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明月-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章一跺脚:“大理怎么不是我朝原有的地盘,我已经打算恢复象林郡,让汉唐时代地象林郡重现大宋,而你我这些人,都将因此事而载入青史——老夫老了。没想到还能摊上这等拓疆开国的美事!”

章这么一说,在座的人人满眼喜色。是呀,话要看你怎么说。恢复千年前的汉唐故地。这下子,无论什么手段,那都荣耀无比。在座的各个大臣,都要因这次盛典而被载入史册。

邓温伯扬了扬手头的战报,问:“那么赵兴怎么办?虽然攻陷大理的是张田。战报上只字未提广东军队的功劳,但天下人人都知道这里有赵兴的影子,我们该怎么封赏那头赵老虎?”

章不答反问:“战报上怎么说?”

邓温伯答:“除了张田还是张田——广南东路是赋税重地,张田没有这个本事让赋税稳步增长。而大理灭亡之后,要让他们归化大宋,张田没有这个本事。”

枢密使曾布答:“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让张田牵制赵离人,那是笑话。张氏将门数张用出色。剩下张敦礼还有点出息。余则碌碌。他堂兄张用没有牵制成赵离人,凭什么张田这个旁门庶子都能牵制赵老虎。我看,张田这次与赵离人配合的满娴熟,我认为,张田反而不适合再待在广西,不如另外调一个人去,还有可能牵制住。”

章也爽快,马上回答:“既如此,就以战功封赏张田。调张田回京入枢密院。另外,赵离人配合之功也要封赏。荫其长子,责令其将长子送入京城国子监,读书上学。”

章这一提意,实际上隐含地意思是让赵兴送子为质。

原本章无需赵兴送子为质,因为赵兴的正妻程阿珠一直待在杭州,带一男一女两孩子看门杭州立户。但在大理战事前夕,程阿珠带着孩子去了广州。名义上是孩子大了,需要他父亲亲自启蒙。不过一来,赵兴的全部势力都退缩回了广州,除了留下一部分黄州程族势力外,现在地赵兴似乎全力谋求在南方发展。

这些年来,章一直念念不忘杀苏轼,他想尽名目,使用种种手段,但赵兴在广州兵来将挡,将他的种种煞手一一化解,章最后派董必过去当察访使,没想到董必抵达广南不久,也开始敷衍了是,总用一些不痛不痒的汇报来应付朝廷。章感觉到赵兴越来越有脱离掌控的迹象,所以他才想着把赵兴的长子捏在手心,以便让赵兴能够投鼠忌器……

可章不知道,此时,赵兴地两个孩子正站在广州转运司衙门接受赵兴的聆讯,在场的除了赵兴外,还有他的四位师兄,此外还有一名不该出现在广州的人——苏轼。

苏轼捋着胡子,闭目沉思的,许久才睁开眼睛,说:“既然这样,大地那个不如叫做赵风,字子枢。小的嘛,就叫赵海,字子廉。二子就称赵云(陈伊伊所生),字远图——他不是要留在金兰吗,就叫远图。”

陈伊伊所生地赵云现在还在金兰,由陈伊伊陪着抚慰当地百姓。

赵兴一边笑呵呵的答应着,一边向两个孩子叮咛:“从今天起,你们算是正式加冠启蒙了,古人20岁加冠,我这里给你们提早加冠,还不快谢谢师公给你们起的名字。”

古人的规矩是,孩子上学前起的名字都是乳名,等到孩子正式入学的时候,则由家中长辈给起一个正式的名字。赵兴的大儿子今年6岁,恰好是上学的年纪,至于最小地儿子不过4岁,还是个顽皮地童子。赵兴这次把他也算上,让他一并跟兄长上学,主要是因为他府中现在的师资力量变态地雄厚。

能不雄厚么。苏东坡是谁,一代文宗。他座下的四大弟子个个不凡,这五人凑在一起可不容易,让这五人联袂教导孩子,满大宋唯有赵兴一人能做到。这样教出的孩子,一定比李清照那小妞更聪明灵慧。

三孩子当中。赵风让他母亲程阿珠教导的板板正正,少年老成。他老老实实的向苏轼叩头拜师,而后又从黄庭坚开始,依次磕下头去。赵兴望着这位拘谨的小孩,心里一声叹息——我地孩子居然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宋人了,他现在脑筋拘谨的,恐怕没有我半分的灵动,是我改变了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改变了我?

