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明月-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兴苦着脸点头:“这或许是史上最糟糕的侵略——侵略者居然怕自己说出‘来了就不走’的话,做一个侵略者做到你我这份上,也算是史上第一人。”

帅范从风吕中伸出手,掩住脸羞愧的说:“我错了,我几不该跟太师来这里,坏了名声——他们居然以为我们是专门来度种的,丢人啊!”

源业平跪坐在洗澡间的门口,听到门里的谈论,轻轻的提醒:“当初辽国灭了渤海国的时候,曾从渤海人的嘴里听说过我日本国,此后辽人派遣被俘的渤海人前来日本,要求通商,但遭到敝国天皇拒绝,敝国天皇鹤音曰:非宋商不入。从此之后两百年,敝国只与宋国通商,不曾允许他国商人踏足敝国领土。”

源业平这是提醒赵兴,他担心的硫磺外售现象根本不存在,全日本上下压根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商人进入日本海岸线。

屋内的两人满脸羞愧,正琢磨如何为自己打圆场,帅范不甘心的嘟囔:“史书会怎么记载你我二人这次的行动——是说你我二人东来为日本度种?还是说我俩打算宣威于倭国?”

赵兴回过神来,决然的说:“史书不会记载你我二人这次出征,对了,我们这不是出征,只是中途停靠。没错,是中途停靠。”

源业平在澡堂门口拍着腿提醒:“命令下达后,士卒非常踊跃,都抢着打算驻守倭国。”

帅范哼了一声:“菅原、大江两氏到了日本,世袭日本文学;清原、中原二氏到了日本,世袭明经道;明法道是坂上、中原两氏;算道是三善氏,阴阳道是贺茂、安倍二氏;医道则是由和气、丹波两氏世袭……你听听这些姓名,菅原、大江、清原、中原……”

赵兴猛然想起一事,他挥手让仕女退下,轻声说:“我听说过一种传闻,传说日本某位宫卿大臣曾是汉献帝的孙子,而

持有汉朝的仙家密牒。他来日本后,日本国王跟他后裔不得做关白。”

所谓“仙家密牒”,按现在的话语说就是皇室成员的身份证明,唐代称“黄册”,宋代已经将其简称“玉牒”,因这种身份的证明最早是刻在玉圭上的,故而得名。

帅范也压低了嗓门反问:“真有此事?那他们怎么不宣扬?”

赵兴答:“据说当初汉献帝的孙子是偷跑出来的,所以其子孙跟倭国天皇有个约定。”

赵兴说的这个“约定”直到公元2000才正式公布于众,不过这消息公布的时候,国内并没有人在意,等国内的人知道了,已经是八年后了。当时赵兴也没有在意这条消息,他现在只是听日本大臣悄悄的告诉了他这个传言,他心中还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

帅范沉思着,嘴唇蠕动想说点什么,这时,几名仕女拿着衣物走了进来,准备给二位更衣——按当时倭人的风尚,主人中途让仕女离开,就是表明自己打算结束泡澡,故此仕女们一个转身拿来了衣物。

这次赵兴换上的是随身带来的便装,这件服装没有染色,它保持着原来的粗布形象,但唯独在布上题了很多诗画,其中有米的手记,有黄庭坚写的提笔,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不甚出名的书法家在赵兴衣物上留下的涂鸦。这些字迹形态各异,有草书,有行书,还有楷书,笔画横七竖八,活像现代开幕式上留下的题名板。

再次被请进来的日本宫卿大臣一眨眼又换了一套服装,他们的服装依旧保持着那种华丽的风格,然而,这些人一见到赵兴那件题名袍,两眼立刻放出贼亮亮的光,安倍晏是性急,他直接坐到赵兴身边,扯着赵兴的袖子一一读出上面的字迹:“天下第一妖人……迂腐……爽直,屠夫,浑不讲理……呀,我认出了,这是黄鲁直大人写的自己,苏学士曾说黄鲁直大人的字如‘石压扁蛇’,果然如此,这写的什么——诫之在急!”

安倍晏喊出黄鲁直的名字,日本宫卿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凑到赵兴身边,不顾礼仪的趴在赵兴身上辨识那些题字,一边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临摹那些字迹,一边啧啧赞赏。

许久,宫卿们回味过来,纷纷做回原位,大江氏首先拱手道歉:“我等太心急了,失礼了……常听说长门殿是苏学士关门弟子,不知道长门殿可珍藏有苏学士的字画,以便让我等观摩一下?”

