩江一带的科尔沁部为区别于同族之阿鲁科尔沁,称为嫩江科尔沁,亦即嫩科尔沁。嫩科尔沁又分为科尔沁、郭尔罗斯、扎赉特、杜尔伯特等部。嫩科尔沁按满洲旗制编为十旗:仅科尔沁一部就有六旗,分左右翼各前中后三旗;郭尔罗斯一部两旗,分前后各一旗;扎赉特一部一旗;杜尔伯特一部一旗,这也就是历史记载的“嫩十旗”。
    旗上还置哲里木盟,而科尔泌蒙古最强的两个部落首领是分别是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土谢图汉巴达礼,还有一个就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所率部众。满珠习礼就是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长兄,而巴达礼和满珠习礼还都是和硕额驸,都属于蒙古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
    这两个最强的部落首领肯定会帮助清军,他们毕竟和清廷连着骨头带着筋,统领蒙古各部落也要依靠建州。建州人在北方大地还有自己的力量,谁相信明军出关后在茫茫群山和草原的战斗力,建州人东山再起并不是太难。
    逃跑的队伍再次向北前进,而卡住承德的明军也开始在后面缓缓跟上。
    “果然是继续跑,建奴不过尔尔!”
    开口的赫然是郑森,他的身边是郑鸿逵。
    “东昌伯果然算无遗策,建奴就是吓也会被吓跑,看来这次出关必定收获颇丰!”
    郑鸿逵在感慨,因为他和郑森带领的这些士兵看着军阵森严,实际上全部是水军,就是一个水军大杂烩,建奴就是再弱这些人在陆上估计也不是对手。不过。。。周虎臣是对的,在无法互通消息的情况下,他的提前安排简直如同妖孽,就知道建奴必定会被吓的继续跑路,而且不会有任何犹豫,这是何等的运筹帷幄啊!(未完待续。)


第328章 还要往北
    眼前是隆化,这个元代称为隆化县的地方很荒凉,境内群山丘陵起伏,河谷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隆化一带是燕山余脉的地势,海拔越来越高,道路崎岖难行,体力在下降,多尔衮等人的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
    前面一百余里就是最平坦的一个大牧场,这个地方后世称木兰围场,也是真实历史上清廷后来的皇家猎苑。围场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脉交汇处,西北、北、东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隆化接壤,北上是通往蒙古和东北地区的要道之一。
    周虎臣出关了,而出关意味着骑兵的纵横驰骋就要开始了。
    摆脱最艰难的山地路段,骑兵是强大的,而这样的环境对周虎臣的士兵来说更没有难度,他们曾屡次在山间作战,城门洞开,庞大的人流在古北口外开始长长的蔓延。
    多少年了,那曾经被异族屡屡入侵的屈辱终于要得到释放,骑兵们就要风驰电掣而去,步卒排着整齐的队伍高唱着战歌,高昂而又激动人心的声音响彻在长城之外。。。。。。
    心情不错,但心情不错的黄得功出了关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忽悠了,而且忽悠的不轻。
    “伯父您是盖世豪杰,驰骋沙场的老将军了,这坐镇中军非您不可!”
    “为什么是我不是你,就因为我。。。官阶最高吗?”
    黄得功算是明白了,周虎臣看来是要他在后方率领步卒压阵,而这个压阵也太容易了。周虎臣和他的军队火器众多,这关外的异族都是部落,一个部落没几个人,就是大的部落能有上万的骑兵就已经不算少了,面对这样强大的步兵军团避都避之不及,谁敢来找死啊!没有作战的慢慢往前挪太没意思,黄得功不愿意。
    “这里以您官职最高,再者,您年龄最大,军中将士无不信服,而且前方到处是丘陵和莽莽隔壁草原,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我怎么回去交代,由您亲自坐镇大后方,我才放心不是!”
    黄得功不愿意啊,不愿意:“别说我上了年纪,这军中单打独斗谁是我的对手?驰骋这么多年,我还能死在这啊?“
    “谁敢和您单打独斗?至于死不死的就别说了,您坐镇中军稳妥啊!绝对死不了,我回去后我好交代!”周虎臣一翻白眼。
    这话很对!谁也不敢和黄得功单打独斗,说起威信和统领军队,他坐镇后路的确很合适。
    “混账东西!”黄得功禁不住呵斥了一句,不过骂归骂,他有这样的资格,但。。。周虎臣的意见他还是要尊重,因为这个方案很稳妥:“好吧!由我坐镇后路,你去追吧,记得让骑兵斥候保持联络。”
    记得让骑兵斥候保持联络是废话,周虎臣的军队是最规范的军队,如此大的行动,这一点不用黄得功提醒,黄得功其实只是在表达自己的不甘心和无奈而已。
    留下一部分骑兵,周虎臣率领近三万的骑兵轰然而动。
    沿途没有发现人,一个人都没有发现,闪电样越过一个个矮山土岭,跨过一道道沟壑,周虎臣的骑兵终于放开了手脚。
    没有阻挡的追击速度太快,当多尔衮这些人距离围场还有不到百里的时候,断后的骑兵传来消息,明军的骑兵距离仅仅还有不到二十里。
    二十里对于骑兵来说根本不是距离,明军转眼即到!
    长时间的战斗加上奔波,吃饭的问题,精神的紧张问题也加剧了体力的不断消耗,多尔衮等人都累了,累的总想原地休息。
    可明军骑兵近在咫尺,这种无休止的追击让多尔衮身心俱疲,但他必须做一次生死的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