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明月-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年,随着海陆的畅通,广南商人居留在京城地也渐渐多了起来,赵兴回到了京城。这些广南商人好不容易找见一个机会。以乡谊拜访赵兴,他们不约而同的齐集赵兴府上。等看到候见的官员人山人海,这些商人原本想放下名帖,改日约时间拜访,没想到赵兴挡了所有官员地驾,直接接见了他们,这未免让他们有点受宠若惊。

一见面,赵兴也不客气,直接说:“我查了广南今年的科举人数,广南一年今年上京科举的有三百一十四人,却没有一人登榜。我觉得身为广南地方官,我对广南学子照顾不利,使他们在京城不能安心读书。我有意仿照金钟大厦,在汴梁城外增添一座广南会馆——这是官府不好出面,全靠诸位商人赞助。先说我吧,我赞助三千贯,家师坡公再赞助一千贯。

此外,凡贬谪到广南的朝廷官员,他们的捐助我也替他们出了,剩下的,就看诸位报效了。”

广南商人这几年都有这个觉悟,跟着赵兴走没错。

这位地方官,有时候看起来是勒索商人,但实际上,凡是愿意跟赵兴一条死路走到底的人,个个都从赵兴的政策里获益。如今,赵兴一倡议,广南商人唯恐落入人后,纷纷响应。眨眼之间,赵兴募集到的资金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之巨。

钱有了,赵兴接着解释:“这座广南会馆,既接待广州学子,也面向商人开放,我打算建一个拥有三千栋房舍地大厦,此外,还要修建一座交易大厅,以供我广南商人在此挂牌交易。诸位都是大厦的赞助人,有优先权认购大厦的铺位。

我打算将这座大厦完全交给广南商会管理,在我的理想之中,它应该拥有一座学舍,以供广南赶考弟子免费入住,同时还拥有一个经营场所,以便广南商人在这里与京城商人交往。

除此之外,它还应该拥有一个大仓库,便于储藏商人们的货物。还有巨量的交易商铺,让商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货物,而营业收入,需要资助我广南的读书人,给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宿与食宿,让他们在京城安心读书。

到读书,我还希望这所会馆拥有一座大花园,可以让士子们在春日地阳光下嗅着花香背书。恰好我广南这几年引进外藩树种,我们应该向京城人士展示广南的花坛景绣,所以花园必不可少。

我记得京城这几年天气越来越冷,所以除了开放式的花园外,我们还应该建几座封闭的玻璃花棚,以便培植广南特有的南方花卉,令广南商人虽在京城也能感受到广南花雨。当然,这花棚也应该是诸位商人与学子们会客读书的地方……”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11章 我到皇宫去散步

谈完规划后,赵兴看着商人愁苦的脸,缓和了语气,该挥舞胡萝卜了,他马上又说:“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设想,怎么设计,怎么规化,有诸位赞助人做主,诸位回去可以成立一个广南商会驻京会馆,有亲戚朋友愿意参与者,可以拉帮结伙,继续加

这座会馆由你们自主经营,而你们每在京城接待一名广南士子,我广南学府可以给予一定补偿……多的话我不说了,工匠由我从真腊雇用,现在广南有两万真腊石匠,我先拨五千给你们。陈督率(陈不群)即将再下真腊,到时候,我再发给你们一万真腊石匠。我希望,有了充足的人手,你们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这座建筑。”

赵兴之所以规定一年之内完成,是因为今年的科举是小皇帝继位以后的恩科,明年才是正式的科举任。若广南商馆能在明年完工,下一拨赶考的弟子恰好可以顺利入住。

赵兴虽然描述了一个粗略的规化,但京城是个什么地方,这里寸土寸金。广南商人如果集结在一起,设立一个专门的广货卖场,想不发财都难。

这时代的人虽然没有物流概念,但赵兴在广州、香港修建的超级大卖场,已经给了广南商人启迪,现在赵兴肯以广南官府的身份出面,将广南商人组织在一起,修建专门的广货会馆……许多商人已经眼睛发亮,预见到这个大卖场的盈利场景。

一旦这个卖场建立起来,一个尺寸大的柜台都能日进斗金,这样的坐地收钱生意,在座的商人自己发财了,怎能不想着招朋唤友……

赵兴预计,这座大卖场将壮丽非凡,因为他募集的资金,将超越大宋任何一个建筑群,甚至有可能比皇宫还要富丽堂皇。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这座大厦的设计中,他的学生跨时代的引进了无数建筑概念。因为汴梁冬季寒冷,学生们试着把赵兴闲聊地时候谈到的“暖地龙(地暖)”引进其中,还大胆的运用了玻璃、钢架等新式建筑材料,建成了一座跨越时代的建筑……

