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明月-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括走的时候,没有把他手里的火药箭放回去的意思,他一边走,一边端详着掌中的火药箭,嘴里嘟囔着,似乎是在推敲它的制作。推敲了一会儿,他仰脸,晃着火药箭问赵兴:“离人,这东西怎么造出来的?里面沙沙的响,怎么火药装的如此不实在?”

赵兴刚才在于源业平说话,沈括不管不顾直接开口询问。迫使赵兴不得不扭过脸来面对沈括。

沈括这家伙实在太执着了,如果他提的问题你不回答,他便会反复问。看在对方那个大年纪,还如此专注的份上,赵兴一时心软,也顾不得对方那种告密性格,坦白说:“这种椎尖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石膏代替沙石范做模具,铸造出来的椎尖非常规范,另一种就是用冲压法,冲压出一个椎筒……啊,石膏,也就是寒水石啊。”

沈括长长的哦了一声,继续翻来覆去的打量手中的火药箭,直走到青瓦台大厅门口,赵兴才找见机会从沈括手里夺下火药箭。嘴里打着哈哈:“梦溪先生,厅里到处是火烛,这玩意拿进大厅,实在危险。”

沈括呆了一下,恋恋不舍的问:“我可以再看看它吗?明天白天地时候,我想再看看……模具,你是说石膏模具么,这东西我知道,我还想看看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赵兴愣了一下,勉强说:“好吧。明天我等你!”

可沈括没有走的意思,他站在门边等赵兴开门,赵兴疼苦地推开厚重的堡门,等看到城堡里的情景。顿时呆住了。

宋代可真是太具有享乐精神了,码头上的喧闹声平息了许久,城堡里竟没有一个人想出去看看,他们聚在一起,竟然又乐了起来。

大厅的中央,廖小小正披着一身彩衣。在那里唱《佳人曲》,她神采飞扬的将这首“北方有佳人”唱了一遍又一遍,当然这首歌也是赵兴教她的。采用苏曼演唱的版本。

这首歌作词是李延年。曲子地作者是日本著名作曲家梅林茂,这位大师完全采用了宋代的乐器,作出这首宋韵十足的歌曲。主旋律是奚琴(二胡),外加如泣如诉的弹拨乐,轻声提醒地铃声,哀怨的令人心软: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在顾倾人国。

宁不知。

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在得。”

廖小小唱得忘情。正对大门处,陈伊伊兴奋的拍着巴掌,似乎廖小小这首歌是献给她的,但赵兴却察觉,廖小小唱这首歌时,脸上充满了自恋。源业平一直没来得及向赵兴解释他怎么会回杭州,这会功夫他更没有机会解释,一见到大厅内的那些天朝名家,他开始流口水了,马上像哈巴狗似地跑到苏轼跟前,望着后者流口水,还不停望望秦观,望望毛滂,似乎看到了一大堆美味。赵兴知道,这会儿你就是问他老娘是谁,他也记不得了,哪能谈正事。顾垂涎欲滴的望着苏轼,望着秦观,

沈括站在大门口,却别人都没敢向他打招呼,大家对对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沈括丝毫不觉难堪,他先是扫了一遍大厅,嘴里嘟囔一声:“回音太好了”,而后低头观察地面。观察了片刻,他竟然毫不顾及形象地趴在地上,敲击起瓷砖来。

青瓦台里地地面是用大块的高温瓷砖铺出来的,瓷砖面积很大,上面装饰着淡淡地花纹,一楼大厅中心铺成圆形图案,圆心是传统地云龙纹,沈括趴到了地上,用指头叩击着瓷砖,倾听瓷砖发出的空洞音,纳闷的望向赵兴,问:“空的?瓷砖下面是空的?怎么做到的?”

赵兴进来的时候,开门地声响已引起了大家地注意,但大家看见队伍里有沈括,马上向火灼一样移开目光,装作完全没有发现这队人的进来,只有场中心地廖小小冲赵兴甩了个媚眼,然后继续专注地唱歌。

陈伊伊听的也很专注,完全没有发现赵兴的进来,她一边听一边拍手。

大家都装的一本正经没听见沈括的问话,赵兴只好应付勉强应付,他笑了笑,答:“梦溪先生,整个青瓦台的所有走廊、还有两间房间与这个大厅一样,都采用这种建筑技巧。这瓷砖下面也不是完全空的,每块瓷砖下面用九宫格的方式,放了九只浅青铜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回声。”

沈括的博学不是赵兴能糊弄过去的,他点点头,立刻回答:“这是依据古法造成的鼓厅鼓廊,古之君王建造这样的鼓厅鼓廊是用来防刺杀的,传说这样的廊道与大厅,可以把轻微的脚步声变成洪钟巨响,令潜入的刺客无以遁形。”

赵兴勉强笑一笑,回答:“我有什么需要防刺杀的……就像你说的,这叫做鼓厅鼓廊,但它是用来欣赏歌舞的,在这样的地方奏乐,你不觉得音乐格外悦耳,歌声尤其宛转悠扬……你瞧,廖小小姑娘唱得多么迷醉,多么动听?”