赵兴拍手,侍从赶紧递上一副折扇,赵兴接扇在手,唰的打开扇子,扇子上题的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就是被现代日本人誉为“价值半个日本的黄州寒食帖”。

这幅折扇引开了日本宫卿的注意,接下来的宴会,话题主要围绕这幅《黄州寒食帖》,在大宋人笔墨的魅力面前,赵兴那身涂鸦装立刻显得不平凡起来,令倭人所有华丽的服装顿时失色……

数日后,郁闷的帅范不满的向赵兴抱怨:“太尉,你想好我们打哪里没有?快走吧,这些日子待在日本,士兵都已经腐化了,这哪里是军队,分明是一群大嫖客嘛。我想明白了,太师来日本,压根不是跟日本人打仗的,是来跟他们斗服装的——你瞧你,那群倭人一天三换服装,你也跟着他们把服装换来换去,何至于此?”

赵兴懒洋洋的回答了一句:“难啊,举世滔滔,哪来的敌手?”

帅范眨巴着眼睛,表情鬼樂的建议:“不如我们接着北上吧,我前几天跟宋商打听了,这里常有北上捕鲸的船只,他们说北上有条江直流入海,江口常有一人高的大鱼洄游,当地人将那种鱼称之为‘大马哈鱼’,传说那条江有黑龙作樂,所以当地人称那条江为‘黑龙江’。我常常怀疑那条江就是传说中的黑水,所谓黑水女真,是不是居住于那条江两边的生蛮部落。”

赵兴悚然而起,他拍拍手命人拿来一幅地图,边研究地图,边说:“不知道,我们现在得到的女真消息,都是从当地人那里辗转听到的,也许一个地名存在不同的翻译方法,或许这条江也就是黑水,若是那样,真有必要去江口耀武扬威一番,至少让他们明白,我大宋有能力抄他们的后路。”

帅范怂恿:“没错,我还听说那条江上有金沙,金子,可比任何东西都能令人疯狂,只要有金沙存在,这趟出征也就值了。任凭那片土地再寒冷,再贫瘠,金矿的消息也会令商人们疯狂的。”

赵兴起身:“说走就走——我对这场无聊的宴请已经不耐烦了,现在动身,还能赶在入冬前返回。据我所知,那片土地的冬天很寒冷。”

帅范也跟着起身:“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就去那疆土走一圈,捞不着金沙,哪怕捞一些大鱼也好。”

赵兴丢下手中的地图,叹息说:“我本想射一只鹤,没想到却要捕一只鱼。”

赵兴所说的“射一只鹤”,说的是对付日本。日本把天皇的声音称之为“鹤音”,赵兴本来想对日本下手,没想到到了此地才发现,压根不用他动手,那群日本人已经贴上来了,而且唯恐他不满意。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90章 梁山

年十一月,赵兴带着大军重新返回了杭州,对于他这T|出击,此后所有的官方正式文件中都寻找不到任何记载,以宋人好事的性格,这样的大事是不可能不写笔记的,但后来的研究者翻遍图书馆,也找不到任何片言只语。

传说赵兴在途中下达了严格的禁口令,禁止士兵谈论这次出巡,当时士兵登岸后,也曾有好事者询问这次出战的详情,但士兵们默然不答,有趣的是,每当有人问起他们,他们总是不约而同露出色迷迷的笑容,直到若干年后,有人从日本史书上才寻找到了答案……但随后他们都保持沉默了。

官方文件是这样记录赵兴这次出战的:宣和三年秋,太师闻东海女真有变,领大军出击东海,无奈天寒地冻,飞鸟禁绝,只于某江出海口勒石而还。

与此同时,金人记载了这块石碑,传闻黑水女真统一女真诸部后,也曾邀请凶悍的东海女真加入他们的行列,但等到女真诸部跨江攻入宋境的时候,东海女真见到赵兴的士兵出现,立刻哗变,头也不回的逃回了家乡,事后完颜部追究责任,东海女真将完颜部的使者引领到这块石碑面前……

当月,赵兴踏上杭州不久,北洋事务局的韩忠彦年老辞世,朝廷下诏吊,同时加封韩忠彦国公的头衔,侯蒙作为继任者,顺利接管北洋事务局都大提举的职务。与此同时,苏州某地,名将岳飞度过了他的两岁生日。

京城汴梁,刘仲武带着他从杭州招聘到的参谋人员入京奏对,他进入皇宫后,先接受了枢密院的质询,而后值班宰执张商英简单的询问了他几句,便转告:“去禁中吧,官家要见你。”

紫宸殿中,监国亲王燕王微微冲刘仲武点头,刘仲武告辞而出,在宫娥的引领下进入禁中。

宋徽宗还在伏案绘画,旁边站着米,他忘乎所以的东张西望,似乎很不耐烦皇帝的创作速度。皇帝的画案边还有一名年轻人恭敬的侍立,这位是书画院新进的选官张择端。

宋徽宗创造的时候是不耐烦别人打搅的,刘仲武冲那二位无声的点点头,悄悄找了个座位自己坐下。许久之后,宋徽宗停住了笔,满意的看了一眼画幅,转身询问米:“这幅图画如何?”