这座建筑后来也成了大宋官员向番邦人士炫耀的地方。那些海外土王站在这座建筑前,面对大宋的创造力。简直是欲哭无泪,他们只剩下顶礼膜拜地念头。

打发走了那群商人,皇宫里派来的太监也到了,太监过来传令,命令赵兴明日随班上朝,参与国事讨论——这就是随同小皇帝泡妞的收获。李师师责备朝廷把赵兴这样的人闲置故里,美人的话小皇帝格外听的进去,他回去歇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向政事堂的大臣提意。政事堂当班的曾布与韩忠彦谁都不愿意得罪赵兴。所以小皇帝超越常规的提意顺利通过。

随着小皇帝地令下,赵兴也拿到了出入皇宫的金玉带,诰申令牌。他却不急着去皇宫报到,又在京城悠闲的度过了十余天,吟花颂月地日子,某一天闲来无事,他忽然起了兴致,打算去皇宫窜门,便穿起了自己的官服,骑上高头大马,带着几个气势汹汹的“花胳膊”赶往皇宫。

宋时的皇宫也有应卯的惯例。每日日出时分,皇宫大门开放,迎接上班的大臣入宫——没错,这里说的是“上班”,这个词正是诞生于宋代。

宋代地皇宫不像明清地皇宫。只是皇帝居住地宫殿。宋皇宫分为三重。第一重有中书省、门下省、枢密院、尚书省、翰林院、天章阁、宝文阁、两府八位秘书省、次都堂、皇太子宫、内诸司等等国家干事机构。此外还有一座议事堂:凝辉殿。第二重有五座大殿。依次排列。为:紫宸殿、文德殿、垂拱殿、皇仪殿、集英殿(ps:关于这五重大殿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分别是:紫宸殿、需云殿、崇政殿、景福殿、延和殿。但这都是不同皇帝地不同叫法。此处仅采用哲宗时代称呼)。

皇帝皇帝居住地地方是第三重。称之为“禁中”。“大内”。皇帝寝宫称之为延福宫。大多数时候。皇帝是待在禁中大内干自己地事。国家大事由政事堂诸大臣议决。政事堂大臣不能议决地事情。也会给出处理意见。这份处理意见通常写在黄纸条上。贴在奏章上。称之为“贴黄”。

皇帝接到政事堂大臣转送地奏章后。勤政点地。会自己来到政事堂。跟执政大臣商议处理结果。而懒惰点地。则干脆委托掌玺太监在奏章上直接盖章。这也表示皇帝认可了贴黄上地处理意见。而后政事堂会将贴黄撕下。在皇帝地玺印之上。直接按贴黄内容书写处理意见。

如今地掌玺太监是梁师成、李彦。

赵兴没有按照上朝时间进入皇宫。因为他虽然是二品大员。但小皇帝并没有给予他具体地负责项目。所以他无需像上班地大臣那样定时定点入宫。好在如今皇宫里地侍卫多数认识他。见到他骑着高头大马。春风得意地走进晨晖门。侍卫们早早拉开紧闭地皇宫大门。为首地都指挥老远还冲赵兴拱手。媚笑地说:“太尉。魔军两日后才正式入宫。怎么太尉这么早就来了?”

还早?!赵兴在马上仰脸看看天色。发现他入宫地时间相对于现代人来说。是早了一点。但相对于古人那种太阳一出来就开始工作地作息时间来说。怕算得上懒惰了——古人怎么说。这叫做“日上三竿”。

赵兴骑在马上,冲那名军官点点头,也不下马,直接催动坐骑走入皇宫——他是奉旨横行,“横行八阶”当中,太尉已经属于这个阶层的顶端。

赵兴就这样骑着马走进去,那位军官却没有感觉赵兴地怠慢,他一边点头哈腰目送赵兴离去,一边冲身边的军士炫耀:“看见了吗,太尉大人冲我笑了,瞧,太尉大人这雄壮样,果然不愧是大宋第一条好汉。我跟你们说,太尉大人跟簪缨世家关系可熟了……”

赵兴走远了。后面的话没有听到,前半段话已经使他明白了那军官的意思。在大宋朝,将门世家历代都是皇宫守卫者,赵兴跟将门世家关系密切,意味着在皇宫侍卫这一层面上,他基本可以畅通无阻。比如别人的家丁无法带入皇宫。只能在门外守候,而赵兴居然带来了随身侍卫、黑人泰森。

