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士子风流-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赵大人已经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到朝廷的人一到,怕是第一个要办的就是他,眼下求谁都没用,咱们,能过且过吧,就是不晓得,徐大人肯不肯出面,徐大人若是肯出面,就好说了,以往的事,哪一次不是徐大人出手摆平?”
    …………………………………………………………………………………………………………
    第二章送到,明天开始,每天三章。(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六章:满盘皆输
    有人说到了徐谦,所有人沉默了。
    因为徐大人至今一点消息都没有,甚至坊间有传言,徐大人虽然进了户部,可是在京师里却似乎是已经坐了冷板凳。
    户部的权利一分为二,而他户部尚书处处掣肘,只怕这个时候,连徐大人都不能拯救他们了。
    有人不由哀叹:“上月还是一帆风顺,想不到这才多少功夫就成了灭顶之灾,咱们这些做买卖的,胳膊终究是拗不过大腿,人家想要怎么收拾咱们,还不就是一句话的事。”
    这句话戳中了许多人的痛处,许多人心里也不由默然起来。
    商贾轻贱,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可是轻贱有什么法子,上千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早已习惯了逆来顺受。只是这一次,牵涉的商贾实在广泛,更是让人感到触动,毕竟不久之前,在某些大人物的庇护之下,大家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甚至于许多人入股钱粮局,在浙江的各个衙门里也能说得上一些话,一些地方的官员,也都将他们当做是座上宾。
    这种感觉,实在是不错,不但做买卖的时候没有什么担心,而且自己的感觉也渐渐良好,尤其是直浙一些府县,因为交通不便,对商贾的需求犹大,但凡有商贾透露出去那儿做买卖的意愿,立即便有府县中的同知、主簿亲自款待,极尽殷勤。
    可是这甜头还没尝尽,一切都化为了泡影,曾经招待他们的官员能不能保住乌纱帽还不知道。新的官员却已经可以预料到,到时候对他们必定穷凶极恶。因为朝廷最近的举动十分明显,这就是针对他们而来的。不但是针对他们,而且更像是卸磨杀驴,不将他们置之死地,决不罢休。
    这些商贾就如初生的婴儿,在没有尝到甜头只是,或许还没有意识到甜滋滋的滋味,可是一旦尝到,可是随即又失去,此时的心理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仇恨!
    如果说此前是麻木。那么现如今,却是刻骨的仇恨,若不是他们,又怎么会逼得大家家破人亡,士农工商,又分什么贵贱,难道挣银子,就是错吗?
    凭什么你们可要一个政令,就可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又凭什么我们的银子,要随你们处置和搜刮。
    仇恨的种子,已经无意之间,埋在了所有人的心田。大家都不敢吭声,不敢大声抨击,商贾的胆子。比士人要小得多,士人可要借嬉笑怒骂来赚取名望。也自命清高,可以颐指气使。可以他们固然有再多的抱怨,也只是藏在心底。
    在如意坊里,还聚集着不少不同寻常的人,他们多是王学的名士,有的受聘于明报和商报,现在闹出了这么大的消息,报纸自然是要获取第一手资讯,也想看看各自的反应。
