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争大唐-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是:当某州出现灾情之后,地方官员必须第一时间上报自己的顶头上司,而后由县、州、道一路辗转上文至中央,经由朝廷各部决议之后,再上表皇帝,若是皇帝批复可行,这才会派出钦差大臣到受灾地主持放粮工作。这么一道道的手续过下来,真等到放粮开始,灾情早就不知严重到何等地步了,似李贞这般擅自放粮者,轻者丢官,重者闹不好还得砍头,实是非同小可,当然了,李贞倒不担心自己会落到那般田地的,毕竟李贞刚立了数场大功,加之又没在此番救灾中上下其手地中饱私囊,上个本章讲明了事实,顺便自请其罪,大体上也就能过关了,不过嘛,受一顿训斥只怕是在所难免的了,甚至被削实封也有可能,只是李贞并不怎么将那些不痛不痒的处罚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能救助灾民之余,收拢住人心,自己受点委屈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可总这么下去也不行,总不能每回受灾都让自己去背黑锅罢,再说了,真要是各地官员都学着来上这么一手,那乐子还不大了去?故此,李贞将主意打到了宋朝时才会出现的广惠仓头上了。

莫离乃饱学之士,又曾在国子监混过,对朝务自是了如指掌,自然知晓常平仓在救灾方面有着重大的缺陷,此时听李贞说要新设广惠仓,手中的羽毛扇立马摇不动了,脸上的凝重之色立现,轻皱着眉头道:“如何个设法?”莫离此问语气虽轻,然则内里的慎重之意却毕露——值此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是因设置广惠仓而影响到安西的稳定乃至引起朝廷的侧目,都不是甚好事,再者,在莫离看来,眼前的大事莫过于李世民亲征之举,在这等时分提出容易引发广泛争议的折子,实非理智之举,一不小心,风头出得大了,引来各方势力攻击,那后果怕不是安西一系刚建立起来的稚嫩体系所能承受得了的,只不过见李贞正在兴头上,莫离也不好出言反对罢了。

李贞本就是个灵醒之人,一见莫离的脸色,便知晓他的担心之所在,顿时笑了起来道:“先生不必多虑,本王并不曾打算即刻上本,只是有这么个想法在,跟先生先沟通一、二,待日后得便时再奏明父皇也不迟。”

莫离见李贞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倒也没否认,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殿下还是先说说这个广惠仓又是如何个设法罢。”

“嗯。”李贞点了点头,端起茶碗饮了一大口,这才笑着道:“此广惠仓说来也不难设,只消各州、县留出足够的官田,乡里之民耕之以代杂役,所收获之粮食入广惠仓,此为主进项耳,其次,诏各州、县之富户自愿捐助,其三,官罚没之钱粮亦拨出一定比例入仓,有此三项来源,当可设得广惠仓矣,其之管理体制可借鉴常平仓体系,然则在侧重上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其主旨是救灾救贫,救灾毋庸多言,地方之行政长官可根据本地灾情灵活处置,而后上报待核,至于济贫,依本王之意,可由各地官府对孤儿寡母等老弱无恃之辈加以造册,由广惠仓加以核准,按月拨与补给之粮米,三日一给,或可活人无数,当然,本王这只是个大略的想法,具体如何制定章程还得再做斟酌。”

莫离听完了李贞的解释,细细地琢磨了一番,鼓了下掌道:“善,此法若是能行,当可救赤贫之民矣,然则其中关碍重重,体系、规章之设置不可不慎,若是仓促行事,一旦留出了空子,反倒易肥了贪官,苦了黎民,须得祥加考虑方可上本。”

“嗯,本王也是如此想的,此法虽善,也须得完备后方好实行,仓促不得,此事先行着手议着备用便是了。”李贞点头附和了一句,接着转开了话题道:“京师中可有甚新消息?”见李贞问起了京师之事,莫离没有接口答话,而是从大袖子中取出数张写满了字的密信递给了李贞,脸上露出了微微的苦涩之意……

第三百一十二章艰难的抉择(下)

信不算长,薄薄的几页纸而已,可李贞却看得很慢,足足花了有一柱香的时间,这才算是将信全都看完,然则李贞却并没有即刻出言评论,而是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之后,才面色平静地抬起了头来,沉着声道:“先生以为如何?”