小儿子赵海走上前来,精灵古怪的冲这五位老师磕头,赵兴看见小儿子的背影。忍不住叹息一声:“幸好还有小海,伊伊生的这个孩子倒是继承了我俩的聪明,但愿他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出自己的精彩。”

行完拜师礼。赵兴一指小儿子赵海,向苏轼恳求:“老师,这次你陪小海回金兰吧,伊伊在那里,老师也去散散心。等明年五月我再接你回来。”

苏轼皱了一下眉头。问:“离人,我离开海南,已是坏了朝廷规矩,再去了域外,恐怕……朝廷那里不好交代。”

赵兴摇摇头,他还没回答。秦观已经插嘴:“老师,谁又知道你离开海南呢?如今董必、王颖乖的像两条家养地狗。他们不说,谁又会知道你离开海南?……占城好啊,风物独特,我早也想去看看,坐着船去游览占城,身子又不累,不如我陪老师一起去吧。”

苏轼沉吟片刻,回答:“也好,我正好陪朝云去看看异域风情。只是。离人……”

苏轼欲言又止。

他想说的是,赵兴在海南。瞒着朝廷弄那么大的基业,到底想做什么?这种事,有时候只要想一想,就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海南是素来地穷困之地,不去海南之前,苏轼曾把海南想象的非常穷困——一个连粮食都要大陆供应的地方,能养活多少士兵与官员。但到了海南之后,苏轼发现赵兴已经在海南秘密的开出十万亩田地,这些田地是赵兴的糖业基地,专门制造糖霜贩售阿拉伯。

为了出售这些糖,赵兴还在附近地港湾开辟了一座码头。这座码头隐藏的非常隐蔽,它是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封闭环境,若不是董必将苏轼赶出昌化军,后来苏轼又被赵兴接入那座船厂安置,苏东坡甚至不会知道近在咫尺的地方还隐藏着如此一个巨港。

当初苏轼被赶出昌化军后,港口留守的程族弟子便将他接入造船厂。苏轼是个细心人,马上发现这船厂有可能是亚洲最大的造船厂,它雇用了两万名工人,其中不乏阿拉伯造船名匠与越南、大宋泉州造船高手,此外,还有数千名昆仑奴,而他们制造地铁龙骨大船,正是赵兴船队最常见的主力船种。

苏轼以前一直纳闷,赵兴船队那些怪船从哪里来,到了海南这个码头区,他这才发现——原来这个港湾才是赵兴地根基。这可能赵兴最大的秘密。

联想到赵兴第一次出海时的经历,苏轼已经隐约搞清了赵兴的发展脉络:他就是依托这个港口,从大宋境内以及周边各国招聘水手与造船匠,从而发展出自己庞大的船队。经过十年经营,已经把这片港口经营的像铁桶般严密,附近的黎民都在码头区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吸引下,有意识地屏蔽外界消息,结果,这个巨大地造船场在大宋境内反而显得默默无闻。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是,赵兴弄这么大地基业,却又不想人知道,他为的什么,想造反吗?

苏轼不认为赵兴想造反,因为从传统来看,无论水军势力多么强大,陆地上的争伐,终究要在一城一池之间进行,没有强大的陆军,根本不可能实现篡国的图谋。而赵兴似乎没有在海南训练陆军,据苏轼得到的消息,赵兴在广州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训练了数千士兵,靠这数千士兵是不可能打败大宋百万禁军的。

耐下心来,苏轼静心观察港口的运作,他发现这片港口的运行机制很奇怪。他从没听说赵兴登岛来视察过这片基地,但基地却运行的非常良好。

几经探查,苏轼发现管理这片码头区的是一个叫做“公司”的管理机构,公司里的官员来源很杂,有一部分来源于大宋,似乎是正宗大宋海商,而另一部分则是由一些蕃人组成,其中既有白人,也有大食商人,还有一部分高丽人、倭国人、交趾人……

这样一个人员构成复杂的管理机构,居然运行很良好,这让苏轼可纳闷了。

苏轼还想进一步了解下去,但时间已经容不得他过于深入的探察了。自攻陷大理王都后,赵兴的声誉在两广境内上升到顶点,这时,赵兴似乎也无所顾忌,他直接派船将苏轼的家眷接来广州,名义上就是打算将孩子托付给苏轼启蒙,实际上是想给苏轼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苏轼是个尊重朝廷法度的人,进入赵兴的府院之后,他一直想跟赵兴交流几句,但总没有时间,心里揣着无数疑问,这让苏轼感觉心头沉甸甸的,他比往常显得少言寡语。

这时,赵兴正在跟他的孩子交流,他先问赵风:“你知道师公为什么给你起名为赵风吗?”