    只是此时,这些编撰和名士们也同样沉默了,王学是新学,新学最大的益处就在于不够完善,而理论的完善,往往是根据现实,现实到了什么程度,理论自然而然会到什么程度,这就好像秦汉时绝不可能诞生理学一样,因为当时的教育往往被世家大族垄断,而理学的许多思想,都不为世家大族接受,而现在,这些王学的大儒们听到此时的话语,看到眼前的场景,心里似乎有了些什么明悟。
    傍晚的时候,一个明报的编撰根据白日的经验写下了一番这样的话:“如今如此种种,皆商贾低贱之故,任人拿捏,如何成事?而商贸涉及民生,商道欲昌,唯有除旧政……”
    一番‘大逆不道’之言,跃然写在了纸上。
    ……………………………………………………………………………………………………………………………………………………………………………………
    内阁。
    最新的消息传来,这些消息,足以振奋人心,总督王道中已经控制住了局势,一些直浙的官员开始被召集起来,在巡官的压力之下,不再敢对朝廷和总督衙门阳奉阴违。
    王道中自信满满的保证,一月之内,浙江再无新政,商税亦是可以收齐,预计直浙三省今年的商税,可以高达数千万两纹银。
    这个消息,很是让人鼓舞,数千万两纹银,这还是保守的估计,银子一收,不但新政一蹶不振,还可以解决眼下朝廷的难题,而大笔的银子不再只是送入宫中,也不再是交给户部,而是牢牢的控制在税监衙门手里,间接地来说,单单直浙三省,就有数千万两银子握在杨廷和手中。
    这绝对是值得弹冠相庆的事,至此之后,内阁不必再看人脸色了。
    只不过,也有不少直浙地方的官员,尤其是南京的官员上了不少奏疏,都言如此野蛮的征取商税,乃是极大的弊政,便是南京户部尚书,还有那位和徐谦不对付的礼部尚书大人,此时都上书,说是固然直浙可以征取三千万商税之数,可是由于朝廷放任地方官员以各种名目征税,直浙一地,被征收的纹银怕要超过六七千万两纹银,朝廷为了得到三千万商税,却造成了近亿纹银的损失,竭泽而渔,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请求内阁暂缓商税征收,待细查和拟定出更妥善的章程之后,再予以执行。
    无论你是王学还是理学,只要你在江南,都能感觉到朝廷旨意颁布之后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但凡是这有一丁点良知的人,都晓得是绝不可行的,这不但触动到了新政官员和商贾的利益,与其同时,也这牵涉到了直浙千万百姓的利益。
    对此,杨廷和没有做声。
    可是他却叹了口气。
    杨一清道:“杨公何故叹息。”
    杨廷和脸色不变,道:“如此征税,确实有欠考量,不是长久之道。”
    这个章程乃是杨一清拟定的,杨廷和现在觉得如此不妥,却让杨一清有些尴尬。
    其实这不是杨一清能力不足,只是他对直浙的了解纯属这管中窥豹,想想看,一个内阁大臣,对这直浙的印象还在十几年前,全然不晓得直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更不知道新政在地方上如何实施,他的所谓章程,完全是靠自己这数十年的经验主持完成,又怎么可能对症下药。
    况且某种意义来说,杨一清的章程,本就是针对新政,他站的立场,本就是直浙的对立面,更不可能指望会对直浙有什么益处。
    杨廷和旋即目光变得坚定起来:“可是即便如此,还是那么一句话,长痛不如短痛,这么多,是为了江山社稷,是为了百姓苍生,所以无论怎么做,无论会有什么后果,亦是无妨。对了,徐谦近来有什么举动。”
    杨一清奇怪的道:“近来还算本份,或许是都察院那边盯得紧,再加上,据闻陛下让他监督新宫修建的事,所以百忙之中,也没有时间出来胡闹。”
    “新宫是吗?”杨廷和突然莞尔笑了起来,道:“这也难怪,只怕他现在,应当焦头烂额了,老夫还以为,他又在盘算什么阴谋诡计,生怕他突然横生枝节,现在看来,似乎可以高枕无忧了。”
    杨一清一头雾水,道:“这是何故?”