“纳兄之分析有几分道理,此事定有蹊跷。”莫离早已看过这几封信,心中已然有了判断,此时听得李贞见问,自是张口便答,丝毫也不曾有半点的犹豫。

“嗯。”李贞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将那几封密信凑到几子上的灯火处点燃了,随手往边上取暖用的铜盆子里一丢,目视着密信燃成了灰,这才伸手揉了揉有些子发胀的太阳穴,淡淡地道:“看样子有些人是等不及了,此事该如何了断?”

等不及的人很多,从太子到吴、魏双王,甚至一代雄主李世民怕是也有些子不想等了,可这里头却绝不包括李贞在内,这一点莫离自是清楚得很,此时听李贞问起,莫离淡然一笑,摇了摇羽毛扇,开口道:“陛下亲征,太子势必得监国,如此一来,自是太子扩张势力、展示能力的最好舞台,从这一点上来说,太子一系自是企盼陛下去亲征高句丽,然则,有所得便有所失,陛下若离京,太子势必失去陛下之翼护,吴、魏双王又岂会放过这等攻击太子的天赐良机,顺水推舟也就说得通了,如此一来,殿下就成了三方首先要拿下的第一目标,再怎么说,有殿下在边上看着,三方可都是投鼠忌器着呢,是故,前些日子三方暗中联手在朝中排挤殿下的人马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条纳兄已经说得很透彻了,无须某再多言,依某看,该退就先退一步好了,殿下以为如何?”

如何?娘的,都到了这会儿了,还能如何?李贞苦笑着摇了摇头,心里头满是无奈之意——就在这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在诸方势力的压迫下,李贞门下已有六名朝臣因各种名目被贬出了京师,还全都是中级文官,这令李贞一系原本就缺的文官人马如今更是只剩下些可怜的小猫小狗两、三只,在朝中的喉舌生生被人给捏哑了一半,至于李贞原本占优的武将人手又大多将随李世民亲征,到了太子李治监国之际,李贞一系在京师中的势力势必低落到无足轻重的地步,一旦京师中稍有些闪失,那乐子可就大了去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那倒是真的,可问题是退下去容易,再想冒头那可就难了,天晓得那三方人马会闹到何种程度,若是不退,以一方之力确是无论如何也斗不过三方联手的,这一点从近日来李贞一系人马纷纷被排挤出京师便可见一斑,待得亲近李贞的武将们一出京,只怕局势还得更严峻上几分,诚然,京师中并不是李贞所经营的重心所在,任由三方在朝中瞎折腾一番也不是不可以,可麻烦的是明春乃是出征天山以北的最佳战机,一旦错过了,日后想要再出兵西突厥,所要付出的代价至少得翻上数倍,若是京师不稳的话,李贞也不可能放心出征西突厥,再说了,退却素来不是李贞的风格,甭管什么吃亏就是福之类的屁话说得如何动听,李贞可是不想平白吃啥亏的,在李贞看来吃点亏不是不可以,可得有所得,一味地退让,只能导致敌人得寸进尺,而这是李贞绝对无法忍受的结果。

“退可以,但要反咬上一口,别叫人小瞧了去,唔,就拿老四那头开刀好了。”李贞反复斟酌了一番得失利弊之后,脸色阴沉地说了一句。

依目下的朝局来看,虽说魏王李泰早已被撵出了京师,可算起朝中的势力来说,还是他占据绝对的优势,拿他来开刀是得冒一定的风险,然则,正因为魏王一系势大,良莠不齐也就是难免的事情,真要认真计较的话,以“旭日”之能,找出一大帮子魏王嫡系人马的过错并不算甚难事,只消让魏王那一头感觉到压力,那事情显然就好办了——魏王一系吃鳖,太子、吴王两方虽不一定会落井下石,可坐山观虎斗怕是免不了的,一旦魏王一方被打得疼了,自然得顾忌到另两方人马的虎视眈眈,如此一来,双方讲和也就是必然之事,只要魏王那一头老实下去了,三方联手之势也就告破了不是么?

莫离早就知晓李贞素来不肯吃亏的性子,对于李贞的这番决定倒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道:“也罢,反击一下也好,适可而止就是了。”

“这个自然,就交给纳先生去把握分寸好了。”李贞并不想再多谈此事,沉吟了一下,突地转移了话题道:“莫先生,若是本王上表代父出征是否适当?”