进了皇宫,赵兴犯愁了。他到现在没有归属某个衙门,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该去哪个衙门报到,闲来无事,赵兴便骑着马在皇宫里溜达起来,他左窜窜右窜窜,一会溜到门下省找徐师锡聊天,一会又窜到天章阁。找那些翰林胡混。

想当年,苏轼在皇宫上班的时候也喜欢溜号,因为翰林院泄密事件。使得皇宫修起了一堵墙,让苏轼窜门不方便,结果苏轼很写了几首诗,抱怨这堵墙太不仁道,也就是现在说的执行政策没有人性化。赵兴现在充分复制了老师的风格,整个皇宫大院成了他闲逛地旅游胜地。此时此刻,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带着相机来,否则,他拍下皇宫大院里的情景。拿出去印刷,还有张择端什么事。

说到张择端,这小子在宋徽宗这样一个书面皇帝当政后,开始得宠,竟然以白身做了翰林院编修,负责帮小皇帝整理古代书画,如今这小子在翰林院里忙的脚不沾地,赵兴去窜门,这厮却拉着赵兴谈论古代书画的人体比例。让赵兴没听几句便拔腿就走。

日进中午,赵兴不得不找个去处来发落自己,因为按照大宋的规则,中午是管饭地,皇宫里禁止从外面带来食物,赵兴若不找到归属衙门,他就要饿肚子了,站在殿中省门前思考半天,赵兴想起自己头上的副枢密使官衔。便决定直入枢密院。

难怪人说宋朝冗员多。大宋朝如今挂衔副枢密使的有十七名官员,其中有两名是有实衔的“差遣官”。他们在枢密院正式上班。而赵兴这样的“职官”,大多数是些年老退休的官员,所以在枢密院门口,赵兴取出自己的官阶牌,守门的士兵虽然认识后者,但这个官衔却让那个士兵直翻白眼,发出了深度鄙视。赵兴没有闲心跟一名小兵闹意气,像这样“宋兵乙”的角色,也就是周星驰在没有发艺前扮演地龙套而已,他跟这样的人较真,岂不显得自己等同于“宋兵丙”,所以他没有理会这人的鄙视,带着满脸地骄傲,领着个头比他还高大的黑人泰森直往枢密院里闯。

赵兴大家都认识,这个大个子带兵入京的时候,大半个城的汴梁百姓都见过,他的个头让人一眼难忘,此刻见到他领着自己的招牌侍卫晃到了枢密院里,那些小吏纷纷起身相迎,有几个长相特殊,一眼就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形象的吏员还跑到赵兴身边,殷切的问候:“拉比,你怎么有空到这来,你想看什么,我们领你四处转转。”

以色列人之所以叫赵兴“拉比”,而不称呼赵兴的官职,是想拉近与赵兴地关系。赵兴作为一名曾经到达过耶路撒冷圣地的“以色列之友”,是有资格在以色列人中被称为“拉比”的。

大宋朝就是这样,连以色列人进入皇宫作为小吏,官员们也毫不奇怪。这种现象搁在以后的时代,是令那些饱学大儒们难以接受的,然而在宋代,官员们并没有排斥以色列吏员,大多数官员知道赵兴与一赐乐业人关系密切,后者的长老还因为赵兴而得官,他们围在以色列吏员身后,等到这些人以古怪的礼节问候赵兴,并亲吻赵兴的双手之后散去,这才重新围拢上来,冲赵兴拱手:“太尉大人光临,门下受宠若惊,不知太尉大人所为何事,下官这就召唤属吏伺候。”

赵兴个子高大,他透过人丛,望见殿中省大尚局御厨,正在分发中午的份饭,他拍拍肚子,扭捏地回答:“也没啥急事,我只是闲逛到中午,肚子饿了。想到本官还领有一份副枢密使的职衔,故此来枢密院混饭……今天的伙食是什么?有剩余吗,也给我来一份!”

赵兴每年往皇宫送入巨量礼物。而且从来不歧视太监们,大多数太监对这位壮汉非常有好感,大尚局一名小头目听到赵兴的要求,连忙吩咐手下再去御厨取来更多的食物,而后,他笑着向赵兴拱手:“太尉大人可瞧不上今天的吃食。这些吃食对太尉大人来说,未免失之精致。我这里有几只胡麻饼,虽比不上曹婆婆的肉饼,但也不差多少,太尉大人先垫垫饥,小的们马上给太尉取好吃食来。”

听到赵兴上枢密院窜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