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明月-第3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资让的手术是小节。赵兴浑没放在心上。这位大人以患上高度血液感染。在这个时代几乎无药可救。赵兴虽然用手术取出铅弹。但韩资让依旧高烧不止……

三天后。何鲁扫古挑选的人手到位了。但比赛却没能如期举行。因为南京道终于找见了道宗皇帝的行踪。可惜。他们的到的皇帝消息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道宗皇帝驾崩了。

辽国的道宗皇帝在位四十多年了。草原人这么大年纪。早该丧命了。所以他的死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惊诧。这位荒诞皇帝在位期间。一直在四处打猎。契丹王朝的政务都是各大臣自觉自愿的履行职责。才将契丹的荒唐政治维持下去。如今这位皇帝在冬天出猎。死在了野外。辽人随后向各处发丧。南京道寻找皇帝的使者路上遇到了发丧使。顺便把道宗皇帝的死讯带回了南京道。

道宗皇帝病死于混同江畔。契丹大臣拥立的也是一位小皇帝、皇孙耶律延禧(太子耶律浚之子)继位。契丹国新皇登基。自然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爽快的同意由南京道出面道歉。而他们的要求。不出所料的是:宋国方面应开设更多的草场墟市。

十日后。谈判终结。辽国大惕隐何鲁扫古主持签署新的宋辽盟约。这份盟约虽然是由广南东路与辽国南京道商议的的方协议。但由于协议中多处涉及到国家层位的外交事宜。所以宋辽双方都把它当作一份国家协议。由于这份协议是在武清签署的。所以后人称之为“武清之盟”。

盟约规定。辽国方面停止支持西夏人。并约束自己的国民。禁止国民再度越境抢劫宋人。为了保证这一约定的遵守。辽国方面还答应了宋国一个附加条件。亦即:宋人有权审判在宋境抓获的辽国盗匪。同理。辽人也有权审判他们抓捕的宋国盗匪。

这条附则等同于现代的“司法合作协议”。如此一来。今后宋国不再对前来骚扰的辽国盗匪毫无办法。他们可以悬赏通缉。而辽国一旦抓获这些盗匪。也有责任将这些盗匪移交给宋国。由宋国给予盗匪应有的刑罚。

辽人之所以肯同意这条。是因为宋国向来有君子国的美誉。而宋国境内的刑罚太轻。一般也就是判抽人几板子(脊仗)。那种板子在辽人看来。跟挠痒痒板差不多……

辽人承诺不支持西夏后。便要求宋国开椎场。这座椎场位于黄河入海口。赵兴将其命名为“天津”。盟约规定这座港口是座自由港。港内不驻扎军队。治安由宋辽两国商人自发维持。原则上。椎场所收的赋税将一分为二。宋辽两国各自享有其中的一半。

由于有“司法合作协议”在前。这座新港所发出的法律公文。宋辽双方也顺理成章予以认可。而且两国都承诺。将全力协助新城市维持治安。抓捕盗贼。

按照双方协议的附则。新城市采取市场准入制。整座城市将容纳三百个商人入住。每两年一审核入住资格。宋国方面发放两百份入住许可证。准许两百个宋商进入天津市进行交易。而辽国方面发放一百份许可证。派遣一百名契丹大商人进入新城。

按照辽国的要求。这些许可证又被划分为几个细项。分为茶叶商人多少名、丝绸商人多少人。盐商多少名……顺带着。辽人要求添加数名火器、炸药商人。赵兴也点头同意了方还确定了战马与火药每月的交易量。以此力求公平。

以上所说的都是协议的附则。而协议的正文全是大而无当的空话。比如:双方在一起回顾了两国之间悠久的友谊。并认为和平共处才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为此。辽国对自己在河道上袭击宋国贡使的行为致以了诚挚谦意。并同意对受损客商进行赔偿。

而赵兴对自己擅自越境追捕盗匪的行为。也表达了诚挚歉意……等等。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于是双方就两国之间的预防机制彼此交流了看法。签订了“武清盟约”。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是一次胜利的大会……

辽国在举丧。巧的是宋国也在举丧。所以作为带娱乐性质的相扑比赛就进行不下去。不过。事后也有人猜测。其实这场比赛已经在私下里举行过了。因为何鲁扫古签约的时候。脸色凄惨。而他选择的那些摔跤好手事后集体失踪。

而签约后不久。何鲁扫古交出了肇事的侄儿。却坚决不交还缴获的武器。他振振有词的说:“那些是战利品。按我们草原上的规矩。胜利者有权占有失败者的一切。包括失败者的老婆孩子。我的勇士们是在正面交战中击杀了那一百个人。为此他们付出了七百条人命。因此他们有权力占有那些武器!”