身为人子,上表代父出征本就是寻常之事耳,无论是否真愿意这么做,这个姿态都是要摆出来的,这一点无甚可言之处,然则莫离却知晓李贞说这话的意思却不是在摆姿态,而是真有这种考虑,原本就严肃的脸立时更紧了几分,手中的羽毛扇也不由地摇得快上了几分,皱着眉头想了想道:“殿下为何有如此之想法?”

李贞斟酌了一下语气道:“父皇虽是一代英豪,可年岁已高,若是鞍马劳累,恐有闪失,本王身为人子,自是该为父皇分忧解难的,这又有何不可?”李贞这番话倒是说得大义凛然,可莫离却半点都不信,也不开口,停下了摇扇的动作,只是朝李贞翻了个白眼。

该不该代父出征之事李贞早已思量了多日,可却始终没能拿定主意,此时见莫离朝自己翻白眼,自个儿也觉得那些冠冕堂皇的屁话着实不怎么动人,立时有些子尴尬地笑了起来道:“呵呵,就知道瞒不过先生,唔,本王是这么考虑的——而今之势,出征高局丽怕是免不了的了,只是那一头山多林密,道路难行,非大军一战而能定之地,前隋之败乃是前车之鉴也,一旦大军后勤辎重耗尽,势必坐困险地,恐有大败之虞,父皇虽善兵略,也未必便能一战建功,此为其一;本王领兵出征,若得火药之助,并不需要太多兵力,而攻城掠地当属易事,此为其二;我安西平西突厥之举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今因雪灾之故,军中粮草储备已是不足,若是父皇出征,则我安西调粮困难,大军动弹不得,恐有贻误战机之虞,此为其三,此四,林承鹤老城持重,可代本王为帅,有他在,本王可放心征高句丽。有此四者在,本王若是代父出征,一来可保全父皇战无不胜之名声,二来可取平高句丽、西突厥之胜事,似无不可之处。”

莫离乃是李贞一系中最核心的存在,自然知道火药武器是李贞最后也是最大的王牌,此时听李贞为了征高句丽之事,竟不惜提前暴露,倒也对李贞的公心钦佩不已,然则,作为一个谋士,他看问题的角度却只能从是否有利李贞这一点来看,兹体事大,却不是可以轻易判断出利弊所在的,是故,莫离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一时间书房里彻底静了下来,只剩下莫离摇动扇子时发出的轻微呼呼之声。

“陛下此番亲征是个局!”莫离沉思了良久之后,突地抬起了头来,冷着声说了一句,声音虽不大,可听在李贞耳朵里却宛若是打雷一般地震撼。

莫离跟随李贞已久,他的能耐李贞心中自是有数得很,知道莫离绝不是个轻下断言之人,他既然敢这么说,那此事十有八九就是真的了,可李贞默想了好一阵子,也看不透这个局是何等之局,不得不出言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莫离既然道破了谜底,此时便已放松了下来,轻快地摇着羽毛扇,笑呵呵地道:“此局出自陛下之手,要装的就是诸位皇子!这话要从当初陛下坚持亲征说起了,嗯,依殿下看来,若是陛下率军出征,谁能从中得利?”

谁能得利?厄,除了老子要吃亏之外,貌似谁都能得利的。李贞眉头一皱,细细地将莫离的话一咀嚼,心中顿时一动,点了下头道:“得利最大的怕该是老九那厮罢,唔,不过也不一定,老三、老四想来也不会坐看老九羽翼丰满,一场好斗怕是免不了的了。”

“这就对了,陛下一离京,太子便可监国,大权在握之下,势必要有所行动,然则,就太子殿下那块料,若是没有长孙司徒之照应,其本性毕露矣,有何能为哉,某料定陛下亲征一定不会让长孙司徒留守京师!”莫离笑着点了一句。

“嘶”李贞本就是个灵醒之人,一听之下,顿时倒吸了口凉气,心中沉得发紧——老虎不在家,猴子势必就会称霸王,四方势力在京中必然闹得不可开交,老爷子不用做甚子事情,只消大军凯旋之后,来个轻轻一击,便可将诸皇子的势力一网打尽,真到了那时,朝局已清,也就到了老爷子将“真命天子”抬出来的时候了,可问题是老爷子究竟属意于谁却还是个谜。

娘的,老爷子这一手毒辣得紧么,唔,老九那块料想来不入老爷子的法眼,若老爷子真将长孙无忌带着随军,剩下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