沈括利索的爬了起来,连身上的土也不掸一掸,神情专注的盯着赵兴问:“离人说还有两座大厅也是如此布置,在哪里?我去看看。”

赵兴眼珠转了转,满脸苦相地招过黑女奴辛迪亚,用胡语吩咐:“领他去天籁厅,然后领他去书房由他翻书,盯着他,记下他翻阅的每本书,每一页……可以允许他抄录,但不允许他随意出门。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力阻止。还有,天字柜里的书禁止他翻阅。”

辛迪亚用胡语答应着,一把拎起沈括,悄悄离开。等沈括走后,赵兴似乎听到场中的人齐声松了一口气。本来人喘气声很微小,平常难以听到,但在这个特殊的大厅里,许多人一同喘气,声音就像一声大喊一样响亮,甚至盖住了廖小小的歌唱。

这下子,陈伊伊终于发现了返回的赵兴,她拍着手抢先说出大家都想说的话:“瞧,我早知道我夫君没事,几个小毛贼而已,夫君一出门,他们就只会想逃。官人,抓住了几个?哪里来的毛贼?我们的人伤着了没有?”

法曹毛滂挤到赵兴跟前,还没开口,苏轼走过来了,他连忙一侧身让开苏轼。苏轼还没开口,杨祖仁也窜了过来,苏轼又一侧身,让杨祖仁先行,杨祖仁看着赵兴满身的铠甲,羡慕的说:“恨不能重新披挂……离人,外面的都什么人?有多少匪徒?”

赵兴回答:“大约有五十多个。”

“嘶”,满场都是吸气声。

赵兴接着说:“抓住了一些伤者,有人招认是上游湖山来的,还有一些,没来得及审问,看装束,似乎是几伙盗匪合股,据他们招认,原本他们想打劫渡口附近的草市,结果被拦在渡

法曹毛滂坐不住了,他拱了拱手,向赵兴示意:“赵兄,你看……?”

“自然是你去审——我今天离不开”,赵兴狡猾的回答。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51章 疯狂的舞蹈

“如此……”毛滂眼巴巴的望着赵兴,欲言又止。赵兴一挥手:“顺便帮我把报告写好,还怎么写由你——不过,犯人一个也不能带走!”

“好说好说!”毛滂笑的眼眯成一条缝。

杭州官员都知道赵兴不太在意功绩、官声。去年他远到海外,源源不断的为苏轼运来以工代赈的粮草,年底的时候,苏轼想提他的功绩,但赵兴却阻止了。这样一位不愿意抢功、宁愿躲在幕后的人当作同事,是杭州官员的快乐。毛滂刚才问的也就是这意思,最终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袭击事件发生的时候,毛滂在现场,赵兴又让他写报告,那么自然少不了他的功劳。

这等美事凭空落在头上,毛滂连接下来的表演都无心看了,他匆匆跑出房子,向码头跑去。临出门的时候,恰好一队胡姬,一队倭女往城堡方向走,毛滂与她们交错而过,他脚下顿了顿,早听过倭女的温柔,毛滂想去瞧一瞧,但好奇心挡不住升官发财的心理,他顿了顿脚,继续向码头区跑去,边走边念叨:“快快,我得快快结束审讯,才赶得上胡姬表演。”

毛滂走出去的时候,杨祖仁脚下动了动,但他马上醒悟过来,站定了,讪讪笑道:“原本经蒲公宗孟积年扫荡,杭州该没了窃贼踪迹,没想到这才几年。湖山又缓过气来……离人兄,既然确定是湖山的山匪,不如趁消息被泄露,兵贵神速,打他个措手不及。”

杨祖仁说的蒲宗孟曾出任过豪州、杭州、郓州知府。他地杭州任期恰好在揭枢前。蒲宗孟在杭州时,严厉打击盗匪,甚至派兵跨境到了湖山,终于把杭州附近盗匪治理得差不多了。但蒲宗孟的措施太残忍了一些,即使是一些小偷小摸的人,只要被抓住了也要将其脚筋割断。有时候也有没把情况完全弄清楚,冤枉好人的时候。因此,史书上批评他“为政惨酷”。

