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恶明-第3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东巡抚衙门和布政司衙门给古家说情地信笺在暴乱的第二天到达济宁,却看见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城市,原来的北地苏州已经是破败的不像样子了,信使知道事情重大,只能是快马回报。济宁知州的文书信笺用了加急发往济南和京师,这件事情和税监被在家中暗杀还不一样,这是朝廷的税监队伍在进行公事的时候,全城暴动,杀死钦差,砸毁衙门,性质的严重大不相同。

果然,山东巡抚接到信笺之后,本来手中端着的

时是失手摔在了地上,连忙地召集布政使和山东的参方面给京师报备,一方面,调动青州和东昌府地兵马进驻济宁,山东上下的官僚都是哀叹,心想这兖州府真是多灾多难,从嘉靖年间,就一直是动乱不断,从白莲教到陈聋子,这次又有反税监的暴乱。

青州和东昌的五千四百兵马刚刚开拔,京师收到了报告的文书,京师震动,嘉靖皇帝和陆炳,周林商议了之后,由东厂派出了使者用三百里加急的信笺给济南府下了死命令,命令必须把抓住凶手严惩不贷,并且定下了一月的死期限,如果不能完成的话,京师将派边镇兵马征讨。

而且还有一个惩罚,就是不能再期限之内完成的话,在闻刀之乱结束之后,朝廷中枢曾有决议,山东一省取消,按照南北,分属南北两直隶,后来因为文官的反对没有实行,如果这次不能捉拿凶手,并且严办的话,那么就将撤省。

这加急文书一到济南府,这可真是把山东官场都是吓坏了,原本还在济南享福的参将,决定自己亲自带队,布政使亲自的去给他们操办后勤给养,而且又是加派了三千兵马支援,巡抚,巡按,布政使都是发下了话去,这次的事情谁如果耽误了,就算是山东撤省,撤省之前,肯定是要把那个耽误的人撤职削权。

山东上下的官员都是知道这个轻重缓急,人人为军队大行方便,倒是难得的迅速,在事情发生的七天后,大军已经是到达了济宁。

事实上在第三天,济宁知州衙门就开始重新运转了,很多参与闹事的人事后都是心中惴惴,生怕官府追查,城内的气氛特别的微妙,很多人暂时都是搬离了济宁城,不过知州衙门丝毫没有什么动作的意思。

第五天的时候,原本惴惴不安的人都是放心下来,整个城中的局势慢慢的平静,店铺工场开始开业,很多到乡下的人都是回来做工赚钱,毕竟天塌下来还要吃饭不是,不过市面的情况和几天前没有什么差别,那些大户人家还是不愿意开工,倒是有些小商户觉得税监既然是走了,那么生意也可以作,趁着这个机会开工。

知州衙门的衙役和差人们,到处的巡视,维持治安,这么看起来,济宁城的秩序已经是和从前一样了,人们的心也渐渐的平稳。

在事发的第八天,许多在城外要进城的人突然发现,济宁城封城了,所有的城门都是紧闭。

有些人想去问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回答他们的是官兵冷冷的眼神,和手中发着寒光的兵器,此时的济宁城内一片肃杀的气氛,各处城门和水道处都是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在那里驻守。

在知州衙门的衙役带领下,士兵们挨家挨户的抓人,先前对马税监的那种民怨沸腾已经是宣泄了出去,现在也不能聚集起来了,何况对方是全副武装的军队,现在很多人才知道,这几天衙役们走街串巷到底是为了什么。

指认闹事的人的途径很简单,衙役们的记忆还有拷打之后的供词,一天之内,整个济宁城就被抓出来六七百人。

一时间,整个济宁城全城悲戚,哭喊之声甚至超过了八天前,可是丝毫没有什么闹腾的勇气了,有那泼皮无赖妄想煽动把事情闹大,喊什么,阉人该死,祸害济宁,那些卫所军兵可是丝毫不讲情面,直接就是刀枪齐下,斩杀了事。

虽然是抓了这么多人,不过大部分人没有什么人证物证,至多也就是勒索些钱财,但是终究要人来承担责任,有几个人是被许多人看到,确确实实就是挑头的人,这样人正是承担责任的人,有五位:

“倡议救人的言五,敲盘子召集人的周昌,宣读请愿文书的童生张凯,秀才沈宏,冲击知州衙门的古文元。”