何鲁扫古如此一坚持。赵兴哦的一声。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正好!武清城也是我的战利品。这一城的百姓我也不想归还了。你拿去我一百杆枪。我就把这一城的百姓全部搬走——新天津城正缺人手。我就不客气了……哈哈哈。一百杆枪换上万人口。这买卖。大惕隐你还想来一次吗?”

赵兴这话一说。何鲁扫古脸色铁青。蒋之奇脸色绿绿。蒋之奇是忧心辽人拿了火枪。学会了仿制。但想到赵兴反复提醒火枪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辽人手中的那批战利品已经淘汰货了。他才没有插嘴阻止。

这场谈判结束后。签约的消息传回京城。正好是小皇帝登基改元的日子。协议送到皇宫。赵佶看的直皱眉:“这蒋之奇……罢了。我就知道赵离人蛊惑人心的手段一流。这蒋之奇出去才多久。竟然对赵离人唯命是从。弄这么一份四不像协议来糊弄朕。这是朕需要的吗?”

老好人曾布把那份协议反复研究了一遍。拱手道贺:“官家。大喜呀。我就知道赵离人的便宜不好占。这份协议简直占了辽人莫大的便宜。大喜呀?”

赵佶疑惑的反问:“你说是大喜。喜在何处?”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96章 都想来占便宜

曾布指着盟约条款解释,说的语言里有很多新词,某些新词赵佶只在赵兴的信中见过,这令他深度怀疑曾布在鹦鹉学舌,他说:“陛下,过去我宋人入辽境刺探消息,形象太明显,辽人一眼可以看得出来,但有了那个墟市就不同了。宋人可以打着商人的幌子在辽国的地盘上公开活动,收买、刺探,颠覆……无所不用其极——此其一也。

其二:许可证制度。我就知道赵离人老是给人下套子,陛下,这许可证是什么意思,我们许可他才能进入墟市,持证与辽人交易。且不说贩售许可证可以给朝廷增加多少收入,只说这许可证又规定审核年限,若哪位宋商做的不满意,我们随时可以取消他的许可——如此一来,所有派往那个城市的宋商岂都捏在朝廷手心。

其三,辽国人想用战马换火药,换火枪……这其中做手脚并不难,我知道那火枪离了合适的火药,就是废材一根,而火药成分复杂,只要在配方中稍稍做做手脚,辽人的火药就远不如我们朝廷的军队。两军对垒岂是儿戏,只一点射程差距,就让辽人把军队命门送给我们。

臣此前,也曾细细研究过赵离人与蒋之奇的汇报,赵离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辽国虽然虚弱,但不做好万全准备。我们尚且吞不下这头骆驼。他还说,传闻女直人比契丹人更凶狠,万一我们干掉了辽国人,疲筋力竭,再遇到了女直人怎么办?……”

韩忠彦在一旁插嘴:“没错。辽人自澶渊之盟后。虽然年年骚扰不断,但总地说来,已不再大举南侵,银十万两对我们来说只是小菜,所以辽人并不可惧。多年以来,我们已经知道辽人大体是遵守盟约的,但女直人能不能遵守盟约,鬼才知道?

赵离人说得好:为了让那两条狗斗的久一点,我们该用火药等商品搬空辽国的金库,搬空他的牧马场。这些火药要做手脚。官府不好出面,交给民间。做过手脚地火药威力虽不如我朝军队,但契丹人拿去对付女真人,那是足够了。让他们撕咬去吧,我们不妨两边都卖点武器,谁弱卖给谁多一点。”

曾布微笑着摇晃着那份盟约:“赵离人说要借此撬开辽国一个口子。现在他已经用火药换回辽国一片土地,建立一座新城……谁知道还有什么,万一辽人把家底倒空了,或许。他们还会换给我们一些别地。”

赵佶通的一下站起来:“换别的!?——昔日太祖留下封桩库,原打算用钱换辽人的脑袋,赵离人若能用钱买回来燕云之地,他便是朕的良辅,朕一定厚厚封赏。”

稍停,赵佶意味深长地说:“祖宗之法,谁取得燕云之地,便是异姓也能封王,赵离人若能为朕取回燕云,朕不吝啬一个王爷。”