    杨廷和淡淡的道:“这新宫的蹊跷可是不小,里头涉及到的东西太过复杂,便是老夫,都不敢牵涉其中,就怕惹祸上身,而这徐谦,只怕现在也要难受了,他毕竟年轻,若是和那些人沆瀣一气,谁能保证,将来不会被人揭发出来,帝心难测,既然让他来监督,他这个时候若是怠慢,将来难保不会秋后算账。可是他若是秉持自己的立场,就难免要得罪牵涉在里头的许多人,你可晓得,上次大高玄殿可被人贪占了多少?至少百五十万的纹银,而如今,又是新宫,益处就更加大了,你想想看,徐谦若是挡人财路,他会有好下场吗?想必这个时候,他也犹豫不定吧,无论做出何等选择,他的日子都不好过。很好,这样再好不过,我们办我们的事,他去办他的事,至多……至多一个月之内,这天下的格局,就要变一变了,到了那时,没了直浙做着依仗,老夫倒是想看看,他这个户部尚书,还怎么挺得起腰杆子,不过,我们不可大意,姓徐的一向诡计多端,要和下头的人打好招呼,让他们好生盯着,户部里也有不少人,摇摆不定,让他们传一些音信来,老夫要随时掌握他的动向,以防不测。”
    杨一清这才松口气,原以为是杨廷和怪他章程太过粗糙,原来是杨廷和还有另外的主意,听了杨廷和的话,杨一清精神一震,道:“不错,决不可大意,这一个月最是关键,稍有疏漏,则满盘皆输。”(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七章:法不责众
    看似纷纷扰扰的直浙,却是潜伏着一股暗潮,而平静的京师,暗地里却是热闹无比。
    户部里头尤为热闹,各色缤纷的人粉墨登场,有人悄悄与人联络,又有无数人眼睛盯着,都察院那边,有御使每日都在等着消息,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便立即上书弹劾。
    只是可惜,徐部堂并没有给任何人口实。
    这段时间,徐谦很是安份,值堂时便看公文,回到徐府,亦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偶尔会有一些人登门造访,虽然不晓得商议的是什么,可是至少,徐谦并没有主动去寻人说话,可见这时候的徐部堂,并没有惹事的心思。
    所有人都不由松了口气。
    只是,浙江来的信件却是如雪花一般飘到徐家,而根据有心人探查,徐谦的回信并不多,只有寥寥几封,一封是给自己的恩师谢迁,显然只是私人的信笺,第二封是送去给徐家的族人,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唯独这第三封有点让人觉得有些不同寻常,乃是写给刘瑜的,这刘瑜固然是直浙不容忽视的人物,可是和其他人比起来,似乎并不重要。
    毕竟刘家地位虽然崇高,可是终究已经数代没有和京师的大人物有什么牵连,一向蜗居浙江,论影响力,甚至不如一个知府,徐谦偏偏传了书信给他,倒是让人疑惑。
    对于外界的关注,徐谦的表现依旧是淡然,无数的书信,几乎让他已经掌握了整个直浙的情况。
    现在的直浙。危机已经开始。
    而且这个危机已经开始蔓延,开始牵涉到了所有人。无论是官商,还是寻常的百姓。都已经处在暴风之中,谁也不能幸免。
    徐谦不由叹了口气,他想必是整个大明朝,最为可笑的一次斗争,以往政斗再如何激烈,可是往往都局限于朝堂之上,牵涉的范围并不广泛,可是如今,却是大大不同了。要不了多久,所有人都会有切肤之痛。
    而接下来,到底是谁人头落地,就说不清了。
    只是……徐谦拿起了赵明的一封书信又看了一遍,他低声呢喃道:“火候,也差不多了!”
    想到这里,他旋即叫来了府中的家丁,道:“去,把徐福请来。”
    徐谦有请。在如意坊里焦头烂额的徐福自然不敢怠慢,忙不迭的赶来,朝徐谦行礼,道:“徐大人。”
    徐谦摆摆手:“你我是堂兄弟。叫大人未免生疏,现在如意坊的情形如何?”
    徐福苦笑,道:“已是一片哀嚎。不能再坏了。”
    徐谦抚案,道:“不能再坏。能坏到什么地步,能把人逼死吗?”
    徐福愕然一下。道:“这……”
    徐谦微笑道:“有句话叫做不破不立,不知道痛,怎么能大展宏图呢,你回去如意坊之后,告诉大家,朝廷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废黜新政,让他们,各自去谋自己的生路吧。”
    …………………………………………………………………………………………………………………………………………………………………………………………………………
    浙江巡抚衙门。
    落座的官员和商贾已经越来越多。
    上百个官员和七十多个大商贾此时已经济济一堂。
    大家都没有做声,便是巡抚赵明,此时也是一声不吭。
    赵明知道,最艰难的时刻到了,他这个巡抚,并没有太深的背景,凭的都是徐谦的青睐和引荐,而如今主持新政,已经成为了新政的棋手之一,现在朝廷种种举动,都意味着新政废除在即,就算不废黜,也会以其他的名义被人歪曲到面目全非。
    朝廷的巡官已经抵达了南京,不日就要到浙江来,要不了多久,这些人就要开始搜集自己的罪证,若是不出意外,这个月之内,他这个浙江巡抚,怕就要以贪赃不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