米两眼望着天空,露出的白眼仁比黑眼仁还多,答:“勉强入目而已!”

米的狂傲是大宋著名的,宋徽宗也没有责怪,他望了望左右,发现了刘仲武,轻轻的叹了口气,也许此刻他在怀念蔡京。

刘仲武立刻拱手:“秦风路新任经略政府使刘仲武奉召奏对。请官家垂询。”

宋徽宗又叹了一口气。这时。从殿侧走出来周邦彦。他是翰林侍读。职责是记录皇帝地言行。以便史官书写《起居录》。宋徽宗望着周邦彦。很无奈地说:“刘卿。这不是入诏奏对。无需记录言行了吧?”

周邦彦微微拱手:“官家。刘政府此去秦风。向吏是要记录奏对地。”

官家有气无力地随口问答了几句。公式化地问答完毕后。官家摆摆手:“诸卿。且退下吧。朕有几句私语。询问一下刘卿。”

周邦彦正色回答:“王者无私。天家无私事……”

宋徽宗不耐烦的摆摆手:“好了好了,朕想询问一下昌国的事情,此乃家事,语涉私情,周卿还是容让一下吧?”

周邦彦无奈的告退,他这一走,米更干脆了,他一甩袖子,一溜小跑的尾随而去,紧接着,张择端也拱手告退。

等大殿都没有人了,宋徽宗细心的放下毛笔,将他用过的笔墨纸砚一一整理好,而后满意的看了看桌子,发觉砚台摆的位置不是十分完美,他又伸手正了正砚台,嘴里随口说:“这砚台是端州所产,朕在潜的时候,赵离人每年送来上百方端砚,还有密州石做的密砚……赵卿现在过的怎么样?还是那样悠闲自在吗?”

刘仲武经过参谋本部那一番阴谋熏陶,隐隐间猜到了宋徽宗的意思,他轻轻回答:“赵离人素好享受,家中四时宴请不断,杭州当地商人络绎不绝,还有辖下的五州六路官员时常来拜访,当然,他院中最多的还是各军军官,那些军官喜欢在西园的藏书楼留恋,臣与他们交谈,获益匪浅。”

刘仲武这是变相警告宋徽宗:赵兴身边时刻不离军队,他住在坚固的城堡里,在地方势力根深蒂固,没有人敢打他的歪主意。

刘仲武还没有说的是,原本朝中大臣不乏有急功近利者,为了讨好皇帝,可能会受到皇帝的暗示出面攻讦弹劾,但小皇帝最好不要想这样的美事,因为赵兴在苏东坡去世的时候,抢先建立了以苏党为基础的中间党派,如今这个党派联络洛党、关党,左右逢源,在朝中势力很大,弹劾奏章还没有递入禁中,就会被官员预先拦截……

宋徽宗仿佛听懂了刘仲武的暗示,他温柔的再问:“南洋衙门的势气如何?”

刘仲武拱手,郑重的回答:“臣行伍多年,也曾遍阅各地诸军,却从没见到如南洋衙门那样上下一心的士兵,无它,大多数士卒进入军中,立刻成为景教信徒,由此信仰之师,士卒勇悍,愿为死战。”

刘仲武这话还是警告,他提醒宋徽宗:得了,你这个荒唐皇帝就别动歪心思了,赵兴在军中威望很高,分化之策根本用不上——帅范不愿走,万俟咏不愿走,小石将军虽然出了南洋事务局,给的官位也不低,统领着北洋事务局的全部人马,但他却不敢对老师放个屁。

宋徽宗疲倦的摆了摆手,像是自言自语般的说:“京师三十六军,现在已经裁减成十二军,人数不足五万,这一年,我大宋变化的真快。”

刘仲武拱拱手,答:“人心所向,不可逆也!”

至此,宋徽宗已经彻底明白刘仲武的立场,他无力的摆摆手,说:“卿且退,容朕思之。”

刘仲武却不愿这样走,他拱手继续说:“官家,臣在这里为官家贺,当今之世,乃是千古未曾有的盛世,我皇宋每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