这五人颇有风骨,都是主动在衙门投案,说是愿一力承担,与他人无关,济宁的知州和各级官员也不愿意把事情株连的太广,谁家在本地不是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个五个人在一个月后被在街口斩首,济宁士民感起公义,收敛他们尸首,埋葬在运河的西岸上,定时有人洒扫祭奠,还有人写文颂扬,世称“五士墓”。

在这次事件两个月后,朝廷朝着济宁派出了第三位税监……

正文 第五百五十章 下有对策

宁的乱局就是这么平息了下去,除了那五名被称为义外,也就是马税监的身边死了几个人,济宁城一场大乱,主要遭殃的人是那些无辜的百姓,所有在济宁城内流浪的织工全部被卫所的官兵撵出了城。

在明晃晃的刀枪面前,没有人敢于反抗,到城外之后,很多人无路可去,只好是去那些地方上的棉绅地主家中当奴工,倒是让乡间的地主们颇为惊喜,心想平日里面什么时候能见到自愿的来当奴工的。

这次的济宁城收到波及和冲击的大商人和豪门,只有古家和容家两家,其余的人都是沉默着等待朝廷的态度。济宁是交通要津,靠近产棉区,又是繁华多年的商业重镇,留在那里开办生意,还是最好的选择,哪怕是税赋稍微高一些,比起赚得的利润,也算是够本了。

但是第三任的税监派过来之后,所有人的心都是凉了,马税监刮的这么天高九尺,已经是快要把济宁城刮的伤了元气,这次的变乱,如果没有大族豪门的背后支持,也根本不能闹到这样的程度。

比如说这些盐商粮商还有大船主们,家中的打手和家丁都是不少,这样大规模的变乱,砸抢店铺,肯定是会伤害到这些人的利益,可是他们也没有派什么人去保护自己的财产产业,就那么眼睁睁的看着,希望把事情闹得更大一些,希望朝廷在这件事情上做出表态或者是有所让步。

然后他们等来了第三任税监,这下子,这些人心里面都是恍然大悟。

第三任税监行事却是谨慎许多,毕竟马税监被乱民砍成肉泥的前车之鉴警示着他,知道事情做的过份会有什么后果,而且朝廷派来了几千兵马,到最后却只是杀了不到百人,还有五个人被当作了义士,堂而皇之的修墓立碑。而且众人祭奠,这新来的税监却也是搞不明白上意如何了。

尽管有变乱,但是收税和督税的任务,丝毫没有什么减少抚慰民心的措施,要是不中饱私囊,或者说自己捞钱捞的少一点的话,其实这税额对于济宁城还不算是重税,毕竟是买卖商家很多,又是交通要道。可是这是在没有马税监来之前的济宁,马税监地几次搜刮,已经是让许多人破产。

偏偏马税监被乱民杀死之后。他捞来的那些银钱,不是发还苦主,而是抄没充公,新任的税监不想多收也不敢多收,可是税额在这里。缴税的基数又是大幅度的减少,只能是加派。

既然那些小商人们灭掉,那么收税的对象就转移到这些豪门商户的身上,许多从前经营商铺和工场的大商人都是关闭生意,或者是搬迁或者是闭门逍遥,那么收税的对象就转移到了盐商和粮商身上。

盐商和粮商和那些殷实地地主。以及后起之秀的工商业者大为不同,盐商和粮商背后都有着许多的官府背景,而且盐商盐枭本就是一体两面,向来只是他们依仗势力去欺压别人,没有自己被欺压地道理,而且这些人和漕帮盐帮,等等帮派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手中可以动用的暗中力量也是不少。

这些事情税监都是心里明镜一般。但是自己也是交钱才被派下来的,此时已经是顾不得能给自己的腰包赚上多少,只能是希望平账,要知道,如果完成不税额地话,那么等待他的就是被判罪抄家。

这个时候可是什么也顾不得了,城外青州的三千兵马还是驻扎在那里,带领这支兵马的将官得到的命令是,税监的安全是是首要地,马税监被杀死虽然是在民间是大快人心。但是官场的人都是跟着倒霉。

山东巡抚,布政。兖州的知府,都是被下旨申斥,如果有再犯,那可就是要摘掉乌纱,派缇骑捉拿进京。

第三任的税监姓王,已经是完全撕破了脸皮,他也没有什么笑脸,直接就是在知州衙门门前的影壁上,贴了布告,说济宁应当收税多少,某户应该缴纳多少,某户应该缴纳多少,逾期不交的人,定当问罪。