说来也奇怪。君臣光顾热烈地讨论金钱能否换来更多的东西。之前赵兴意图不明地兵压黄河两岸,又未经朝廷许可擅自与辽人交火的行为。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它悄无声息,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甚至连赵兴与辽人的火线交手,都仿佛是一群鸭子在河岸上叫两声,那么不足为奇。朝臣们只顾讨论新城市该用来干什么,没人愿意提新城市是怎么来的。

按说臣子不提,皇帝心中该有芥蒂,毕竟挑战皇权是历朝天子最忌讳的,但赵佶太好大喜功了,在正常地历史上,即使他到了四十多岁了,也依旧好大喜功。赵兴与辽人那场说不清胜负的战斗,让赵佶看到希望,一个战胜辽国的希望。此刻,他心中全想着超越先祖,恢复幽燕——全不顾对方的“大不敬”。

历史上,说赵佶昏庸也因如此,他执政期间宦官梁师成、李彦等伪造圣旨,御史告知他后,他不过一笑置之……

话题转向了辽国方面的虚实。前线的曹煜、张敦礼,参与谈判并深入辽国的蒋之奇已陆续传回了他们的目击与耳闻。将门子弟谈及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令他们耳目一新,蒋之奇谈及武清知县何好古地主动投靠,令他们又看到了辽国人心的向背。曹张二人还做出了大胆的预测:赵兴赵大胆的经历证明,由石氏将门引入军中的火药,经过80多年的发展,已经演化成一种成熟的武器;同等数量的火枪兵,完全可以对抗相同数目的骑兵,甚至一倍骑兵……

正是这种预测让赵佶看到了夺取幽燕的希望。

大宋什么多,人多钱多。

有钱可以多造枪,有人可以多拉兵。

训练一名熟练地弓箭手需要三到五年,而训练一名火枪手只需三个月,这种前景令赵佶兴奋不已。他转向曾布,和蔼地问:“曾卿,你同乡曾公亮曾编撰武经七书,其中也描述过火器,曾卿也担任过枢密使,不知是否了解火器。”

曾布嘿嘿一笑,答:“陛下,曾公亮乃泉州晋江人,臣为南丰人,我二人并不是同乡。而《武经七书》也不是一个人编撰的,故此,臣对火器不很了解。

不过,当初密州梨花枪入京地时候,臣曾观赏过,发现它与《武经七书》上记载的一种火器很相似,书中记载的那种火器名叫雷火鞭,目前我禁军中也有少量装备,它与广南火器的区别在火药配方。赵离人鼓捣出的火枪威力十倍于梨花枪,军器监曾经下令赵离人敬献新式火药,但赵离人拒不交纳。说此物乃民间商家地祖传密艺,我朝不与民争利,所以他不能催逼。此外,他还提到:火药配方交与朝廷,怕朝廷又写入书中令人观看。或者贩售给敌国。后来,果然有环庆私自贩售火器给西夏人的事,军器监再不敢索要了。

我听说,赵离人在广南专门置火器局在一座孤岛上,四周由水军密切看管。那里出产四种炸药,一种是开山修路用的泥土炸药,威力强大;另一种是做烟花爆竹用的;还有军中常用的毒火球火药。再就是广南火枪中用地颗粒状黑火药。

就因为赵离人不愿交出火药配方,所以军中推行新式火枪不甚积极,后来军器监也曾密制过黑火药,可惜威力总不如广南火药。或许这里真有祖传秘法——臣因那场争议才知道,这火枪威力虽大,没了匹配地火药,也就是一根烧火棍。”

曾布没有学过化学,他随口谈到黑火药,却并不知道化学上对“黑火药”的定名是非常严格的,即使硫、硝、木炭各组分完全一样,只要其中三者比例稍有不同,哪怕出来的东西依旧是黑色依旧能燃烧爆炸。但它已经不叫“黑火药”了。科学是严谨的,譬如“生理盐水”,唯有含盐量在0。9%地盐水才能被称之为“生理盐水”,不是这个浓度的盐水,即使它除盐与水外不含其他物质,也不能称之为“生理盐水”。

再譬如:五水硫酸铜被称之为胆矾,呈蓝色;碱式硫酸铜也是硫酸铜结晶,但它特指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得,颜色是绿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经七书上记载的三种火药配方。都不是“黑火药”。而军器监仿制的火药。也不是黑火药。

赵佶沉默片刻,扭捏地说:“朕这就下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