赵风拱了拱手,拘谨的回答:“师公是想让我乘风直上九千里,胸中常怀鲲鹏之志,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所以字子枢。”

赵兴和蔼的笑着问:“你能做到吗?”

赵风拱拱手,回答:“嫡父,孩儿不奢望能做到父亲所拥有的才能,惟愿紧守这份家业,照顾好兄弟姐妹。我以为,如此便已足够了。”

赵兴咂了咂嘴:“虽然差强人意,但也是一个守户之犬,也罢!小海,你想做什么?”

小儿子小海眨着他那亮晶晶的眼睛,回答:“我最希望仗剑行千里,饱览天下风景,能够像师公那样,留下几篇传世名作,也便够了,余无多求!”

赵兴晕了:我竟然生了个侠客儿子。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43章 亡国之君的眼泪

赵海的说法让苏轼很高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所有读书人心中的梦想。前有一个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个仗剑行万里的偶像,赵海的话正对他们的胃口,连一向稳重的黄庭坚都笑着调侃:“你要做一代剑侠,可对不起你的父亲,你父亲在海外给你圈了好大一片地方,你走了谁来管那片领地呢……不过,听说那片领地的出产很丰厚,你这辈子倒不缺游山玩水的钱。”

小海眨巴着眼睛说:“那片占城国领地我是轮不上了,估计个个小云也不用操心。嫡父定下一整套管理规则,程爽哥哥又将那领地管理的很好,他不过做个木偶,逢年过节坐在那个位置上,等大家朝拜就行了。

这种生活实在令人发闷。师公,几位师叔,你们不知道,我去过长门、去过耽罗岛,在哪里,我坐在椅子上动也不能动,要做出威严的样子,不笑不语,眼看着奴仆一个个从我椅子前走过,向我鞠躬、向我谄笑、向我搭讪……我都快憋死了,就想什么时候能甩手离开。

嫡父,我不要做长门之主,也不想要耽罗岛,要麻逸勃泥什么的,我只想随心所欲地走走,四处看看,累了就住下,烦了接着走,操心的事情让别人干,不行吗?”

秦观、张耒鼓掌大笑:“我等终于见到了赵离人的聪明劲了。离人,这孩子不简单,这才四岁,已经出落的如此古灵精怪。”

苏轼可算找到话题了,他顺势说:“离人,刚才这孩子谈到管理规则,你琼州岛那片基业是怎么回事?那处基业,官府不知。难道你想瞒一辈子吗……”

赵兴摇摇头:“老师,官府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你高估了我的保密能力,那片基业琼州岛的官吏也是知道的,只是他们瞒下那片码头区,私分了我上交的税金——这事对我有好处,所以我只稍稍加以引导。哈哈,广东已是指射之地,海南更偏,那些官员捞点残羹,顺便帮我隐瞒一下,我何必打破他们的饭碗。”

苏轼吃了一惊:“私分税款——这事可闹大了!”

赵兴回答:“当然。刚开始,那片码头只是一片小产业,我将税款交纳给地方官后。稍稍暗示了他们。他们将这笔税款吞下了。以后码头区越做越大,但地方官已经骑虎难下。因为事情一旦揭露开,以前他们瞒报地税利都要吐出来,而且这是大罪,前几任的官员一个都跑不掉,所以,后面几任官员只能跟着瞒下去,希望大家都不知道。

这是连续几任官员与我一起努力的结果,在我来说,那个船厂的许多宋商都是滞留海外。逾期未归的宋商,还有一些雇员是外藩商人。这与大宋法律相冲突,我当然不愿意轻易让官府毁了这片基业。

现在我地位越来越稳固,我正想着找个办法将那片基业化暗为明——嗯,这些动作,需要老师走开后才好动手,我准备用开发琼州岛的借口,逐渐将那片基业公之于众……”

晁补之是积年老吏,赵兴话中地暗示他听明白了,马上惊问:“离人已经把手伸入广西了?那琼州可属广西管辖。莫非你已经可以任命琼州府的官员了?”

赵兴点头:“张田攻占大理国后。我在吏部的朋友已经给我传来信,说是灭国大功。非要重赏。张氏将门算让张田承袭开国公的爵位,立他为当家门主。朝廷也准备提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