宋朝学士在官服上佩戴金鱼的风尚是从蒲宗孟开始的。蒲宗孟给神宗皇帝当翰林学士期间,神宗曾对蒲宗孟说:“翰林学士的职务很清高。又很接近君主,不是其他官员能比的。”于是赏赐蒲宗孟官服上佩戴金鱼。此后,大宋学士都带金鱼袋。

这位蒲宗孟去年死于郓州(水泊梁山所在地)任所。

赵兴知道蒲宗孟这个人,杨祖仁的提议很好,至少比他老爹的军事能力强,但赵兴却不打算执行。他摇摇脑袋,答:“那群山匪熟悉山区情况,每一个山坳里。每一棵树下都会射出冷箭。以我杭州有限地兵力,去跟数百个熟悉地理的盗匪在山区打游击……哈哈!”

杨祖仁脸一红,悄悄一指苏轼。

他在提醒赵兴,苏轼现在是党政军一把手,他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调集一百名以下数目的士兵,只需要事后补报而已。

杨祖仁这是强辩。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地失误。拿苏轼说话只是没话找话。因为一百名民士兵前去搜山,兵力明显不足。而递奏章去枢密院请示,要就说不上突袭的问题了。

此时,毛滂见过的那队胡姬与倭女正在鱼贯进入城堡,陈伊伊邀请众人进入城堡的天籁厅。这间舞厅头顶上,四壁墙上镶满玻璃镜。在镜厅旁边的房间里,梅三娘、钱婉儿正挽起袖子,整理着各种脍炙,几名倭女与越南女仆也在那屋里,收拾着各种水果拼盘。

天籁厅很大,足以让一百多人坐下,天籁厅两侧各有一扇大门通向旁边的厢房,一侧厢房里仆人进进出出,为大家端来水果与食物,另一侧厢房里是休息室,摆着无数张卧榻(沙发椅),可以让大家休息一下。

赵兴进入休息室后,看杨祖仁跟在他身边还没有告辞地意思。赵兴知道对方是想挽回面子,期待他对后面的建议给一个评价,他赶紧回答:“其实,我还有一个妙计,便是一百人也够了,足以给他们一个教训。”

杨祖仁好奇的问:“有何妙计?”

“焚山!”赵兴咬着牙说:“敢惹我赵老虎地人,我一定让他后悔。一百多人攻山是不够,但四处放火足够了。现在正是天干物燥,一把火放过去,看那些盗匪怎么藏身。”

“不可!”周邦式在旁边听了,出声阻止:“南唐后主李煜墓在山上,怎能放火焚山呢?离人,你要这么干了,千古骂名可是少不了。”

“哦!”李煜地词赵兴很喜欢,但李煜不是被赵匡胤俘虏了吗,怎么会葬在湖山?

“李煜墓在山上,你确信?”赵兴紧着追问了一句。

杨祖仁马上回答:“这事钱公穆夫应该知道,李后主死后初葬洛阳邙山,其后四年,乞恩归柩于富阳,传闻迁葬于湖山。故有两个墓志铭,前一个是南唐旧臣徐弦所撰,而后一个为钱所撰。钱家与李家是姻亲,其主既然为李煜立碑,一定知道他葬在何处。”

赵兴发出一声遗憾的叹息:“可怜一代词皇,坟边住了一群盗贼,一百多年过去了,他坟里还会剩下什么?谁愿意为后主之墓被盗负责,哪个地方官敢接这样的案子,所以,我估计……”

“那也不能烧!不管怎么样,山在那里,烧山就是恶名,想当年蒲宗孟都不敢烧山,离人不要一意孤行。”周邦式竭力劝解,希望赵兴打消这主意。

赵兴摸着下巴,想了片刻,点点头:“不烧。我原本也没打算烧山,不过是吓唬一下他们,然,敢袭击我这的庄园,总要给他们一个教训……今日是不成了,明天吧。准备出击的事,可不是说做就能做到地。”

此际,看到赵兴这里没什么节目了,杭州府属吏已经开始三三两两告辞,唐棣、仰充、曹端勇也带着人靠过来。打算向主人辞行,正在这时,陈伊伊趾高气昂的带着一队胡姬闯进镜厅,似乎打算继续歌舞。仰充等人便停下脚。彼此寒暄着。

几年了,好不容易成为宴会地主角,陈伊伊只想着欢乐无穷无尽,这场盛宴能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问过刚才的那群胡姬有什么技艺后,她马上觉得应该让欢乐继续。让歌舞常伴。

经过短暂地休息,胡姬们已经恢复了精神,她们怀里抱着鲁特琴——也就是中国“琵琶”、日本“biwa”、西班牙“吉他”的共同祖先——进入房间。或者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