原本一直很低调的王税监突然贴出来这个,让所有人都是措手不及,连个反应的时间都没有,王税监也是颇有手段,贴出公告,济宁地水道和城门都是设卡,济宁城中在公告上的人家一概是不准外出。

这次的济宁平民再也没有什么闹事的勇

五名义士的坟墓伫立在河岸边供人凭吊景仰,可是,安然无恙,破家出走,但是这个五个平民却都是家破人亡,先知阿看着收税的对象都是些盐商粮商,说白了都是些没有信誉民声的商人,谁还会激于义愤去做什么。

王税监收税其实收的很是高明,这税额比他真实要收的可要高出来许多,他心里面打算的明白,这次收税地对象,盐商粮商在官府的关系千丝万缕,必然是有说情地人上门,等到时候,自己做些让步,那些商人们也许会觉得自己是赚了便宜,自然就可以少费些力气。

不过他想的实在是太过理想化了,商人们压根就不愿意多花一分钱,当然,说情的官员还是该拜托都是拜托,然后都在琢磨着还有没有其他的手段。

话说回来,这次的变乱甚至可以说是朝廷派税监督税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白莲教,当然,没有人知道,在鲁西刺杀税监的那个下人是白莲教的人,也没有人知道,倡议以圣道门的名义宣扬抗税的那个白莲教的分舵主,当年曾经是在刘十三下属的军中效力,他真实的身份是华州司马下辖的司马从事。

当然,济宁的事情确实是和白莲教无关,如果是白莲教的煽动,这场动乱绝对不会闹到晚上,各自安静的回家。

知道这件事情的白莲教首脑们都是后悔不已,随即安排了大批的人手来到这里,在北三省的凡是被派税监的府县,白莲教的传教都是异乎寻常的顺利,煽动是非,鼓动骚乱,本就是白莲教的专长。

各地不断的有围攻税监的宅院,聚众闹事的举动,税监里面也不都是狠辣的角色,也怕激起众怒,毕竟是有几个没有捞到钱,却横死在任上的先例在那里,还是保住性命,安安稳稳的,哪怕财少发点也好。

这样的举动做出来,自然是税赋也不会加收的那么紧了,原本是焦头烂额的商人棉绅们看到白莲教的法子也是有用,自然是信众更是增加,要说,白莲教也是知道吸收圣道门的先进经验,到处裹挟了不少郎中入教,也去给人医疗看病,不管怎么说,这也是给人实惠的事情,倒也有不少从前圣道门的信徒加入进来。

这次的济宁城,王税监虽然是不让那些大户豪商出门,可是平民却是不禁的,结果许多平民百姓却在高门大户那里面来回的走动,这倒是十分奇怪的景象,税监盯着的是银子,知州盯着的是济宁的局面,谁会想着什么贫富合流。

白莲教这次也不用谈什么末世大劫,也不用谈什么功德,弥勒降世这等自己都不信的话语更不用去说了,直接就是点明,这次的税监督税,要不把各位的财产榨干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容家那么好的名声,古家那么大的势力和关系网,到了最后还不是家破人亡,现在连人都不知道那里去了,这就是大劫,要想避过这次的大劫,就只有加入白莲教,或者合作抗税,人都是实际的,这些商人们的更是如此,白莲教提出的条件如此切合实际,哪有不动心的道理。

就算是有几个害怕祸端的,也都是派出了人来联系,看着城门处和河道码头那里的士兵,这些大户人家都是有大祸临头的感觉。

真定,沧州,德州一带的棉绅,家中的私兵民壮都是结合在一起,原本是棉绅居住在各自的庄子里面,现在却都是在结庄而居,住在一起,他们居住的地方都是发动奴工,佃户修筑的好像是城池一般,私兵民壮都是每日请来教头训练,第一批的税监还能下乡收起税来,第二批的也就是开始可以收上来些银钱,现在要是下乡的话,收税是一回事,不带个几百人下去,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总是有蒙面凶悍的“绿林响马”半路拦截,丝毫不留情面。

有些地方的税监一个月换了三个,地方上也是无可奈何,上报报官派兵围剿这种应该做的都是没有少作,可是丝毫作用没有,派衙役兵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